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传(3)
群贤遭世,显名有代,志竭其忠,才尽其概。礼袭朱裳,腰纽双佩,荣曜当时,风高千载。君臣相遇,理实难偕,昔因朝命,举之克谐。披衿散想,解带舒怀,此忻如昨,存亡奄乘。静言思之,中心九摧,挥毫颂德,誛尔增哀。
皇兴年间,皇帝下诏让高允兼任太常,到兖州祭祀孔子庙,对高允说:“这次检阅德行的行动不要推辞了。”后来高允跟随显祖北伐,大胜而归,到武川镇时,奏上《北伐颂》,文中写道:“皇矣上天,降鉴惟德,眷命有魏,照临万国。礼化丕融,王猷允塞,静乱以威,穆民以则。北虏旧隶,禀政在蕃,往因时囗,逃命北辕。世袭凶轨,背忠食言,招亡聚盗,丑类实繁。敢率犬羊,图纵猖獗,乃诏训师,兴戈北伐。跃马裹粮,星驰电发,扑讨虔刘,肆陈斧钺。斧钺暂阵,馘翦厥旅,积骸填谷,流血成浦。元凶狐奔,假息穷墅,爪牙既摧,腹心亦阻。周之忠厚,存及行苇,翼翼圣明,有兼斯美。泽被京观,垂此仁旨,封一尸一野获,惠加生死。生死蒙惠,人欣覆育,理贯幽冥,泽渐殊域。物归其诚,神献其福,遐迩斯怀,无思不服。古称善兵,历时始捷,今也用师,辰不及浃。六军克合,万邦以协,义著春秋,功铭玉牒,载兴颂声,播之来叶。”显祖览后认为写得很好。
显祖身体有不舒服的时候,因高祖当时很幼小,所以想立京兆王子推为太子,召集诸大臣一个个地询问。高允进来跪着上前哭着说:“我不敢多说,怕有劳皇上圣听。希望陛下上思宗庙托付的重要,远追周公辅佐成王的旧事。”于是显祖将帝位传给了高祖,并赐高允千匹锦帛,表彰高允的忠直亮达。后又升迁为中书监加散骑常侍。然而高允虽然能够对古老典故及历史之事有很多掌握,却不能够专心下来勤奋地专心著述。当时他和校书郎刘模有一些辑辍,大部分是接续崔浩的旧作,仿照春秋的体裁,而且当时就有删削纠正的地方。从高宗到显祖,军国的书信檄文,大多是高允所写。后来就推荐了高闾来代替自己。因他有帮助讨论决定重大政策的功劳,晋爵为咸一陽一公,加封为镇东将军。
不久又授命高允为持使节、散骑常侍、征西将军、怀州刺史。高允秋季巡视边境,询问百姓疾苦,到了邵县,发现邵公庙被毁而未重新塑立,于是说:“邵公贤德,现在对他的庙毁坏而不修复,无法拜祭,想为善的人不就没有盼望了吗?”于是上表请求对邵公庙进行修葺。当时高允已经年近九十了,仍在劝百姓注重学业,使风化相当地盛行。但是儒士为人优柔,不善于决断办事。后来到了正光年间,中散大夫、中书舍人河内人常景追思高允,率领郡中故老,在野王的南边为高允立祠,树碑,以为纪念。
太和二年(478),高允又因年老乞求回归故里,上了十多次奏章,皇上终究没有允许,于是因病告老还乡。第二年,皇上又下诏用舒适的车征召他,命令各州县沿途照料。到了都城,拜为镇军大将军、领中书监。高允坚决推辞没被允许,皇上让人扶搀着引入内殿,修改制定《皇诰》。高允上《酒训》一文:
“臣被敕论集往世酒之败德,以为酒训。臣以朽迈,人伦所弃,而殊恩过隆,录臣于将殁之年,勖臣于已坠之地。奉命惊惶,喜惧兼甚。不知何事可以上答。伏惟陛下以睿哲之姿,抚怡万国,太皇太后以圣德之广,济育群生。普天之下,罔不称赖。然日昃忧勤,虚求不已,思鉴往事,以为警戒。此之至诚,悟通百灵,而况于百官士民。不胜踊跃,谨竭其所见,作酒训一篇。但臣愚短,加以荒废,辞义鄙拙,不足观采。伏愿圣慈,体臣胓胓之情,恕臣狂瞽之意,其词曰:
‘自古圣王,其为飨也,玄酒在堂而..酒在下,所以崇本重原,降于滋味。虽泛爵旅行,不及于乱。故能礼率而敬不亏,事毕而仪不忒。非由斯致,是失其道。将何以范时轨物,重之于世?历观往代成败之效,吉凶由人,不在数也。商辛耽酒,殷道以之亡;公旦陈诰,周德以之昌。子反昏酣而致毙,穆生不饮而身光。或长世而为戒,或百代而流芳。酒之为状,变惑情性,虽曰哲人,孰能自竞?在官者殆于政也,为下者慢于令也,聪达之士荒于听也,柔顺之伦兴于于诤也,久而不悛,致于病也。岂止于病。乃损其命。谚亦有云:其益如毫,其损如刀。言所益者,止于一味之益,不亦寡乎。言所损者,夭年乱志,夭乱之损,不亦夥乎?无以酒荒而陷其身,无以酒狂而丧其伦。速邦失道,流浪漂津。不师不遵,反将何因。诗不言乎,“如切如誾,如琢如磨”,朋友之义也。作官以箴之,申谟以禁之,君臣之道也。其言也善,则三复而佩之,言之不善,则哀矜而贷之。此实先王纳规之意。往者有晋,士多失度,肆散诞以为不羁,纵长酣以为高达,调酒之颂,以相眩曜。称尧舜有千钟百觚之饮,著非法之言,引大圣为譬,以则天之明,岂其然乎?且子思有云,夫子之饮,不能一升。以此推之,千钟百觚皆为妄也。
今大魏应图,重明御世,化之所暨,无思不服,仁风敦洽于四海。太皇太后以至德之隆,诲而不倦,忧勤备于皇情,诰训行于无外。故能道协两仪,功同覆载。仁恩下逮,罔有不遵,普天率土,靡不蒙赖。在朝之士,有志之人,宜克己从善,履正存贞,节酒口为度,顺德以为经。悟昏饮之美疾,审敬慎之弥荣。遵孝道以致养,显父母而扬名。蹈闵曾之前轨,遣仁风于后生。仰以答所授,俯以保其成。可不勉欤,可不勉欤!”
