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杜甫:春宿左省
【作品简介】
《春宿左省》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这首诗的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杜甫《春宿左省》: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原文】
《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解】
1. 宿:指值夜。
2. 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3. 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4. 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5. 珂:马铃。
6.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韵译】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评析】
757年(至德二年)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唐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这首作于758年(乾元元年)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起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两句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两句是说他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他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讲解】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安史乱中,作者从长安逃去凤翔,谒见肃宗。被委任为左省拾遗,负责讽谏进言,官虽不显,但恰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的政治理想相吻合。这首诗便是作于诗人担任左拾遗之后翌年,即乾元元年(758)的春天,以作者呈上奏章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所见所感为线索,表现了自己忠勤为国的思想和有机会为国效力的欣慰之情。
首联两句“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致。暮色西沉,光线越来越暗,直到连花朵都渐渐隐没,“啾啾”声中,急着归巢栖息的鸟儿从天空中飞鸣而过,寥寥数笔平淡而真切,勾勒出了夜暮降临“左省”的环境。写暮色而无明亮之感,状鸟语无嘈杂之声,衬托出傍晚左省周围的静谧无声。花鸟都或归或隐,诗人自己却要在左省值夜,这是一个遥遥的对比。但是从诗中的语气和孕育其中的情感来看,丝毫没有一丝抱怨和不满,相反,充满了能够为国效力的欣慰和肃敬,这就使得这两句诗有了深刻的内涵。
伴随时间的推移,宫廷中华灯初放,映着星光月色,一片宏丽高华气象。作者以“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而颂之。星光璀璨,照耀着宫中的千门万户歙然晃动;皓月当空,辉映着高耸入云的宫殿,显得如此的庄严气派。这两句诗貌似状物,实则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朱门晃动,可理解为朝臣都在议政办公,楼冲九霄则是明显的对我主万岁的礼赞,希望当朝天子龙颜威峙,泽被苍生。“万户”亦有解作黎庶万众之说,从意义上看未尝不可,但就上下来看,解作宫廷更为稳妥。这一联中的“动”字和“多”字作为“诗眼”,用得十分精妙。因其“动”而使宫中夜景充满了生气,不至落入呆板沉滞。而“多”字则更为传神,比起月明、月高、月升都更显气象。更能表现在作者心中,圣朝中兴的大气磅礴。
在颔联实现了首联的情景过渡之后,诗人开始致力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描写。“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夜中值宿时焦急而又兴奋的心理。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苦无机会得到赏识,恰逢离乱才获此擢升,因此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因此诗人迫不及待地要上疏圣上,阐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紧张激动,一夜未眠。总在守候着,等待宫殿开锁的声音;夜风习习中,诗人已经在想象着明日百官上朝时,自己手捧玉珂打动天听的情形。即便这些都是想象之辞,也不难看出诗人勤于国事,尽忠职守的精神品格。作为一个封建官吏,诗人杜甫实在是品行上的一个标尺,千年以下,犹可令那些尸位素餐玩忽职守的昏官庸吏汗颜。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写诗人惦记明天的封事密奏,心急如焚,所以几次讯问时辰几何。“明朝有封事”是诗人春宿左省的原因,也是诗人无法成眠的原因,这就再次体现了他勤勉忠爱的一片赤诚。后半句诗化用《诗经?小雅?庭燎》中的词句:“夜如何其?夜未央。”《诗经》终本意就与国家雅政有关,所以活用此典非常贴切自然。而加了“数问”二字,则更突出表现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营造出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预示着诗人的长夜无眠还要继续,而其忧国忧民的耿耿忠心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诗人圣主诤臣的希望也会一直这样继续下去,至少在这个春天的夜里,诗人对朝政前途充满了期待。的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端肃谨慎,忠于职守,殷勤为国的官员形象,带有鲜明应制诗的某些色彩,格调不算极高。但其律诗平正妥贴,工于法度的特点在本诗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如首联两句即行扣题,无论是写花,还是写鸟,都表明了这是春天,扣题眼中一个“春”字。 “花隐”和“鸟栖”必然是在傍晚时分,所以暗示题中的“宿”字。另外“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城墙,这里指门下省,是交待作者值夜的所在地,又扣住了诗题中的“左省”二字。这两句诗不着“春”、“ 宿”二字,却句句暗示春景,句句关乎夜宿,开篇点题,滴水不漏,看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结构精工,平淡之处却显深微。
名句: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译:星光映射,宫中的千门万户像晃动着的一样,皓月当空,高耸如云的宫殿像得到了更多的清辉。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史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英汉对照】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 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 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 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 数问夜如何。
A NIGHT-VIGIL IN THE LEFT COURT OF THE PALACE
Du Fu
Flowers are shadowed, the palace darkens,
Birds twitter by for a place to perch;
Heaven's ten thousand windows are twinkling,
And nine cloud-terraces are gleaming in the moonlight.
