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史书典籍 > 宋书

卷18 志第8 礼五(2)

进贤冠,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梁数随贵贱,古之缁布冠也。文儒者 之所服。上公、卿助祭于郊庙,皆平冕,王公八旒,卿七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 王公衣山龙以下,九章也;卿衣华虫以下,七章也。行乡射礼,则公卿委貌冠,以 皁绢为之,形如覆杯,与皮弁同制。长七寸,高四寸。衣黑而裳素。其中衣以皁缘 领袖;其执事之人皮弁,以鹿皮为之。

武冠,昔惠文冠,本赵服也,一名大冠。凡侍臣则加貂蝉。应劭《汉官》曰: “说者以金取坚刚,百炼不耗;蝉居高食洁,口在腋下;貂内劲悍而外一温一 润。”此 因物生义,非其实也。其实赵武灵王变一胡一 ,而秦灭赵,以其君冠赐侍臣,故秦、汉 以来,侍臣有貂蝉也。徐广《车服注》称其意曰:“北土寒凉,本以貂皮暖额,附 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乎?”侍中左貂,常侍右貂。

法冠,本楚服也。一名柱后,一名獬豸。说者云:“獬豸兽知曲直,以角触不 正者也。”秦灭楚,以其君冠赐法官。

谒者高山冠,本齐服也。一名侧注冠。秦灭齐,以其君冠赐谒者。魏明帝以其 形似通天、远游,乃毁变之。

樊哙冠,广九寸,制似平冕,殿门卫士服之。汉将樊哙常持铁盾。鸿门之会, 项羽欲害汉王,乃裂裳以苞盾,戴入见羽。汉承秦制,冠有十三种。魏、晋以来, 不尽施用。今志其施用者也。

帻者,古贱人不冠者之服也。汉元帝额有壮发,始引帻服之。王莽顶秃,又加 其屋也。《汉注》曰:“冠进贤者宜长耳,今介帻也;冠惠文者宜短耳,今平中帻 也。知时各随所宜,后遂因冠为别。”介帻服文吏,平上服武官也。童子帻无屋者, 示未成一人 也。又有纳言帻,后收,又一重,方三寸。又有赤帻,骑吏、武史、乘舆 鼓吹所服。救日蚀,文武官皆免冠,著赤帻,对朝服,示威武也。宋乘舆鼓吹,黑 帻武冠。

汉制,祀事五郊,天子与执事所服各如方色;百官不执事者,自服常服以从。 常服,绛衣也。魏秘书监秦静曰:“汉氏承秦,改六冕之制,俱玄冠绛衣而已。” 晋名曰五时朝服;有四时朝服,又有朝服。

凡兵事,总谓之戎。《尚书》云:“一戎衣而天下定。”《周礼》:“革路以 即戎。”又曰:“兵事韦弁服。”以韎韦为弁,又以为衣裳。《春秋左传》:“戎 服将事。”又云:“晋郤至衣韎韦之跗。”注,先儒云:“韎,绛色。”今时伍伯 衣。说者云,五霸兵战,犹有绶绂、冠缨、漫一胡一 ,则戎服非袴褶之制,未详所起。 近代车驾亲戎中外戒严之服,无定色,冠黑帽,缀紫褾。褾以缯为之,长四寸,广 一寸。腰有络带,以代鞶革。中官紫褾。外官绛褾。又有纂严戎服,而不缀褾。行 留文武悉同。其畋猎巡幸,则唯从官戎服,带鞶革;文官不下缨,武官脱冠。宋文 帝元嘉中,巡幸搜狩皆如之;救宫庙水火,亦如之。

