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楚汉相争(下)
【180】楚汉相争(下)
在中国古代,对一个顶尖谋士最经典的评价,差不多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了。那份潇洒睿智,着实令人神往。
历史上,这句话就是出自大汉立国之后,品评帐下诸臣功绩时,刘邦对张良的评价。
可到目前为止,尽管张良在刘邦入关之时,屡献奇策,居功至伟,但平心而论,似乎还当不起这样高的评语。
然而接下来,张良在这场楚汉对峙中为刘邦谋划的战略部署,则尽显一代战略家的风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当之无愧。
说起来,世上最好的战略,并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是非常清晰。天下大势本就已经很是错综复杂了,真正的高手,是身在局中,仍能把千头万绪理得清清楚楚,然后制定出一套方略。只要照它执行,便可逐步达到目标,夺取最后的胜利。
项羽是军事家,却不是战略家。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指挥千军万马,项羽都毫不含糊。可说到制定清晰有序的大战略,项羽就不在行了。连范增都不行。
在当世,大约只有两人有这个水准,那便是张良和韩信。这一整套战略,正是此二人完成的。
之后两年的战局,完全是按照他俩设计的方向在发展。这个战略说穿了也很简单:以弱制强,以强击弱,该拉的拉,该打的打。
具体说来,就是三条战线。
中线:刘邦退守荥一陽一、成皋一线(在黄河以南,今洛一陽一和郑州之间),扼住兵家要道,据险死守。以刘邦自己为诱饵,拼命拖住项羽主力。
北线:韩信率一支一精一兵,北上将黄河以北的诸侯割据势力逐个剪除,争取一直打到楚军侧背,完成最终的战略包围。
南线:拼命结好地处南方、东方的两大诸侯英布、彭越,结成同盟,争取从另外两侧牵制楚军。
接下来,关键就看刘邦的防守,韩信的进攻,以及英布、彭越的态度了。
刘邦有张良辅佐,凭借着地势天险,尚可抵挡一阵。策反英布、彭越,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这场战争的聚光灯,立刻就打到了韩信身上。
韩信,成了左右天下局势的决定一性一人物。
他当然不会让人失望。
当时的黄河以北,主要盘踞着五大诸侯,魏、代、赵、燕、齐,大都实力不俗。
其中魏国,由于离汉军太近,所以在刘邦确立北线战略之前,它就已经被韩信顺手解决掉了。解决的方式,也跟一年前破三秦一样:声东击西,暗渡陈仓。
韩信把船都堆到渡口,自己却率主力从另一隐秘一处搭竹筏渡河,奇袭魏军,大获全胜。
还剩下四大诸侯,都不在汉军主阵地附近,那就需要韩信挥师远征了。可刘邦要留重兵在正面防守项羽,虽然萧何从关中给他送来了不少人马,但算下来能分给韩信远征的,实在不多。
韩信说:不要紧,我只需要三万。
三万人,扫荡半个中国。战神的表演,现在开始。
灭代的过程毫无悬念,代军主将夏说跟韩信不知道差了多少个等级,一个回合就轻松地解决战斗。
可接下来韩信就遇到麻烦了。项羽攻打荥一陽一甚急,刘邦飞派使者找到韩信搬救兵。韩信一咬牙,调走半数主力,只留下万余人随自己继续前进。可他面前的赵国,在几路诸侯中实力最强,坐拥二十万大军。
又是一场不成比例的大战。
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名将故事了。天才对庸才,以少胜多好像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很可惜,在这里,韩信遇到的却并不是庸才。
赵军阵中,有一位堪称天下第三的军事奇才(仅次于韩信、项羽吧),前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
当韩信还在半路上的时候,李左车就向赵军主帅陈馀献上了一条计策,一条看上去几乎可以杀死韩信的毒计。
代、赵两地之间,隔着长长的太行山脉。自古以来,想要东西向跨越太行山,有八条路可走,便是著名的太行八陉。要想由代入赵,最直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条,叫作井陉。《吕氏春秋》称其为“天下九塞”之一,极其险峻。
赵军已经明确探知,韩信正是由这条井陉而来。这不是韩信轻敌冒进,而是他必须走最快的路。谁知道刘邦顶项羽可以顶多久呢?他实在没有时间去搞什么战略大迂回。
一般来说,这么走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井陉并不是函谷关,它的出口处,有一条河,叫作绵曼水。正因为有这条河,所以敌军没办法用大军死死地卡住出口,只能把阵营排在绵曼水的后面。所以,井陉之险,还没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程度。
但井陉位列天下九塞,自有其险要之处,就是窄,非常窄。
既然窄,那么队伍就会拖得很长,敌人的可乘之机,就在这里。
李左车建议陈馀深沟高垒,固守井陉口,由他自率三万奇兵从小路绕道敌后,切断粮草辎重。韩信队伍长而薄,一击必中。届时韩信前不得战,后不得还,必死无疑。
熟料陈馀却大大不以为然:“韩信兵号称数万,实不过数千,且千里袭我,何惧之有?”当场就否决了李左车的建议。
这不免引起了后人的猜想:如果陈馀采纳李左车之计,韩信是否就会束手就擒了呢?
