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世家第十九
支菊生译注
【说明】
本篇记述汉高祖至武帝五代汉皇的后妃,以正后为主,兼及妃宾,并涉及后妃的亲族,所以称为《外戚世家》。
记后妃,自然要反映宫廷内部的一些情况,这就能使读者看到帝王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后妃之间为争宠、争权势而进行的明争暗斗,构成了统治集团内部矛 盾斗争的一部分。后妃一旦得宠,其父母兄弟立即青云直上,这些皇亲新贵往往成为影响王朝政局的重要势力。刘邦死后,诸吕擅权,几乎取代了刘家王朝。这个历 史教训司马迁是很重视的。在写到窦皇后的两位兄弟受封后,特意记述了周勃和灌婴的一次谈话,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窦氏兄弟会不会“又复效吕氏大事”,所以要为 两人选择师傅宾客。这里作者显然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个重要的教训,这也是作者对本篇的命意之一吧。
或许是某种巧合,篇中的几位皇后都是出身微贱,而她们能当上皇后又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有的是陰差陽错,有的则事出偶然。一个微贱女子,一觉醒来变 成了天下最尊贵的妇人,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司马迁则用了一个“命”字来作答案,并且还记载了一些异梦、占卜等以自圆其说。从写作角度而论,一个“命”字贯 穿全篇,使文章骨节通灵,显出了章法的高妙。但从观点方面来说,却反映了司马迁思想的局限,这种局限在开篇的序言里表现得更为集中。序言的基本观点是, 夏、商、周三代之兴在于后妃,三代之亡也在于后妃;婚姻是人道之大伦,所以必须谨慎;婚姻的后果如何是命里注定的。这段序言自然是要告戒当朝天子不要重蹈 历史的覆辙。但其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把三代兴亡的原因归之于女人,不仅表现出对妇女的偏见,更主要的是这种历史观极不科学。当然这种观点并非司马迁的创 造,但通过他的宣扬使这种观点对后世的不良影响更为广泛。关于命的议论,与他在许多篇章中对天命的否定与怀疑自相矛盾,表现出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摇摆不定。
本篇后面附有褚少孙续补的几段文字,所记的史实与司马迁原文的精神是一致的。其中记武帝寻找其同母异父姐姐一段较为生动。记卫皇后弟卫青及其四子被 封,贵震天下,之后引述了一首民歌,正是太史公常用的笔法。褚先生好为议论,但其见识远逊于太史公。武帝为防止吕后专政的历史重演,竟杀死了太子之母钩弋 夫人。而褚先生却认为这是武帝的“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甚至赞扬说“岂可谓非贤圣哉!”真是荒谬至极!难怪后世学者对这种谬论异口同声地予以指责。
【译文】
自古以来,受天命的开国帝王和继承正统遵守先帝法度的国君,不只是内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帮助。夏代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 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娀(sōng,松)氏的女子,商纣王的被杀是因为宠爱妲(dá,达)已。周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 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的婬乱。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本,《诗经》以《关雎》开篇,《书经》赞美尧把女儿下嫁给舜,《春秋》讥讽娶妻不亲自去迎 接。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伦常关系。礼的应用,只有婚姻最为谨慎。乐声协调四时就和顺,陰陽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统领怎能不慎重呢?人能 弘扬人伦之道,可是对天命却无可奈何。确实啊,配偶的亲爱之情,国君不能从大臣那里得到,父亲也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是更卑下的人呢!夫妇欢合之后, 有的不能繁育子孙;能繁育子孙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归宿。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孔子很少谈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难说清吧。不能晓陰陽的变化,怎能懂得人性和 天命的道理呢?
