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耍心机,庞涓毁兵书
眠香楼离元亨楼不远,大概只有两箭地,是近两年新立起来的,据说后台很硬,有说是某位公子,有说是当红国戚。
一身富家公子打扮的公子华摇着羽扇直进大门。
鸨母远远瞄见,满脸堆笑地起身迎上:“这位爷看起来面生,是第一次来哟!”
公子华四下瞄几眼,又摇几下羽扇:“听说贵处芬芳满园,本少爷这想饱个眼福,一睹芳菲呢!”
“爷算是寻对地方了。”鸨母引他走至赏花台,让他坐在一张几案前,击掌道,“姑娘们,迎客!”
音乐响起。不一会儿,一个白衣女子在前,二十几个花枝招展的标致姑娘在后,从一个方向徐徐走向花台,沿着二楼正面一段挖入式弧形走廊,沿雕栏一溜儿排开,搔首弄姿,各展媚态,眼神儿一道道直勾下来。
“士子爷,”鸨母指着她们,不无得意道,“这些花花草草,可有哪枝入眼的?”
公子华瞄去一眼,把手中羽扇“啪”地合起,两眼闭合。
鸨母摆手,众女子礼貌地弯腰鞠躬,唱声喏,在音乐声中依序退场。
“这位爷果是眼高!”鸨母朝公子华竖个拇指,再次击掌,朗声道,“有请四香出场!”
音乐再次响起,四个更加漂亮的妙龄女子踏着节拍,在一个紫衣女子的引领下,从另一个方向徐徐登场。四女皆是素衣淡妆,怀抱琴瑟笛箫,在弧形花台上依序站定,各摆姿势,不无腼腆地看向公子华。
“士子爷,”鸨母指着四人,“这四位乃春夏秋冬四香,色艺俱佳,名闻安邑,堪称眠香楼里的招牌呢!”
公子华放眼过去,仔细审视四人,良久,仍无表态。
“士子爷,”鸨母直看过来,“这四香可有中眼的?”
“听说还有一香,可否一睹芳容?”
鸨母摆手,音乐声中,四香回转。
“看这位爷的眼界,真是行家!”鸨母凑近公子华,压低声音,“我就为爷直点地香了。”
不待公子华回话,鸨母击掌,朗声吩咐:“爷点名地香,有请地香薰香接客!”
音乐声再起。
“这位爷,雅室请!”鸨母笑吟吟地伸手礼让。
公子华微微点头,起身跟在鸨母后面,缓缓走向二楼,沿走廊步入一处宽敞、奢华的雅室。
“这位爷请坐!”鸨母礼让公子华坐下,不无殷勤地介绍,“不瞒爷,地香姑娘原是龙门山的里氏公主,数十年前,里氏本为望门,后来家门不幸,日渐破败。公主父母早逝,跟她兄长过活。兄长携带家产离开龙门山投奔安邑,本欲托个熟人谋份差事,不料差事未能谋上,却又欠下元亨楼一屁股赌债。兄长无奈,只好将她高价卖予本楼。地香姑娘品性高洁,寻常男子概不接待,似爷这般人品,奴家看上去觉得有缘,这才喊她!”
话音落处,外面传来脚步声,一位貌美女子款款进门。公子华抬眼望去,果见此女不同凡俗,身材婀娜,面容娇俏,举止端庄,衣着得体,怀抱一把凤头古琴,一对清澈的大眼分外惹人。
此女两膝微弯,朝鸨母唱了个喏:“地香见过母亲。”
“地香,”鸨母指公子华道,“这位爷远道而来,你可好生侍奉!”
地香姑娘偷眼望去,见公子华果是一表人才,芳心大动,深鞠一躬,声如莺啼:“奴家见过士子爷!”
此声此香,公子华怦然心动。
然而,公子华此来非为赏花,而是另有大事,强压心头欲火,转对鸨母道:“地香姑娘果是标致,爷算是开眼界了!”
看到公子华合上扇子,转过脸去,地香姑娘颇为尴尬,脸色红红地对鸨母道:“母亲,若无他事,地香回房去了。”一个转身,如同来时一样,款款出门去了。
鸨母目瞪口呆,对公子华嗔道:“我的爷呀,连这样的妙人儿,您也相不中?”
“听说贵楼还有一香,可有此事?”
“爷是说天香姑娘?”
“呵呵呵,”公子华连晃几下扇子,“在你这儿,总也不该藏着掖着吧?”
“爷果是高雅之人,”鸨母赞叹一句,长叹一声,“唉,只是天香姑娘——”
公子华脸色微沉:“她怎么了?”
“不瞒爷,”鸨母迟疑有顷,凑近公子华耳边,压低声音,“天香姑娘是太子爷的人,概不接客。”
公子华摸出一只沉甸甸的钱袋,摆在几上:“这点小钱,本少爷买她两个时辰,只要看她几眼,听她说话,总该可以吧!”
鸨母打开钱袋,见到全是小金块,当下眼珠儿一转,收起钱袋,朗声笑道:“爷就是爷!您在这儿候着,老身亲去请她下来!”
“不用了。”公子华起身,摆动扇子,“爷正想一睹天香姑娘的闺房,也算不虚此行吧!”
“是哩!是哩!”鸨母连声笑道,“老身这就引爷上楼,这边请!”
见过秦使樗里疾,陈轸心中一块大石头总算放下,结结实实地睡了一场好觉。
翌日晨起,陈轸久久坐在榻上,又将昨日之事重温一遍,尤其是与魏惠王的见面,将每一个细节又琢磨一番,这才结结实实地伸个懒腰,信步走到院中。
“主公,您这歇过来了吧?”戚光远远看到,急赶过来,哈腰道。
“歇过来了。”陈轸又伸一个懒腰,活动一下拳脚,“老戚呀,我正想寻你呢。”
“小人谨听吩咐!”
“不瞒你说,眼下这到关键辰光了。此番若是再顶不上,我这一生怕也就到此为止了。”
“主公一定成功!”戚光的语气坚定。
“咦,你为何这般肯定?”
“这还有啥讲的?陛下躬身两次扶主公上坐,且让主公坐在白相国的位置上,这意思不是明摆着的吗?”
“呵呵,”陈轸笑道,“话虽这么说,但雨滴不落到头上,只打雷不算下雨。”
“听主公话音,是否还有变数?”戚光问道。
“是啊。”陈轸微微点头,“就是那个公孙衍,你得给我盯牢他,看看都有啥人朝他家的房门里钻。”
“主公,”戚光眉头一横,“真要是这小子挡道,依小人之见,将他做掉不就得了!”
“你呀,”陈轸白他一眼,“其他都好,就是整日里想着做掉这个做掉那个,这就过了!常言道,得饶人处且饶人,为人处世,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你想想看,公孙衍不是孤身一人,有多少人都在守着他,巴望着他。尤其是那朱威,去年就恨不得让他坐到相位上。在这节骨眼上,我们稍出差错,就会鸡飞蛋打,前功尽弃。再说了,连个庞涓你们都做不掉,莫说这个公孙衍了。你还不晓得此人厉害,别的不说,单是他手中的那柄吴钩,也足以把你们震住。那是老白圭赠他的,据说当年伍子胥也曾用过,削铁如泥哩!”
戚光巴咂下嘴巴,不敢再说什么。
“去吧,告诉丁三他们,无论看到什么,只需记在心里,莫要给我多事!”
“小人遵命!”
戚光随即安排丁三与一帮伶俐的泼皮,或扮作鞋匠,或扮作小贩,游荡在公孙衍宅院附近,自早至晚,一刻不停地守着那扇破旧不堪的柴扉。
错午时分,一个眉清目秀的陌生男子径自走来。瞧那样子,似是第一次来到此地,观望许久,又问过一个路人,才在柴扉前面停下,连敲几下柴扉,见无人应声,才哑起嗓子,朝里喊话:“有人在吗?”
公孙衍拖拉着一双木屐走出院门,将他打量一番,也似不认识他。
来人深揖:“是公孙先生吗?”
公孙衍点头:“仁兄是——”
来人从袖中摸出一物:“在下无意中得到这片竹简,听说是先生的,特来奉还。”
公孙衍接过一看,正是自己交予朱威的那片,心头一震,目不转睛地将来人一番打量,还过一礼:“是在下不小心丢的,谢仁兄了。”
来人正是易过装的毗人。
毗人再次拱手:“公孙先生,在下有个不当之请,请先生成全。”
“仁兄请讲!”
“在下读了这片竹简上的文字,甚感兴趣。可这一片前后不搭,让在下心痒难耐。在下甚想看看其他竹简,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这些竹片不过是在下信手所写,”公孙衍应道,“仁兄若有雅趣,可进寒舍惠阅。”
毗人谢过,跟从公孙衍走进院子,径入正堂。
看到地上成捆的竹简,毗人傻了,连公孙衍请他就坐的声音都没听到,情不自禁地蹲在地上,拿起就读。
毗人读过一片又一片,读完一捆又一捆,完全沉浸在公孙衍的《兴魏十策》里。公孙衍坐在一边,眼角时不时瞄他一眼。
毗人一气读了一个时辰,许是蹲得累了,干脆一屁股坐下。
公孙衍缓缓站起,从一个壶里倒出一碗白开水,摆在几上,拱手道:“在下旁无他物,只能拿白水招待仁兄了。”
毗人接过开水,咕咕一气喝下,放下水碗,朝公孙衍揖道:“谢先生的白水!”指着地上的竹简,“先生写得实在精彩,可惜在下记性不好,难以将之全记下来。在下还有一请,还望先生成全。”
“仁兄请讲!”
“在下想将这些竹简拿回寒舍细细赏读,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这——”公孙衍面呈难色。
“此为先生心血,在下理解。”毗人微微一笑,“您看这样如何?在下先拿一捆赏读,读毕即行奉还,另换一捆。”从腰上解下一只玉佩,摆在几上,“这只玉佩权作抵押之物,望先生成全。”
公孙衍扫一眼玉佩,已知他是何人,遂拿起玉佩,递还予他,笑道:“仁兄客气了!在下随手涂抹,仁兄愿读,在下谢犹不及,何能再收押物?”
公孙衍用绳子包扎两大捆,共是五策,交予毗人:“本欲让仁兄全都拿去,只是这物什儿太重,在下担心仁兄不方便带,只好先送仁兄一半。待仁兄读完,若是仍旧有心品读,使人来取即可。”
毗人拱手谢过,告辞出门。公孙衍送至门口,望着毗人一手提一捆竹简,渐去渐远。公孙衍正欲回门,一辆马车急驶而来,离他二十步左右戛然而止。
公孙衍正自惊愣,一人从车上跳下,朝御手略一摆手,御手一挥鞭子,马车辚辚远去。
从车上跳下的是樗里疾。不过,他也换过便装,一眼看上去,似是一个收古货的商人。
樗里疾径至公孙衍门口,深深一揖:“请问先生,此处可是公孙衍府上?”
公孙衍点头。
“请问先生,公孙先生可在府上?”
“在下就是,仁兄是——”
樗里疾又是一揖:“在下木雨亏,听闻先生大名,特来拜见!”
公孙衍还过一礼:“仁兄客气了。在下与木兄素昧平生,木兄登门,不知有何见教?”
樗里疾解释道:“在下喜欢古玩,日前购得一剑,说是吴钩,传闻为吴王阖闾亲用,后赐给功臣伍子胥。在下不识真伪,百般打探,听闻先生识剑,特此上门求教。”
听说是伍子胥之剑,公孙衍微微一笑:“仁兄既是客人,请进寒舍一叙。”
两人走进正堂,公孙衍照例倒上一碗白水:“仁兄,请用水。”
樗里疾正襟危坐,双手接过大碗,竟如品茗一般细喝一口,品味良久,方才赞道:“好水呀!”
公孙衍微微一笑:“能够喝出白水滋味的,定非等闲之辈了。仁兄可出宝剑一观。”
樗里疾打开随身携带的锦盒,取出一剑。
公孙衍接过,观察有顷,弹敲几下,再向剑锋吹一口气,缓缓说道:“此为赝品。”
“这……”樗里疾假意震惊,“在下出至百金,方才购得此剑,怎么可能是赝品呢?”
“木兄请看,”公孙衍指着赝品,“此剑外形虽如吴钩,但剑锋有异。真正的吴钩锋而不刺,利而不耀,剑气逼人,所向之处,削铁如泥,杀人可不见血。反观此剑,剑锋闪亮,却无丝毫剑气,只可用于观赏,不可用于搏击。”
樗里疾接过宝剑,再三视之,似乎不愿相信。看到有块铁砧,他跨前一步,举剑砍去,铁砧分毫未损,剑却一断两截。
“果是赝品!”樗里疾不无懊丧道,“木某此生无他,唯爱吴钩,不想却是连连受骗,一掷百金,于顷刻之间化为乌有,竟是连吴钩之面也未碰到。世上人情,唯此难堪呐!”
“呵呵呵,”公孙衍瞄他一眼,微微一笑,“木兄若想见识吴钩,倒也不难。”
“哦?”樗里疾面呈惊喜之色,随即又现失望,“不会又是赝品吧?”
公孙衍冷冷一笑,走至墙边,从墙上取出白圭赠送的伍子胥之剑,置于几上:“木兄,请看此剑。”
樗里疾拿过宝剑,一经抽动,即觉一股寒气破鞘而出。吹口气,剑身嗡嗡。弹之,铮铮作响。
樗里疾赞不绝口:“好剑,好剑呐!”
“木兄请看,”公孙衍指剑介绍,“这才是真正的伍子胥之剑,本为一代剑师干将所铸,此处刻有干将的铭文。后来,此剑落入吴王阖闾之手,破楚之后,阖闾将其赐予子胥。再后来,子胥以此剑自刎而死。”持剑走至铁砧前,挥剑劈下,铁砧一角被削,剑身完好无损。
“公孙兄,”樗里疾拱手道,“此剑肯脱手否?木某愿出千金!”
公孙衍摇头:“此剑为先师所赠,纵是万金,在下也不能卖!”
樗里疾再揖:“在下无知,不意冒犯先师,望公孙兄恕罪!”
公孙衍笑道:“木兄既然不知,也就不必客气了!”
樗里疾瞥向地上的竹简:“公孙兄这在读何宝书呢?”
“木兄说笑了,”公孙衍淡淡一笑,“不过是在下随手所写,哪里是宝?”
“哦?既是公孙兄所著,在下恳请一阅,可否?”
“木兄自便。”
樗里疾从地上拿过一册,正襟危坐,敛神翻阅,刚看几行,肃然起敬,连声长叹:“好书啊,好书!只是——”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
“摆错地方了。”
“依木兄之见,当摆于何处?”
“当摆于君上的几案前面,让它变成切实可行的政令。”
公孙衍哑然,半晌,发出一声轻叹。
“公孙兄,”樗里疾慨然叹喟,“束之高阁的书,即使再好,又有何用?深藏鞘中的剑,即使再锋利,又有何用?”
“唉,”公孙衍亦叹一声,“在下心事,木兄尽知矣!”
樗里疾放下竹简,抱拳道:“公孙兄,在下冒昧打扰,还望海涵。时辰不早了,在下尚有琐事在身,这就告辞。”
公孙衍送至门口。
樗里疾微微一笑,向公孙衍再揖一礼,朗声道:“在下告辞,公孙兄留步!”
公孙衍拱手:“恕不远送!”
樗里疾走出几步,瞥见树丛里有人晃动,附近还有一个鞋匠探头探脑,早知内情,再次回过头来,大声说道:“公孙兄,好剑当有好用啊!”
看到樗里疾走远,丁三吩咐属下继续守候,自己匆匆赶回府中,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禀报戚光。戚光感到事关重大,引他面见陈轸。
陈轸眉头紧皱半日,抬头问道:“前面那人何处去了?”
“禀主公,”丁三应道,“小人一路跟着他,见他拐入一条街道,早有马车守候。那人坐上马车,一路驶去。小人急了,撒开两腿,紧追于后。所幸街上人多,马车走不快,小人尚能赶上。”
“我问你,”陈轸急了,“马车究竟何处去了?”
“小人一路追去,远远望到马车停在王宫的御花园处。那儿有个后门,马车在门口停下,那人下车,提上两捆竹简,竟进去了。”
“哦?”陈轸倒吸一口凉气,“快讲,那人多大年纪?是何模样?”
“四十来岁,中等个头,不胖不瘦,脸上白净,眉清目秀,对了,没有胡须,看上去像个寺人(即太监)。”
陈轸知是毗人,脸色变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戚光的两只眼珠子一眨不眨地望着陈轸,忐忑道:“主公——”
“丁三,”陈轸陡然转向丁三,“你说他的手里提着两捆竹简,可看清楚了?”
“回禀主公,小人看得清清楚楚。竹简全是新的,上面的绳子也似刚买到的。”
“知道了。”陈轸摆手道,“去吧,继续盯着!”
丁三退出。
“主公,”戚光不无忧虑道,“那竹简上写的,会不会是元亨楼的事?那小子说不准早就弄清底细,只在这关键当口禀报君上,好坏主公大事。”
陈轸情不自禁地打个寒噤,急道:“快,备车,去驿馆!”
“对,”戚光豁然开朗,“樗里疾后脚去见那厮,想必知道细情。”
二人匆匆赶到驿馆,公子华瞧见,将陈轸迎入正厅。
见陈轸的眼珠儿四下扫瞄,公子华拱手笑道:“上大夫一大早就出去了,这还没回来呢。陈大人若不嫌弃,本公子陪你唠叨一会儿如何?”
“公子讲的是哪儿话!”陈轸拱手笑应道,“这几日来,在下一直说来望望你们,可总也不得闲暇。今日刚好得空,赶忙过来。怎么样,眠香楼里可有好玩之处?”
“呵呵呵,”公子华笑道,“上大夫所荐之处,自是没个说的。”
“公子可曾见到天香姑娘?”
“春夏秋冬四香,还有地香、天香,本公子无一遗漏,全都领教了,当真是个个天姿国色啊!”
“哦?”陈轸大是诧异,“不瞒公子,安邑城里,寻常富家子莫说是见天香,纵使想瞧地香一眼,也是不易。公子出马,两香俱见,当真是好运气啊!”
“呵呵呵呵,”公子华耸耸肩膀,“本公子也就这点能耐,惹上大夫见笑了。说到这个,本公子倒有一事请教大人。”
“在下知无不言。”
“本公子见到天香姑娘,相谈甚笃。不瞒上大夫,谈及畅快处,本公子就想与她春宵一度,不料天香姑娘死也不从。本公子逼得急了,天香姑娘道出一桩秘事,涉及贵国太子。本公子也恐引发两国误会,只好作罢。只是后来——”公子华欲言又止。
“后来如何?”陈轸急问。
“后来也倒并没什么。本公子听她弹琴,与她对弈,天南地北闲扯一通,看得出来,天香姑娘甚是熟悉贵国太子,对他一往情深呐!”
