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书 > 教育故事

以方仲永为鉴

宋朝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很懂得勤奋的重要一性一。

王安石小的时候特别聪明。据说,无论什么书,他只要读过一遍就不会忘记。他写文章的速度很快,也不打草稿,写得却很不错。可是,王安石并不因此而松懈偷懒,一直以方仲永为鉴,严格要求自己。

方仲永是什么人呢?他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和王安石的舅舅住在同一个村子。方仲永五岁就会写诗,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看这个孩子。不管谁指什么东西给方仲永看,叫他做诗,他都能立即写出来,而且写得很好。同乡的人惊奇万分,有些人就拿钱给方仲永的父亲,请方仲永给他写一篇文章。方仲永的父亲很贪财,天天带着小仲永到处串门,不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结果,方仲永的知识一天比一天少,诗也写得一天不如一天。

王安石13岁那年跟着父亲到舅舅家,见到方仲永。那时方仲永与王安石年纪差不多大。王安石的父亲叫方仲永作了一首诗,诗写出来一看,并没有传说的那样好,但也还看得过去。过了七年,王安石又到舅舅家,问到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告诉他,方仲永已经和没什么文化的人差不多了。

这件事给王安石很深刻的教育。他认识到,一个人的头脑再聪明,不学习总是不行的。就像方仲永那样,由于不读书,从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几乎变成文盲。

王安石终身记取这一教训,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学习。亲友中有人去世了,他不去吊唁;有的亲戚办婚事或庆生日发来请帖,他也婉言谢绝。他抓紧一切时间读书、练字、写诗,就是做官以后也还是经常读书到天亮;早上稍为休息一下,有时脸也来不及洗,就匆匆忙忙去办事了。

王安石勤奋学习,永不满足,使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大视角】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天才的潜力总得后天的土壤,才得茁一壮地成长。土壤人人皆有,耕耘却非人人皆能,人人皆愿。希求坐享其成,抑或一劳永逸者,最终只能耗尽一切,又丧失一切。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