太史公说:秦以前的情况还很简略,那些详情没能记载下来。汉朝建立,吕娥姁(xū,须)成为汉高祖的正宫皇后,儿子是太子。到了晚年,容颜衰老就不受 宠爱了。而戚夫人得宠,他的儿子如意几乎取代太子地位有好几次。到高祖去世后,吕后灭了戚氏,杀死赵王如意,而高祖后宫的妃子只有不受宠爱被疏远的人才能 平安无事。
吕后的长女是宣平侯张敖的妻子,张敖的女儿是惠帝的皇后。吕太后由于亲上加亲的缘故,用种种办法想让她生子,可是始终没有生子,只得从后宫抱来别人的 儿子谎称是她的儿子。到孝惠帝去世以后,天下刚刚安定不久,继承皇位的人还没有明确。于是就提高外家的地位,封吕氏兄弟为王以作为辅佐,并让吕禄的女儿做 少帝的皇后,想把根基连结得更牢固,然而毫无益处。
吕后去世,与高祖合葬在长陵。吕禄、吕产等人害怕被诛杀,就陰谋作乱。大臣征讨他们,上天引导着汉家的皇统,终于消灭了吕氏。只有孝惠皇后被安置住在北宫。大臣把代王迎来即位,这就是孝文帝,由他供奉汉家的宗庙。这难道不是天命吗?不是天命谁能担当这样的使命呢?
薄太后,父亲是吴他人,姓薄氏,秦朝时与原魏王宗族的女子魏媪私通,生了薄姬,薄姬的父亲死在山陰,于是就葬在那里。
到诸侯反抗秦朝的时候,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就把她的女儿送入魏王宫中。魏媪到许姆那里去看相,让他给薄姬相面,许姆说她应当生天子。那时项羽正与汉王 刘邦在荥陽相持天下,天下归谁还没有一定。魏豹起初是与汉王一同攻打楚王,等到听了许姆的话,心里独自高兴,便背叛汉帝,先是中立,接着又与楚王联合。汉 王派曹参等进攻并浮虏了魏王豹,把他据有的圭地改为郡,把薄姬送入织造府。魏王豹死后,有一次汉王进入织造府,看到薄姬美貌,下诏把她收进后宫,一年多也 没有得到宠幸。当初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很亲密,三人立下誓约说:“谁先富贵不要把别人忘了。”后来管夫人、赵子儿都先后得到汉王宠幸。有一次汉 王坐在河南宫的成皋台上,这两位美人谈起当初与薄姬的誓约而相互戏笑。汉王听到后,问她们缘故,两人把实情都告诉了汉王。汉王心中有些伤感,可怜薄姬,这 天就召见她并与她同宿。薄姬说:“昨天夜里妾梦见苍龙盘据在我的腹上。”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征兆,我来为你成全了吧。”一次同宿就生了男孩,这就是代 王。此后薄姬就很少见到高祖了。
高祖去世后,对那些为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吕太后非常气愤,就把她们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薄姬由于极少见高祖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到代国,成为代王太后。太后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到代国。
代王在位十七年,吕后去世。大臣商议立新君,都痛恨外戚吕氏势力强盛,都称赞薄氏仁德善良,所以迎回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薄太后改称号为皇太后,她的弟弟薄昭被封为轵(zhǐ,止)侯。
薄太后的母亲已在这以前死去,葬在栎(yùe,月)陽北边。这时才追尊薄太后的父亲为灵文侯,在会稽郡设置在三百户的园邑,长丞以下的人被派去侍奉看 守陵墓,宗庙供奉祭品及祀典都依照规定的礼制进行。在栎陽北边也设置了灵文侯夫人陵园,所有礼仪都和灵文侯陵园一样。薄太后认为母家是魏王的后代,她的父 母早逝,魏氏家族中有人侍奉薄太后很尽力,于是下令恢复魏氏家族地位,分别按照亲疏程度接受赏赐。薄氏家族中有一人被封侯。
薄太后比文帝去世晚两年,在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去世,葬在南陵。由于吕后在长陵与高祖合葬,所以她特为自己单独起建陵墓,靠近孝文帝的霸陵。