“哦?她都讲些什么?”
“讲的多去了。”公子华呵呵又是一笑,“好像提到什么安国君,听那语气,殿下似乎对安国君颇多微词,说他不仅葬送河西,且还虚报军功,将河西之败归咎于副将龙贾。”
陈轸眉头紧皱,似是自语,又似是问话:“殿下向来不关心政事,难道也是假的?”
“这个,”公子华摊开两手,“本公子可就不知道了。”
恰在此时,樗里疾从外面返回。二人见过礼,分宾主坐了。公子华托了个故,匆匆出去。
见公子华走远,陈轸忧心忡忡道:“樗里兄,在下此来,是想打听一桩事情。”
“陈兄请讲。”
“听说樗里兄今日见过公孙衍了?”
樗里疾点下头,将见到公孙衍之事从头至尾细讲一遍。
陈轸急不可待了:“樗里兄可曾见到一些竹简?”
“是啊,”樗里疾应道,“我看到两捆,就在堂中摆着。在下好奇,随手翻看,见没有开篇,随即问他,他说刚刚被人拿走。在下问他被何人拿走,他说他也不知。这人真有意思,如此宝书,竟然交予一个连他自己也不知的人。”
“什么宝书?”陈轸眼睛大睁。
“是好书啊!”樗里疾啧啧称赞,“写的全是如何治理魏国之事,叫什么《兴魏十策》。在下看过剩下的几策,颇有一点商君变法的味儿。”
“《兴魏十策》?”陈轸目瞪口呆,“是他所写?”
“正是。”樗里疾又赞几句,叹道,“不瞒陈兄,以在下浅见,此人不该住在那个破院啊!”
“唉!”陈轸又怔半晌,发出一声长叹。
“陈兄为何长叹?”
“樗里兄,你可知道提走那些竹简的是何人吗?”
樗里疾摇头。
“是陛下幸臣,毗人。”
“哦?”樗里疾大吃一惊,“这么说来,这些竹简已经摆在陛下的几案上了?”
“是啊!”陈轸不无沮丧,复出一声长叹,“唉,此番又算完了!”凄然泪下,仰天长号,“老天哪,你为何容不下我一个陈轸啊!”
樗里疾没听他在号叫什么,只是紧锁双眉,显然也在思考这个全新的情况。
“樗里兄,”陈轸陡然想起什么,“记得前几日你亲口答应在下,承诺助在下除去此人。事急矣,樗里兄——”打住不说,只将两眼热切地直盯过来。
“是啊,”樗里疾这也回过神了,微微一笑,“在下前去拜访此人,为的正是此事。不瞒陈兄,方才返回途中,在下已经思得一计,或可成功。”
“樗里兄请讲!”
樗里疾招手,陈轸伸过一只耳朵。
樗里疾如此这般讲有一阵,陈轸思忖良久,缓缓点头:“此计一箭双雕,倒是不失一步好棋。只是,兹事体大,还容在下思量一番,再作计议。”
“在下恭祝陈兄心想事成,早登相位!”
“谢樗里兄吉言!”
毗人一则细皮嫩肉,二则提着公孙衍的两大捆竹简,三则徒步行走许多路程,回到宫中时已是气喘吁吁。喘过一阵,毗人见气出得略略平些,这才召过两个太监,让他们一人抱上一捆,径直走进御书房里。
魏惠王正在阅读奏章,见毗人弄回两大捆竹简,莫名其妙地望着他。
毗人将竹简在房中摆好,挥身让二太监退去,转过身来,跪地叩道:“老奴奉旨探访公孙衍,特此复旨。”
魏惠王却不看他,只将目光落在两捆竹简上:“此是何物?”
毗人起身,拿过一捆,走到惠王跟前,摊在几案上:“陛下,这是公孙衍近日所写的《兴魏十策》,老奴见了,特意借回一些,供陛下参阅。”
“你可看过?”
“老奴粗粗浏览一些,未看真切,还待陛下审评。”
魏惠王刚看两行,即被吸引住了,旋即正襟危坐,埋头细读。
毗人悄悄退出,守在殿门外面。
魏惠王一气读到日落时分,仍是手不释卷。见天色渐晚,毗人点上油灯,轻声说道:“陛下,该用膳了,余下的明日再看不迟。”
魏惠王真也看累了,揉揉眼睛,伸个懒腰,抬头对毗人伸拇指道:“毗人哪,你干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寡人要记你一功。”
毗人心里一热,泪水流出,跪地叩首,哽咽道:“陛下——”
“咦,”魏惠王奇道,“寡人这要赏你,你哭个什么?”
毗人忙拿袖子抹去泪水,改作笑脸,依旧哽咽道:“老奴一高兴,竟……竟就失态了。”
“唉,”魏惠王颇是感慨,长叹一声,“寡人为许多人记过功,也赏过许多人,唯独没有赏你,实在是寡人之错啊!说实在的,你的功劳比任何人都大,若是没有你,寡人就是一个聋子,一个瞎子。这样大的功,寡人早该赏你才是。”
“陛下,”毗人泣下如雨,再次叩首,“老奴并非为此高兴。”
“这……”魏惠王大是惊奇,“你不为此高兴,又是为何高兴呢?”
“老奴是为陛下高兴。国有能臣,陛下得之,老奴喜不自禁呐!”
“唉,”魏惠王又是一番感慨,“是寡人低瞧你了。来,坐在寡人身边。”
毗人走过去,亲昵地坐在魏惠王身边。
魏惠王轻轻抚弄他的长发,大是叹喟:“你现在这样,又让寡人忆起从前了。还记得你刚入宫时的模样吗?那时节,六宫失色,所有美人儿都让你比下去了。”
“奴才记着呢,”毗人偎得越发紧了,“那是陛下错爱。”
“以前是错爱,眼下却是真爱了。”魏惠王像拍美人一样拍着毗人,“寡人得你,就如得此宝书。毗人,明日再去,将另外五策也拿过来,寡人这要闭门谢客,读它三日三夜。”
“陛下,”毗人仰起头,“得宝书不如得人。陛下若有此心,奴才明日将那公孙衍请入宫中就是。”
惠王连连摇头。
“陛下?”
“毗人呐,”魏惠王看向书简,“不读完公孙爱卿的书,见爱卿之后,寡人就不知该说什么,该问什么。想想看,寡人刚一张口,公孙爱卿就会说,‘陛下,这一点微臣已经写在书上了,您没看到吗?’寡人作何回答?你这不是让寡人在臣子面前丢丑吗?”
“陛下,”毗人偎依在惠王怀里,轻叹一声,“奴才知了。”
清晨,太子宫中的后花园里无一丝儿风。
莲池里,一泓清水如明镜一般,零零星星地点缀几叶睡莲。惠施凝视清水中匆匆掠过的云影,慨然长叹一声,脱口吟道:
〖不动之水动兮,乱世流年!
不惑之人惑兮,万事蹉跎!〗
渐走渐近的太子申听得真切,脱口而出:“好句子!”
听到声音,惠施转过身来,长揖:“惠施见过殿下。”
“啧啧啧,”太子申赞道,“好一个‘不动之水动兮’,‘不惑之人惑兮’,楚辞楚韵到了先生口中,当真就是千古佳句啊!”
“何来千古佳句,”惠施苦笑一声,“望水兴叹而已。想我惠施已是不惑之人,迄今仍如一片浮云掠水,划波无痕,由不得伤感呐!”
“先生怎能自比一片浮云呢?先生便作这水中之鲲,也是该当的。”
“唉,”惠施再出一声长叹,“殿下有所不知,纵使水中之鲲,若无北冥之水供其遨游,也只能屈死于河湖之中矣。”
“先生勿忧,北冥之水近在眼前了。”
“殿下,”惠施略略一怔,“此言何解?”
“魏申已将先生荐予父王,先生大名,父王早已知之,说要寻个时机向先生讨教。昨晚魏申再与父王共进晚膳,问及此事,父王约定先生今日午后进宫,父王在御花园的凉亭里恭请先生品茶。”
“今日午后?几时?”
“申时。父王喜欢在此时辰召见臣下。父王博闻强记,熟知天下学问,相信能够成为先生的知音。”
惠施深揖一礼:“草民谢殿下举荐。”
太子申还过礼,随口又道:“魏申还有一事求教先生。”
“草民愿效微劳。”
“近日安邑城中沸沸扬扬,说河西大战之时,公孙衍早已看出公孙鞅的谋划,但身为上将军的公子卬根本不听他和龙将军忠言劝告,一意孤行,轻敌冒进,最终招致河西惨败。公孙衍率军夜袭敌营,斩首万余,公子卬却将此功贪为己有,而将战败污水全部泼在龙将军头上。”
惠施微微点头:“还有吗?”
“唉,”太子申叹道,“这事儿已够大了。先生,您说魏申该怎么办呢?若是捅上去,在公子卬是弥天大罪,在魏申就是灭亲。公子卬与魏申乃一父所生,父王又将如何处置亲子?若是瞒而不报,八万将士死得不明不白,河西七百里丢得无声无息。更加可怕的是未来!公子卬如此胆大妄为,颠倒黑白,如果继续执掌兵权,上下将士必将离心离德,朝局亦将清浊不分。再有大战,悲剧岂不重演?”
到安邑这些日来,惠施第一次听到太子申谈论国家大事,且是如此情真意切,不禁叹道:“唉,世人皆言太子只谙风月,不问国事,只读死书,不理活人,看来皆是只知其一,不明就里啊!”
“唉,”太子申也叹一声,“先生有所不知,父王事事专断,公子卬处处能干,我魏申又能派何用场呢?”
惠施由衷赞道:“老聃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以此形容太子,当不为过。”
“先生过誉了。”太子申拱手道,“河西之事,敢问先生可有万全之策?”
“殿下是听何人说破此事的?”惠施问道。
“这……”太子申面色绯红,“是魏申的一个红粉知己。”
“若是草民没有猜错,”惠施微微一笑,“这个红粉知己该当是眠香楼里的天香姑娘了。”
太子申大是惊讶:“先生何以知晓此事?”
“满城人都知道的事情,惠施何能不知?”
太子申不再做声了。
“草民甚想知道,如此机密之事,天香姑娘何以知之?”
“知晓此事的不只是天香姑娘。眠香楼里无人不知。”
“哦?”惠施长吸一口气,闭目思忖有顷,摇头道,“流言蜚语,或招杀身之祸啊!”
“呵呵呵,先生言重了吧!”太子申笑了,“朗朗乾坤,几句闲言如何就有杀身之祸?”
“草民姑妄言之,信不信就由殿下了。”
“先生,河西之事就这么算了?”
“草民甚想知道,殿下是真的关心国家大事呢,还是因为天香姑娘?”
“唉,”太子申叹道,“魏申身为太子,如何能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呢?再说,此前父王事事专断,根本不听魏申,也不让魏申插手。眼下父王有所转变,魏申也该操点心了。”
“好好好,”惠施连连点头,“殿下有此想法,当是魏国之幸。以草民之见,河西之事涉及国家社稷、王族声誉,最好不必再提。只是——草民有一虑,不知殿下愿听否?”
“先生请讲!”
“草民听闻安国君与上大夫陈轸关系甚密。安国君是个莽夫,能在河西战败之时移花接木,保住自身,必是陈轸之谋。听说陈轸一心欲坐相位,而草民观之,此人心高气傲,多智巧之术,机谋之算,少有良知,更谈不上人间正道。不走正道之人,断非大贤之才,不可为相。陛下眼下正在筛选,殿下何不向陛下力荐公孙衍,一可为国举贤,二可制约公子卬?”
“魏申已经举荐过了。父王听到魏申举荐,特使毗人前往访察。听说毗人抱回两捆竹简,父王连读两日,废寝忘食呢。”
“呵呵呵,”惠施乐道,“既有此说,是草民多虑了。”
“不过,先生提醒的也是,”太子申接道,“魏申尚要盯紧此事。今日得便,再去问问父王。”
午膳时间,太子申奉旨去御膳房与惠王一道进膳,惠王却没有露面。
太子申候有一时,见惠王仍旧没来,略一思忖,就在膳桌前坐下,差御膳房的执事太监去请陛下。太监刚要出门,远远望见惠王、毗人、公子卬三人正沿一条林荫小径迤逦而来。
太监急道:“殿下,陛下来了!”
太子申迎出,在门外跪下。
魏惠王走到跟前,扬手笑道:“申儿,快快起来!”
太子申谢过恩,起身,上前搀住惠王,走到膳桌前。
“坐坐坐,”魏惠王在自己位上坐定,指位置招呼众人,“都是一家人,随便点。卬儿,你坐这边,申儿,你坐那边,还有你——”指毗人,“坐寡人身边。”
众人依照惠王吩咐,各自坐了。
“寡人后晌还有大事,酒就不喝了。”惠王提箸夹起一块狍子肉,送进口中,“来来来,都动手,我们边吃边唠!”
三人本就是惠王最亲近的,又见惠王这么说话,也就没了拘束,各自提箸,学了惠王的样子,夹狍子肉送入口中。
吃有一时,惠王望着公子卬道:“卬儿,你刚才也算看过几行,这就说说看,此书写得如何?”
“呵呵呵,”公子卬笑道,“要叫我看,文笔不错,写得也有条理,只是——”
惠王看着他:“只是什么?”
公子卬迟疑一下,决定打住话头,笑着敷衍:“儿臣不过看了几行,又是没头没尾的,哪儿知道好歹?”
“哈哈哈,”惠王大笑起来,“卬儿,你就直说‘儿臣只喜欢舞枪弄棒,看不懂这些曲里拐弯的东西!’也就得了。”
经惠王这一说,毗人和太子申均笑起来。
“是啊,是啊,”公子卬借坡下驴,呵呵憨笑,“儿臣的心思,尽让父王猜透了。”
众人又笑一阵,惠王转向太子申:“申儿,寡人昨日得到一部好书,你得空了,一定要好好读读。”
太子申早已知情,口中却道:“敢问父王是何好书?”
“叫《兴魏十策》,寡人读过五策,策策切中要害啊!”
“如此好书,是何人所著?”
“你不是向寡人举荐那个叫公孙衍的吗?就是他写的。”
听到“公孙衍”三字,公子卬大吃一惊,口中正在咬嚼一块野鸡肉,竟是忘了。
看到他的愣怔样子,魏惠王扑哧笑道:“卬儿,你这发啥呆呀?”
公子卬回过神来,转身将口中鸡肉吐到地上一只痰盂里,回身说道:“回父王的话,儿臣得知刚才读的是本好书,竟是着迷了。”
惠王又是哈哈一笑:“又哄寡人开心!你啊,自幼是见枪就开心,见书就头疼,何时能被竹简迷住,太阳就得打西边出来!”
众人又是一番大笑。
“毗人,”惠王转对毗人,“后晌你去公孙衍家里,将另外五策悉数拿来。”
“陛下,后晌您已约了惠子,老奴——”
“哦,对对对,”惠王连拍脑门,“寡人老了,忘性大,后晌的确要与惠子谈论学问呢。这是大事,待会儿你到书库里,将惠子与公孙龙辩争的竹简挑些出来,寡人再浏览一遍,免得见到惠子时没有话说。”
毗人起身,拿丝绢在嘴唇上轻抿一把:“老奴吃好了,这先告退。”起身告退,沿小径朝御书房急步而去。
公子卬哪里还有吃兴,也说有些急事,辞过惠王,匆匆回府去了。
公子卬前脚进门,陈轸后脚跟到。
一见陈轸,公子卬顾不上见礼,急急说道:“快快快,你来得刚好,本公子正要寻你呢。”
陈轸心里扑腾着跟他走进书房,见公子卬面色阴沉,忐忑问道:“公子气色不好,发生何事了?”
“出大事了。”公子卬道,“太子申向无主见,此番却向父王推荐公孙衍,父王也是信他,派毗人前往公孙衍家中,取来两捆竹简,是公孙衍所写的《兴魏十策》。父王读后,爱不释手,定要本公子与太子申也去阅读,瞧这样子,想是起用公孙衍为相呢!”
陈轸来此,为的也是此事,见公子卬已经知情,也就再无话说,长叹一声:“唉,公孙衍如果做了相国,下官倒没什么,只怕公子——”
“是呀,”公子卬急道,“本公子急的也是这个。河西之事,他全知道。如果父王召见他,必会问他河西之事,他对本公子怀恨在心,也必和盘托出,这——可如何是好?”
“只怕用不到他来说破,陛下已经知道了。”
公子卬惊道:“上大夫,此言何解?”
“下官听说,安邑城里已有流言,说的正是河西之事。”
“你——”公子卬一把抓过陈轸衣袖,“快说,是何流言?”
“说是公子不听龙将军和公孙衍之言,硬要与秦军决战,结果中了公孙鞅的诱敌之计,全军覆没。公孙衍夜袭敌营,建下奇功,公子却为保自身,将此功贪为己有,又将河西之败归罪于龙老将军……”
公子卬面色惨白,说不出话来。
“唉,下官——”陈轸长叹一声,欲言又止,沉重地摇了摇头。
公子卬猛然抬起头来:“这些流言是从哪儿来的?”
“下官探过了,是从眠香楼里传出来的。”
“眠香楼?”公子卬怔道,“她们如何知道?”
“她们讲得有鼻子有眼,好像亲临其境一般。下官初时也很纳闷,如果她们早知,为何现在才有流言?下官使人各方打探,其中曲折,直到方才才算理清。”
“是何曲折?”
“安国君有所不知,下官奉陛下之命暗中追踪秦使樗里疾,发现他此番来使,睦邻是假,策反是真。”
“策反?”公子卬不解了,“策何人的反?”
“公孙衍!”
“啊?”
“近几日来,樗里疾频繁接触公孙衍,还易装潜至其家,与那厮闭门密谋多时。他的副使公子华去过眠香楼,访过天香姑娘。”
“如此说来,”公子卬如梦初醒,“难道是秦人将河西之事告诉了天香姑娘?”
“正是!”
公子卬惊道:“若是此说,魏申必已知情了!”
“眼下尚且不知。”
“哦?”
“这几日来,下官使人紧盯眠香楼,未见殿下去过。”
公子卬长出一气:“没有去过就好!此事若让魏申知道,可就坏了。”
“公子,殿下今日不去,明日难保不去啊!”
“上大夫可有良策?”
“下官倒有一策,或可解决所有难题。”
“快讲!”
陈轸附耳低语,公子卬听毕,犹豫不决。
“公子,”陈轸急了,“公孙衍不除,国无宁日啊!”
“好吧,”公子卬一咬牙关,“就照你讲的做去!”
