黄帝内经白话版--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3)
《大要》说,君药一,臣药二,是奇方的制度;君药二,臣药四,是偶方的制度;君药二,臣药三,是奇方的制度;君药二,臣药六,是奇方,攻下不用偶方;补益与治疗上部的方制宜缓,补益与治疗下部的方制宜急。急的气味厚,缓的气味薄。方制用药要恰到病处,就是指此而言。如果病所远,药之气味中道者,当调剂药食的时间,病在上可先食而后药,病在下可先药而后食,不要违反这个制度。所以适当的治疗方法,病位近用奇方或偶方,宜制小其方药之量,病位远用奇偶之方,宜制大其方药之量,方剂大的是药味数少而量重,方制小的是药味数多而量轻。味数多的可至九味,味数少的可用两味。用奇方而病不去,则用偶方,叫做重方;用偶方而病不去,则用相反的药味来反佐,以达治疗之目的。所谓反佐,就是佐药的性味,反而与病情的寒热温凉相同。黄帝道:对。
病生于风热湿火燥寒的,我已经知道了。生于三陰三陽之标的怎样治疗?岐伯说:懂得病生于本,反过来就会明白病生于标,治疗病生于本的方法,反过来就是治疗病生于标的方法。黄帝道:对。
六气的胜气,怎样侯察呢?岐伯说:当胜气到来的时候进行侯察。清气大来是燥气之胜,风木受邪,肝病就发了;热气大来是火气之胜,燥金受邪,肺病就发生了;寒热气大来,是水气之胜,火热受邪,心病就发生了;湿气大来是土气之胜,寒水受邪,脾病就发生了;这些都是感受胜气之邪而生病的。如果遇到运气不足之年,则邪气更甚;如主时之气不和,也会使邪气更甚;遇月廓空的时候,其邪亦甚。重复感受邪气,其病就危重了。有了胜气,其后必然会有复气。
黄帝道:六气到来时的脉象是怎样的?岐伯说:厥陰之气到来,其脉为弦;少陰之气到来,其脉为钩;太陰之气到来,其脉为沉;少陽之气到来,其脉为大而浮;陽明之气到来,其脉为涩;太陽之气到来,其脉为大而长。气至而脉和缓的是平人,气至而脉应过甚的是病态,气至而脉相反的是病态,气至而脉不至的是病态,气未至而脉已至的是病态,陰陽交错更易的其病危重。
黄帝道:六气各有标本,变化所不同,是怎样的?岐伯说:六气有从本化的,有从标化的,有不从标本的。
黄帝道:我希望听你详细地讲讲。岐伯说:少陽、太陰从本化,少陰、太陰既从本又从标,陰明、厥陰不从标本而从其中气。所以从本的化生于本;从标的化生于标;从中气的化生于中气。
黄帝道:脉与病似相同而实相反的,怎样诊察呢?岐伯说:脉至与症相从,但按之不鼓击于指下,诸似陽证的,都是这样。黄帝道:凡是陰证而相反的,其脉象怎样?岐伯说:脉至与症相从,但按之却鼓指而强盛有力。
所以各种疾病开始发生,有生于本的,有生于标的,有生于中气的;治疗时有治其本而得愈的,有治其标而得愈的,有治其中气而得愈的,有治其标而得愈的,有逆治而得愈的,有从治而得愈的。所谓逆其病气而治,其实是顺治;所谓顺其病气而治,其实是逆治。
所以说:知道了标与本的理论,用之于临床就不会有困难;明白了逆与顺的治法,就可正确的进行处理而不产生疑问。就是这个意思。不知道这些理论,就不足以谈论诊断,却足以扰乱经旨。故《大要》说:技术粗浅的医生,沾沾自喜,以为什麽病都能知道了,结果他认为是热证,言语未了,而寒病又开始显露出来了。他不了解同是一气所生的病变而有不同的形证,诊断迷惑,经旨错乱。就是这个道理。
标本的理论,扼要而广博,从小可及大,举一个例子可以了解许多病的变化。所以懂得了标与本,就易于掌握而不致有所损害,察之属本与属标,就可以使病气调和,明确复之气,就可以为群众的榜样。天道的学问,就算得彻底了。
黄帝道:胜气复气的变化,时间的早晚怎样?岐伯说:大凡所胜之气,胜气到来就发病,待病气积聚之时,而复气就开始萌动了。复气,是胜气终了的时候开始的,得其气之时位则加剧。胜气有轻重,复气也有多少,胜气和缓,复气也和缓,胜气虚,复气也虚,这是自然变化的常规。
黄帝道:胜复之气的发作,萌动之时不当其时位,或后与时位而出现,是什麽缘故?岐伯说:因为气的发生和变化,盛和衰有所不同。寒暑温凉盛衰的作用,表现在辰戌丑未四季月之时。故陽气的发动,始于温而盛于暑;陰气的发动,始于凉而盛于寒。春夏秋冬四季之间,有一定的时差。故《大要》说:因春天的温暖,成为夏天的暑热,因秋天的肃杀,成为冬天的凛冽。谨慎体察四季月的变化,伺望气候的回归,如此可以见到气的结束,也可以知道气的开始。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道;四时之气的差分有常数否?岐伯说:大多是三十天。黄帝道:其在脉象上的反应是怎样的?岐伯说:时差与正常时相同,待其时过而脉亦去。《脉要》说:春脉无沉象,夏脉无弦象,动脉无涩象,秋脉无数象,是四时生气闭塞。沉而太过的是病脉,弦而太过的是病脉,涩而太过的是病脉,数而太过的是病脉,参差而见的是病脉,去而复见的是病脉,气未去而脉先去的是病脉。气去而脉不去的是病脉,脉与气相反的是死脉。所以说:气与脉之相守,象权衡之器一样不可有所差失,大凡陰陽之气,清静则生化就正常,扰动则导致疾病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道:幽和明是什麽意思?岐伯说:太陰、少陰两陰交尽,叫做幽;太陽、少陽两陽和明,叫做明。幽和明配合陰陽,就有寒暑的不同。