我想肯定不会。因为韩信还有一招相当厉害的杀手锏——间谍。
韩信几乎是第一时间知道了陈馀拒绝李左车的消息。那么如果李左车的计策被采纳,韩信当然也会立刻知道,必定会有所防范。可韩信听完此计仍然倒一抽一一口冷气,自此对李左车另眼相看。不过好在陈馀太过轻敌。韩信喜出望外的同是,一套绝妙的作战计划已在心中拟定。
这将是一场属于韩信的经典,却是一场被许多后人曲解了的经典——背水一战。
历史上对背水一战的诠释,常常与破釜沉舟相似。似乎这又是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法。诚然,此战的确有这样的味道在里面,但绝不是韩信部署的核心。
看看韩信是如何做的。
夜半之时,韩信派出了两路兵马。一路是万名主力部队,趁夜渡过绵曼水,背水列阵。夜深之际赵军摸不清动向,均坚守营寨,汉军得以从容列阵。
另一路是两千骑兵,每人手中拿着一面汉军红旗,沿小路绕到赵军背后的山谷间埋伏下来。
一切停当,第二天拂晓,韩信率领剩下的几千人一大张旗鼓向赵营杀来。陈馀领兵接战,韩信军一触即退。陈馀大喜,人皆说韩信英勇无敌,原来他的主力亦不过如此,遂下令全军出营追击。
韩信退到水边,忽然令旗一挥,全军突然掉头,加上早已在水边摩拳擦掌的一万主力,汉军背水一战,与赵军死拼。
韩信没有项羽那样的武功,也没法像项羽那样把将士的潜能激发到极致。虽然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汉军的确斗志高昂,但久一战必败。
好在,他们不需要战太久。
双方激战正酣,赵军忽听得背后喊声大作。回头一看,不得了:顷刻之间,赵营之内全部被一插上了汉军旗帜。——试想,两千面红旗,多有气势啊,不知道得有多少兵马呢!赵军立时气沮,看来赵王早已成一人家的阶下囚了。
其实汉军总共就两千人,他们连劫寨的本事都没有,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营中旗帜全部换掉。
可这就够了。赵军再无战心,四散奔逃。陈馀战死,赵王、李左车被俘。
韩信凭借天下无双的军事智慧,又实现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战场奇迹。
这个时代,奇迹何其如此之多也!
魏、代、赵均已拿下,只剩下燕和齐了。可背水一战打下来,汉军同样是疲惫不堪,再进一步谈何容易。韩信于是问计于李左车。
李左车建议:安一抚赵地,休整兵马,但虚张声势,摆出一副攻燕的样子,再派一舌辩之士前往燕地劝降。
韩信之才,胜陈馀十倍。同是李左车献计,陈馀拒之,韩信听之。没办法,蠢人总是比智者顽固得多。
第155节
李左车之计果然生效,燕王举国投降,韩信兵不血刃,再下一城。
只剩下一个齐国了。只要再拿下齐国,韩信对项羽的战略包围便宣告完成。项羽再狂妄,也知道个中利害。虽然他跟齐相田横有仇,但还是毅然派大将龙且领兵救齐。楚、齐二军合兵一处,又是二十万大军。
韩信那边呢,相似的情况也再次上演。刘邦又被项羽打得只剩一口气,又把韩信连破诸侯壮大起来的主力抢走,只给他留下一点残兵。跟上次不同的只是,刘邦这回干脆是亲自来抢的。
跟着刘邦混,好像注定要在以少对多中考验自己的军事才华。
于是乎,韩信的辉煌战史上又添了一笔——潍水之战。
又是夜半时分,韩信又是派出了一队奇兵。这回不是插红旗了,而是塞水。万名士兵趁夜用沙袋堵住了潍水上游,以待来日。
第二天天明,相似的剧情再度上演。韩信大张旗鼓地进攻,丢盔弃甲地佯败,敌人不知好歹地穷追。
这一次又是跟水有关,但不是背水,而是渡水。
韩信败兵逃过潍水,楚齐联军追过潍水。但只过了一小半的时候,忽然间大一浪一滔天,洪水骤至。上游放水,楚齐大军立时被断为两截。韩信又是令旗一挥,全军反扑,渡过河的被尽数歼灭,没渡河的也被吓得溃不成军。
从水灌废丘到渡水袭魏,从背水一战到水淹楚齐,韩信对水的利用真是绝了。
两年之内,韩信灭魏、下代、平赵、服燕、破齐,北线战略大功告成。
项羽的末日,悄然临近。请看下集——垓下楚歌。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