向晚时分,魏宫后花园的凉亭里,魏惠王、惠施两人临池而坐,相谈甚笃。
魏惠王看看天色,转过话锋,敛神说道:“听先生畅谈名实之学,寡人如闻天书,当真受教了。寡人尚有一些琐碎国事求教先生,望先生不吝赐教。”
“陛下请讲。”
“周室衰微,天下分崩离析。魏自先祖文侯以来,一直行仁布义,替周室安抚天下。时间久了,寡人甚感疲累。为使名实相符,寡人只好秉承天意,于去岁称王。不想列国均萌二志,与寡人为敌。秦人更是包藏祸心,混淆是非,施奸计夺我河西。如今魏室四邻皆敌,寡人独力难支,情势尴尬。请问先生何以应之?”
“正如陛下方才提到的,陛下所问,亦为名实之事。陛下所为,无非是让名副其实,原本无可厚非。至于列国为此起争,却是意不在此。”
魏惠王听得心动,身子前倾,急切问道:“请问先生,列国意在何处?”
“草民以为,大国也好,小国也罢,名实之争,不过是个借口。对于诸侯而言,真正紧要的只有两件大事。”
“是何大事?”
“第一是时,第二是势。”
“请先生详解。”
“时即天时,势即国力。昔日文侯独步天下,并不是文侯拥有三头六臂,而是文侯善用天时,善借外势。然而,文侯所用的是当时的天时,文侯所借的是当时的外势。今日天下,早已时过境迁,陛下亦当顺应今日时势,改变应策,方能用时借势,立于不败之地。”
魏惠王长吸一口气:“寡人愚昧,请先生详解今日时势。”
“正如陛下所知,今日之时是,周室更衰,列国更强,天下更乱。今日之势是,列国虽众,成大势者七,魏仅居其一。就七强而言,数十年来变法图强者四,一是楚国,有吴起变法;二是韩国,有申不害变法;三是齐国,有邹忌变法;四是秦国,有公孙鞅变法。此四国在变法之后国势皆增,今非昔比,任何一国都有与魏相抗之势!”
魏惠王陷入沉思,有顷,又问:“照先生之说,寡人只能听任列强欺凌了。”
惠施摇头道:“非也。”
“哦,先生可有何策应之?”
“顺时张势,借势打势。”
“请先生详解!”
“顺时就是承认现状,承认他国之势,不可恃力强图;张势即兴本务实,充实国库,强大国力;借势即结交友邦,利用他国之势,万不可四邻交恶;打势即利用外势,打击敌势!”
“先生所言甚是。”魏惠王听得心热,倾身急问,“依先生之见,寡人眼下可借何势,可打何势?”
“战国七势,魏居中。居中而四战,国必危。依惠施观之,齐势之争在泗下,楚势之争在越,因而齐、楚与魏并无大争,其势可借。韩、赵与魏同为三晋,本是一家,唇亡齿寒,实无利害,其争皆在秦势,二国之势亦可借。陛下大争,只在秦势。”
魏惠王拱手朝惠施深深一揖:“听先生之言,如开茅塞。寡人再问,如何方能借力众势呢?”
惠施毫不迟疑:“迁都。”
“迁都?”魏惠王一怔,“迁往何处?”
“可迁大梁。”惠施侃侃而谈,“赵之都城在邯郸,韩之都城在新郑,齐之都城在临淄,楚之都城在郢都。此四都,均离安邑甚远,不利沟通。只有秦都咸阳离安邑甚近,秦、魏一旦交恶,秦军朝发而夕至,不利于陛下借助外势。陛下若是迁都大梁,与四国睦邻而居,秦国必不敢动。”
正在此时,毗人走进:“陛下,上大夫求见!”
魏惠王眉头微皱:“对他讲,寡人有事,让他明日再来。”
“我讲了,可上大夫说,他有紧急事体,刻不容缓!”
“这个陈轸,真是的。”魏惠王咕哝一声,摆下手,“好吧,好吧,宣他觐见!”
毗人应喏,转身走出凉亭。
魏惠王朝惠施拱手道:“先生所言,与寡人甚合。只是迁都一事,事关重大,尚容寡人详加考虑,再行定夺。今朝天色已晚,寡人还有琐事缠身,择日再行请教先生。”
惠施起身离席,伏地叩道:“惠施告退。”
惠施退下,走至凉亭下面,刚好遇到陈轸。惠施在东市设问之事闹得沸沸扬扬,陈轸早已知情。因其所问尽皆荒诞不经,被安邑人传为笑谈,陈轸也就没有放在心上。见惠施在此,陈轸一点也不惊奇,因他素知惠王喜欢论辩学术。
因有安邑城外的夺路之争,二人也算老熟人了。惠施微微拱手,揖道:“惠施见过上大夫。”
“陈轸见过惠子。”陈轸心中有事,亦还一礼,“在下这要觐见陛下,改日定向惠子讨教。”
话音落处,陈轸就要上亭。
然而,所谓冤家路窄。通往凉亭的是条小径,惠施刚好站在小径正中,就如安邑城外如出一辙,丝毫没有相让之意。陈轸亦不敢在此耍横,只得绕进旁边花丛里,急急上亭去了。
陈轸走上凉亭,在惠王前叩道:“微臣叩见陛下!”
“爱卿免礼!”魏惠王指着惠施的坐席,“坐吧!”
陈轸起身坐下。
“听说爱卿有急事,这就讲讲!”
“回禀陛下,微臣奉旨跟踪秦使樗里疾,果然发现此人别有图谋。”
“哦?是何图谋?”
“这几日来,此人活动频繁,去过龙贾府上,朱威府上,且又乔装打扮,化名木雨亏,私入公孙衍宅,二人闭门密谈多时,临出门时,樗里疾再三叮嘱,‘好剑当有好用啊’。”
“‘好剑当有好用?’”魏惠王眉头紧皱,自语,“此为何意?”
“微臣起初也是不知。昨日晚上,微臣偶然发现一个秘密,方才明白。”
“是何秘密?”
“樗里疾的副使公子华多次前往眠香楼寻花问柳,微臣初时并不在意,昨晚突然得知,眠香楼里有流言传出,说是河西战败,皆是陛下之错,与龙将军无关。陛下处罚龙将军,无非是寻个替罪羊而已。”
魏惠王的脸色黑沉下来:“都是何人常去眠香楼?”
“这……”陈轸故作迟疑,“微臣不敢说。”
“哦?”魏惠王颇是惊愕,“还有爱卿不敢说的?”
陈轸低下头去,再不吱声。
“陈轸,”魏惠王等得急了,震几喝道,“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难道是想欺瞒寡人不成?”
陈轸赶忙起身,叩首于地,泣道:“微臣不敢!微臣——”
魏惠王缓下声音:“既然不敢,那就直说吧。”
“这……”陈轸故意嗫嚅,“回禀陛下,那人是——是——是殿下。”
“你——”魏惠王震几再喝,“胡说八道!”
“陛下,”陈轸连连叩首,泣下如雨,“微臣不敢说谎啊!殿下近一年来,隔三差五,就去眠香楼一趟,安邑城中,是无人不晓啊!”
魏惠王不无痛苦地闭上眼睛。
“陛下,”陈轸继续泣诉,“听说殿下溺爱楼中一名女子,名叫天香姑娘。那姑娘自从结识殿下,再不对外接客,似对殿下情有独——”
“不要说了!”魏惠王厉声喝毕,陡然起身,扔下陈轸,拂袖而去。
望着魏惠王怒气冲冲的背影,陈轸嘴角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
凌晨,收泔水的伙计挑着两只木桶,哼着一首小调儿来到眠香楼的侧门前面。
伙计放下木桶,冲大门叫道:“喂,开门呐,收泔水了!”
里面并无应声。伙计又喊几声,门扉仍旧紧闭。
伙计嘟哝一句:“真是奇怪,人都死光了咋的。”用力一推,门扉吱呀一声大开。伙计挑上木桶,刚进大门,突然大叫一声“我的娘啊——”扔下木桶,夺门而逃。
不一会儿,司徒府里开出一队兵士,将眠春楼围个水泄不通。由于案情重大,连司徒朱威也急急赶来。
看到朱威,已升任司徒府御史的白虎从楼里匆匆走出:“启禀司徒大人,楼上楼下无一活口,多是在熟睡中被杀,验得四十二尸,其中有三男疑是留宿嫖客。”
如此之大的命案,在安邑城中绝迹多年了。朱威双眉紧锁,走进楼中验看一遍,果见玉体横陈,天香、地香、春夏秋冬四香及鸨母等上下人等,无一幸免,死状各异,惨不忍睹。
正在此时,一名兵卒从外面急进,手中提只浸满鲜血的鞋子:“报,大街拐角处寻到这只鞋子,疑是嫌犯逃离时走丢的。”
朱威接过鞋子,仔细端详。
白虎瞥见,惊道:“大人,此鞋是——”
“哦,你知道它?”
白虎迟疑一下:“我——”
朱威心头一凛:“说吧。”
白虎压低声音:“是公孙兄的。”
“这……”朱威惊道,“不可能吧。”
“肯定是他的。这是左脚上的,几个月来,他一直穿它,后脚跟露底,大脚趾处有个小洞,你看是不是?”
朱威将鞋子翻过来一看,果是如此。
朱威的眉头皱起,思索片刻,果决说道:“白御史,拘捕公孙衍!”
“大人,”白虎急道,“此事蹊跷,必是有人栽赃陷害!”
“唉,”朱威轻叹一声,“我也知道是有人陷害。可这鞋子是仅有的物证,到眼下为止,公孙衍也是唯一嫌犯。再说,无论何人栽赃,真相永远是真相。”
“下官遵命!”
白虎领上众军卒,急朝公孙衍家奔去。走有一程,白虎顿住脚步,吩咐众人:“公孙衍武功高强,暗器了得。大家暂先随我回到府中,带好盾牌、弓弩,再行拘捕!”
众军卒无不惊悚,掉头奔回司徒府。
与此同时,一辆马车风驰电掣般驶至公孙衍家的柴扉前面。公子华跳下车,不及敲门,一脚踹开柴扉,直闯进去。
公孙衍正在院中练剑,见有不速之客闯入,也就收住步子,目光直射过来。
“是公孙先生吗?”公子华揖道。
“正是在下。”
“先生大祸临头了,还在此地练剑!”
“大祸临头?”公孙衍冷笑一声,“在下没有招谁惹谁,何来大祸?”
“眠香楼里发生命案,官府疑是先生所为,这就拘捕先生来了!”
公孙衍心里一凛:“你是何人?”
“在下乃木雨亏先生的挚友,奉木先生之命前来救你!”
“木先生?”公孙衍正自疑惑,一骑忽至,一人翻身下马,递予公孙衍一封书信,快速离去。
公孙衍拆开书信,竟是白虎手迹:“眠香楼发生命案,陈四十二尸,现场发现一只带血的鞋子,查实是公孙兄的。朱司徒知道是他人栽赃,但仍要在下前来拿你。此事牵涉重大,在下以为,公孙兄可速走为上,详不及述,半个时辰后,在下即来捕你。”
公孙衍真正怔了。
“公孙兄,”公子华一旁催道,“快走吧,否则来不及了!”
公孙衍仍旧没动。
“公孙兄,”公子华再度出声,“在大魏都城,在陛下脚前,有人敢进眠香楼杀人,又敢陷害公孙兄,必有来头。公孙兄纵有冤屈要伸,也不在此时啊!”
公孙衍这也清醒过来,长叹一声,走进屋中,带上余下的两捆竹简,步出柴扉,跳上公子华的马车。
公子华扬鞭催马,疾驰而去。
一场角逐相国之位的剧烈争斗,在眠香楼众香艳的血泊中及公孙衍的仓皇出逃中拉下了帷幕。
数日之后,魏宫正殿举行大朝。因有特别谕旨,中大夫以上文臣武将悉数上朝,黑压压地站满了整个朝堂。上大夫陈轸似乎有所预感,穿戴齐整,脸上洋溢出志得意满的笑意。公子卬的心情也是愉快,虽说早被剥夺军权,依旧是一身甲衣,威风凛凛地站在众将之首。
魏惠王依旧像往日大朝那样神态威严地端坐于王位,看不出任何伤感。相形之下,太子申倒是显得凄落,许是因为天香姑娘无端被害,他在自责(此前惠施早就向他发出预警,而他却置若罔闻,致使惨案发生),许是因为父王昨晚在他面前提及天香姑娘之事,厉言责备了他,许是兼而有之,在上殿之后,一直阴郁个脸,两眼无神地盯住地板。
大朝处理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眠香楼命案。朱威跨前一步,将整个案情陈奏一遍,末了说道:“现场拣到一只带血的鞋子,经过查证,是前相国府中门人公孙衍的左脚之鞋。微臣使人前往缉捕,命案嫌犯公孙衍仓皇出逃,微臣正在部署重兵,四处缉拿。”
朱威陈奏完毕,整个殿堂鸦雀无声,气氛显得过分沉重。
魏惠王缓缓问道:“还有吗?”
“微臣以为,此案疑点重重,微臣怀疑,或是有人居心叵测,栽赃陷害。”
“有何疑点?”
“据微臣所知,公孙衍行事端正,向与娼家无涉,更与眠香楼无冤无仇,没有杀人动机,此其一也。现场所拣鞋子虽为疑犯所有,鞋底却无泥土,不似被人穿过。另据微臣所察,疑犯的另一只鞋子依旧晾在公孙衍院中,近日并无穿过迹象。微臣认为,疑犯不可能只穿一只鞋子前去行凶。”
“既然没有行凶,此人为何逃走?”
朱威倒被问住了,嗫嚅道:“这——微臣不知。”
“朱爱卿,寡人知你与疑犯过往甚密,不会是有意偏袒吧!”
朱威跪下,叩道:“陛下——”
“好了,”魏惠王大手一摆,“朱爱卿,寡人还是知你的。起来吧,此案你不宜再查。陈爱卿——”
陈轸跨前一步:“微臣在。”
“眠香楼命案,由你接手追查。无论牵涉到谁,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陈轸朗声说道:“微臣遵旨!”
魏惠王扫过众臣一眼,缓缓说道:“好了,诸位爱卿,今日大朝,这算是个序曲,下面,寡人诏告两件大事。”
众朝臣皆是一振,尤其是陈轸,笔直地站着,目不转睛地紧盯惠王。
魏惠王朗声说道:“国不可久无国相。自白相国仙去之后,寡人一直在物色相国人选。时至今日,这个人选,寡人寻到了。寡人要诏告的第一桩大事,就是拜相。”
许是紧张过度,许是期盼太大,在此关键时刻,陈轸的嗓眼里突然一阵奇痒,终归忍耐不住,咳出声来。尽管这声咳嗽极是轻微,朝堂里的所有目光仍被吸引过来,似乎这个新的国相已经诏告,就是他上大夫陈轸。
正在此时,魏惠王转向毗人,缓缓说道:“宣惠子上殿!”
毗人朗声宣道:“陛下有旨,宣惠子上殿!”
众臣皆吃一惊。
陈轸、公子卬面面相觑。
依旧一身士子之装的惠施一步一步走上宫殿,步入殿门,在惠王前面伏地叩道:“宋人惠施叩见陛下!”
魏惠王转对毗人:“宣旨!”
毗人从袖中摸出诏书,朗声宣告:“宋人惠施听旨!”
惠施再拜:“惠施候旨!”
毗人奉旨宣道:“宋人惠施,上达天文,下通地理,深晓名实,熟谙时势,堪为天下大贤,寡人祈告上苍,自今日起,敬拜惠子为大魏相国,总领文武百官,兼理内外朝政。钦此。”
惠施叩道:“惠施领旨!”
魏惠王看一眼毗人,毗人会意,放下御旨,捧起相国印玺,双手呈予魏惠王。
惠王手持大印,朗声说道:“相国请起,承印!”
惠施再拜,起身,接过相印,双手捧了,退回原地,再行三拜大礼,起身立于白圭曾经站过的地方。
一阵眩晕袭来,陈轸身子连晃几晃,方才稳住。
魏惠王瞥他一眼,视而不见,缓缓说道:“诸位爱卿,寡人诏告第二件大事:三个月之内,徙都大梁。”
翠山脚下,白圭墓前,公孙衍将余下的两捆竹简供在碑前,连拜三拜,声泪俱下:“公孙衍有负相国重托,特此请罪来了!”拜毕,点起火把,将两捆竹简付之一炬。
望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公孙衍又拜几拜,喃喃说道:“相国大人,非衍不报魏,是魏负衍呐!”
“公孙兄,”公子华近前一步,“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要尽管离开。”
“唉,”公孙衍长叹一声,“不瞒恩公,在下真还无处可去呢!”
“公孙兄,”公子华道,“木兄在咸阳多少有些经营,留下书信于小华,要小华赶赴咸阳。公孙兄若是无处可去,不妨暂随小华避往咸阳,而后各奔前程如何?”
“在下是受通缉之人,怕只怕拖累了恩公和木兄。”
“此言差矣。木兄非轻义重利之徒,小华亦非贪生怕死之辈,公孙兄说出拖累之语,岂不见外?”
“恩公和木兄舍命相救,叫公孙衍何以为报?”
“公孙兄能视我二人为友,就是大报了。”
公孙衍朝白圭墓碑看了最后一眼,与公子华一道,头也不回地走下山去。
二人弃去马车,各跨战马,在两名黑衣的护卫下,径投韩境而去。他们经由上党,迂回至河西少梁,不一日即至咸阳。
与数月前相比,咸阳宫前,模样大变。宫城正门右侧,相对于列国驿馆的一条街上,已在惠文公诏令下改为士子街,客栈、馆驿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公子华在一家奢华的客栈门前停下,指着整条士子街对公孙衍道:“公孙兄请看,秦公新立,向列国招贤纳士,特辟此街为士子街,专门接待来自列国的赴秦士子。听说闻风而来的士子络绎不绝,多时一日竟达数十,能将此街住满。君上安排有专人考核,量才录用呢。”
“是呀,”公孙衍由衷赞道,“看来秦公抱负,不逊先公呢!”
“自然是喽。”公子华笑道,“大河之水,后浪推前浪,秦国之君,一代更比一代强!”指着这家客栈,“这家客栈是木先生的友人所开,木先生已经发有书信,公孙兄暂时于此落脚。”
“谢木先生,在下人地两生,恭敬不如从命了。”
听到马嘶声,小二急迎出来,见是公子华,回头急叫:“掌柜的,大公子来喽!”
贾舍人从店中走出,见是公子华,揖道:“舍人见过公子。”
“贾先生,”公子华指着公孙衍道,“这位就是木先生朋友,公孙先生,欲在此栈暂住几日,店钱总付。”
贾舍人打量公孙衍一眼,长揖:“在下贾舍人见过公孙先生。”
公孙衍回过一揖:“在下公孙衍见过贾先生。”
“公孙先生,请!”
