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形成于何时?
在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但是中国戏曲艺术究竟形成于何时?历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以得出一个确切的定论。
大约在十二三世纪,中国的南北方分别涌现出南戏和北杂剧这两种戏曲形式。它们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演形式上都脱离了中国早期戏剧那种稚嫩的痕迹,而趋于高度成熟。一般认为,它们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产生于中国南方一带的南戏,又被称为“一温一 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它的具体产生年代是明人祝允明和徐渭首先提出来的。祝允明在《猥谈》中认为:“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当时他曾经见到旧牒中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有《赵贞女蔡二郎》等南戏。徐渭的观点和祝允明略有差异。他的《南词叙录》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南戏的重要专著。他提出:“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这就比祝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的年代要晚80年左右。那么,祝说和徐说究竟谁是谁非呢?
目前一般多主南戏出于南渡之际一说。周贻白的《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虽分别列举了以上两种观点,不过从他首先肯定“宋光宗赵惇时期便产生了一温一 州杂剧”这一说法来看,他比较倾向徐说。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则将祝说和徐说的意见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折中的观点,这就是,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出现了南戏的前身,宋光宗朝使南戏趋于成熟。理由是,祝说虽然不见得没有根据,但是他所亲见的榜禁中的赵闳夫,据考察是宋室的宗族,实际上是宋光宗赵惇时代的人,那么赵闳夫榜禁的名目可能就是宋光宗朝的东西。这样,所谓南戏出于南渡之际的说法就有些靠不住。而徐渭所说“始于宋光宗”就显然有些道理。但是,从一温一 州一带“尚歌舞”、“多敬鬼乐祠”、社火、说书等民间艺术盛行的情况来看,南戏出于南渡之际也属可能。徐渭是明代嘉靖时人,出生年代比祝允明晚,他的观点本来就有些含混,在他提出“南戏出于宋光宗朝”后,又在同书中补充了另一种说法:“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可见他也不否认南戏出于南渡的可能。
与此同时,钱南扬在他的《戏文概论》一书中又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南戏在宋光宗朝已有《王魁》这样成熟的戏文出现,并已从村坊小戏进入城市,流传到赵闳夫当时可能做官榜禁的杭州,那么南戏的真正产生,当还在宣和之前。有关早期南戏的资料,由于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以致我们目前基本上只能根据祝说和徐说来推断南戏的大致产生年代。而祝允明和徐渭毕竟都是明中叶人,离开他们推断的南戏产生年代已有数百年之久,他们对南戏产生年代的论说又如此简略、含糊,这就使人对二者之说产生种种疑问。因此,有人根据南宋初期缺乏南戏的任何有关记载和当时南方一带宋杂剧盛行的情况,提出南戏产生年代可能在南宋末的观点。
另外,日本著名戏剧家青木正儿对南戏的概念也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一书中提出,南戏即南宋杂剧的别称,因欲与北方杂剧相区别,乃更新以戏文之名,非仅对一温一 州戏给以狭义称呼,元以后之南戏,才是真正的南戏。这就将南戏和南宋杂剧混为一谈,从而将南戏的
产生年代推后到元代去了。
有关南戏形成年代的问题相当复杂,各家之说,难以统一。而对于北杂剧产生年代的看法,同样也很不一致,一般说来,有这么两类:一些人认为,北杂剧形成于金末元初。就是说,金代是北杂剧的孕育演变时期。不过,至迟在金代末年已出现了杂剧这种形式,只不过当时还掺杂在金院本中没有独立出来,到了元代则脱颖而出,形成了成熟完整的戏剧样式。所以,他们不同意明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关汉卿列为“杂剧之始”的说法。因为元代初期关汉卿剧作已相当成熟,元杂剧已很兴盛,这中间应有个发展成长时期。但是北杂剧在金院本中怎样脱胎演变,现在仍缺乏有力的论证。
另有一些人则认为,北杂剧的产生年代应在元初。顾肇仓在他的《元代杂剧》一书中就提出,宋金两代虽然有杂剧,但所包括的内容都不是纯粹的戏剧,只有到了元初,各种条件才具备和成熟,由此才得以正式形成北杂剧。还有很多学者对于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形成发表了各种见解。其中任二北在专著《唐戏弄》中提出“中国戏剧起于春秋、完成于唐代”的观点;许地山在《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点点滴滴》一文中提出“中国戏曲受印度梵剧影响而形成”的观点;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中国戏曲起源于古巫、宋元时期形成真正的戏剧”的观点。
中国戏曲究竟形成于何时?应该说至今仍是一个谜。
(张跃)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