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情感文章 > 友情文章> 与高尚为邻

与高尚为邻

来源: 网络 作者: 徐长才 时间: 2014-10-31 阅读:
与高尚为邻

“好人”郭明义说:“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经常跟富翁大款比,越比越难受;经常助人为乐,越助越舒畅。”郭明义所言,十分明晰地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君子必慎其所处。

与人交往,免不了要呼朋唤友。古人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又有古人说:“人若近贤良,譬如纸一张,以纸包兰麝,因香而得香。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贯鱼鳖,因臭而得臭。”善良相逢善良,能生发出更大的善意;善举传递善举,能延伸出更长久的善行。社会是复杂多彩的,正如俗话所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群中良莠不齐,有贤良,也有恶徒;有杰出人士,也有落伍分子。由此看来,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确应该“慎所处”。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严厉地训示子女:“勿友不如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要交品质和才学不如自己的朋友。换言之,就是一定要与德才兼备的人结交来往。学者梁启超分外重视对子女的“慎所处”教育。他在自己孩子的幼小心灵中种下了近贤良远小人的种子。在家里,他常向子女们讲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的故事,要求他们以这些贤良作楷模。孩子们长大离家后,他用书信继续对他们进行近贤良远小人的教育,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将来好报效祖国。梁启超的这种教育成效显著,他的九个子女个个品行端正,才华出众。

主持人杨澜曾给自己女儿十四条忠告,其中一条就是要求女儿“慎所处”。杨澜告诉女儿:“社会人脉很重要,要交朋友,但必须交有进步思想的优秀人物做朋友。”杨澜对女儿的这一忠告是有远见的。

巴金在青年时代是很重视“慎所处”的。当时,他只身从家乡四川来到上海。当年上海是个花花世界,很多年轻人,因禁不住坏人的怂恿和拉拢,走上了歪路,成了堕落者。然而,巴金却不是这样。他四处以文会友,主动地与叶圣陶、郑振铎等德才兼备的人往来,得到了他们的热情赐教和不吝提携。后来,巴金除了写作外,还担任了编辑,与许多优秀文学青年交往。20世纪30年代,巴金在上海文艺界的良师益友的帮助下,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文学圈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得到广大读者的敬爱,最终成为著名作家和文学大师。毫无疑义,巴金能成为文学大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就是他在上海能“慎所处”,能近贤良。

明朝名臣夏原吉也是注重“慎所处”的。明朝初年,朱元璋为解决国家急需人才的问题,决定直接从太学中选人用人。一天,朱元璋得闲,便信步到太学去暗察,看太学生们是怎样工作的。只见太学生们在抄写朝廷公文时,一边龙飞凤舞,一边交头接耳。朱元璋正欲发火,忽然发现有一个人正襟危坐,埋头挥毫,对身旁的一切不闻不见,所抄写的皇诰笔画方正,字迹工整。这个人就是夏原吉。三年后,有关部门奏请皇上,要将这些太学生派往各部。朱元璋只在这份名单中勾出了夏原吉,说他就不要试用了,特授户部侍郎,直接到户部任职。夏原吉上任后,工作兢兢业业,严谨细致,从没出差错。夏原吉还乐于助人,与同僚们相处得很好,夏原吉因此得到上司赏识而升任右侍郎。夏原吉很快被人嫉妒而遭人诬告,但朱元璋不仅不疑夏原吉的忠厚能干,反而杀了诬告者。朱棣当皇帝后,夏原吉出任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粮大权。他把户口、府库、田赋的数目写成小字条带在身上,经常翻出来查对核实,了然于胸。在皇帝问起钱粮时,他对答如流。即使到了晚年,夏原吉也还是不改严谨作风。众所周知,明朝的官场是腥风血雨,变幻多端,很多官员不是坐牢就是被杀,而夏原吉却历经多个皇帝能全身而退,不能不说是他“慎所处”的结果。

诚然,环境能影响心境。我们可以选择环境,更可以改变环境,不受不良的环境所左右。只要我们择取了正确的科学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原则,我们就能做到这一点。巴金先生和夏原吉不就是这样的吗?

“君子必慎其所处”,其本质在于,无论自己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都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品格,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无论自己身处什么样的复杂环境,都能坚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科学有为的处世原则,做到以义相帮,与善相处。有两句古诗说得好:“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一个人在与人交往中,还是要多近贤良为好。这样与高尚为邻的人,德能美,事竟成,人缘佳。多近贤良,是一个人“慎所处”的需要,也是一个人养德近贤的需要,更是一个人追求事业有成的需要。

  • 上一篇: 美丽的误会
  • 下一篇: 大观园里无朋友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