安顿已毕,公子华对公孙衍揖道:“公孙兄,鞍马劳顿,您一定累了。这先歇下,小华这要办个小事,去去就来。”
“恩公请便。”
向晚时分,公子华返回客栈,敲开公孙衍的院门:“公孙先生,木先生看你来了。”
“哦,”公孙衍一愣,“木先生他……人在何处?”
“就在前面雅室,正在恭候公孙兄呢。”
公孙衍跟随公子华转过两进院子,看到一个更加雅致的院落,樗里疾真就候在门口。
远远看见他,樗里疾跨前一步,长揖至地:“公孙兄——”
公孙衍停步还礼:“木兄——”
“在下得知公孙兄安全归来,总算放心了。”
“此番蒙难,幸得木兄舍命相救,在下感激不尽呢。”
“公孙兄言重了,在下实不敢当,因为真正救下公孙兄的并不是在下,而是在下的大掌柜。”
“是吗?”公孙衍大是惊讶,“敢问木先生,大掌柜何在?”
“听闻公孙兄光临,大掌柜亲来洗尘,就在厅中恭候。”樗里疾伸手礼让,“公孙兄,请!”
公孙衍跟在樗里疾身后步入客厅,果见厅中坐着二人,均是儒雅打扮,看不出任何商贾之气。
一见到他,二人均站起来。
樗里疾叩道:“大掌柜,公孙先生请到!”
公孙衍拱手揖道:“公孙衍见过大掌柜。”
大掌柜不是别人,正是惠文公。他将公孙衍上下一番打量,拱手回礼:“久闻先生大名,今日见面,果是英俊之才。来来来,”指向竹远,“我这介绍一下,这位是竹先生,这家客店里,他才是掌柜。”
公孙衍揖道:“公孙衍见过竹先生。”
竹远回礼道:“在下见过公孙先生。”指客席,“公孙先生,请坐!”
众人各按席次坐定,竹远击掌,贾舍人指挥众人端上菜肴美酒,摆满几案。
惠文公亲斟一爵,双手递予公孙衍,自己也倒一爵,吩咐众人尽皆端起:“来来来,欢迎公孙先生赴秦!我借竹先生薄酒一爵,为公孙先生压惊洗尘!”
公孙衍举爵道:“谢大掌柜!”
几人同时举爵,各自饮下。
惠文公放下空爵,望着公孙衍:“请问公孙先生,此来秦地,可有打算?”
“回大掌柜的话,”公孙衍拱手道,“在下已是落魄之人,但混一口饱饭而已。”
“若是此说,”惠文公微微点头,“本掌柜倒是有些经营。先生若不嫌弃,一起创业如何?”
“敢问大掌柜经营何事?”
惠文公看一眼竹远,见竹远点头,一字一顿:“天下诸事。”
对于木先生、公子华的真实身份,公孙衍原本起疑。此番赴秦,一路上更是疑窦丛生,只是事出突然,他也别无退路,只好亦步亦趋,安抚自己听从于命运。此番得见大掌柜,又听他说出此话,公孙衍已知就里,仔细审看惠文公,再视樗里疾、公子华、竹远等人,越发笃定,这也不再犹疑,起身拜道:“草民公孙衍有眼无珠,不知君上光临,请君上恕罪!”
“爱卿请起。”惠文公起身扶起,“寡人久思爱卿,费尽心力,今日终得相见,真正是喜不自禁呐!来来来,寡人敬爱卿一爵!”
公孙衍双手举爵,泪水涌出:“公孙衍何德何能,得蒙君上如此厚爱?”
“呵呵呵,”惠文公朗声笑道,“寡人是天下第一贪财之人,先生是天下至宝,寡人怎能见宝不爱呢?”
回想魏国之事,公孙衍由衷感叹:“旬日之间,公孙衍由魏入秦,亦由死入生。可谓是,两个君上,两重天呐!”
“公孙爱卿,”惠文公再爆朗笑,“寡人向你保证,寡人这个天,任由爱卿展翅飞翔。”
十日之后,秦宫大朝。惠文公颁诏,拜公孙衍为大良造,代行公孙鞅之职,节制文武百官。
列国震惊。
秦、魏两国惊变,好戏连台,看得鬼谷四子目瞪口呆。
所有信息都是从宿胥口传进来的。由于山中无盐,米、面、油、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也要添补,鬼谷四子每隔数月就要下山一次,先渡淇水,再渡河水前往宿胥口购置。从云梦山到宿胥口约百里远近,且有相当长的山路,因而他们往往在早上出发,后晌赶到,晚上在宿胥口歇上一日,第二日中午返回,于天黑前赶回草舍。
由于山中生活枯燥,毋庸置疑,去宿胥口购物不失为一趟美差,因而庞涓、张仪每次都是争着要去,尤其是嗜酒的张仪,山中藏酒不多,不到关键辰光不能过瘾,只有下山才能狂饮一番。然而,无论二人如何争抢,身为大师兄的童子却是心中有数,每次安排都能做到不偏不倚,即使苏秦、孙宾不争,机会也是均等。
这日轮上的是庞涓和孙宾。庞涓将所需物品列出一个单子塞进袖中,天色刚亮,就与孙宾匆匆下山去了。
一路上,庞涓一反往常,一句话也不多说,闷着头走在前面。孙宾本就话少,此时也就差他几步远,默默地跟在后面。过去淇水,有两条路好走,一条是去渡口的,另一条是去朝歌的。庞涓想也未想,迈腿径往朝歌方向走去。
孙宾停住步子,怔在那儿。见庞涓越走越远,孙宾急了,大声叫道:“贤弟,你这是去哪儿?”
庞涓听到喊声,回头一望,才发现走错路了,赶忙返回,一边走,一边尴尬地朝孙宾摊开两手,摇头苦笑一下,算是知错了。
孙宾笑道:“看贤弟这样子,想是有心事了。”
庞涓长叹一声:“唉!”
“贤弟有何心事,可否说予在下?”
“走吧,这事儿不说也罢。”庞涓闷头走去。
孙宾见他不肯说,也就不再勉强,一声不响地跟在后面。
又走一时,终归是庞涓自个憋不住了,停住脚步,转头望着孙宾:“孙兄,晨起那阵儿,你喊我时,我正梦着一个人。”
“梦到何人了?”
“唉,”庞涓轻叹一声,“一个不该梦到的人。”
“呵呵呵,”孙宾笑道,“胡梦颠倒,有啥该不该的?”
“孙兄,”庞涓急了,“你不知道的,在下是真的不该梦到她。”
“快说是谁吧,贤弟何时学会吊人胃口了?”
“要是在下说了,孙兄不许笑我。”
孙宾扑哧一笑:“究竟是谁,弄得贤弟神神秘秘的?”
“师姐。”
“呵呵呵,”孙宾略略一怔,连笑数声,“这有什么?在下前两日也曾梦到她,梦中她教在下扎针,她伸出胳膊,要在下朝她胳膊上扎。在下哪里敢扎——”
庞涓却不想再听下去,打断他道:“这是寻常之梦,没啥奇怪的,在下这梦——”
“哦?贤弟之梦怎么了?”
“唉,”庞涓长叹一声,“龌龊得很。”
“贤弟,”孙宾已然明白怎么回事,点头笑道,“这也没啥呢。梦里的你跟醒着的你是两个人,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孙兄有所不知,”庞涓摇头道,“对于别人,许是两回事儿,可对在下来说,真还就是一回事儿。”
“这么说,莫非贤弟爱上师姐了?”
庞涓郑重点头。
原来,自那日生日晚会之后,玉蝉儿的美丽胴体竟是烙在了庞涓的脑海里,近些日来更是挥之不去,将他折磨得苦不堪言。
“贤弟,”孙宾微微点头,“说实在话,师姐的确可爱,莫说是你,但凡是个男人,没有不去爱的。”
“孙兄说的是。”庞涓来劲了,“可我——你知道的,我是真——真——真的不该爱她,我——唉,我——我——混呐!”蹲到地上,挥拳捶打自己的脑袋。
“师弟莫作此想。人生在世,既可以爱,也可以恨,喜欢谁就是喜欢谁,没有什么混不混的。”
“孙兄有所不知,”庞涓急道,“我——我是真的混呐!”又要用拳头捶打脑袋,被孙宾一把扯住。
“贤弟,”孙宾劝解道,“你的心情,在下理解。贤弟若是真心喜欢师姐,只管对她表白就是。若是贤弟不便出口,逮到机会,在下替你捅开这层茧儿。愿不愿意在她,喜欢她,爱她,却是贤弟之事,你说对吗?”
“不不不,”庞涓连忙摆手,“孙兄,你——你这误会在下了。”
“误会?”倒是孙宾惊讶了。
“不瞒孙兄,”庞涓的情绪激动起来,“在下心高气傲,一心欲干大事,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是机缘凑巧,在下竟能遇到孙兄,进这鬼谷,得遇先生,可——可在下都在干什么呢?这——唉,师姐羞我,羞得好哇。想想师姐,一心向道,为了道,她什么都可舍弃,而我庞涓——唉,只要想到那日晚间她所讲的,在下就——唉,混呐我!”再次将拳捶在头上。
庞涓的这番表白和宏大抱负使孙宾深为感动:“贤弟——”
“不瞒孙兄,在下想这一路,直到方才,决心算是下定了。”庞涓一声跪在地上,仰天誓道,“苍天在上,庞涓起誓,自今日起,庞涓一定斩断情丝,潜心学业,若有背逆,犹如——”眼珠子四下一转,看到身边有棵小树,忽地拔出宝剑,嗖地将其斩断,“犹如此树!”
说也奇怪,起过此誓后,庞涓一身轻松,当即站起身来,健步如飞地朝渡口方向走去,一路上有说有笑,再不见初来时的沉郁忧闷。
将近申时,两人乘上渡船,赶到宿胥口。庞涓按出门前所列的购物清单置办完一应物什,顿觉一阵轻松,拉上孙宾寻到一处客栈,安顿好晚上宿处,见天色尚早,遂叫店家切了几斤牛肉,又做几道小菜,搬出一坛老酒,将菜放进篮子,叫孙宾提了,自己抱上那坛老酒,笑对孙宾道:“此地喝酒甚是没劲,在下带你去个地方。”言讫,头前走去。
孙宾跟上庞涓,不一会儿来到河边。两人沿河堤走有一时,看到一棵大树。
“就这儿了。”庞涓指着树道。
两人坐到树下,拿出牛肉和小菜,摆出酒爵。庞涓倒满两爵,端起一爵递给孙宾,自己也端一爵,道:“孙兄,此处喝酒如何?”
“好好好!”孙宾连声赞道,“贤弟挑选此处饮酒,真正酣畅。”
“不只是酣畅。在下选此喝酒,还有一意。”
“贤弟请讲。”
庞涓指着大树:“孙兄可知此树为何人所栽?”
孙宾摇头。
“大将军吴起。”
“嗯,”孙宾仰视那树,点头道,“听说当年魏赵两国争夺这个渡口时,吴起到过此地。”
“岂止是到过?魏、赵在此相持数年,宿胥口几番易手,谁也不占上风。魏侯急了,使吴起亲征。吴起仅带两千兵马赶至,尚未赶到此地,赵人竟是望风而逃了。吴起不战而得宿胥口,看到此处风光不错,就在岸边栽下此树,纪念此事。后来,此地人就管这树叫吴起树。”
“贤弟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前番在下在此寻找叔父,一路听来的。孙兄,来,你我二人为吴起将军干!”
两人各自举爵,把酒临风,一气饮下,顿觉酣畅淋漓。
两人畅饮多时,天色渐黑,朗朗明月普照下来,银光洒在黄黄的河水上,别是一种壮观。
庞涓豪情大发,望着河水:“请问孙兄,方今天下,你最服谁来着?”
孙宾想也未想:“先生。”
“这个自然。”庞涓笑道,“莫说是你,在下也服。在下是说,除先生之外,你还服谁来着?”
“这就多了,譬如说随巢子前辈——”
“在下不是问的这个,”庞涓摆手打断他,“在下是问,天下领兵打仗的将军,你都服谁来着?”
孙宾略略一想,屈指说道:“齐国田忌、秦国公孙鞅、楚国昭阳和屈丐、魏国龙贾、赵国奉阳君、燕国子之、韩国申不害……”
“我说孙兄,”庞涓哈哈笑道,“你说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在下服的。你且说说,上面这些人有何战绩值得一提?”
“这……”孙宾迟疑一下,“河西大战,公孙鞅以弱胜强,一举击败魏武卒二十万,算不算战绩?”
“哈哈哈,”庞涓长笑数声,“与公子卬这样的熊包对阵,莫说是他,纵使昭阳、屈武、龙贾、田忌之辈,也能取胜。”
“要是这说,”孙宾摸摸头皮,“在下就不知道了。敢问贤弟服谁来着?”
庞涓又饮一爵,望着水上倒映的粼粼月光,缓缓说道:“方今天下,在下真还找不出可服之人。若是连故人算上,在下倒是佩服一人,就是栽下此树的吴起。”
“这个自然。”孙宾笑道,“吴将军威震天下,无人不服。”
“听说孙兄先祖孙武子号称天下第一兵家,孙兄是何观瞻?”
“听我爷爷说,先祖用兵,善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数万吴兵屡击强楚,溃敌数十万众,让在下甚是叹服。至于先祖是否天下第一兵家,在下不敢妄言。”
“在下有个臆想,孙兄你说,若是孙兄先祖孙武子与吴起将军对阵,谁能取胜?”
孙宾略略一怔,笑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假定是真的呢?”
孙宾沉思有顷:“先祖当胜。”
“哈哈哈哈,”庞涓再出几声长笑,“原来孙兄也会护短。好好好,孙武子是孙兄先祖,孙兄此说当在情理之中。”
“非在下护短,”孙宾辩道,“纵使孙武子不是在下先祖,在下也会这么说。”
“哦?孙兄何以有此把握?”
“先祖用兵一生,从无败绩。”
庞涓又是一番畅笑:“我还以为是何缘由呢,原是这个。若论胜败,吴起将军并不逊色于孙兄先祖。据在下所知,吴起在魏魏强,在楚楚强。在魏之时,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和十二,无一败绩。西服秦,北却赵,东扫齐,南御楚,拓地千里。至楚之后,更是东征西伐,拓地数千里呢!”
“纵使均无败绩,也是不可比的。”
“为何不可比?”
“先祖著有天下第一兵书,却不曾听过吴起将军有何著述。”
庞涓想起拜师那日鬼谷子确曾说过孙武子著有兵书之事,当下语塞。
“呵呵呵,”孙宾举起酒爵,笑道,“可比不可比,谁胜谁不胜,都不是实的,贤弟不必较真。来来来,你我共饮此酒如何?”
庞涓缓缓举起酒爵,两眼望向一渺河水,若有所思。
回到鬼谷之后,庞涓心上多了一事,在鬼谷子的藏书洞里东找西翻,连寻数日,果然觅不出有关吴起兵书的任何踪迹。
一日午后,庞涓正自寻思此事,忽见鬼谷子漫步过来。
庞涓心中一动,赶忙迎上,叩拜于地:“弟子叩见先生。”
“庞涓,”鬼谷子止住他,“老朽已经说过,若无大事,不必行此大礼。你起来吧。”
庞涓却不起身,再拜道:“先生,弟子有惑,欲求问先生。”
听到此话,鬼谷子二话不说,在他面前盘腿坐定,缓缓问道:“讲吧,你有何惑?”
庞涓也改跪姿为坐姿,抬头问道:“请问先生,孙武子本领如何?”
“当为千古名将。”
“魏将吴起呢?”
“也是千古名将。”
“既然都是千古名将,他们二人若在沙场相见,何人将占上风?”
鬼谷子几乎未加迟疑:“孙武子将占上风。”
“哦,”庞涓震惊,“此是为何?”
“你要问的就是这个吗?”鬼谷子似是不愿做答,作势欲起。
庞涓急道:“先生,弟子还有一问。”
鬼谷子重新坐定:“说吧。”
庞涓眼珠儿一转:“听说吴起将军曾经著过一部兵书,可有此事?”
“你听何人所说?”
“这……”庞涓眼珠子一转,“弟子在安邑时,听人谣传的。”
“是的,”鬼谷子点头道,“吴起也曾著过一书,就叫《吴起兵法》。”
庞涓随口胡捏一个因由,竟然坐实了,不免惊喜交加,脱口而出:“太好了!先生见过此书吗?”
“见过,”鬼谷子应道,“吴起生前与老朽有过一面之交,老朽是以有幸一睹。”
“既有此书,弟子为何寻不出呢?”
“此书命运,与《孙子兵法》一般无二。吴起于晚年写成此书,书成之后,吴起正欲献给楚王,楚王突然驾崩。吴起担心此书为奸人所得,亲手将其焚毁。”
“焚毁了?”庞涓极是震惊,神情沮丧,半晌,抬头问道,“先生如何知道是他亲手焚毁的?”
“因为他焚书之时,老朽就在身边。”话音落处,鬼谷子人已站起,沿小路继续朝前走去。
庞涓略略一怔,翻身爬起,紧追几步,大声问道:“先生,那本圣书真的就无一册传于后世吗?”
“应该没有吧。”鬼谷子头也不回,“纵使有,也当是有缘人得之。”
听闻此话,庞涓心中一动,止住脚步,折返回来,盘腿坐在地上,陷入苦思。
庞涓耳边再次浮出鬼谷子声音:“吴起生前与老朽有过一面之见……担心此书为奸人所得,于是亲手将其焚毁……焚书之时,老朽就在身边……应该没有吧。纵使有,也当是有缘人得之……”
“‘应该没有?’”庞涓忖道,“先生为何说出‘应该没有’呢?‘应该没有’的言外之意就是‘有’。对,此书肯定还在,而且就在先生手中。不然的话,他的那个‘有缘人’又作何解?”
庞涓眼前一亮,周身打个惊战,忽地站起,不无激动地在草地上来回走动,自语道:“若是我所料不差,《吴起兵法》就在先生手中。在这谷里,什么都是虚的,这个才是真货。”
然而,如何方能得到这个真货呢?
庞涓冷静下来,盘坐于地,再入苦思。
鬼谷子有个习惯,如果不在洞中冥思,就会在后晌申时沿小溪边的小径散步,陪同他的有时是童子,有时是玉蝉儿,有时则是孤身。鬼谷子的散步极其规律,总是在申时走出洞口,沿溪上行,走约半个时辰,然后折返,又走半个时辰,在申时结束时返回洞中。
这日申时,鬼谷子像往常一样沿路走去,正行之间,听到前面林中隐隐传来诵读声:“师曰,‘术为道御,亦为道用。道为根本,术为利器。’师曰,‘用兵之术在战胜,用兵之道在息争。故善用兵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师曰,‘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不在沙场力争,而在善谋,在运筹帷幄。善谋者运筹帷幄,可决胜千里,可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四两拨千斤。’师曰,‘服天下者,始于服己。’师曰,‘思不在周,在慎;谋不在密,在阴;言不在多,在精。’师曰,‘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读精,在领悟……’”
鬼谷子微微一笑,循声走去,见是庞涓手捧一册竹简,正在摇头晃脑反复吟诵。
瞄到鬼谷子,庞涓诵得越发投入:“师曰,‘先圣老聃之《道德》一书,老朽一生不知读过千遍万遍,至今仍未完全彻悟。认识几个字,读过几本书,何自夸哉?’师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人生在世,万不可自作聪明……’”
鬼谷子听他一时,转身离去。就在鬼谷子将离非离之际,庞涓已经放下竹简,就地叩拜:“弟子叩见先生。”
鬼谷子只好折转身子,笑道:“庞涓,你方才所诵,出自何书?”