黄帝道:分和至是什麽意思?岐伯说:气来叫做至,气分叫做分;气至之时其气同,气分之时其气就异。所以春分秋分的二分和夏至冬至的二至,是天地正常气化纪时的纲领。
黄帝道:先生所说的春秋之气开始在前,冬夏之气开始于后,我已知道了。然而六气往复运动,主岁之时有非固定不变,其补泻方法是怎样的?岐伯说:根据司天、在泉之气所主之时,随其所宜,正确选用药味,是治疗上的主要关键。左右间气的治法与此相同。《大要》说:少陽主岁,先甘后咸;陽明主岁,先辛后酸;太陽主岁,先咸后苦;厥陰主岁,先酸后辛;少陰主岁,先甘后咸;太陰主岁,先苦后甘;佐以所宜的药物,助其生化之源泉,就掌握了治疗致病的规律。黄帝道:讲得对!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医经上说:实证用泻法治疗,虚症用补法治疗,我把它告诉了医工,但是医工们运用了它,还不能收到十全的效果。我要这些重要的理论得到普遍运用,并且能够收到桴鼓相应的效果,如拨刺、雪污一样,对于望闻问切的诊察方法和技术,可以告诉我吗?岐伯说:审查疾病和发展变化的机理,切勿失却气宜。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道:请问疾病发生和发展变化机理是怎样的?岐伯说:凡是风病,振摇眩晕,都属于肝。凡是寒病,收引拘急,都属于肾。凡是气病,喘急胸闷,都属于肺。凡是湿病,浮肿胀满,都属于脾。凡是热病,神志昏乱,肢体抽搐,都属于火。凡是疼痛,瘙痒的疮疡,都属于心。凡是厥逆,二便不痛或失禁,都属于下焦。凡是痿症,喘逆呕吐,都属于上焦。凡是口噤不开,鼓颌战抖,神志不安,都属于火。凡是痉病,颈项强急,都属于湿。凡是气逆上冲,都属于火。凡是胀满腹大,都属于热。凡是躁动不安,发狂越常,都属于火。凡是突然发生强直,都属于风。凡是因病有声,叩之如鼓,都属于热。凡是浮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宁,都属于火。凡是转筋反折,排除的水液,都属于热。凡是排泄的水液澄明清冷,都属于寒。凡是呕吐酸水,急剧的下利,都属于热。所以《大要》说:谨慎地掌握病机,分别观察其所属关系,有邪、无邪均必须加以推求,实证、虚证都要详细研究,首先分析五气中何气所胜,然后疏通其血气,使之调达舒畅,而归于和平。就是这个意思。黄帝道:讲得对。
药物五味有陰陽之分,它们的作用怎样?岐伯说:辛甘发散的属陽,酸苦涌泄的属陰,咸味涌泄的属陰,淡味渗泄的属陽。辛甘酸苦咸淡六者,或收敛,或发散,或缓和,或急暴,或燥湿,或润泽,或柔软,或坚实,根据病情之所宜运用,以条理气机,使陰陽归于平衡。
黄帝道:有的病不是用调气之法所能治愈的,应该怎样治疗?有毒无毒之药,哪种先用,哪种后用?我想知道它的方法。岐伯说:有毒无毒药物的使用,以适应所治病症的需要为原则,根据病情的轻重制定方剂大小。
黄帝道:请你讲讲方剂的制度,岐伯说:君药一,臣药二,是小方的组成法;君药一,臣药三,佐药五,是中等方的组成法;君药一,臣药三,佐药九,是大方的组成法。寒病用热药治疗,热病用寒药治疗,病轻的逆其病气而治,病重的从其病气而治,坚实的削弱它,有客邪的驱除它,因劳所致的温养它,耗散的收敛它,虚损的温补它,安逸的通行它,惊悸的平静它,在上者使之上越,在下场得使之下夺,或用按摩,或用汤浴,或迫使其外出,或劫截其发作,或用开导,或用发泄,以适合病情为度。
黄帝道:什麽叫逆从?岐伯说:逆就是正治法,从就是反治法。反治药的多少,要根据病情而定。
黄帝道:反治是怎样的?岐伯说:就是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要制伏疾病的本质,必先探求发病的原因。反治法开始时药性与病性似乎相同,但最终其药性与病性是相反的。可以用来破除积滞,消散坚块,调畅气机,使疾病痊愈。黄帝道:对。
调畅气机而病得痊愈的是怎样的呢?岐伯说:或用逆治,或用从治,或先逆后从,或先从后逆,疏通气机,使其调达,这就是调气的治法。黄帝道:对。
病有内脏与体表相互影响的,如何治疗?岐伯说:从内脏影响到体表的,先治其内脏病;从体表影响到内脏的,先治其体表病;从内脏影响到体表而偏重于内脏的,先治其体表病,后治其内脏病;内脏与体表没有相互影响的,就治其发病部位所主之病。黄帝道:对。
火热之病,反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疾之状,或一天一发,或间隔数天一发,这是什麽缘故?岐伯说:因为胜复之气相遇的时候,陰陽之气有多少的关系。陰气多而陽气少,则发作的间隔时日就长;陽气多而陰气少,则发作的间隔时日就短。这是胜气与复气的相互搏斗,也是寒热盛衰的关键。疟疾的原理也是这样。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