汉制,太后入庙祭神服,绀上皁下;亲蚕,青上缥下,皆深衣。深衣,即单衣 也。首饰剪牦帼。汉制,皇后谒庙服,绀上皁下;亲蚕,青上缥下。首饰,假髻, 步摇,八雀,九华,加以翡翠。晋《先蚕仪注》,皇后十二钅奠,步摇,大手髻, 衣纯青之衣,带绶佩。今皇后谒庙服袿襡大衣,谓之袆衣。公主三夫人一大手髻,七 钅奠蔽髻。九嫔及公夫人五钅奠。世妇三钅奠。公主会见,大手髻。其长公主得有 步摇。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公特进列侯夫人、卿校 世妇、二千石命妇年长者,绀缯帼。佐祭则皁绢上下;助蚕则青绢上下。自皇后至 二千石命妇,皆以蚕衣为朝服。

刘向曰:“古者天子至于士,王后至于命妇,必佩玉,尊卑各有其制。”《礼 记》曰:“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山玄玉而硃组绶,卿大夫水苍玉而缁组绶, 士佩瓀玟而缊组绶。”缊,赤黄色。绶者,所贯佩相承受也。上下施韨如蔽膝,贵 贱亦各有殊。五霸之后,战兵不息,佩非兵器,韨非战仪,于是解去佩韨,留其系 襚而已。秦乃以采组连结于襚,转相结受,谓之绶。汉承用之。至明帝始复制佩, 而汉末又亡绝。魏侍中王粲识其形,乃复造焉。今之佩,粲所制也。皇后至命妇所 佩,古制不存,今与外同制,秦组绶,仍又施之。

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刀。司马彪志具有其制。汉高祖为泗水亭长, 拔剑斩白蛇。隽不疑云:“剑者,君子武备。”张衡《东京赋》“纡黄组,腰干将。” 然则自人君至士人,又带剑也。自晋代以来,始以木剑代刃剑。

乘舆六玺,秦制也。《汉旧仪》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 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此则汉遵秦也。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 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与斩白蛇剑 俱为乘舆所宝。传国玺,魏、晋至今不废;斩白蛇剑,晋惠帝武库火烧之,今亡。 晋怀帝没一胡一 ,传国玺没于刘聪,后又属石勒。及石勒弟石虎死,一胡一 乱,晋穆帝代, 乃还天府。虞喜《志林》曰:“传国玺,自在六玺之外,天子凡七玺也。”《汉注》 曰:“玺,印也。自秦以前,臣下皆以金玉为印,龙一虎纽,唯所好。秦以来,以玺 为称,又独以玉,臣下莫得用。”汉制,皇帝黄赤绶,四采,黄、赤、缥、绀。皇 后金玺,绶亦如之。于礼,士绶之色如此,后代变古也。吴无刻玉工,以金为玺。 孙皓造金玺六枚是也。又有麟凤龟龙玺,驼马鸭头杂印,今代则阙也。

皇太子,金玺,龟纽,纁硃绶,四采,赤、黄、缥、绀。给五时朝服,远游冠, 亦有三梁进贤冠,佩瑜玉。

诸王,金玺,龟纽,纁硃绶,四采,赤、黄、缥、绀。给五时朝服,远游冠, 亦有三梁进贤冠,佩山玄玉。

郡公,金章,玄硃绶。给五时朝服,进贤三梁冠,佩山玄玉。太宰、太傅、太 保、丞相、司徒、司空,金章,紫绶,给五时朝服,进贤三梁冠,佩山玄玉。相国 则绿綟绶,三采,绿、紫、绀。綟,草名也,其色绿。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凡 将军位从公者,金章,紫绶,给五时朝服,武冠。佩山玄玉。郡侯,金章,青硃绶, 给五时朝服,进贤三梁冠。佩水苍玉。骠骑、车骑将军,凡诸将军加大者,征、镇、 安、平、中军、镇军、抚军、前、左、右、后将军、征虏、冠军、辅国、龙骧将军, 金章,紫绶。给五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

贵嫔、夫人、贵人,金章,文曰贵嫔、夫人、贵人之章。紫绶,佩于阗玉。淑 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银印,文曰淑妃、淑媛、 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之印。青绶。佩五采琼玉。