庞涓尴尬一笑,将手中竹简捧在手中:“都是先生的日常教诲。弟子迟钝,只有行此笨招,将先生日常所言整理成册,时时吟诵。”
鬼谷子又是一笑:“你倒是个有心人。不过,老朽所言,仅是口中吟咏并无用处。重要的是记在心里,时时感悟。”
“弟子谨记先生教诲。”
“若能谨记,或有大成。”
庞涓再拜于地,语调甚是伤感:“先生,若是眼下这样,弟子只怕是一事无成,有辱师门了。”
“你为何认定自己一事无成?”
“弟子才学疏浅,心气甚高,自幼时起,最是崇拜吴起将军,以吴起所建之功为毕生所愿。可——弟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听闻先生与吴起将军曾是好友,必知吴起,弟子乞求先生能对弟子偏言几句,弟子必定谨记于心,终生参悟。”
鬼谷子盯他一时,点头应道:“难得你如此好学。说吧,你想知晓吴起何事?”
“弟子恳请先生传授吴起的兵法。”
“这么说来,”鬼谷子微微笑道,“你是认定老朽手中有《吴起兵法》了?”
庞涓听到此话,已知就里,急切间又是三拜:“弟子愚笨,恳请先生将此书授予弟子,弟子一定悉心钻研,谋求大成,不负师恩。”
鬼谷子陷入沉思,良久,缓缓点头:“好吧,天下圣书,当择有缘人授之。你既然认定此书,也算是有缘人了。你且回去,沐浴,薰香,于今夜子时,至老朽洞中。”
庞涓连拜数拜,泣道:“弟子谢先生栽培。”
鬼谷子转过身去,继续沿溪边散步。
望着鬼谷子渐去渐远的背影,庞涓心花怒放,“咚”一声弹起,两手紧握,着实狂喜一阵,方才迈开大步,喜不自禁地返回草舍。
回到舍中,庞涓越想越得意,拿起两件干净衣服,一路哼着曲儿,径朝溪水走去。庞涓将全身上下洗得干干净净,即便头发,也拿皂角搓过,换上干净衣服,返回舍中。吃过晚饭,他又寻到童子,寻因由讨来数支香火,在人定时分,关起房门,悉数点燃,虔心敬意,叩伏于地,静候子夜降临。
庞涓尽管做得有条不紊,严实不漏,仍旧瞒不过有心之人。嗅到他屋中溢出的阵阵清香,张仪心中的疑团越发重了,躺在榻上大睁两眼,高竖两耳,全神贯注于庞涓的房舍,听他在搞什么名堂。
一直熬到月至中天,张仪听到庞涓的房门发出吱呀声响。不一会儿,庞涓的脚步声沿门前甬路渐去渐远。和衣而卧的张仪听得真切,忽然起床,悄无声息地跟在后面。
洞中,鬼谷子正襟危坐,面前几案上摆着两捆竹简。
庞涓进洞,扑通跪地:“弟子叩见恩师。”
“庞涓,”鬼谷子手指几案,缓缓说道,“这就是你一心讨要的《吴起兵法》。”
庞涓心里咚咚直跳,却不敢伸手,直将两眼紧紧盯住鬼谷子:“先生——”
“想读,你就拿去吧。”
“先生,”庞涓压抑住剧烈的心跳,抬头问道,“您原先说,吴起已将此书焚毁,此书可是真的?”
“此书为吴起心血所铸,原有正副两本,吴子将之视为奇宝,向不示人。临难之际,吴子将副本赠予老朽,只将正本付之一炬。”
庞涓心中一番狂喜:“先生是说,此本是世上孤本了?”
“就老朽所知,此书当是孤本。如果另有副本,这些年来,早该成为众人必争之宝了。”
庞涓涕泪交流,重重叩头:“先生,弟子谢……您了!”
“不必谢我。你若示谢,就谢吴子吧。”
庞涓怔了:“吴起将军?”
“是的。”鬼谷子的声音依旧淡淡的,“吴子赠书之时,留言予老朽,此书若要授人,当可授予魏人。老朽今将此书授你,不过是圆了吴子夙愿而已。”
庞涓纳地拜道:“吴子在上,请受庞涓三拜。”
见庞涓拜毕,鬼谷子再次出声:“庞涓,此书许你读三日。三日之后,即来还我。”
“谢先生授书!”庞涓再拜后起身,提起两捆竹简,毕恭毕敬地一直退出洞门,方才转身,沿原路返回,走出草堂。
回到草舍,庞涓自是无心睡觉,当即点灯夜战,连连叫绝。
天放亮时,庞涓已将两捆竹简大约浏览一遍。听到孙宾、苏秦、张仪尽皆起床,在空场上活动身子,庞涓这才藏起竹简,开门出屋,在草坪上伸胳膊踢腿,又练一会儿剑,方才下溪洗脸。
天气晴好,诸子照例进洞,在玉蝉儿监管下选书,读书。庞涓选中两捆寻常读本,提回宿舍,关门换成《吴起兵法》,大模大样地一路提到雄鸡岭上,寻到一个僻静处,四顾无人,即在一棵古树下展卷阅读,一边读,一边背诵:“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为何言与心违……”
时光飞逝,转瞬已是中午。昨晚一宵未睡,这又诵读半日,庞涓撑不住,渐渐头疼起来,只好放下竹简,靠在树身上歪头小憩。刚睡过去,庞涓猛又打个惊愣,睁开眼睛,将两捆竹简抱在怀里。
竹简在怀,庞涓睡意反而去了。庞涓信手展开一卷,哗啦啦翻到底,放到一边,再展另一卷,哗啦啦再翻到底,头皮一阵阵发麻,掩卷自语道:“《吴起兵法》共是四十八篇,我已背诵半日,仅背诵六篇。先生许我只读三日。三日中记背四十八篇,不知要吃多少苦,万一漏记一句,岂不可惜?”闭目思忖有顷,猛又睁眼,“对了,我何不抄写一册,再将此册交还先生,一则复命,二则我也有个依据,容后细细参悟。”
想到此处,庞涓眉头舒展,起身寻到一个树洞,遂将竹简在那洞中藏好,拔腿赶回草舍,拿上笔墨及他们自制的竹简,返回树下,一一抄写。
一直抄至天色昏黑,庞涓仅只抄写一半。庞涓略略一想,将《吴起兵法》原简带回,将抄写的竹简、笔墨等物置于洞中,又在洞口放些枯枝,左右四顾,见绝对安全,适才提着竹简,哼着小曲儿走下山去。
这一晚,庞涓因有抄本妙策,没再想那兵法,睡得特别踏实。次日晨起,庞涓依例还书,选书,而后回舍换掉竹简,悠悠哉哉地赶往东山。因心中有鬼,一路上他还左拐右转,绕了几个大弯,方才赶至树下,发现东西一样没少,心中甚喜,坐下来继续抄写。
如是两日,庞涓终于将所有竹简抄写完毕,穿线成册。为方便携带,庞涓将字写得甚小,原本两捆竹简,串成册后只有一捆了。庞涓又看一时,亲笔在上面题上《吴子》二字,以别于原著的《吴起兵法》。
庞涓站在地上,再度欣赏一阵,脸上浮出微笑,拿起竹简,放在鼻下又嗅一会儿,自得地叹道:“真香啊!”
看看天色近晚,先生所许的三日时辰已到,庞涓遂将新写的竹简小心翼翼地放进树洞,再弄来枯枝碎石作了掩饰,这才拿起正版《吴起兵法》,哼着曲儿走下山去。
走了几步,庞涓突然停下,自语道:“此书是世上孤本,如今为我独有。孙宾与我皆习兵法,师父今日予我,不定哪日,或会交予孙宾。若是孙宾也读此书,岂不与我平分秋色了吗?孙宾虽为兄长,人也不错,但此事不同于他事,此等宝书万不可落入他的手中。再说,前番他得宝书,也是到这东山,背了我偷偷阅读。既然他防我一手,我也不能净做傻事。”
庞涓拐向路边一棵树下,傍树又想一时,咬牙道:“此书既落我手,岂容他人染指?”眼珠儿一转,提上两捆竹简,返身径朝雄鸡岭的崖顶走去。
不一时,庞涓行至崖顶,又是一番犹豫,方才狠下心来,自语道:“欲成大事,断不可有妇人之仁!”
这样想着,庞涓也就不再迟疑,举起竹简,狠狠摔在岩石上。只听哗啦一声,竹简散开,满地皆是。庞涓拣起竹简,将之一一抛下万丈深崖。看着竹片四飘,纷纷掉下崖去,庞涓轻叹一声,将两手拍了拍,转身径下山去。
看到庞涓越走越远,树丛后面闪出张仪。
这几日来,他像一只幽灵一般,书也无心读了,只在暗中盯住庞涓。张仪走至崖顶,四处寻觅一时,拣起地上未被庞涓看到的两片竹简,纳入袖中,嘿嘿冷笑两声,返身下崖,走至庞涓藏书的树洞前面,撩开伪装,从洞中摸出庞涓精心抄写并串装成册的《吴子》,端详一阵,点头赞道:“这厮手艺倒是不错,只是心黑了点儿。”
张仪哼着曲儿往回走去。走了几步,张仪瞄到地上有团黑物,以为是盘起的蛇,赶忙退后几步,睁眼视之,竟是一堆野猪粪,还很新鲜,许是昨晚拉的。张仪灵机一动,弄来几根树枝,小心翼翼地将野猪粪捡拾起来,走回树洞,塞入庞涓藏书之处。张仪觉得仍旧不够,就又寻来一根树枝,将现场搅乱,到附近折下一根树枝,小心翼翼地将所有脚印抹去,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提上庞涓的《吴子》,哼着小曲儿赶下山去。
庞涓回到谷中,并未按时去见鬼谷子,而是在小溪水边候有多时,看到天色完全黑定,这才慢腾腾地走进草堂。
草堂里并无别人,只有鬼谷子端坐于地,似在等他。
庞涓进来,两腿一软,扑通跪在地上,涕泪交流:“先生——”
鬼谷子见他手中并无竹简,且又跪在这儿,轻叹一声:“是未能读完?”
庞涓越发伤心,将头磕得咚咚直响,泣道:“先生,弟子——弟子对不住先生,弟子该死!先生——”
“说吧,发生何事了?”
庞涓泣道:“今日后晌,弟子本在雄鸡岭的断崖上捧读。许是读得倦了,就在一边打盹,将竹简放在崖边。不想谷中陡起一股旋风,将整部书简吹下深谷。弟子大惊,赶至崖下山沟中寻找,却是踪影全无。弟子知道酿下大错,又寻半日,天色昏黑,竟是寻不回一片,只得回来,听凭先生发落。”
鬼谷子闭目不语。
庞涓叩首再拜,泣诉道:“先生,待明日晨起,庞涓再到崖下寻找。若是真的寻不回圣书,弟子——弟子有何颜面再见先生?又如何对得起吴起将军?”
鬼谷子微微睁眼,缓缓说道:“庞涓,你不必寻了。”
庞涓泣道:“先生如此器重弟子,弟子却不争气,先生是打是骂,弟子甘愿受罚。”
“唉,”鬼谷子长叹一声,“不想吴子毕生心血,竟是这般随风而去!”又停一会儿,抬头目视庞涓,“庞涓,你既已熟读三日,能否记诵?”
“弟子得到圣书,不敢有丝毫懈怠,三日来用心记诵,虽未记全,倒也记了个大要,有所领悟。”
“你能记住就好。去吧,老朽累了。”
庞涓再拜道:“先生保重,弟子告退。”
庞涓走后,鬼谷子思忖有顷,轻声叫道:“蝉儿。”
玉婵儿听到喊声,大步过来。
“明日晨起,你与童子沿山谷绕至雄鸡岭山崖下面,看到零散竹简,全数捡拾回来。”
翌日中午时分,玉蝉儿、童子各抱一捆竹简走进草堂。
“先生,”玉蝉儿禀道,“能找到的都找到了,全在这儿。”
玉蝉儿寻到绳子,欲将散落的竹简再次串连成书。
“不必了。”鬼谷子摆手止住,“童子,你把它们抱到草堂外面,点火烧掉。”
童子答应一声,提起两捆竹简走向草堂外面,打起火石,燃起引草,就要朝火苗上放那竹简,玉蝉儿扬手止道:“慢!”
童子停下,望向鬼谷子。
玉蝉儿不解地问:“先生,如此圣典,烧掉岂不可惜?”
鬼谷子不为所动,吩咐童子:“烧吧。”
童子点火,火焰熊熊。不消一刻,一堆竹简化成灰烬。
望着灰烬,玉婵儿不依不饶,再次发问:“先生,庞涓、孙宾俱习兵学,此书庞涓读过,孙宾却不曾读,先生为何将之烧掉?”
鬼谷子没有回答,只是轻叹一声,转身进洞。
这日庞涓哪儿也未曾去,一直守在舍中。
中午时分,庞涓走出草舍,远远望见童子,小声喊道:“大师兄!”
童子小跑过来:“喊我做啥?”
“方才师弟看到师兄、师姐打外面回来,手中似是提着东西,敢问师兄是何宝物?”
“宝物?”童子嘻嘻一笑,“哪来宝物呀?今儿一大早,蝉儿姐扯我与她赶到崖下,捡什么竹简!”
庞涓大惊:“捡回来没?”
“有本师兄出面,还能捡不回来?”童子瞄他一眼,嘴角上一掀一掀,做出一副怪样,“不瞒你说,蝉儿姐捡到一捆,师兄我也捡到一捆。嗬,崖下星星点点,到处都是,累得我呀,甭提了。”
庞涓拿手比划一下:“有这么多吗?”
童子点头道:“差不多吧。”
庞涓怔在那儿,自语道:“笨呐你,为什么不拿火烧掉呢?”
童子听得清楚,嘻嘻又是一串笑,顺口接道:“庞师弟,倒是让你猜对了。我们一拿回来,先生就让师兄我拿火烧了,火好大呢!”
“什么?”庞涓大惊道,“你再说一遍!”
童子提高声音:“先生吩咐本师兄将两捆竹简一把火烧了!”
庞涓似乎不相信:“真的吗?”
“咦,”童子瞪他一眼,“你是信不过本师兄?是大师兄我亲手烧的,还能有假。”
“信信信。”庞涓连声打揖,与童子胡乱搭讪几句,扬手走开。
“烧掉了?”庞涓一边走,一边自语,“不对呀,先生为何一定要烧呢?依先生为人,若是不想授予别人,这世上任谁也取不去。他若想授,即使烧掉也是枉然。因而先生完全没有必要去烧。”
“可事实是,先生烧了。”庞涓顿住步子,细细思忖,“大师兄不会骗人,所烧必是真的。看来,先生是铁心烧掉此书呢!还有,先生让大师兄在光天化日之下抱到室外去烧,分明是要做出样子给人看。先生授予我书,这样子自是做给我的。先生为何这般做呢?难道先生真的是猜透了我的心,也是真心将此宝书授予我一人吗?抑或是,先生见我没有还书,生我气了,这才故意将书烧掉?”
庞涓七想八想,终也未能想出个所以然来,倒是把自己想乱了,苦笑道:“管它呢,是先生自个儿烧的,又不是我烧的。再说,先生烧掉也好,否则,此书留在谷中,我必睡不安稳。”
这样想着,庞涓心里完全释然,忖道:“好了,先生这里风吹云散,相安无事,我也该瞧瞧自家的宝贝去。”
庞涓一路哼着曲子,志得意满地走向雄鸡岭。
心里坦然,庞涓也就没再绕弯,直奔那棵大树,但见现场一片狼藉,显然有人来过。
庞涓这一惊非同小可,脸上血色全无,急急走到树洞前,伸手入洞,却摸到一堆猪粪。
庞涓心急如火,顾不上污秽,将所有猪粪从洞中掏出,扔到外面,又在洞里探寻多时,只摸出笔墨砚台及几片他用剩下的空白竹简,独不见自己亲手抄录并精心串装的《吴子》一书。
树洞不大,容不下一人。庞涓把凡是能寻的地方尽皆探寻一遍,再无一片竹简。庞涓真正急了,如疯子般在大树周围狂寻一阵,竹简踪影皆无,竟是不翼而飞了。
一番急躁过后,庞涓渐渐冷静下来,回到树洞前,一边观察,一边思索:“此地极是隐秘,鬼谷中从未有人来过。再说,这几日我也未曾露出破绽,孙宾、张仪、苏秦三人也应该不知。”看向手中残留的猪粪,又瞄一眼现场的狼藉之状,灵感忽至,“这树洞里哪来的猪粪?会不会此地是个野猪窝,野猪看到巢穴被占,一怒之下,将我的竹简叼了去?嗯,倒是有可能,待我寻寻看,或是这头该死的野猪叼走了。”
没寻多久,庞涓果然在林中发现猪蹄印,大喜过望,抽出宝剑,沿蹄印一路追到溪水边,不见踪迹了。
庞涓洗过身上污秽,在溪边一块石头上坐了一会儿,不无沮丧地回到草舍,盘腿坐在榻上,再入冥想。
陡然,庞涓的脑海里闪过一念:“除先生之外,鬼谷中并无他人知晓此事。难道是先生吗?会不会是他将兵书予我以后,放心不下,暗中跟踪我,见我抄写一个副本,心中不满,悄悄取去。似乎不对,先生是有道之人,怎会做此下作之事?会不会是先生让师姐干的?也不会。如果是师姐,她断不会在里面放上猪屎。这种事情,只有张仪干得出来,可兵书之事,先生是绝不会让张仪知道的。会不会是大师兄呢?也不像,如果是大师兄做下此事儿,白日那副天真模样他绝对装不出来。还有,师姐与他好不容易才将竹简捡回,先生为何一定要烧掉它呢?”
庞涓越思越想越糊涂,一挺身站起:“不想了,我且问问先生去,看他是何话说。”
庞涓赶到鬼谷子草堂,见玉蝉儿站在门外,揖道:“请问师姐,先生在否?”