窦太后,赵国清河观津人。吕太后的时候窦姬由良家女子选入宫中服侍太后。后来太后把一宫女遣送出宫赐给各诸侯王,每王五人,窦姬就在这批宫女之中。窦 姬家在清河,想到赵国离家较近,就请求主管遣送的宦官:“一定把我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名 册上奏,诏令说可以,应该启程了。窦姬痛哭流涕,理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到了代国,代王偏偏只宠爱窦姬,生下女儿叫嫖(piāo, 飘),后来又生了两个男孩。
代王王后生了四个男孩子。在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等到代王立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子也接连病死。孝文帝即位几个月之后,公卿大 臣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女儿刘嫖为长公主。第二年,立小儿子刘武为代王,不久又迁徙到梁国,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下令清河设置二百户的园邑,由长丞侍奉看守,一切都按灵文园的做法。
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四五岁的时候,家境贫穷,被人掠去后出卖,他家中不知他被卖在何处。又转卖了十几家,卖到宜陽。他为 主人进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山崖崩塌,把睡在下边的人全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没有被压死。他自己算了一卦,断定他几天之内要被封侯, 于是就从主人家去了长安。听说窦皇后是刚被封立的,她的家乡在观津,姓窦氏。广国离家时年龄虽小,也还知道县名和自家的姓,又曾和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掉 下来,把这些事做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经历。窦皇后把这件事告诉文帝,广国即被召见,问他,他详细说明了情况,果然不错。又问他还能用什么来验证,他回 答说:“姐姐离开我西去的时候,和我在驿站宿舍里诀别,姐姐讨来米汤给我洗头,又要来食物给我吃,然后才离去。”于是窦后就拉住弟弟痛哭起来,涕泪纵横流 下。左右侍从也都趴伏在地上哭泣,一起为皇后助哀。于是赏赐他很多田地、房屋和金钱,又分封与皇后同祖的窦氏兄弟,让他们迁居到长安。
绛侯周勃、将军灌婴等人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可是命都悬在窦氏兄弟二人的手里。这两个人出身低微,不能不给他们挑选师傅和宾客,否则,又会再次效法 吕氏陰谋叛乱。”于是就挑选年长有德、品行端正的士人和他俩在一起。窦长君、少君从此成为谦逊礼让的君子,不敢倚仗他们的尊贵对人骄横傲慢。
窦皇后生病,双目失明。文帝宠幸邯郸慎夫人、尹姬,都没有有生子。孝文帝去世,孝景帝即位,封广国为章武侯。长君已先去世,就封他的儿子彭祖为南皮 侯。吴、楚七国叛乱时,窦太后党兄弟的儿子窦婴,喜欢仗义行侠,就由他领兵平叛,因有战功被封为魏其(jī,机)侯。窦氏共有三人被封侯。
窦太后爱好黄帝、老子的学说,皇帝、太子以及所有窦氏子弟都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奉黄老的学术。
窦太后比景帝晚六年去世,她与文帝合葬在霸陵。遗下诏书把东宫的金钱财物全部赐给长公主刘嫖。
