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读书不断实践兼忆瞿文楼、韩一斋、汪逢春先生(3)
清营汤方出《温病条辨》,吴氏自注云其“清宫中之热而保离中之虚也”,并未论及透热转气。仔细研究叶氏对营分证治的论述和《临证指南医案》,对营分证的治疗都体现了“透热转气”的方法。如叶氏说“从风热入营者,用犀角、竹叶之屑”}“从湿热入营者,则以犀角花露之品”。其由风热入营者,除营热阴伤外,尚有“风热阻滞气机,使营热不能外透,故以竹叶清风热而宣郁以畅气机,从湿热入营者,则为湿热阻滞气机,故以花露芳香化湿,清热开郁,以疏通气机,使营热外透。“若加烦躁,大便不通者”,则加金汁,对“老年或平素有寒者”,则以人中黄代替金汁,清泄热毒,宣畅气机,导营热外达。
“斑出热不解者”,为气血两燔,热邪消灼胃阴,应以石膏、知母等急撒气热,导营热外达。
“舌绛而鲜泽者”,为热陷心包之轻证,治以“犀角、鲜生地、连翘、郁金、石菖蒲等”,即以菖蒲、郁金清心开窍通闭,连翘轻清宣透,合以宣畅气机,导营热外达。“若乎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络就闽”,则“非菖蒲、郁金所能开”,必须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始能使营热外透。舌绎而中心干者”,为心胃火燔,应以黄连、石膏等清气分热以透热转气。
若“素有瘀伤宿血在胸膈中』,阻滞气机而邪热入营者,则应以“散血之品如琥珀、桃仁、丹皮等”,活血散瘀通络,排除阻碍,宣通气机,导营热外达。
热邪入营而“挟秽浊之气者”,则应以芳香逐之。
吴氏论述了在不同情况下的透热转气方法,就是根据造成气机不畅的原因,选用相应的药物排除阻碍而宣畅气机,使营热外达。
清代以来的温病学家如章虚谷、吴锡璜、陈光淞、梆宝诒等从不同角度对透热转气作了论述。如章虚谷在批注“透热转气”时说:“故虽入营,犹可开达,转出气分而解……”③提出了开郁闭、畅气机,使营热外透。:
陈光凇在批注“急急透斑为要”时说;“按营分受热……透斑之法,不外凉血清热,甚者下之,所谓炀灶减薪,去其壅塞,则光焰白透。若金汁、人中黄所不能下者,大黄、元明粉亦宜加入。”巳明确提出了去其壅塞、排除障碍而宣展气机以透热转气的问题。
我在临床中体会到,温邪入营,多由误治造成的。如病在卫分,用药宜轻清宣透,即辛凉清解之法。若误用辛温,则伤明助热,致使邪热内陷,成痰热蒙蔽心包,闭塞心窍之证。治之当清心开窍,即透热转气。若过用寒凉,则遏滞气机,重则冰伏,使热无外达之路,必内迫入营。开之必辛温芳香,如草蔻、干姜,甚则桂附之类。但用之必须恰如其分,寒遏已散,冰伏消之即可,切勿过用。
温病不论在卫在气,若误用,过用滋腻温补,都可闭塞气机。而使热邪入营,其透热转气之法,即选相应的药宣畅气机,开营热外达之路。
热邪入营,若舌苔厚腻者,不仅有湿阻,且有食滞,应相台其它症状,必加入消食化滞之品,宣畅气机,才能使营热外达。
治疗营分证,只用清营养阴不用透热转气之品行不行呢?根据本人临床经验,只清营、养阴,疗效差。因病久营热不去,必进一步耗伤肝血肾精而入血分。热陷心包,为痰热堵塞心窍,蒙蔽心包。内窍不开,气机闭塞,“热邪无外达之路,则清之不去}营热炽盛,炼濠成痰,养阴也不易收功。必须急开内窍,使热有去路,清营养阴才能收功。曾治一病人,画家,年逾古稀,膀胱癌手术半年后,复感受温邪,咳喘痰黄粘,尿频,且患有冠心病,入北京某医院,诊为: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癌术后、肺炎、冠心病。经西医组织抢救不效,遂陷入昏迷,一周后邀余会诊。见其面色黧黑,形态消瘦,神志昏沉,舌绛干裂中剥,咳嗽痍黄,喘促气急。高年下元已损,温热久羁,阴津大伤,痰热内迫,热邪入营f前所服药物全属寒凉,气机被遏,肺失宣降,以养阴之法求其津回而脉复,用宣气机开痰郁之品以冀营热外透。方用生杭芍、天门冬、沙参、元参、石斛、前胡、黄芩、杏仁、黛蛤散、川贝粉、羚羊角粉,二剂。服后即神苏、喘咳皆轻,且知饥索食,都是气机舒畅、营热外迭之征。
对“透热转气”的认晶为营分证的治疗提供了处方依撼即治疗营分证(包括气营两燔、卫营同病),其方剂都应由清营热、养营阴、透熟转气三部分药物组成,其透热转气之品,重在宣通造成营分证中气机不畅的原因。据此我治疗营分证之昏迷,每多获效(其病例当另行撰文介绍)。
(四)宣畅兰焦方法治疗内科杂病汪老治疗湿温十法,体现了展气机、畅三焦,辛开苦降,分消走泄,抓住了湿温的病机特点。因“三焦眷,原气之另q使也,主通行三气,历五脏六腑”,又是“决凑之官,水道出焉”。湿温病,为湿热台邪,互相裹结,难解难分,且湿郁热盛,热蒸湿动,弥漫三焦,阻滞气机,遏伤阳气,水掖运行受阻。遇湿热之证,按汪老法,每获良效。在临床实践中,常遇到一些虽不是湿热病,但因脾虚、肝郁、食滞或其它原因,造成气机不畅,湿不得运,阻止于三焦,其舌苔多腻,脉见濡滑,也可用宣畅三焦法,行气化湿,辄取良效。如曾治一女患者,三十余岁;体丰多痰,咳嗽胸满,小便不爽月涂,入夜益甚,前医诊为癃闭,迭用八正散之类月余不效,且有增重之势。诊其脉濡软,按之沉涩,舌苔白腻滑润,此乃湿郁肺气不宣之象,极宜宣通肺气,以畅三焦,所谓“提壶揭盖”之法也,药用苏叶、杏仁、荷梗各10克,五剂后诸恙若失。
我几十年的中医生涯,就是勤奋读书和不断实践,而且认识到中医理论必须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