皇太子妃,金玺,龟纽,纁硃绶。佩瑜玉。诸王太妃、诸长公主、公主、封君, 金印,紫绶,佩山玄玉。诸王世子,金印,紫绶。五时朝服,进贤两梁冠,佩山玄 玉。郡公侯太夫人,银印,青绶,佩水苍玉。郡公侯太子,银印,青绶。给五时朝 服,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

侍中、散骑常侍及中常侍,给五时朝服,武冠。貂蝉,侍中左,右常侍,皆佩 水苍玉。尚书令、仆射,铜印,墨绶。给五时朝服,纳言帻,进贤两梁冠,佩水苍 玉。尚书,给五时朝服,纳言帻,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中书监令、秘书监,铜 印,墨綟绶。给五时朝服,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

光禄大夫、卿、尹、太子保、傅、大长秋、太子詹事,银章,青绶。给五时朝 服,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

卫尉,则武冠。卫尉,一江一 左不置。宋孝武孝建初始置,不检晋服制,止以九卿 皆文冠及进贤两梁冠,非旧也。司隶校尉、武尉、左右卫、中坚、中垒、骁骑、游 击、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宁朔、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建武、振 武、奋武、扬武、广武、左右积一弩一、强一弩一诸将军、监军,银章,青绶。给五时朝服, 武冠,佩水苍玉。领军、护军、城门五营校尉、东南西北中郎将,银印,青绶。给 五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

县、乡、亭侯,金印,紫绶。朝服,进贤三梁冠。

鹰扬、折冲、轻车、扬烈、威远、宁远、虎威、材官、伏波、凌一江一 诸将军,银 章,青绶。给五时朝服,武冠。奋武护军、安夷抚军、护军、军州郡国都尉、奉车、 驸马、骑都尉、诸护军将兵助郡都尉、水衡、典虞、牧官、典牧都尉、度支中郎将、 校尉、都尉、司监都尉、材官校尉、王国中尉、宜和伊吾都尉、监淮南津都尉,银 印,青绶。五时朝服,武冠。

州刺史,铜印,墨绶。给绛朝服,进贤两梁冠。御史中丞、都水使者,铜印, 墨绶。给五时朝服,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谒者仆射,铜印,墨绶。给四时朝服, 高山冠,佩水苍玉。诸军司马,银章,青绶。朝服,武冠。

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侍郎、太子中庶子、庶子,给五时朝服,武冠。中书 侍郎,给五时朝服,进贤一梁冠。冗从仆射、太子卫率,铜印,墨绶。给五时朝服, 武冠。

虎贲中郎将、羽林监,铜印,墨绶。给四时朝服,武冠。其在陛列及备卤簿, 鹖尾,绛纱谷单衣。鹖鸟似鸡,出上一党一 。为鸟强猛,斗不死不止。复著鹖尾。

北军中侯、殿中监,铜印,墨绶。给四时朝服,武冠。护匈一奴一中郎将、护羌夷 戎蛮越乌丸西域戊己校尉,铜印,青绶。朝服,武冠。

郡国太守、相、内史,银章,青绶。朝服,进贤两梁冠。一江一 左止单衣帻。其加 中二千石者,依卿、尹。牙门将,银章,青绶。朝服,武冠。

骑都督、守,银印,青绶。朝服,武冠。

尚书左右丞、秘书丞,铜印,黄绶。朝服,进贤一梁冠。尚书秘书郎、太子中 舍人、洗马、舍人,朝服,进贤一梁冠。黄沙治书侍御史,银印,墨绶。朝服,法 冠。侍御史,朝服,法冠。

