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史书典籍 > 纵论中西全史

25摩西十诫

【25】摩西十诫

《旧约·出埃及记》中说,以色列人由于太过聪明和富有,以致于招来了埃及法老的不满。曾经因为约瑟的功绩而身世显赫的以色列人,渐渐降至奴隶的地位。再到后来,埃及法老颁下旨意,要杀死每一个新生的以色列男孩。

一个利未后裔的家庭为了保住自己的新生儿,将孩子装进篮子,盖上盖子,放进了尼罗河中,盼望能使这个婴儿得到一线生机。而后这个婴儿被埃及公主救下,将来成为率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杰出领袖。

这个故事是不是好像在哪里见过?摩西的经历与萨尓贡的童年何其相似。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些联想。

萨尓贡作为阿卡德人的民族英雄,以外来人的身份统一苏美尓全境,立下不世功勋。何况后来阿卡德语传遍西亚,萨尓贡的传奇故事想必早已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与阿卡德人同属闪米特语系的希伯来人,对萨尓贡的故事应该是耳熟能详。

那么,作为《旧约》中的核心内容,《出埃及记》中这段摩西故事的来历就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摩西此人纯属捏造,直接把萨尓贡的故事拿过来套在他的身上。这种分析在历史学界开始普遍批判《圣经》所述并非史实的时候,曾占据主流地位。但后来的考古越来越倾向于摩西确有其人,甚至很多人相信,摩西就生活在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那么就有了另外两种可能。

第二种可能,这是那个利未家庭受了萨尓贡事迹的启发,灵机一动想出的办法。这种可能一性一确实存在,但我们或许可以做一个更大胆的猜想,却也完全符合逻辑。

第三种可能,就是我在第12节曾经提到过的,摩西可能正是阿顿的信徒。这种猜测上,以弗洛伊德最为离谱,他坚持认为,摩西本就是埃及人,应该是阿肯那顿时期某个官员的后代,甚至就是阿肯那顿法老的后人,他一定叫做阿顿·摩西。且不管弗先生有何根据,但如果摩西是阿顿的信徒,那么拉美西斯二世一生致力于多神崇拜的恢复,对摩西的迫害大有可能正是一种宗教迫害。

那么,至于杀掉所有以色列男婴的说法,也许是以色列人对于埃及人的刻意抹黑。于是,把萨尓贡的事迹搬出来,捏造了这样一个故事。鉴于以色列人最喜欢抬高本民族,贬低其他民族,这种猜测想必也不为过吧。

在上帝的指引下,摩西试图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为了让以色列人逃过埃及人的追杀,上帝大显神通。最为著名的一段,就是让红海分开,现出陆地,以色列人全部通过之后,海水又在他们身后重新合一拢,埃及追兵纷纷被海水淹没。

但逃出生天的以色列人没能立刻回到迦南故土,横在他们面前的,还有西奈半岛上的茫茫沙漠。摩西和他的族人就此开始了四十年的旷野漂泊。

很快,艰苦的生活使得以色列人抱怨不绝,对全能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他们甚至觉得这样的辛劳还不及在埃及被奴役的生活。(所以说,拉美西斯未必迫害了所有以色列人。)渐渐地,对耶和华和摩西的不满情绪在人群中爆发了,人们开始暴乱。摩西率领他强悍的利未族人毫不手软地镇压了暴乱,杀死两千人。这之后,为了约束以色列族人,摩西颁布了上帝亲手在石板上写下的《摩西十诫》:

1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2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

3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4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

5当孝敬父母。

6不可杀人。

7不可一奸一婬一。

8不可偷盗。

9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10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如果我问你,什么是道德,你的准则是什么呢?起码,世界上有1/3的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摩西十诫》。

比起体系完备的《汉谟拉比法典》,《摩西十诫》看起来要简单的多。然而是《十诫》而不是《汉谟拉比法典》或任何其它法典,成为后来西方很多国家的立法基础。

由此看来,无论是在道德还是法律上,《摩西十诫》都成为西方思想的一块基石。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逐一读读《十诫》的条文,就会发现,做起来似乎并不算难。但是仔细想想,对一个并不庞大的族群来说,就这么宽泛的几条准则,就足以维持他们的安定了。千年之后,刘邦之约法三章,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前,我对《十诫》的认识仅此而已,对于前面几条,我总是认为把信仰列在法律的条文之中,颇有些莫明其妙。可是随着对西方思想认识的加深,我才明白,前面两条才是《十诫》的核心思想,是它的一精一华所在。

我们做一个对比。

在古埃及,法老是人间的神。古埃及的子民崇拜各个神祗,但最有权威的却是法老,因此才有了金字塔群的建成。后来还加入了祭司集一团一。人民的思想几乎是被法老与祭司肆意控制。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是一样,不管是哪个民族统治,都是由国王和祭司钳制着人们的思想。换句话说,就是除了神职人员以外,普通人与神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第22节

但是《十诫》以及整个《旧约》的一精一神就大大不同。每个人都是上帝直接的子民。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与上帝建立单线联系。虽然上帝的旨意也是通过摩西以及之后的那些先知来传达的,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文明的个人与他们的神祗之间,有像以色列人与上帝那么接近的距离。

这样就导致了,对以色列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人,独立于宗族与家庭之外。

这一点在后来的犹太法中有个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当一个人犯了罪,哪怕是十恶不赦的重罪,都只由他一个人来承担罪责。因为是他自己背叛了上帝,他的罪恶不能代表他的家人、族人和后代不一爱一上帝。因此,他的家人、族人和后代也不会因为他的罪恶而受到株连。

这与两千多年后还动辄诛族连坐的中国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十诫》有很多意义,但我以为,个人从家族之中的剥离是其中最为突出、最为深远的意义。从这一点上讲,虽然《旧约》是一部写神的书,却在历史上开创一性一地提高了个人在社会之中的地位。在等级森严的古文明社会中,显现出一抹人一性一化的光彩,与地中海那边古希腊的人文一精一神相映生辉。

有趣的是,与其它古文明法典极为庄严神圣的气氛稍有不同,《十诫》是以上帝和以色列人之间一种契约的形式确定下来的。

也就是说,这相当于一份合同。甲方:以色列人。乙方:上帝耶和华。合同规定:甲方必须一爱一且只一爱一乙方,乙方也应以一爱一回报甲方。《圣经》写到后来,乙方这种回报还有了一个具体的形式——上天堂。只不过甲方已不只是以色列人罢了。

存放《十诫》这份契约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约柜了。公元前10世纪,约柜从所罗门神殿神秘消失。围绕着这个圣物,西方世界传说不断,人人对它心驰神往。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就是二战期间,纳粹试图找到它,借助它的神力以左右战局。这个故事,在十八年前,还被拍成电一影《夺宝奇兵》,成了好莱坞传奇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扬名之作。

摩西带领着以色列人抬着约柜,在沙漠中飘荡了四十年,终于走出了西奈半岛。摩西悄然死去。他的助手约书亚成为了以色列人新的首领,开始了对迦南故土的争夺。请看下集——犹太立国。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