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城濮争雄(下)
【50】城濮争雄(下)
这是春秋的首场强强对话。拉响导火索的任务是由宋国完成的。
泓之战后,宋襄公伤重身亡,继位的宋成公投降楚成王。但这纯属是形势所一逼一,宋人以商代遗老自居,岂会甘心投降被他们视为蛮夷的楚国?晋文公威望日高,宋成公就开始向晋国暗送秋波了。
正在向齐国劳师远征的楚成王得知了宋国的意向,很是不满,打算给这个不听话的小弟一点颜色看看。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亲率楚、陈、蔡、郑、许五国联军围攻宋国国都商丘。宋成公连忙派人向晋文公求救。
一场一精一彩绝伦的棋局拉开战幕。
开局,晋国困境。
难题出给了晋文公。
毕竟,他返国仅仅四年,很多工作都没做完,如今就与天下第一强国楚国开战,显然不是时候。
但是,如果等楚国收拾了宋国,霸业进一步巩固,自己日后想振臂一呼,恐怕再也不会有人响应了。而且等宋国力尽降楚,齐国也不会是楚国的对手,也将被大大削弱,楚国霸势一成,自己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打?还是不打?
第一步,晋国出招。
最终是晋文公两大智囊先轸和狐偃坚定了晋文公的决心。
先轸说:“当初流亡宋国之时得宋襄公厚赠,如今宋国又因背楚向晋遭此劫难,晋国岂能坐视?取威定霸,在此一举!”
但晋楚的实力毕竟有差距,狐偃提出了一个办法,他建议道:“曹、卫两国刚刚臣服于楚,我们如果去打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皆可免灾矣。”
晋文公采纳了狐偃的策略,举兵向曹、卫两国开去。结果拿下卫国五鹿,并继续进军,与齐昭公在敛盂会盟。
第二步,楚国拆招。
楚成王岂是等闲之辈。他决意不救曹、卫,死打宋国,一定要拿下商丘。
这是一个高招。没有楚国的援助,晋文公会顺利拿下曹、卫。可宋国的实力与地位远非曹、卫可比,如果楚国拿下宋国,仍将夺取全局的主动。
对晋国来说,宋,不得不救。
第三步,晋国应对。
皮球被踢回到了晋文公怀里。
怎么救?硬拼么?打不过。
虽然齐与晋结盟,秦与晋结亲,但谁也不想直接和楚国作对,齐、秦两强均处在观望状态,不肯插手。除非拉这两国下水,否则,晋单挑楚国,胜算太小。
解决问题的又是先轸,一个绝妙的计策改变了战局。
他让宋国找晋国搬救兵的使者回去,把给晋国准备的厚礼分赠齐、秦两国,请他们出面调停,让楚国罢手。但同时,却把从曹、卫抢来的土地分给宋国。
第四步,楚国犯错。
把楚国的两个新附属国的土地分给背楚附晋的宋国,楚成王的面子往哪儿搁?
人一旦当上了霸主,就把曾经的韬光养晦忘到脑后去了。郑庄公如此,楚成王亦是如此。
楚成王严词拒绝了齐、秦的调停。齐、秦两国既一爱一宋成公的厚礼,又恨楚成王不给面子,愤然加入晋国战一团一。
高手拆招,楚国第一次落了下风。
第五步,楚国奇计。
齐、秦的加入,强弱形势立转。楚成王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失策,自己率一队人马退回申邑,以防被齐、秦抄了后路,并命令围困宋都的成得臣见机行一事,知难而退。
在那个时候,若问谁是天下第一名将,问遍中原列国,得到的答案只会有一个,那就是成得臣。楚成王的威望,差不多有一半是成得臣打出来的。
因其战功赫赫,斗子文将令尹之职让给了他。他总揽了当时第一强国的军政大权。
此人绝非一浪一得虚名,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他想了一个主意,让晋国进退两难。
成得臣派人与晋文公交涉,说只要晋国撤去军队,让曹、卫复国,楚国就解了宋国之围。
插:计策分析。
如果晋国同意,那等于把吃下去的战果曹、卫再吐出来,而宋国本就还没被打下来,楚国什么损失都没有。而曹、卫复国,宋国解围的功劳全部记在了楚国的头上。晋国忙活了半天,从霸业到实惠,啥也没捞着。
可是如果晋国不同意,那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就从楚国转嫁到了晋国的头上。你晋国本来是来救宋的,现在人家说不打了,你又不同意,这不是搞笑么?齐、秦还帮忙调停了半天,你这不是玩儿我们么?更不行。
成得臣妙手,“将”!
第六步,晋国一陰一谋。
我真忍不住要为成得臣叫好。可惜的是,他碰上了他命中的克星,这个时代真正的第一高手——先轸。
巨大的难题,在先轸那里被轻松化解。方法很简单:把开战的罪责重新推到楚国头上。
先轸暗地里答应让曹、卫复国,稳住他们。然后,扣留了成得臣派来的使者。
打蛇,就要打七寸。先轸一刀就戳在了成得臣的软肋上。成得臣,最大的弱点就是心浮气躁。
第七步,楚国上当。
成得臣果然气得跳脚,把楚成王“知难而退”的教诲抛到了九霄云外,撤去商丘之围,率大军北上,直向晋军扑来。
晋国完全占取了以逸待劳之势。晋文公早有准备,履行当初的诺言,退避三舍,以让楚军。
这一退,退出了海阔天空。
疲劳的楚军更加疲劳,急躁的主帅愈发急躁。
成得臣得意地喊着:“今日必无晋矣!”可惜将要没有的却是这位功勋名将的一性一命。
第八步,城濮决战。
双方在城濮城外摆开阵势,在一系列的过招之后,终于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
楚国联军方面,有左、中、右三军,中军由成得臣率领的楚军主力,左军为申、息联军,右军为陈、蔡联军。
晋国联军方面,晋军分上(居右)、中、下(居左)三军,齐、秦在后方压阵。
结果,没用齐、秦动手,先轸就摆平了楚国联军。靠的,是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布置。
布置的核心,是在三军之中各分出一个前队,布置下具体的任务。
上军前队:诱敌。一与敌接触就向右假装溃退,等待信号,配合主力反击。
中军前队:掩护。只负责阻止楚中军前进。
第41节
下军前队:突击。将拉战车的马匹全部蒙上虎皮,开战时向对方右军猛一冲。
一打起来,胜负立分。
对方的陈、蔡右军被马假虎威的晋下军前队直接吓跑,申、息左军中计,结果被晋上军主力、中军主力、上军前队围歼。之后,成得臣见势不妙,率中军急速撤退,总算保住了楚军一精一锐。成得臣羞愧自一杀。
历史上任何一场强强碰撞,总是火星四溅。一场城濮之战,完全改变了天下格局。楚国独大的局面被彻底扭转,春秋四极南楚、北晋、东齐、西秦之势开始形成。
城濮之战后,楚国仍然不振,齐国尚未复兴,秦、晋成为天下最强势的两个国家。他们之间,马上就要发生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看下集——秦晋恩仇。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