关内、关中名号侯,金印,紫绶。朝服,进贤两梁冠。诸博士,给皁朝服,进 贤两梁冠,佩水苍玉。公府长史、诸卿尹丞、诸县署令秩千石者,铜印,墨绶。朝 服,进贤两梁冠。一江一 左公府长史无朝服,县令止单衣帻。宋后废帝元徽四年,司徒 右长史王俭议公府长史应服朝服,曰:“《春秋国语》云:‘貌者情之华,服者心 之文。’岩廊盛礼,衣冠为大。是故军国异容,内外殊序。而自顷承用,每有乖违。 府职掌人,教四方是则。臣居毗佐,志在当官,永言先典,载怀夕惕。按晋令,公 府长史,官品第六,铜印,墨绶,朝服,进贤两梁冠。掾、属,官品第七,朝服, 进贤一梁冠。晋官表注,亦与《令》同。而今长史、掾、属,但著硃服而已,此则 公违明文,积一习一 成谬。谓宜依旧制,长史两梁冠,掾、属一梁冠,并同备朝服。中 单韦幹,率由旧章。若所上蒙允,并请班司徒二府及诸仪同三府,通为永准。又寻 旧事,司徒公府领步兵者,职僚悉同降朝不领兵者。主簿祭酒,中单韦幹并备,令 史以下,唯著玄衣。今府既开公,谨遵此制。其或有署台位者,玄服为宜。按《令》 称诸有兼官,皆从重官之例。寻内官为重,其署台位者,悉宜著位之服,不在玄服 之例。若署诸卿寺位兼府职者,虽三品,而卿寺为卑,则宜依公府玄衣之制。服章 事重,礼仪所先,请台详服。”

议曹郎中沈俣之议曰:“制珪象德,损替因时;裁服象功,施用随代。车旗变 于商、周,冠佩革于秦、汉,岂必殊代袭容,改尚沿物哉。夫边貂假幸侍之首,贱 帻登尊极之颜,一适时用,便隆后制。况硃裳以朝,缅倾百祀,韦幹不加,浩然惟 旧。服为定章,事成永则。其俭之所秉,会非古训。青素相因,代有损益,何事弃 盛宋之兴法,追往晋之颓典。变改空烦,谓不宜革。”俭又上议曰:“自顷服章多 阙,有违前准。近议依令文,被报不宜改革,又称左丞刘议,‘按令文,凡有朝服, 今多阙亡。然则文存服损,非唯铉佐,用舍既久,即为旧章’。如下旨,伏寻皇宋 受终,每因晋旧制,律令条章,同规在昔。若事有宜,必合惩改,则当上关诏书, 下由朝议,县诸日月,垂则后昆。岂得因外府之乖谬,以为盛宋之兴典;用晋氏之 律令,而谓其仪为颓法哉!顺违从失,非所望于高议;申明旧典,何改革之可论。 又左丞引令史之阙服,以为铉佐之明比。夫名位不同,礼数异等,令史从省,或有 权宜;达官简略,为失弥重。又主簿、祭酒,备服于王庭,长史、掾、属,硃衣以 就列。于是伦比,自成矛盾。此而可忍,孰不可安!将引令以遵旧,台据失以为例, 研详符旨,良所未譬。当官而行,何强之有,制令昭然,守以无贰。”俣之又议: “云火从物,沿损异仪,帝乐五殊,王礼三变,岂独大宋造命,必咸仍于晋旧哉! 夫宗社疑文,庭庙阙典,或上降制书,下协朝议,何乃铉府佐属裳黻,稍改白虎之 诏,断宣室之畴咨乎。又许令史之从省,咎达官之简略。律苟可遵,固无辨于贵贱; 规若必等,亦何关于权宜。一用一舍,弥增其滞。且佐非韦幹之职,吏本朝服之官, 凡在班列,罔不如一,此盖前令违而遂改,今制允而长用也。爵异服殊,宁会矛盾 之譬;讨论疑制,焉取强弱之辨。府执既革之余文,台据永行之成典,良有期于无 固,非所望于行迷。”参详并同俭,议遂寝。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