“在。”
“请师姐禀报先生,庞涓求见。”
玉蝉儿淡淡说道:“去吧,先生这在候你。”
听到是在候他,庞涓又吃一惊,忐忑不安地走进草堂,果见鬼谷子端坐于席。
庞涓扑通跪下,叩道:“弟子叩见先生。”
“起来吧。”
“弟子不敢。”庞涓叩道,“昨日丢失宝书,弟子难受不已,一夜不曾睡去。方才听说师兄、师姐已将吹落的竹简寻回来了,弟子略有所安,特来向先生请罪。”
鬼谷子缓缓说道:“就丢书来说,有罪的是风,不是你,你何必请罪?”
“先生说的是,可——书是弟子所借,弟子——”
“唉,庞涓呐,”鬼谷子轻叹一声,板起面孔,若有所指,“请你记住为师的话:无心犯错,错再大,也是小错;有心犯错,错再小,也是大错。大错也好,小错也罢,若肯悔改,也都不怕,怕的是将错就错,一错再错啊。”
庞涓叩首泣道:“先生教训,弟子铭记于心。”
鬼谷子苦笑一声:“不要铭记了。你能记住一点,也就是了。”
“先生,”庞涓抬头,“弟子有一事不明。”
“说吧。”
“听说先生竟将寻回来的竹简付之一炬,弟子实在想不明白。”
“何处想不明白?”
“《吴起兵法》既是兵学圣典,先生为何一定要……毁掉它呢?”
“好吧,”鬼谷子侃侃说道,“你既问出来,老朽这就告诉你。吴子赠书之时,曾对老朽留言,此书许传一人,许读三日。老朽已经传授予你,也已许你熟读三日,已是兑现诺言,此书亦无用处了。老朽焚之,不过是将其返还吴子而已。”
庞涓松了一口气:“原有这个说法,弟子不知。弟子只是觉得,如此好书,毁掉当真可惜了。”
“唉,庞涓呐,”鬼谷子又是一声轻叹,“老朽这对你说,好书在好读,好读在好悟。心存杂念,只读不悟,再好的书,亦是无用。”
庞涓垂下头去,喃声说道:“弟子谨记先生教诲。”
“去吧。”
走出草堂,庞涓寻到一处僻静地方,仰面躺下,心中忖道:“先生焚书原为这个理由,看来是我多心了。唉,也是我自作聪明,只因留有抄本,读时就不用心,好不容易得到宝书,却未能好读,只有前面六篇尚能背诵,余下四十二篇,竟是连个记忆也荡然无存了。”
叹息一会儿,庞涓翻身爬起:“不行,我得尽快将此六篇抄写出来,否则,若再忘掉一些,岂不可惜?”
庞涓大步回到草舍,闩了房门,磨墨弄简,一边背诵,一边抄写:“图国第一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
庞涓正自抄写,外面传来脚步声。庞涓打个惊愣,凝神细听,是张仪习读回来,吹着口哨,吧嗒吧嗒的木屐声由远而近,直冲草舍而来。因前有芥蒂,二人近日面和心不和,几乎没有往来,庞涓故而并未在意,顾自伏案抄写。
那脚步却不急不慢,不偏不倚,径投他的房门。庞涓一怔,刚放下笔,房门就被猛推一下。因他闩得甚牢,张仪连推几下,改推为敲,叫声也传进来:“庞仁兄——”
庞涓急了,掀开被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竹简尽藏其中,假作惺忪状,边揉眼边开门:“谁呀,困死我了。”
张仪跨进屋子,打眼扫向床榻,见根本不似睡过的样子,又见砚中有新墨,心中已知几分,冲他笑道:“呵呵呵,我说庞仁兄呀,若是仲尼老夫子在此,你猜会发生何事?”
庞涓怔道:“发生何事?”
张仪又笑数声,指床榻道:“老夫子见仁兄大白日睡懒觉,必是连连摇头,长叹一声,‘吁,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而后上前,挽袖舒襟,一把抱起被子,出门扔到屋顶上去。”话音落处,作势就揭被子。
庞涓急前一步,牢牢挡住,嘿嘿笑道:“老夫子是何等修为,哪似张仁兄这般嘴脸?再说,张仁兄如何能将在下比做宰予?宰予日日贪睡,在下却是黄花闺女进洞房,今日这是头一遭哩!”
“这倒也是。”张仪连连点头,阴阴一笑,“几日来庞兄好似魂不守舍,想是有何心事,害得连觉也睡不安稳了?”
庞涓斜他一眼,呵呵笑着逐客:“张兄若是有事,这就快说。若是无事,在下还要再睡一时呢。”
张仪眼珠儿一转:“庞兄不说,在下差点忘了。山外发生一件大事,在下特来告知庞兄。”
“哦?”庞涓急问,“是何大事?”
“这……”张仪故弄玄虚,“天机不可泄露。”呵呵连笑数声,转身出门,扬长去了。
庞涓拔腿急追出来,扬手叫道:“张兄——”
一身富家公子打扮的公子华摇着羽扇直进大门。
鸨母远远瞄见,满脸堆笑地起身迎上:“这位爷看起来面生,是第一次来哟!”
公子华四下瞄几眼,又摇几下羽扇:“听说贵处芬芳满园,本少爷这想饱个眼福,一睹芳菲呢!”
“爷算是寻对地方了。”鸨母引他走至赏花台,让他坐在一张几案前,击掌道,“姑娘们,迎客!”
音乐响起。不一会儿,一个白衣女子在前,二十几个花枝招展的标致姑娘在后,从一个方向徐徐走向花台,沿着二楼正面一段挖入式弧形走廊,沿雕栏一溜儿排开,搔首弄姿,各展媚态,眼神儿一道道直勾下来。
“士子爷,”鸨母指着她们,不无得意道,“这些花花草草,可有哪枝入眼的?”
公子华瞄去一眼,把手中羽扇“啪”地合起,两眼闭合。
鸨母摆手,众女子礼貌地弯腰鞠躬,唱声喏,在音乐声中依序退场。
“这位爷果是眼高!”鸨母朝公子华竖个拇指,再次击掌,朗声道,“有请四香出场!”
音乐再次响起,四个更加漂亮的妙龄女子踏着节拍,在一个紫衣女子的引领下,从另一个方向徐徐登场。四女皆是素衣淡妆,怀抱琴瑟笛箫,在弧形花台上依序站定,各摆姿势,不无腼腆地看向公子华。
“士子爷,”鸨母指着四人,“这四位乃春夏秋冬四香,色艺俱佳,名闻安邑,堪称眠香楼里的招牌呢!”
公子华放眼过去,仔细审视四人,良久,仍无表态。
“士子爷,”鸨母直看过来,“这四香可有中眼的?”
“听说还有一香,可否一睹芳容?”
鸨母摆手,音乐声中,四香回转。
“看这位爷的眼界,真是行家!”鸨母凑近公子华,压低声音,“我就为爷直点地香了。”
不待公子华回话,鸨母击掌,朗声吩咐:“爷点名地香,有请地香薰香接客!”
音乐声再起。
“这位爷,雅室请!”鸨母笑吟吟地伸手礼让。
公子华微微点头,起身跟在鸨母后面,缓缓走向二楼,沿走廊步入一处宽敞、奢华的雅室。
“这位爷请坐!”鸨母礼让公子华坐下,不无殷勤地介绍,“不瞒爷,地香姑娘原是龙门山的里氏公主,数十年前,里氏本为望门,后来家门不幸,日渐破败。公主父母早逝,跟她兄长过活。兄长携带家产离开龙门山投奔安邑,本欲托个熟人谋份差事,不料差事未能谋上,却又欠下元亨楼一屁股赌债。兄长无奈,只好将她高价卖予本楼。地香姑娘品性高洁,寻常男子概不接待,似爷这般人品,奴家看上去觉得有缘,这才喊她!”
话音落处,外面传来脚步声,一位貌美女子款款进门。公子华抬眼望去,果见此女不同凡俗,身材婀娜,面容娇俏,举止端庄,衣着得体,怀抱一把凤头古琴,一对清澈的大眼分外惹人。
此女两膝微弯,朝鸨母唱了个喏:“地香见过母亲。”
“地香,”鸨母指公子华道,“这位爷远道而来,你可好生侍奉!”
地香姑娘偷眼望去,见公子华果是一表人才,芳心大动,深鞠一躬,声如莺啼:“奴家见过士子爷!”
此声此香,公子华怦然心动。
然而,公子华此来非为赏花,而是另有大事,强压心头欲火,转对鸨母道:“地香姑娘果是标致,爷算是开眼界了!”
看到公子华合上扇子,转过脸去,地香姑娘颇为尴尬,脸色红红地对鸨母道:“母亲,若无他事,地香回房去了。”一个转身,如同来时一样,款款出门去了。
鸨母目瞪口呆,对公子华嗔道:“我的爷呀,连这样的妙人儿,您也相不中?”
“听说贵楼还有一香,可有此事?”
“爷是说天香姑娘?”
“呵呵呵,”公子华连晃几下扇子,“在你这儿,总也不该藏着掖着吧?”
“爷果是高雅之人,”鸨母赞叹一句,长叹一声,“唉,只是天香姑娘——”
公子华脸色微沉:“她怎么了?”
“不瞒爷,”鸨母迟疑有顷,凑近公子华耳边,压低声音,“天香姑娘是太子爷的人,概不接客。”
公子华摸出一只沉甸甸的钱袋,摆在几上:“这点小钱,本少爷买她两个时辰,只要看她几眼,听她说话,总该可以吧!”
鸨母打开钱袋,见到全是小金块,当下眼珠儿一转,收起钱袋,朗声笑道:“爷就是爷!您在这儿候着,老身亲去请她下来!”
“不用了。”公子华起身,摆动扇子,“爷正想一睹天香姑娘的闺房,也算不虚此行吧!”
“是哩!是哩!”鸨母连声笑道,“老身这就引爷上楼,这边请!”
见过秦使樗里疾,陈轸心中一块大石头总算放下,结结实实地睡了一场好觉。
翌日晨起,陈轸久久坐在榻上,又将昨日之事重温一遍,尤其是与魏惠王的见面,将每一个细节又琢磨一番,这才结结实实地伸个懒腰,信步走到院中。
“主公,您这歇过来了吧?”戚光远远看到,急赶过来,哈腰道。
“歇过来了。”陈轸又伸一个懒腰,活动一下拳脚,“老戚呀,我正想寻你呢。”
“小人谨听吩咐!”
“不瞒你说,眼下这到关键辰光了。此番若是再顶不上,我这一生怕也就到此为止了。”
“主公一定成功!”戚光的语气坚定。
“咦,你为何这般肯定?”
“这还有啥讲的?陛下躬身两次扶主公上坐,且让主公坐在白相国的位置上,这意思不是明摆着的吗?”
“呵呵,”陈轸笑道,“话虽这么说,但雨滴不落到头上,只打雷不算下雨。”
“听主公话音,是否还有变数?”戚光问道。
“是啊。”陈轸微微点头,“就是那个公孙衍,你得给我盯牢他,看看都有啥人朝他家的房门里钻。”
“主公,”戚光眉头一横,“真要是这小子挡道,依小人之见,将他做掉不就得了!”
“你呀,”陈轸白他一眼,“其他都好,就是整日里想着做掉这个做掉那个,这就过了!常言道,得饶人处且饶人,为人处世,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你想想看,公孙衍不是孤身一人,有多少人都在守着他,巴望着他。尤其是那朱威,去年就恨不得让他坐到相位上。在这节骨眼上,我们稍出差错,就会鸡飞蛋打,前功尽弃。再说了,连个庞涓你们都做不掉,莫说这个公孙衍了。你还不晓得此人厉害,别的不说,单是他手中的那柄吴钩,也足以把你们震住。那是老白圭赠他的,据说当年伍子胥也曾用过,削铁如泥哩!”
戚光巴咂下嘴巴,不敢再说什么。
“去吧,告诉丁三他们,无论看到什么,只需记在心里,莫要给我多事!”
“小人遵命!”
戚光随即安排丁三与一帮伶俐的泼皮,或扮作鞋匠,或扮作小贩,游荡在公孙衍宅院附近,自早至晚,一刻不停地守着那扇破旧不堪的柴扉。
错午时分,一个眉清目秀的陌生男子径自走来。瞧那样子,似是第一次来到此地,观望许久,又问过一个路人,才在柴扉前面停下,连敲几下柴扉,见无人应声,才哑起嗓子,朝里喊话:“有人在吗?”
公孙衍拖拉着一双木屐走出院门,将他打量一番,也似不认识他。
来人深揖:“是公孙先生吗?”
公孙衍点头:“仁兄是——”
来人从袖中摸出一物:“在下无意中得到这片竹简,听说是先生的,特来奉还。”
公孙衍接过一看,正是自己交予朱威的那片,心头一震,目不转睛地将来人一番打量,还过一礼:“是在下不小心丢的,谢仁兄了。”
来人正是易过装的毗人。
毗人再次拱手:“公孙先生,在下有个不当之请,请先生成全。”
“仁兄请讲!”
“在下读了这片竹简上的文字,甚感兴趣。可这一片前后不搭,让在下心痒难耐。在下甚想看看其他竹简,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这些竹片不过是在下信手所写,”公孙衍应道,“仁兄若有雅趣,可进寒舍惠阅。”
毗人谢过,跟从公孙衍走进院子,径入正堂。
看到地上成捆的竹简,毗人傻了,连公孙衍请他就坐的声音都没听到,情不自禁地蹲在地上,拿起就读。
毗人读过一片又一片,读完一捆又一捆,完全沉浸在公孙衍的《兴魏十策》里。公孙衍坐在一边,眼角时不时瞄他一眼。
毗人一气读了一个时辰,许是蹲得累了,干脆一屁股坐下。
公孙衍缓缓站起,从一个壶里倒出一碗白开水,摆在几上,拱手道:“在下旁无他物,只能拿白水招待仁兄了。”
毗人接过开水,咕咕一气喝下,放下水碗,朝公孙衍揖道:“谢先生的白水!”指着地上的竹简,“先生写得实在精彩,可惜在下记性不好,难以将之全记下来。在下还有一请,还望先生成全。”
“仁兄请讲!”
“在下想将这些竹简拿回寒舍细细赏读,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这——”公孙衍面呈难色。
“此为先生心血,在下理解。”毗人微微一笑,“您看这样如何?在下先拿一捆赏读,读毕即行奉还,另换一捆。”从腰上解下一只玉佩,摆在几上,“这只玉佩权作抵押之物,望先生成全。”
公孙衍扫一眼玉佩,已知他是何人,遂拿起玉佩,递还予他,笑道:“仁兄客气了!在下随手涂抹,仁兄愿读,在下谢犹不及,何能再收押物?”
公孙衍用绳子包扎两大捆,共是五策,交予毗人:“本欲让仁兄全都拿去,只是这物什儿太重,在下担心仁兄不方便带,只好先送仁兄一半。待仁兄读完,若是仍旧有心品读,使人来取即可。”
毗人拱手谢过,告辞出门。公孙衍送至门口,望着毗人一手提一捆竹简,渐去渐远。公孙衍正欲回门,一辆马车急驶而来,离他二十步左右戛然而止。
公孙衍正自惊愣,一人从车上跳下,朝御手略一摆手,御手一挥鞭子,马车辚辚远去。
从车上跳下的是樗里疾。不过,他也换过便装,一眼看上去,似是一个收古货的商人。
樗里疾径至公孙衍门口,深深一揖:“请问先生,此处可是公孙衍府上?”
公孙衍点头。
“请问先生,公孙先生可在府上?”
“在下就是,仁兄是——”
樗里疾又是一揖:“在下木雨亏,听闻先生大名,特来拜见!”
公孙衍还过一礼:“仁兄客气了。在下与木兄素昧平生,木兄登门,不知有何见教?”
樗里疾解释道:“在下喜欢古玩,日前购得一剑,说是吴钩,传闻为吴王阖闾亲用,后赐给功臣伍子胥。在下不识真伪,百般打探,听闻先生识剑,特此上门求教。”
听说是伍子胥之剑,公孙衍微微一笑:“仁兄既是客人,请进寒舍一叙。”
两人走进正堂,公孙衍照例倒上一碗白水:“仁兄,请用水。”
樗里疾正襟危坐,双手接过大碗,竟如品茗一般细喝一口,品味良久,方才赞道:“好水呀!”
公孙衍微微一笑:“能够喝出白水滋味的,定非等闲之辈了。仁兄可出宝剑一观。”
樗里疾打开随身携带的锦盒,取出一剑。
公孙衍接过,观察有顷,弹敲几下,再向剑锋吹一口气,缓缓说道:“此为赝品。”
“这……”樗里疾假意震惊,“在下出至百金,方才购得此剑,怎么可能是赝品呢?”
“木兄请看,”公孙衍指着赝品,“此剑外形虽如吴钩,但剑锋有异。真正的吴钩锋而不刺,利而不耀,剑气逼人,所向之处,削铁如泥,杀人可不见血。反观此剑,剑锋闪亮,却无丝毫剑气,只可用于观赏,不可用于搏击。”
樗里疾接过宝剑,再三视之,似乎不愿相信。看到有块铁砧,他跨前一步,举剑砍去,铁砧分毫未损,剑却一断两截。
“果是赝品!”樗里疾不无懊丧道,“木某此生无他,唯爱吴钩,不想却是连连受骗,一掷百金,于顷刻之间化为乌有,竟是连吴钩之面也未碰到。世上人情,唯此难堪呐!”
“呵呵呵,”公孙衍瞄他一眼,微微一笑,“木兄若想见识吴钩,倒也不难。”
“哦?”樗里疾面呈惊喜之色,随即又现失望,“不会又是赝品吧?”
公孙衍冷冷一笑,走至墙边,从墙上取出白圭赠送的伍子胥之剑,置于几上:“木兄,请看此剑。”
樗里疾拿过宝剑,一经抽动,即觉一股寒气破鞘而出。吹口气,剑身嗡嗡。弹之,铮铮作响。
樗里疾赞不绝口:“好剑,好剑呐!”
“木兄请看,”公孙衍指剑介绍,“这才是真正的伍子胥之剑,本为一代剑师干将所铸,此处刻有干将的铭文。后来,此剑落入吴王阖闾之手,破楚之后,阖闾将其赐予子胥。再后来,子胥以此剑自刎而死。”持剑走至铁砧前,挥剑劈下,铁砧一角被削,剑身完好无损。
“公孙兄,”樗里疾拱手道,“此剑肯脱手否?木某愿出千金!”
公孙衍摇头:“此剑为先师所赠,纵是万金,在下也不能卖!”
樗里疾再揖:“在下无知,不意冒犯先师,望公孙兄恕罪!”
公孙衍笑道:“木兄既然不知,也就不必客气了!”
樗里疾瞥向地上的竹简:“公孙兄这在读何宝书呢?”
“木兄说笑了,”公孙衍淡淡一笑,“不过是在下随手所写,哪里是宝?”
“哦?既是公孙兄所著,在下恳请一阅,可否?”