…While I wait for the golden lock to turn,
I hear jade pendants tinkling in the wind…
I have a petition to present in the morning,
All night I ask what time it is.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
《春宿左省》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这首诗的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杜甫《春宿左省》: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原文】
《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解】
1. 宿:指值夜。
2. 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3. 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4. 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5. 珂:马铃。
6.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韵译】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评析】
757年(至德二年)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唐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这首作于758年(乾元元年)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起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两句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两句是说他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他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讲解】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安史乱中,作者从长安逃去凤翔,谒见肃宗。被委任为左省拾遗,负责讽谏进言,官虽不显,但恰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的政治理想相吻合。这首诗便是作于诗人担任左拾遗之后翌年,即乾元元年(758)的春天,以作者呈上奏章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所见所感为线索,表现了自己忠勤为国的思想和有机会为国效力的欣慰之情。
首联两句“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致。暮色西沉,光线越来越暗,直到连花朵都渐渐隐没,“啾啾”声中,急着归巢栖息的鸟儿从天空中飞鸣而过,寥寥数笔平淡而真切,勾勒出了夜暮降临“左省”的环境。写暮色而无明亮之感,状鸟语无嘈杂之声,衬托出傍晚左省周围的静谧无声。花鸟都或归或隐,诗人自己却要在左省值夜,这是一个遥遥的对比。但是从诗中的语气和孕育其中的情感来看,丝毫没有一丝抱怨和不满,相反,充满了能够为国效力的欣慰和肃敬,这就使得这两句诗有了深刻的内涵。
伴随时间的推移,宫廷中华灯初放,映着星光月色,一片宏丽高华气象。作者以“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而颂之。星光璀璨,照耀着宫中的千门万户歙然晃动;皓月当空,辉映着高耸入云的宫殿,显得如此的庄严气派。这两句诗貌似状物,实则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朱门晃动,可理解为朝臣都在议政办公,楼冲九霄则是明显的对我主万岁的礼赞,希望当朝天子龙颜威峙,泽被苍生。“万户”亦有解作黎庶万众之说,从意义上看未尝不可,但就上下来看,解作宫廷更为稳妥。这一联中的“动”字和“多”字作为“诗眼”,用得十分精妙。因其“动”而使宫中夜景充满了生气,不至落入呆板沉滞。而“多”字则更为传神,比起月明、月高、月升都更显气象。更能表现在作者心中,圣朝中兴的大气磅礴。
在颔联实现了首联的情景过渡之后,诗人开始致力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描写。“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夜中值宿时焦急而又兴奋的心理。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苦无机会得到赏识,恰逢离乱才获此擢升,因此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因此诗人迫不及待地要上疏圣上,阐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紧张激动,一夜未眠。总在守候着,等待宫殿开锁的声音;夜风习习中,诗人已经在想象着明日百官上朝时,自己手捧玉珂打动天听的情形。即便这些都是想象之辞,也不难看出诗人勤于国事,尽忠职守的精神品格。作为一个封建官吏,诗人杜甫实在是品行上的一个标尺,千年以下,犹可令那些尸位素餐玩忽职守的昏官庸吏汗颜。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写诗人惦记明天的封事密奏,心急如焚,所以几次讯问时辰几何。“明朝有封事”是诗人春宿左省的原因,也是诗人无法成眠的原因,这就再次体现了他勤勉忠爱的一片赤诚。后半句诗化用《诗经?小雅?庭燎》中的词句:“夜如何其?夜未央。”《诗经》终本意就与国家雅政有关,所以活用此典非常贴切自然。而加了“数问”二字,则更突出表现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营造出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预示着诗人的长夜无眠还要继续,而其忧国忧民的耿耿忠心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诗人圣主诤臣的希望也会一直这样继续下去,至少在这个春天的夜里,诗人对朝政前途充满了期待。的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端肃谨慎,忠于职守,殷勤为国的官员形象,带有鲜明应制诗的某些色彩,格调不算极高。但其律诗平正妥贴,工于法度的特点在本诗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如首联两句即行扣题,无论是写花,还是写鸟,都表明了这是春天,扣题眼中一个“春”字。 “花隐”和“鸟栖”必然是在傍晚时分,所以暗示题中的“宿”字。另外“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城墙,这里指门下省,是交待作者值夜的所在地,又扣住了诗题中的“左省”二字。这两句诗不着“春”、“ 宿”二字,却句句暗示春景,句句关乎夜宿,开篇点题,滴水不漏,看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结构精工,平淡之处却显深微。
名句: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译:星光映射,宫中的千门万户像晃动着的一样,皓月当空,高耸如云的宫殿像得到了更多的清辉。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史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英汉对照】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 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 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 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 数问夜如何。
A NIGHT-VIGIL IN THE LEFT COURT OF THE PALACE
Du Fu
Flowers are shadowed, the palace darkens,
Birds twitter by for a place to perch;
Heaven's ten thousand windows are twinkling,
And nine cloud-terraces are gleaming in the moonlight.
…While I wait for the golden lock to turn,
I hear jade pendants tinkling in the wind…
I have a petition to present in the morning,
All night I ask what time it is.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