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原文】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注释】
中庸:书名。
孔伋:孔子的孙子,也就是子思。
大学:书名。
曾子:也就是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修齐:修身、齐家。
平治:治国、平定天下。
【语译】
《中庸:这本书是孔伋所作的,“中”的意思是不偏,而“庸”是不改变。
而《大学》这本书是曾参所作,内容则是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故事】
《中庸》其实就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
晋朝的陶渊明是中庸哲学最代表的人物,他不重视现实生活,也不会沉溺在梦想里。
有一次,家里穷的没饭吃了,他只好接受朋友的推荐去当县令。虽然他并不相当县令,但是迫于现时,他也只好委屈自己顾全大局。
后来,有个朝廷大官要到陶渊明这个县来视察,他的属下便提醒陶渊明,大官来时,要记得多说些好听的话,对大官要必恭必敬的,这样才能有升官的机会,陶渊明听了很不以为然,感叹地说:
“难道就为了区区的五斗米,就要我向别人弯腰吗?”
于是陶渊命将官职辞了,回到自己的家乡,从新过着农耕的生活。
陶渊明在政治上虽然谈不上什么功绩,在文学著作上也没有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他品性高洁的中庸哲学,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