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柔主弱国(下)
第201节
【228】柔主弱国(下)
在汉元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和宣帝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他向宣帝进言道:“陛下治国,太过依赖法制,依儿臣之见,应该多用儒生。”哪知宣帝闻言大怒,回道:“我汉家自得天下以来,治国向以霸道、王道杂之,怎可专用德治?况且众多俗儒不懂时事,只会好古非今,使人无所适从,有什么值得用的?”随即还下了一个可怕的结论:“乱我家者,太子也!”
自此时起,宣帝便萌生了废太子之心。怎奈太子乃是宣帝和许平君所生,故剑情深,终不忍废,这才有了后来的元帝。
而元帝一继位,就将他在太子时的意见落到实处,开始大量任用儒生。
我们前文说过,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使得儒学在理论上有了更受欢迎的理由,武帝一朝,儒生地位的大幅提高。但接下来执政的霍光、汉宣帝,都是实用主义者,不是什么儒家的信徒,治国理念上又有了百家争鸣的苗头。可到了汉元帝,在他的努力下,儒家一门在政坛上却一举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就此一直繁荣昌盛了下去。
我们来说说汉元帝重儒的举措,可比他那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前辈还要夸张得多。
首先,抬出了孔子的第十三代孙孔霸,将其封为褒成侯。汉朝的规矩,向来是有军功方能封侯。可孔霸一区区文人,却被破格封侯,食邑800户,爵位世袭,怎能不令世人眼红。皇帝尊孔之心,天下尽知。
而无军功受封者,竟还不止孔霸一人。汉元帝的老师,当代大儒萧望之,同样在毫无军功之下,被封为关内侯,食邑600户。
另一位当世大儒,孔霸的老师夏侯胜,虽然未被封侯,但死后皇太后亲自为他穿了五天的丧服,以示尊敬。
可以说,在元帝的大力推动下,儒生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光树典型还是不够的。为了让自己以儒治国的梦想得以实现,元帝在官吏的选拔上也是全盘儒化了。
我们说过,汉朝还没有真正的科举制度。但汉武帝时,曾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成立官办的高等学府,名为“太学”,专门传授儒家经典。学成之后,可以出任政一府官员。
这当然是汉武帝推行儒学的一个重要举措。可问题是,汉武帝时,太学学生才五十人,历时半个多世纪传至宣帝,太学的规模也不过扩大到两百人。可元帝一继位,立刻将太学学生人数增加到一千人。
我们想想,在整个官僚体系没有扩大的情况下,儒生人数如此激增,那么官员中儒生的比例立刻就有了可观的增长。渐渐地,学习儒家经典,已经成了当官最主流的路子。前文提到的那位大儒夏侯胜就教导弟子说:“你们学好经书,做高官如拾草芥耳。”
所以说,用儒家经典来禁锢从政者的头脑,并非从科举制度开始,更不是从八股文开始,而是在汉元帝时,已经开始了。
而且汉元帝本人,也是一位可笑地被禁锢者。据说他与大臣讨论政务,每一条政令,必要在经书中寻找出处,凡没有出处的统统废止。这就好比说我们死抱着物理教材去做火箭,每一个零件的安装,都要在教材中找出处。如此这般,那我们的嫦娥二号恐怕是永远也上不了天了。哪怕你抱着的教材是牛顿、一爱一因斯坦这样级别的科学家写的,那也没有用。
所以,儒术治国的失败,责任不在于孔孟。像孔子、孟子这样的人,讲的是修身治国的道理,这些道理,即便在两千多年之后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可是,若把它们奉为排他一性一的治国宝典,照本宣科,亦步亦趋,败亡指日可待。
不懂道理是不行的,只懂道理更是万万不行的。
汉宣帝不幸言中,他的这位太子成了他口中那位最大的“俗儒”。在大俗儒的带领下,小俗儒们前仆后继地进入官一场,政一府效率直线下滑。
《汉书》中对汉元帝的评价是“柔仁好儒”。那么,汉元帝一朝国势衰退的主因当中,除了他的“好儒”之外,他的“柔仁”也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说他“柔仁”,那是说好听的;说不好听点,那就叫老好人;再说难听点,那就是被佞臣玩一弄于股掌之间的一个废物。
中国君主政体的两大恶疾,历代王朝最危险的两股势力,宦官和外戚,统统在元帝一朝抬头。
大家有兴趣可以想想,自赵高以后,汉朝百余年时间里可出现过什么知名宦官没有?反正你让我想,我一下子是想不起来的。可到元帝一朝,有了。
此人名为石显,在元帝朝的很长时间里,他都是最高权力的实际执掌者。
我们很早就说过,繁衍后代的欲一望,在人一性一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可怜天下父母心,人类对子孙有着无法比拟的一爱一,这份一爱一太浓烈,以至于时常推而广之,人的内心中常常对整个下一代有一种深深的关一爱一,再推而广之,人们潜意识都希望子孙这一代所生活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常听到“造福子孙后代”说法。这是一种发乎天一性一的一爱一,也是人类高尚情一操一中重要的一部分。
可对宦官而言,这份一爱一是不存在的。它泯灭得如此干净,很大程度的原因在于那个时代的人之所以成为宦官,大多数是被迫的。就人一性一而言,一爱一被迫剥夺的结果,常常会因一爱一生恨。更何况,宫廷何等险恶,我们稍加揣度,便可略知一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宦官,心理很难健全。像后世蔡伦、郑和那样怀揣着伟大理想的伟大宦官并非没有,但很可惜,那注定是凤一毛一麟角。
所以,身为国君,哪怕是从概率上也该知道,重用宦官的危险甚高,风险甚大。
然而事实是,在险恶环境中摸爬滚打出来的顶级宦官,其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的本领往往已经炉火纯青。这些人拍马屁的本领、哄主子开心的本领,对于深宫中严重缺乏关一爱一、缺乏安全感的皇帝极具杀伤力。因而他们才往往最终博得了皇帝的信任。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局面。当一个心智清明的帝王执掌朝局时,往往没宦官们什么事儿。当一个头脑缺乏判断力的帝王来执政时,历史上那些知名宦官们便纷纷跳了出来,在帝国将倾的大厦上狠狠地跺上一脚。
而宦官经历相似,所做的坏事,自然也大同小异。及时行乐的需要,使他们敛财;为所欲为的需要,使他们肆意打击与他们作对的人;而不需要为任何人负责,使得他们的贪欲和破坏欲永无止境。
石显也是一样。
面对汉元帝这样一个柔仁的书呆子,石显真是大显神威。侵吞国库,残害忠良,充分表现了一个顶级宦官的风采。
至于外戚,元帝母亲一族的许章、祖母一族的史高,都是石显犯罪一团一伙的主力成员。宰相萧望之便曾有“外戚在位多荒一婬一”之语,却也因此遭到报复,被石显设计陷害入狱,不堪其辱服毒自尽。
大规模滥用俗儒,加上宦官和外戚的作乱,尽管汉元帝本人压根算不上一个荒一婬一无道之人,但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汉王朝的内部,已经开始变得危机重重。并且,那颗在数十年后彻底炸毁西汉王朝的炸弹,也是汉元帝亲手埋下的。
只不过,这次实在是有些机缘巧合。请看下集——王氏专权。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