高祖阅后十分高兴,常将此文放在自己的身边。
下诏让高允进殿时可以乘车,朝贺时可以不拜。第二年,让高允商议制定律令。高允虽年近百岁,但他的志向知识并没有因之减少,仍然专心于自己的旧职,披阅史书。皇上又下令说:“高允年龄太大,也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境地,但他家里贫困,养给供一应很微薄,可以让乐部派一个乐队,每五天到高允那里去演奏,使高允心情愉快。”特地赐高允蜀牛一头,四望蜀车一辆,素几杖各一,蜀刀一口,又赐给珍奇食物,每到春秋季节经常送到他的住处。不久又命令朝廷负责膳食的职官,每逢初一、十五送去牛肉美酒,衣服绵绢,按月拨发。高允都将之分送给亲朋好友。当时的贵臣显门之后大都已成为大官,而高允的子弟都没有官爵,其清廉谦让就是这样。后又迁升他为尚书、散骑常侍,经常请他入宫,备几杖,向他垂问国家政事。太和十年(486),加封高允为光禄大夫,金章紫缓。朝之大议,都前来看望问候。
魏朝法律开始时很严苛,朝臣大多被杖罚过。高允经历了五代皇帝,出入三个省衙,五十多年,始终没有遇到过谴责与棒笞的处罚。当初,真君年间因狱讼新案太多,开始让中书用经义来决断疑案。高允根据律法评判行刑,三十多年,内外都称赞高允的公正公平。高允认为,官司的事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常常感叹地说:“皋陶是至德的人啊,但是他的儿子英蓼却先死了。刘邦项羽之时,英布虽是犯人而能称王。经历世事很久,仍然可能会有犯法的危险,何况普通人怎么可能没有过错呢?”
第二年四月,皇上在西郊有事情,下诏让用皇帝所乘的马车接高允到西郊皇帝所在的板殿去观看风景,忽然马受惊狂奔,车翻人伤,伤及眼眉三处。高祖、文明太后派医携药前往护理治疗,抚慰探望。负责驾车者将给予重罪,高允奏称自己并未受大伤,乞请免了驾车人之罪。以前曾命令中黄门苏兴寿负责搀扶高允,曾经在下雪时遇到猛犬而惊惧跌倒,扶他的人都十分害怕、高允安慰劝勉他们,不让上边闻知此事。苏兴寿称接待扶持高允共三年,没有发现高允有过忿怒的脸色,对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昼夜手里常常拿着书,翻看吟咏,对亲友笃厚,对故旧思念,虚己待人,虽然地位高贵,但志向贫素淡泊,素来喜好音乐,每有歌唱人来为他歌舞演唱,他常常和着节拍而称赞。又很相信佛家之学,经常安排斋饭请僧人讲诵佛法,平生喜欢善行恶杀。生性又十分疏简,从不妄加一交一 游。显祖平定青齐后,将其中有名望的大族之人迁移到代州。当时许多士人因流动迁移到这么远的地方,都饥寒一交一 迫。迁来的人中,有许多是高允的妻族之人,都走到高允门前,高允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拿出来用来周济他们,慰问周到,人们没有不感谢他的仁厚的。高允又对这些迁移来的人根据不同才能上书请皇上任用。当时议论的人都认为刚归顺的人容易产生异心,高允说取材任能,不应当以此来压抑委屈他们。以前高允被召到方山作颂词,身体尚可且记忆也十分好,谈及过去之事,几乎没有什么遗忘。太和十一年(487)正月去世,享年九十八岁。
最初,高允常对人言:“我任中书时有一陰一德曾救济恩治过百姓性命,如果一陽一报不差的话,我的寿命在百岁上。”去世前十天左右,略有不舒适,但仍不愿卧床 不起,呼请医生饮用汤药,出入行止,仍然吟咏不止。高祖、文明太后听说后派医生李..去看他并把脉观察,高允仍说没有大病。李..入宫后悄悄向皇上、文明太后陈述说高允的荣卫两脉已有异常之象,恐怕不久于世了。于是皇上、文明太后派使者准备好御膳珍肴相赐,自酒米到调味,有一百多种,都是当时新鲜之物。床 帐、衣服、茵被、几杖罗列在庭中,朝中之官往往来来给予慰问,高允喜形于色,对人说:“天恩因我太老,给了这么多赐品,可以用来待客了。”上表表示感谢,没有其他考虑。如此这样多日,夜间去世,家人都没察觉。去世后皇上下诏给绢一千匹,布二千匹,绢五百斤,锦五十匹,杂彩百匹,谷一千斛用做送葬之费。魏朝自初建国至此,存亡蒙赐赏的人没有一个人有过这么多,满朝人都认为这是莫大之荣。将下葬,赠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公如故、谥曰:文。赐给命服一袭。高允所作的诗、赋、谏、颂、箴、论、表、赞、左氏、公羊释、毛诗拾遗、论杂解、议何郑膏肓事,共约百余篇,另有文集刊行于世。高允还一精一于算法之学,著有《算术》三卷。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