“木兄自便。”
樗里疾从地上拿过一册,正襟危坐,敛神翻阅,刚看几行,肃然起敬,连声长叹:“好书啊,好书!只是——”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
“摆错地方了。”
“依木兄之见,当摆于何处?”
“当摆于君上的几案前面,让它变成切实可行的政令。”
公孙衍哑然,半晌,发出一声轻叹。
“公孙兄,”樗里疾慨然叹喟,“束之高阁的书,即使再好,又有何用?深藏鞘中的剑,即使再锋利,又有何用?”
“唉,”公孙衍亦叹一声,“在下心事,木兄尽知矣!”
樗里疾放下竹简,抱拳道:“公孙兄,在下冒昧打扰,还望海涵。时辰不早了,在下尚有琐事在身,这就告辞。”
公孙衍送至门口。
樗里疾微微一笑,向公孙衍再揖一礼,朗声道:“在下告辞,公孙兄留步!”
公孙衍拱手:“恕不远送!”
樗里疾走出几步,瞥见树丛里有人晃动,附近还有一个鞋匠探头探脑,早知内情,再次回过头来,大声说道:“公孙兄,好剑当有好用啊!”
看到樗里疾走远,丁三吩咐属下继续守候,自己匆匆赶回府中,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禀报戚光。戚光感到事关重大,引他面见陈轸。
陈轸眉头紧皱半日,抬头问道:“前面那人何处去了?”
“禀主公,”丁三应道,“小人一路跟着他,见他拐入一条街道,早有马车守候。那人坐上马车,一路驶去。小人急了,撒开两腿,紧追于后。所幸街上人多,马车走不快,小人尚能赶上。”
“我问你,”陈轸急了,“马车究竟何处去了?”
“小人一路追去,远远望到马车停在王宫的御花园处。那儿有个后门,马车在门口停下,那人下车,提上两捆竹简,竟进去了。”
“哦?”陈轸倒吸一口凉气,“快讲,那人多大年纪?是何模样?”
“四十来岁,中等个头,不胖不瘦,脸上白净,眉清目秀,对了,没有胡须,看上去像个寺人(即太监)。”
陈轸知是毗人,脸色变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戚光的两只眼珠子一眨不眨地望着陈轸,忐忑道:“主公——”
“丁三,”陈轸陡然转向丁三,“你说他的手里提着两捆竹简,可看清楚了?”
“回禀主公,小人看得清清楚楚。竹简全是新的,上面的绳子也似刚买到的。”
“知道了。”陈轸摆手道,“去吧,继续盯着!”
丁三退出。
“主公,”戚光不无忧虑道,“那竹简上写的,会不会是元亨楼的事?那小子说不准早就弄清底细,只在这关键当口禀报君上,好坏主公大事。”
陈轸情不自禁地打个寒噤,急道:“快,备车,去驿馆!”
“对,”戚光豁然开朗,“樗里疾后脚去见那厮,想必知道细情。”
二人匆匆赶到驿馆,公子华瞧见,将陈轸迎入正厅。
见陈轸的眼珠儿四下扫瞄,公子华拱手笑道:“上大夫一大早就出去了,这还没回来呢。陈大人若不嫌弃,本公子陪你唠叨一会儿如何?”
“公子讲的是哪儿话!”陈轸拱手笑应道,“这几日来,在下一直说来望望你们,可总也不得闲暇。今日刚好得空,赶忙过来。怎么样,眠香楼里可有好玩之处?”
“呵呵呵,”公子华笑道,“上大夫所荐之处,自是没个说的。”
“公子可曾见到天香姑娘?”
“春夏秋冬四香,还有地香、天香,本公子无一遗漏,全都领教了,当真是个个天姿国色啊!”
“哦?”陈轸大是诧异,“不瞒公子,安邑城里,寻常富家子莫说是见天香,纵使想瞧地香一眼,也是不易。公子出马,两香俱见,当真是好运气啊!”
“呵呵呵呵,”公子华耸耸肩膀,“本公子也就这点能耐,惹上大夫见笑了。说到这个,本公子倒有一事请教大人。”
“在下知无不言。”
“本公子见到天香姑娘,相谈甚笃。不瞒上大夫,谈及畅快处,本公子就想与她春宵一度,不料天香姑娘死也不从。本公子逼得急了,天香姑娘道出一桩秘事,涉及贵国太子。本公子也恐引发两国误会,只好作罢。只是后来——”公子华欲言又止。
“后来如何?”陈轸急问。
“后来也倒并没什么。本公子听她弹琴,与她对弈,天南地北闲扯一通,看得出来,天香姑娘甚是熟悉贵国太子,对他一往情深呐!”
“哦?她都讲些什么?”
“讲的多去了。”公子华呵呵又是一笑,“好像提到什么安国君,听那语气,殿下似乎对安国君颇多微词,说他不仅葬送河西,且还虚报军功,将河西之败归咎于副将龙贾。”
陈轸眉头紧皱,似是自语,又似是问话:“殿下向来不关心政事,难道也是假的?”
“这个,”公子华摊开两手,“本公子可就不知道了。”
恰在此时,樗里疾从外面返回。二人见过礼,分宾主坐了。公子华托了个故,匆匆出去。
见公子华走远,陈轸忧心忡忡道:“樗里兄,在下此来,是想打听一桩事情。”
“陈兄请讲。”
“听说樗里兄今日见过公孙衍了?”
樗里疾点下头,将见到公孙衍之事从头至尾细讲一遍。
陈轸急不可待了:“樗里兄可曾见到一些竹简?”
“是啊,”樗里疾应道,“我看到两捆,就在堂中摆着。在下好奇,随手翻看,见没有开篇,随即问他,他说刚刚被人拿走。在下问他被何人拿走,他说他也不知。这人真有意思,如此宝书,竟然交予一个连他自己也不知的人。”
“什么宝书?”陈轸眼睛大睁。
“是好书啊!”樗里疾啧啧称赞,“写的全是如何治理魏国之事,叫什么《兴魏十策》。在下看过剩下的几策,颇有一点商君变法的味儿。”
“《兴魏十策》?”陈轸目瞪口呆,“是他所写?”
“正是。”樗里疾又赞几句,叹道,“不瞒陈兄,以在下浅见,此人不该住在那个破院啊!”
“唉!”陈轸又怔半晌,发出一声长叹。
“陈兄为何长叹?”
“樗里兄,你可知道提走那些竹简的是何人吗?”
樗里疾摇头。
“是陛下幸臣,毗人。”
“哦?”樗里疾大吃一惊,“这么说来,这些竹简已经摆在陛下的几案上了?”
“是啊!”陈轸不无沮丧,复出一声长叹,“唉,此番又算完了!”凄然泪下,仰天长号,“老天哪,你为何容不下我一个陈轸啊!”
樗里疾没听他在号叫什么,只是紧锁双眉,显然也在思考这个全新的情况。
“樗里兄,”陈轸陡然想起什么,“记得前几日你亲口答应在下,承诺助在下除去此人。事急矣,樗里兄——”打住不说,只将两眼热切地直盯过来。
“是啊,”樗里疾这也回过神了,微微一笑,“在下前去拜访此人,为的正是此事。不瞒陈兄,方才返回途中,在下已经思得一计,或可成功。”
“樗里兄请讲!”
樗里疾招手,陈轸伸过一只耳朵。
樗里疾如此这般讲有一阵,陈轸思忖良久,缓缓点头:“此计一箭双雕,倒是不失一步好棋。只是,兹事体大,还容在下思量一番,再作计议。”
“在下恭祝陈兄心想事成,早登相位!”
“谢樗里兄吉言!”
毗人一则细皮嫩肉,二则提着公孙衍的两大捆竹简,三则徒步行走许多路程,回到宫中时已是气喘吁吁。喘过一阵,毗人见气出得略略平些,这才召过两个太监,让他们一人抱上一捆,径直走进御书房里。
魏惠王正在阅读奏章,见毗人弄回两大捆竹简,莫名其妙地望着他。
毗人将竹简在房中摆好,挥身让二太监退去,转过身来,跪地叩道:“老奴奉旨探访公孙衍,特此复旨。”
魏惠王却不看他,只将目光落在两捆竹简上:“此是何物?”
毗人起身,拿过一捆,走到惠王跟前,摊在几案上:“陛下,这是公孙衍近日所写的《兴魏十策》,老奴见了,特意借回一些,供陛下参阅。”
“你可看过?”
“老奴粗粗浏览一些,未看真切,还待陛下审评。”
魏惠王刚看两行,即被吸引住了,旋即正襟危坐,埋头细读。
毗人悄悄退出,守在殿门外面。
魏惠王一气读到日落时分,仍是手不释卷。见天色渐晚,毗人点上油灯,轻声说道:“陛下,该用膳了,余下的明日再看不迟。”
魏惠王真也看累了,揉揉眼睛,伸个懒腰,抬头对毗人伸拇指道:“毗人哪,你干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寡人要记你一功。”
毗人心里一热,泪水流出,跪地叩首,哽咽道:“陛下——”
“咦,”魏惠王奇道,“寡人这要赏你,你哭个什么?”
毗人忙拿袖子抹去泪水,改作笑脸,依旧哽咽道:“老奴一高兴,竟……竟就失态了。”
“唉,”魏惠王颇是感慨,长叹一声,“寡人为许多人记过功,也赏过许多人,唯独没有赏你,实在是寡人之错啊!说实在的,你的功劳比任何人都大,若是没有你,寡人就是一个聋子,一个瞎子。这样大的功,寡人早该赏你才是。”
“陛下,”毗人泣下如雨,再次叩首,“老奴并非为此高兴。”
“这……”魏惠王大是惊奇,“你不为此高兴,又是为何高兴呢?”
“老奴是为陛下高兴。国有能臣,陛下得之,老奴喜不自禁呐!”
“唉,”魏惠王又是一番感慨,“是寡人低瞧你了。来,坐在寡人身边。”
毗人走过去,亲昵地坐在魏惠王身边。
魏惠王轻轻抚弄他的长发,大是叹喟:“你现在这样,又让寡人忆起从前了。还记得你刚入宫时的模样吗?那时节,六宫失色,所有美人儿都让你比下去了。”
“奴才记着呢,”毗人偎得越发紧了,“那是陛下错爱。”
“以前是错爱,眼下却是真爱了。”魏惠王像拍美人一样拍着毗人,“寡人得你,就如得此宝书。毗人,明日再去,将另外五策也拿过来,寡人这要闭门谢客,读它三日三夜。”
“陛下,”毗人仰起头,“得宝书不如得人。陛下若有此心,奴才明日将那公孙衍请入宫中就是。”
惠王连连摇头。
“陛下?”
“毗人呐,”魏惠王看向书简,“不读完公孙爱卿的书,见爱卿之后,寡人就不知该说什么,该问什么。想想看,寡人刚一张口,公孙爱卿就会说,‘陛下,这一点微臣已经写在书上了,您没看到吗?’寡人作何回答?你这不是让寡人在臣子面前丢丑吗?”
“陛下,”毗人偎依在惠王怀里,轻叹一声,“奴才知了。”
清晨,太子宫中的后花园里无一丝儿风。
莲池里,一泓清水如明镜一般,零零星星地点缀几叶睡莲。惠施凝视清水中匆匆掠过的云影,慨然长叹一声,脱口吟道:
〖不动之水动兮,乱世流年!
不惑之人惑兮,万事蹉跎!〗
渐走渐近的太子申听得真切,脱口而出:“好句子!”
听到声音,惠施转过身来,长揖:“惠施见过殿下。”
“啧啧啧,”太子申赞道,“好一个‘不动之水动兮’,‘不惑之人惑兮’,楚辞楚韵到了先生口中,当真就是千古佳句啊!”
“何来千古佳句,”惠施苦笑一声,“望水兴叹而已。想我惠施已是不惑之人,迄今仍如一片浮云掠水,划波无痕,由不得伤感呐!”
“先生怎能自比一片浮云呢?先生便作这水中之鲲,也是该当的。”
“唉,”惠施再出一声长叹,“殿下有所不知,纵使水中之鲲,若无北冥之水供其遨游,也只能屈死于河湖之中矣。”
“先生勿忧,北冥之水近在眼前了。”
“殿下,”惠施略略一怔,“此言何解?”
“魏申已将先生荐予父王,先生大名,父王早已知之,说要寻个时机向先生讨教。昨晚魏申再与父王共进晚膳,问及此事,父王约定先生今日午后进宫,父王在御花园的凉亭里恭请先生品茶。”
“今日午后?几时?”
“申时。父王喜欢在此时辰召见臣下。父王博闻强记,熟知天下学问,相信能够成为先生的知音。”
惠施深揖一礼:“草民谢殿下举荐。”
太子申还过礼,随口又道:“魏申还有一事求教先生。”
“草民愿效微劳。”
“近日安邑城中沸沸扬扬,说河西大战之时,公孙衍早已看出公孙鞅的谋划,但身为上将军的公子卬根本不听他和龙将军忠言劝告,一意孤行,轻敌冒进,最终招致河西惨败。公孙衍率军夜袭敌营,斩首万余,公子卬却将此功贪为己有,而将战败污水全部泼在龙将军头上。”
惠施微微点头:“还有吗?”
“唉,”太子申叹道,“这事儿已够大了。先生,您说魏申该怎么办呢?若是捅上去,在公子卬是弥天大罪,在魏申就是灭亲。公子卬与魏申乃一父所生,父王又将如何处置亲子?若是瞒而不报,八万将士死得不明不白,河西七百里丢得无声无息。更加可怕的是未来!公子卬如此胆大妄为,颠倒黑白,如果继续执掌兵权,上下将士必将离心离德,朝局亦将清浊不分。再有大战,悲剧岂不重演?”
到安邑这些日来,惠施第一次听到太子申谈论国家大事,且是如此情真意切,不禁叹道:“唉,世人皆言太子只谙风月,不问国事,只读死书,不理活人,看来皆是只知其一,不明就里啊!”
“唉,”太子申也叹一声,“先生有所不知,父王事事专断,公子卬处处能干,我魏申又能派何用场呢?”
惠施由衷赞道:“老聃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以此形容太子,当不为过。”
“先生过誉了。”太子申拱手道,“河西之事,敢问先生可有万全之策?”
“殿下是听何人说破此事的?”惠施问道。
“这……”太子申面色绯红,“是魏申的一个红粉知己。”
“若是草民没有猜错,”惠施微微一笑,“这个红粉知己该当是眠香楼里的天香姑娘了。”
太子申大是惊讶:“先生何以知晓此事?”
“满城人都知道的事情,惠施何能不知?”
太子申不再做声了。
“草民甚想知道,如此机密之事,天香姑娘何以知之?”
“知晓此事的不只是天香姑娘。眠香楼里无人不知。”
“哦?”惠施长吸一口气,闭目思忖有顷,摇头道,“流言蜚语,或招杀身之祸啊!”
“呵呵呵,先生言重了吧!”太子申笑了,“朗朗乾坤,几句闲言如何就有杀身之祸?”
“草民姑妄言之,信不信就由殿下了。”
“先生,河西之事就这么算了?”
“草民甚想知道,殿下是真的关心国家大事呢,还是因为天香姑娘?”
“唉,”太子申叹道,“魏申身为太子,如何能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呢?再说,此前父王事事专断,根本不听魏申,也不让魏申插手。眼下父王有所转变,魏申也该操点心了。”
“好好好,”惠施连连点头,“殿下有此想法,当是魏国之幸。以草民之见,河西之事涉及国家社稷、王族声誉,最好不必再提。只是——草民有一虑,不知殿下愿听否?”
“先生请讲!”
“草民听闻安国君与上大夫陈轸关系甚密。安国君是个莽夫,能在河西战败之时移花接木,保住自身,必是陈轸之谋。听说陈轸一心欲坐相位,而草民观之,此人心高气傲,多智巧之术,机谋之算,少有良知,更谈不上人间正道。不走正道之人,断非大贤之才,不可为相。陛下眼下正在筛选,殿下何不向陛下力荐公孙衍,一可为国举贤,二可制约公子卬?”
“魏申已经举荐过了。父王听到魏申举荐,特使毗人前往访察。听说毗人抱回两捆竹简,父王连读两日,废寝忘食呢。”
“呵呵呵,”惠施乐道,“既有此说,是草民多虑了。”
“不过,先生提醒的也是,”太子申接道,“魏申尚要盯紧此事。今日得便,再去问问父王。”
午膳时间,太子申奉旨去御膳房与惠王一道进膳,惠王却没有露面。
太子申候有一时,见惠王仍旧没来,略一思忖,就在膳桌前坐下,差御膳房的执事太监去请陛下。太监刚要出门,远远望见惠王、毗人、公子卬三人正沿一条林荫小径迤逦而来。
太监急道:“殿下,陛下来了!”
太子申迎出,在门外跪下。
魏惠王走到跟前,扬手笑道:“申儿,快快起来!”
太子申谢过恩,起身,上前搀住惠王,走到膳桌前。
“坐坐坐,”魏惠王在自己位上坐定,指位置招呼众人,“都是一家人,随便点。卬儿,你坐这边,申儿,你坐那边,还有你——”指毗人,“坐寡人身边。”
众人依照惠王吩咐,各自坐了。
“寡人后晌还有大事,酒就不喝了。”惠王提箸夹起一块狍子肉,送进口中,“来来来,都动手,我们边吃边唠!”
三人本就是惠王最亲近的,又见惠王这么说话,也就没了拘束,各自提箸,学了惠王的样子,夹狍子肉送入口中。
吃有一时,惠王望着公子卬道:“卬儿,你刚才也算看过几行,这就说说看,此书写得如何?”
“呵呵呵,”公子卬笑道,“要叫我看,文笔不错,写得也有条理,只是——”
惠王看着他:“只是什么?”
公子卬迟疑一下,决定打住话头,笑着敷衍:“儿臣不过看了几行,又是没头没尾的,哪儿知道好歹?”
“哈哈哈,”惠王大笑起来,“卬儿,你就直说‘儿臣只喜欢舞枪弄棒,看不懂这些曲里拐弯的东西!’也就得了。”
经惠王这一说,毗人和太子申均笑起来。
“是啊,是啊,”公子卬借坡下驴,呵呵憨笑,“儿臣的心思,尽让父王猜透了。”
众人又笑一阵,惠王转向太子申:“申儿,寡人昨日得到一部好书,你得空了,一定要好好读读。”
太子申早已知情,口中却道:“敢问父王是何好书?”
“叫《兴魏十策》,寡人读过五策,策策切中要害啊!”
“如此好书,是何人所著?”
“你不是向寡人举荐那个叫公孙衍的吗?就是他写的。”
听到“公孙衍”三字,公子卬大吃一惊,口中正在咬嚼一块野鸡肉,竟是忘了。
看到他的愣怔样子,魏惠王扑哧笑道:“卬儿,你这发啥呆呀?”