王太后,槐里人,母亲叫臧儿。臧儿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儿先嫁给槐里王仲为妻,生个儿子名叫信,还有两个女儿。后来王仲死了,臧儿又改嫁给长陵 田氏,生了儿子田(fé,焚)、田胜。臧儿的长女嫁给金王孙为妻,生了一个女儿,臧儿为子女算封,结果说她的两个女儿都该是贵人。因为她想要倚仗两个女 儿,就把女儿从金氏家中强行接回。金氏很愤怒,不肯和妻子断绝,臧儿就把女儿送进太子宫中。太子很宠爱她,生了三女一男。当男孩还在胎孕的时候,王美人梦见太陽投入她的怀中。她把这个梦告诉太子,太子说:“这是大贵的征兆。”还没降生时孝文帝就去世了,孝景帝即位后,王夫人生下这个男孩。
先前臧儿又把她的小女儿儿姁送进宫中,儿姁生了四个男孩。
景帝做太子的时候,薄太后选了一个薄氏的女儿做他的妃子。到景帝即位,这个妃子就被立为薄皇后。皇后没有生子,不爱宠爱。薄太后一去世,薄皇后就被废了。
景帝的长子刘荣,他的母亲是栗姬。栗姬是齐人。刘荣被立为太子。长公主刘嫖有个女儿,想给太子做妃子。栗姬好嫉妒,景帝的几位美人都是靠长公主而见到 景帝的,她们得到的尊贵和宠爱都超过了栗姬,栗姬天天怨怒,为此就谢绝了长公主的要求,不应允亲事。长公主想把女儿给王夫人的儿子,王夫人就答应了。长公 主为这件事生气,就常常在景帝面前讲栗姬的坏话说:“栗姬和各位贵夫人及宠姬聚会,常常让侍从在他们背后吐口水诅咒,施用妖邪惑人的道术。”景帝因此恼恨 栗姬。
景帝曾有一次身体不好,心中不乐,就把被封王的儿子们都托付给栗姬,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他们。”栗姬生气,不肯答应,并且出言不逊。景帝很气愤,怀恨在心而没有发作。
长公主天天称赞王夫人儿子的优点,景帝也认为他德才兼备,又有从前他母亲梦日入怀的祥兆,主意还没定下来。王夫人知道景帝怨恨栗姬,趁他怒气未消,暗 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一次朝会大行官奏事完了,又说:“‘儿子因母亲而尊贵,母亲因儿子而尊贵’,如今太子的母亲还没有封号,应当立为皇 后。”景帝发怒说:“这是你应该讲的话吗!”结果竟论罪处死了大行官,并废了太子,改封他为临江王。栗姬更加怨恨,不能再见到景帝,不久,因忧伤而死。王 夫人终于被立为皇后,他的儿子立为太子,皇后的哥哥王信被封为盖侯。
【说明】
本篇记述汉高祖至武帝五代汉皇的后妃,以正后为主,兼及妃宾,并涉及后妃的亲族,所以称为《外戚世家》。
记后妃,自然要反映宫廷内部的一些情况,这就能使读者看到帝王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后妃之间为争宠、争权势而进行的明争暗斗,构成了统治集团内部矛 盾斗争的一部分。后妃一旦得宠,其父母兄弟立即青云直上,这些皇亲新贵往往成为影响王朝政局的重要势力。刘邦死后,诸吕擅权,几乎取代了刘家王朝。这个历 史教训司马迁是很重视的。在写到窦皇后的两位兄弟受封后,特意记述了周勃和灌婴的一次谈话,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窦氏兄弟会不会“又复效吕氏大事”,所以要为 两人选择师傅宾客。这里作者显然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个重要的教训,这也是作者对本篇的命意之一吧。
或许是某种巧合,篇中的几位皇后都是出身微贱,而她们能当上皇后又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有的是陰差陽错,有的则事出偶然。一个微贱女子,一觉醒来变 成了天下最尊贵的妇人,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司马迁则用了一个“命”字来作答案,并且还记载了一些异梦、占卜等以自圆其说。从写作角度而论,一个“命”字贯 穿全篇,使文章骨节通灵,显出了章法的高妙。但从观点方面来说,却反映了司马迁思想的局限,这种局限在开篇的序言里表现得更为集中。序言的基本观点是, 夏、商、周三代之兴在于后妃,三代之亡也在于后妃;婚姻是人道之大伦,所以必须谨慎;婚姻的后果如何是命里注定的。这段序言自然是要告戒当朝天子不要重蹈 历史的覆辙。但其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把三代兴亡的原因归之于女人,不仅表现出对妇女的偏见,更主要的是这种历史观极不科学。当然这种观点并非司马迁的创 造,但通过他的宣扬使这种观点对后世的不良影响更为广泛。关于命的议论,与他在许多篇章中对天命的否定与怀疑自相矛盾,表现出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摇摆不定。
本篇后面附有褚少孙续补的几段文字,所记的史实与司马迁原文的精神是一致的。其中记武帝寻找其同母异父姐姐一段较为生动。记卫皇后弟卫青及其四子被 封,贵震天下,之后引述了一首民歌,正是太史公常用的笔法。褚先生好为议论,但其见识远逊于太史公。武帝为防止吕后专政的历史重演,竟杀死了太子之母钩弋 夫人。而褚先生却认为这是武帝的“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甚至赞扬说“岂可谓非贤圣哉!”真是荒谬至极!难怪后世学者对这种谬论异口同声地予以指责。
【译文】
自古以来,受天命的开国帝王和继承正统遵守先帝法度的国君,不只是内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帮助。夏代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 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娀(sōng,松)氏的女子,商纣王的被杀是因为宠爱妲(dá,达)已。周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 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的婬乱。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本,《诗经》以《关雎》开篇,《书经》赞美尧把女儿下嫁给舜,《春秋》讥讽娶妻不亲自去迎 接。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伦常关系。礼的应用,只有婚姻最为谨慎。乐声协调四时就和顺,陰陽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统领怎能不慎重呢?人能 弘扬人伦之道,可是对天命却无可奈何。确实啊,配偶的亲爱之情,国君不能从大臣那里得到,父亲也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是更卑下的人呢!夫妇欢合之后, 有的不能繁育子孙;能繁育子孙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归宿。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孔子很少谈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难说清吧。不能晓陰陽的变化,怎能懂得人性和 天命的道理呢?
太史公说:秦以前的情况还很简略,那些详情没能记载下来。汉朝建立,吕娥姁(xū,须)成为汉高祖的正宫皇后,儿子是太子。到了晚年,容颜衰老就不受 宠爱了。而戚夫人得宠,他的儿子如意几乎取代太子地位有好几次。到高祖去世后,吕后灭了戚氏,杀死赵王如意,而高祖后宫的妃子只有不受宠爱被疏远的人才能 平安无事。
吕后的长女是宣平侯张敖的妻子,张敖的女儿是惠帝的皇后。吕太后由于亲上加亲的缘故,用种种办法想让她生子,可是始终没有生子,只得从后宫抱来别人的 儿子谎称是她的儿子。到孝惠帝去世以后,天下刚刚安定不久,继承皇位的人还没有明确。于是就提高外家的地位,封吕氏兄弟为王以作为辅佐,并让吕禄的女儿做 少帝的皇后,想把根基连结得更牢固,然而毫无益处。
吕后去世,与高祖合葬在长陵。吕禄、吕产等人害怕被诛杀,就陰谋作乱。大臣征讨他们,上天引导着汉家的皇统,终于消灭了吕氏。只有孝惠皇后被安置住在北宫。大臣把代王迎来即位,这就是孝文帝,由他供奉汉家的宗庙。这难道不是天命吗?不是天命谁能担当这样的使命呢?
薄太后,父亲是吴他人,姓薄氏,秦朝时与原魏王宗族的女子魏媪私通,生了薄姬,薄姬的父亲死在山陰,于是就葬在那里。
到诸侯反抗秦朝的时候,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就把她的女儿送入魏王宫中。魏媪到许姆那里去看相,让他给薄姬相面,许姆说她应当生天子。那时项羽正与汉王 刘邦在荥陽相持天下,天下归谁还没有一定。魏豹起初是与汉王一同攻打楚王,等到听了许姆的话,心里独自高兴,便背叛汉帝,先是中立,接着又与楚王联合。汉 王派曹参等进攻并浮虏了魏王豹,把他据有的圭地改为郡,把薄姬送入织造府。魏王豹死后,有一次汉王进入织造府,看到薄姬美貌,下诏把她收进后宫,一年多也 没有得到宠幸。当初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很亲密,三人立下誓约说:“谁先富贵不要把别人忘了。”后来管夫人、赵子儿都先后得到汉王宠幸。有一次汉 王坐在河南宫的成皋台上,这两位美人谈起当初与薄姬的誓约而相互戏笑。汉王听到后,问她们缘故,两人把实情都告诉了汉王。汉王心中有些伤感,可怜薄姬,这 天就召见她并与她同宿。薄姬说:“昨天夜里妾梦见苍龙盘据在我的腹上。”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征兆,我来为你成全了吧。”一次同宿就生了男孩,这就是代 王。此后薄姬就很少见到高祖了。
高祖去世后,对那些为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吕太后非常气愤,就把她们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薄姬由于极少见高祖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到代国,成为代王太后。太后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到代国。
代王在位十七年,吕后去世。大臣商议立新君,都痛恨外戚吕氏势力强盛,都称赞薄氏仁德善良,所以迎回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薄太后改称号为皇太后,她的弟弟薄昭被封为轵(zhǐ,止)侯。
薄太后的母亲已在这以前死去,葬在栎(yùe,月)陽北边。这时才追尊薄太后的父亲为灵文侯,在会稽郡设置在三百户的园邑,长丞以下的人被派去侍奉看 守陵墓,宗庙供奉祭品及祀典都依照规定的礼制进行。在栎陽北边也设置了灵文侯夫人陵园,所有礼仪都和灵文侯陵园一样。薄太后认为母家是魏王的后代,她的父 母早逝,魏氏家族中有人侍奉薄太后很尽力,于是下令恢复魏氏家族地位,分别按照亲疏程度接受赏赐。薄氏家族中有一人被封侯。
薄太后比文帝去世晚两年,在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去世,葬在南陵。由于吕后在长陵与高祖合葬,所以她特为自己单独起建陵墓,靠近孝文帝的霸陵。
窦太后,赵国清河观津人。吕太后的时候窦姬由良家女子选入宫中服侍太后。后来太后把一宫女遣送出宫赐给各诸侯王,每王五人,窦姬就在这批宫女之中。窦 姬家在清河,想到赵国离家较近,就请求主管遣送的宦官:“一定把我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名 册上奏,诏令说可以,应该启程了。窦姬痛哭流涕,理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到了代国,代王偏偏只宠爱窦姬,生下女儿叫嫖(piāo, 飘),后来又生了两个男孩。
代王王后生了四个男孩子。在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等到代王立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子也接连病死。孝文帝即位几个月之后,公卿大 臣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女儿刘嫖为长公主。第二年,立小儿子刘武为代王,不久又迁徙到梁国,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下令清河设置二百户的园邑,由长丞侍奉看守,一切都按灵文园的做法。
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四五岁的时候,家境贫穷,被人掠去后出卖,他家中不知他被卖在何处。又转卖了十几家,卖到宜陽。他为 主人进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山崖崩塌,把睡在下边的人全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没有被压死。他自己算了一卦,断定他几天之内要被封侯, 于是就从主人家去了长安。听说窦皇后是刚被封立的,她的家乡在观津,姓窦氏。广国离家时年龄虽小,也还知道县名和自家的姓,又曾和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掉 下来,把这些事做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经历。窦皇后把这件事告诉文帝,广国即被召见,问他,他详细说明了情况,果然不错。又问他还能用什么来验证,他回 答说:“姐姐离开我西去的时候,和我在驿站宿舍里诀别,姐姐讨来米汤给我洗头,又要来食物给我吃,然后才离去。”于是窦后就拉住弟弟痛哭起来,涕泪纵横流 下。左右侍从也都趴伏在地上哭泣,一起为皇后助哀。于是赏赐他很多田地、房屋和金钱,又分封与皇后同祖的窦氏兄弟,让他们迁居到长安。
绛侯周勃、将军灌婴等人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可是命都悬在窦氏兄弟二人的手里。这两个人出身低微,不能不给他们挑选师傅和宾客,否则,又会再次效法 吕氏陰谋叛乱。”于是就挑选年长有德、品行端正的士人和他俩在一起。窦长君、少君从此成为谦逊礼让的君子,不敢倚仗他们的尊贵对人骄横傲慢。
窦皇后生病,双目失明。文帝宠幸邯郸慎夫人、尹姬,都没有有生子。孝文帝去世,孝景帝即位,封广国为章武侯。长君已先去世,就封他的儿子彭祖为南皮 侯。吴、楚七国叛乱时,窦太后党兄弟的儿子窦婴,喜欢仗义行侠,就由他领兵平叛,因有战功被封为魏其(jī,机)侯。窦氏共有三人被封侯。
窦太后爱好黄帝、老子的学说,皇帝、太子以及所有窦氏子弟都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奉黄老的学术。
窦太后比景帝晚六年去世,她与文帝合葬在霸陵。遗下诏书把东宫的金钱财物全部赐给长公主刘嫖。
王太后,槐里人,母亲叫臧儿。臧儿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儿先嫁给槐里王仲为妻,生个儿子名叫信,还有两个女儿。后来王仲死了,臧儿又改嫁给长陵 田氏,生了儿子田(fé,焚)、田胜。臧儿的长女嫁给金王孙为妻,生了一个女儿,臧儿为子女算封,结果说她的两个女儿都该是贵人。因为她想要倚仗两个女 儿,就把女儿从金氏家中强行接回。金氏很愤怒,不肯和妻子断绝,臧儿就把女儿送进太子宫中。太子很宠爱她,生了三女一男。当男孩还在胎孕的时候,王美人梦见太陽投入她的怀中。她把这个梦告诉太子,太子说:“这是大贵的征兆。”还没降生时孝文帝就去世了,孝景帝即位后,王夫人生下这个男孩。
先前臧儿又把她的小女儿儿姁送进宫中,儿姁生了四个男孩。
景帝做太子的时候,薄太后选了一个薄氏的女儿做他的妃子。到景帝即位,这个妃子就被立为薄皇后。皇后没有生子,不爱宠爱。薄太后一去世,薄皇后就被废了。
景帝的长子刘荣,他的母亲是栗姬。栗姬是齐人。刘荣被立为太子。长公主刘嫖有个女儿,想给太子做妃子。栗姬好嫉妒,景帝的几位美人都是靠长公主而见到 景帝的,她们得到的尊贵和宠爱都超过了栗姬,栗姬天天怨怒,为此就谢绝了长公主的要求,不应允亲事。长公主想把女儿给王夫人的儿子,王夫人就答应了。长公 主为这件事生气,就常常在景帝面前讲栗姬的坏话说:“栗姬和各位贵夫人及宠姬聚会,常常让侍从在他们背后吐口水诅咒,施用妖邪惑人的道术。”景帝因此恼恨 栗姬。
景帝曾有一次身体不好,心中不乐,就把被封王的儿子们都托付给栗姬,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他们。”栗姬生气,不肯答应,并且出言不逊。景帝很气愤,怀恨在心而没有发作。
长公主天天称赞王夫人儿子的优点,景帝也认为他德才兼备,又有从前他母亲梦日入怀的祥兆,主意还没定下来。王夫人知道景帝怨恨栗姬,趁他怒气未消,暗 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一次朝会大行官奏事完了,又说:“‘儿子因母亲而尊贵,母亲因儿子而尊贵’,如今太子的母亲还没有封号,应当立为皇 后。”景帝发怒说:“这是你应该讲的话吗!”结果竟论罪处死了大行官,并废了太子,改封他为临江王。栗姬更加怨恨,不能再见到景帝,不久,因忧伤而死。王 夫人终于被立为皇后,他的儿子立为太子,皇后的哥哥王信被封为盖侯。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