公子卬回过神来,转身将口中鸡肉吐到地上一只痰盂里,回身说道:“回父王的话,儿臣得知刚才读的是本好书,竟是着迷了。”
惠王又是哈哈一笑:“又哄寡人开心!你啊,自幼是见枪就开心,见书就头疼,何时能被竹简迷住,太阳就得打西边出来!”
众人又是一番大笑。
“毗人,”惠王转对毗人,“后晌你去公孙衍家里,将另外五策悉数拿来。”
“陛下,后晌您已约了惠子,老奴——”
“哦,对对对,”惠王连拍脑门,“寡人老了,忘性大,后晌的确要与惠子谈论学问呢。这是大事,待会儿你到书库里,将惠子与公孙龙辩争的竹简挑些出来,寡人再浏览一遍,免得见到惠子时没有话说。”
毗人起身,拿丝绢在嘴唇上轻抿一把:“老奴吃好了,这先告退。”起身告退,沿小径朝御书房急步而去。
公子卬哪里还有吃兴,也说有些急事,辞过惠王,匆匆回府去了。
公子卬前脚进门,陈轸后脚跟到。
一见陈轸,公子卬顾不上见礼,急急说道:“快快快,你来得刚好,本公子正要寻你呢。”
陈轸心里扑腾着跟他走进书房,见公子卬面色阴沉,忐忑问道:“公子气色不好,发生何事了?”
“出大事了。”公子卬道,“太子申向无主见,此番却向父王推荐公孙衍,父王也是信他,派毗人前往公孙衍家中,取来两捆竹简,是公孙衍所写的《兴魏十策》。父王读后,爱不释手,定要本公子与太子申也去阅读,瞧这样子,想是起用公孙衍为相呢!”
陈轸来此,为的也是此事,见公子卬已经知情,也就再无话说,长叹一声:“唉,公孙衍如果做了相国,下官倒没什么,只怕公子——”
“是呀,”公子卬急道,“本公子急的也是这个。河西之事,他全知道。如果父王召见他,必会问他河西之事,他对本公子怀恨在心,也必和盘托出,这——可如何是好?”
“只怕用不到他来说破,陛下已经知道了。”
公子卬惊道:“上大夫,此言何解?”
“下官听说,安邑城里已有流言,说的正是河西之事。”
“你——”公子卬一把抓过陈轸衣袖,“快说,是何流言?”
“说是公子不听龙将军和公孙衍之言,硬要与秦军决战,结果中了公孙鞅的诱敌之计,全军覆没。公孙衍夜袭敌营,建下奇功,公子却为保自身,将此功贪为己有,又将河西之败归罪于龙老将军……”
公子卬面色惨白,说不出话来。
“唉,下官——”陈轸长叹一声,欲言又止,沉重地摇了摇头。
公子卬猛然抬起头来:“这些流言是从哪儿来的?”
“下官探过了,是从眠香楼里传出来的。”
“眠香楼?”公子卬怔道,“她们如何知道?”
“她们讲得有鼻子有眼,好像亲临其境一般。下官初时也很纳闷,如果她们早知,为何现在才有流言?下官使人各方打探,其中曲折,直到方才才算理清。”
“是何曲折?”
“安国君有所不知,下官奉陛下之命暗中追踪秦使樗里疾,发现他此番来使,睦邻是假,策反是真。”
“策反?”公子卬不解了,“策何人的反?”
“公孙衍!”
“啊?”
“近几日来,樗里疾频繁接触公孙衍,还易装潜至其家,与那厮闭门密谋多时。他的副使公子华去过眠香楼,访过天香姑娘。”
“如此说来,”公子卬如梦初醒,“难道是秦人将河西之事告诉了天香姑娘?”
“正是!”
公子卬惊道:“若是此说,魏申必已知情了!”
“眼下尚且不知。”
“哦?”
“这几日来,下官使人紧盯眠香楼,未见殿下去过。”
公子卬长出一气:“没有去过就好!此事若让魏申知道,可就坏了。”
“公子,殿下今日不去,明日难保不去啊!”
“上大夫可有良策?”
“下官倒有一策,或可解决所有难题。”
“快讲!”
陈轸附耳低语,公子卬听毕,犹豫不决。
“公子,”陈轸急了,“公孙衍不除,国无宁日啊!”
“好吧,”公子卬一咬牙关,“就照你讲的做去!”
向晚时分,魏宫后花园的凉亭里,魏惠王、惠施两人临池而坐,相谈甚笃。
魏惠王看看天色,转过话锋,敛神说道:“听先生畅谈名实之学,寡人如闻天书,当真受教了。寡人尚有一些琐碎国事求教先生,望先生不吝赐教。”
“陛下请讲。”
“周室衰微,天下分崩离析。魏自先祖文侯以来,一直行仁布义,替周室安抚天下。时间久了,寡人甚感疲累。为使名实相符,寡人只好秉承天意,于去岁称王。不想列国均萌二志,与寡人为敌。秦人更是包藏祸心,混淆是非,施奸计夺我河西。如今魏室四邻皆敌,寡人独力难支,情势尴尬。请问先生何以应之?”
“正如陛下方才提到的,陛下所问,亦为名实之事。陛下所为,无非是让名副其实,原本无可厚非。至于列国为此起争,却是意不在此。”
魏惠王听得心动,身子前倾,急切问道:“请问先生,列国意在何处?”
“草民以为,大国也好,小国也罢,名实之争,不过是个借口。对于诸侯而言,真正紧要的只有两件大事。”
“是何大事?”
“第一是时,第二是势。”
“请先生详解。”
“时即天时,势即国力。昔日文侯独步天下,并不是文侯拥有三头六臂,而是文侯善用天时,善借外势。然而,文侯所用的是当时的天时,文侯所借的是当时的外势。今日天下,早已时过境迁,陛下亦当顺应今日时势,改变应策,方能用时借势,立于不败之地。”
魏惠王长吸一口气:“寡人愚昧,请先生详解今日时势。”
“正如陛下所知,今日之时是,周室更衰,列国更强,天下更乱。今日之势是,列国虽众,成大势者七,魏仅居其一。就七强而言,数十年来变法图强者四,一是楚国,有吴起变法;二是韩国,有申不害变法;三是齐国,有邹忌变法;四是秦国,有公孙鞅变法。此四国在变法之后国势皆增,今非昔比,任何一国都有与魏相抗之势!”
魏惠王陷入沉思,有顷,又问:“照先生之说,寡人只能听任列强欺凌了。”
惠施摇头道:“非也。”
“哦,先生可有何策应之?”
“顺时张势,借势打势。”
“请先生详解!”
“顺时就是承认现状,承认他国之势,不可恃力强图;张势即兴本务实,充实国库,强大国力;借势即结交友邦,利用他国之势,万不可四邻交恶;打势即利用外势,打击敌势!”
“先生所言甚是。”魏惠王听得心热,倾身急问,“依先生之见,寡人眼下可借何势,可打何势?”
“战国七势,魏居中。居中而四战,国必危。依惠施观之,齐势之争在泗下,楚势之争在越,因而齐、楚与魏并无大争,其势可借。韩、赵与魏同为三晋,本是一家,唇亡齿寒,实无利害,其争皆在秦势,二国之势亦可借。陛下大争,只在秦势。”
魏惠王拱手朝惠施深深一揖:“听先生之言,如开茅塞。寡人再问,如何方能借力众势呢?”
惠施毫不迟疑:“迁都。”
“迁都?”魏惠王一怔,“迁往何处?”
“可迁大梁。”惠施侃侃而谈,“赵之都城在邯郸,韩之都城在新郑,齐之都城在临淄,楚之都城在郢都。此四都,均离安邑甚远,不利沟通。只有秦都咸阳离安邑甚近,秦、魏一旦交恶,秦军朝发而夕至,不利于陛下借助外势。陛下若是迁都大梁,与四国睦邻而居,秦国必不敢动。”
正在此时,毗人走进:“陛下,上大夫求见!”
魏惠王眉头微皱:“对他讲,寡人有事,让他明日再来。”
“我讲了,可上大夫说,他有紧急事体,刻不容缓!”
“这个陈轸,真是的。”魏惠王咕哝一声,摆下手,“好吧,好吧,宣他觐见!”
毗人应喏,转身走出凉亭。
魏惠王朝惠施拱手道:“先生所言,与寡人甚合。只是迁都一事,事关重大,尚容寡人详加考虑,再行定夺。今朝天色已晚,寡人还有琐事缠身,择日再行请教先生。”
惠施起身离席,伏地叩道:“惠施告退。”
惠施退下,走至凉亭下面,刚好遇到陈轸。惠施在东市设问之事闹得沸沸扬扬,陈轸早已知情。因其所问尽皆荒诞不经,被安邑人传为笑谈,陈轸也就没有放在心上。见惠施在此,陈轸一点也不惊奇,因他素知惠王喜欢论辩学术。
因有安邑城外的夺路之争,二人也算老熟人了。惠施微微拱手,揖道:“惠施见过上大夫。”
“陈轸见过惠子。”陈轸心中有事,亦还一礼,“在下这要觐见陛下,改日定向惠子讨教。”
话音落处,陈轸就要上亭。
然而,所谓冤家路窄。通往凉亭的是条小径,惠施刚好站在小径正中,就如安邑城外如出一辙,丝毫没有相让之意。陈轸亦不敢在此耍横,只得绕进旁边花丛里,急急上亭去了。
陈轸走上凉亭,在惠王前叩道:“微臣叩见陛下!”
“爱卿免礼!”魏惠王指着惠施的坐席,“坐吧!”
陈轸起身坐下。
“听说爱卿有急事,这就讲讲!”
“回禀陛下,微臣奉旨跟踪秦使樗里疾,果然发现此人别有图谋。”
“哦?是何图谋?”
“这几日来,此人活动频繁,去过龙贾府上,朱威府上,且又乔装打扮,化名木雨亏,私入公孙衍宅,二人闭门密谈多时,临出门时,樗里疾再三叮嘱,‘好剑当有好用啊’。”
“‘好剑当有好用?’”魏惠王眉头紧皱,自语,“此为何意?”
“微臣起初也是不知。昨日晚上,微臣偶然发现一个秘密,方才明白。”
“是何秘密?”
“樗里疾的副使公子华多次前往眠香楼寻花问柳,微臣初时并不在意,昨晚突然得知,眠香楼里有流言传出,说是河西战败,皆是陛下之错,与龙将军无关。陛下处罚龙将军,无非是寻个替罪羊而已。”
魏惠王的脸色黑沉下来:“都是何人常去眠香楼?”
“这……”陈轸故作迟疑,“微臣不敢说。”
“哦?”魏惠王颇是惊愕,“还有爱卿不敢说的?”
陈轸低下头去,再不吱声。
“陈轸,”魏惠王等得急了,震几喝道,“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难道是想欺瞒寡人不成?”
陈轸赶忙起身,叩首于地,泣道:“微臣不敢!微臣——”
魏惠王缓下声音:“既然不敢,那就直说吧。”
“这……”陈轸故意嗫嚅,“回禀陛下,那人是——是——是殿下。”
“你——”魏惠王震几再喝,“胡说八道!”
“陛下,”陈轸连连叩首,泣下如雨,“微臣不敢说谎啊!殿下近一年来,隔三差五,就去眠香楼一趟,安邑城中,是无人不晓啊!”
魏惠王不无痛苦地闭上眼睛。
“陛下,”陈轸继续泣诉,“听说殿下溺爱楼中一名女子,名叫天香姑娘。那姑娘自从结识殿下,再不对外接客,似对殿下情有独——”
“不要说了!”魏惠王厉声喝毕,陡然起身,扔下陈轸,拂袖而去。
望着魏惠王怒气冲冲的背影,陈轸嘴角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
凌晨,收泔水的伙计挑着两只木桶,哼着一首小调儿来到眠香楼的侧门前面。
伙计放下木桶,冲大门叫道:“喂,开门呐,收泔水了!”
里面并无应声。伙计又喊几声,门扉仍旧紧闭。
伙计嘟哝一句:“真是奇怪,人都死光了咋的。”用力一推,门扉吱呀一声大开。伙计挑上木桶,刚进大门,突然大叫一声“我的娘啊——”扔下木桶,夺门而逃。
不一会儿,司徒府里开出一队兵士,将眠春楼围个水泄不通。由于案情重大,连司徒朱威也急急赶来。
看到朱威,已升任司徒府御史的白虎从楼里匆匆走出:“启禀司徒大人,楼上楼下无一活口,多是在熟睡中被杀,验得四十二尸,其中有三男疑是留宿嫖客。”
如此之大的命案,在安邑城中绝迹多年了。朱威双眉紧锁,走进楼中验看一遍,果见玉体横陈,天香、地香、春夏秋冬四香及鸨母等上下人等,无一幸免,死状各异,惨不忍睹。
正在此时,一名兵卒从外面急进,手中提只浸满鲜血的鞋子:“报,大街拐角处寻到这只鞋子,疑是嫌犯逃离时走丢的。”
朱威接过鞋子,仔细端详。
白虎瞥见,惊道:“大人,此鞋是——”
“哦,你知道它?”
白虎迟疑一下:“我——”
朱威心头一凛:“说吧。”
白虎压低声音:“是公孙兄的。”
“这……”朱威惊道,“不可能吧。”
“肯定是他的。这是左脚上的,几个月来,他一直穿它,后脚跟露底,大脚趾处有个小洞,你看是不是?”
朱威将鞋子翻过来一看,果是如此。
朱威的眉头皱起,思索片刻,果决说道:“白御史,拘捕公孙衍!”
“大人,”白虎急道,“此事蹊跷,必是有人栽赃陷害!”
“唉,”朱威轻叹一声,“我也知道是有人陷害。可这鞋子是仅有的物证,到眼下为止,公孙衍也是唯一嫌犯。再说,无论何人栽赃,真相永远是真相。”
“下官遵命!”
白虎领上众军卒,急朝公孙衍家奔去。走有一程,白虎顿住脚步,吩咐众人:“公孙衍武功高强,暗器了得。大家暂先随我回到府中,带好盾牌、弓弩,再行拘捕!”
众军卒无不惊悚,掉头奔回司徒府。
与此同时,一辆马车风驰电掣般驶至公孙衍家的柴扉前面。公子华跳下车,不及敲门,一脚踹开柴扉,直闯进去。
公孙衍正在院中练剑,见有不速之客闯入,也就收住步子,目光直射过来。
“是公孙先生吗?”公子华揖道。
“正是在下。”
“先生大祸临头了,还在此地练剑!”
“大祸临头?”公孙衍冷笑一声,“在下没有招谁惹谁,何来大祸?”
“眠香楼里发生命案,官府疑是先生所为,这就拘捕先生来了!”
公孙衍心里一凛:“你是何人?”
“在下乃木雨亏先生的挚友,奉木先生之命前来救你!”
“木先生?”公孙衍正自疑惑,一骑忽至,一人翻身下马,递予公孙衍一封书信,快速离去。
公孙衍拆开书信,竟是白虎手迹:“眠香楼发生命案,陈四十二尸,现场发现一只带血的鞋子,查实是公孙兄的。朱司徒知道是他人栽赃,但仍要在下前来拿你。此事牵涉重大,在下以为,公孙兄可速走为上,详不及述,半个时辰后,在下即来捕你。”
公孙衍真正怔了。
“公孙兄,”公子华一旁催道,“快走吧,否则来不及了!”
公孙衍仍旧没动。
“公孙兄,”公子华再度出声,“在大魏都城,在陛下脚前,有人敢进眠香楼杀人,又敢陷害公孙兄,必有来头。公孙兄纵有冤屈要伸,也不在此时啊!”
公孙衍这也清醒过来,长叹一声,走进屋中,带上余下的两捆竹简,步出柴扉,跳上公子华的马车。
公子华扬鞭催马,疾驰而去。
一场角逐相国之位的剧烈争斗,在眠香楼众香艳的血泊中及公孙衍的仓皇出逃中拉下了帷幕。
数日之后,魏宫正殿举行大朝。因有特别谕旨,中大夫以上文臣武将悉数上朝,黑压压地站满了整个朝堂。上大夫陈轸似乎有所预感,穿戴齐整,脸上洋溢出志得意满的笑意。公子卬的心情也是愉快,虽说早被剥夺军权,依旧是一身甲衣,威风凛凛地站在众将之首。
魏惠王依旧像往日大朝那样神态威严地端坐于王位,看不出任何伤感。相形之下,太子申倒是显得凄落,许是因为天香姑娘无端被害,他在自责(此前惠施早就向他发出预警,而他却置若罔闻,致使惨案发生),许是因为父王昨晚在他面前提及天香姑娘之事,厉言责备了他,许是兼而有之,在上殿之后,一直阴郁个脸,两眼无神地盯住地板。
大朝处理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眠香楼命案。朱威跨前一步,将整个案情陈奏一遍,末了说道:“现场拣到一只带血的鞋子,经过查证,是前相国府中门人公孙衍的左脚之鞋。微臣使人前往缉捕,命案嫌犯公孙衍仓皇出逃,微臣正在部署重兵,四处缉拿。”
朱威陈奏完毕,整个殿堂鸦雀无声,气氛显得过分沉重。
魏惠王缓缓问道:“还有吗?”
“微臣以为,此案疑点重重,微臣怀疑,或是有人居心叵测,栽赃陷害。”
“有何疑点?”
“据微臣所知,公孙衍行事端正,向与娼家无涉,更与眠香楼无冤无仇,没有杀人动机,此其一也。现场所拣鞋子虽为疑犯所有,鞋底却无泥土,不似被人穿过。另据微臣所察,疑犯的另一只鞋子依旧晾在公孙衍院中,近日并无穿过迹象。微臣认为,疑犯不可能只穿一只鞋子前去行凶。”
“既然没有行凶,此人为何逃走?”
朱威倒被问住了,嗫嚅道:“这——微臣不知。”
“朱爱卿,寡人知你与疑犯过往甚密,不会是有意偏袒吧!”
朱威跪下,叩道:“陛下——”
“好了,”魏惠王大手一摆,“朱爱卿,寡人还是知你的。起来吧,此案你不宜再查。陈爱卿——”
陈轸跨前一步:“微臣在。”
“眠香楼命案,由你接手追查。无论牵涉到谁,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陈轸朗声说道:“微臣遵旨!”
魏惠王扫过众臣一眼,缓缓说道:“好了,诸位爱卿,今日大朝,这算是个序曲,下面,寡人诏告两件大事。”
众朝臣皆是一振,尤其是陈轸,笔直地站着,目不转睛地紧盯惠王。
魏惠王朗声说道:“国不可久无国相。自白相国仙去之后,寡人一直在物色相国人选。时至今日,这个人选,寡人寻到了。寡人要诏告的第一桩大事,就是拜相。”
许是紧张过度,许是期盼太大,在此关键时刻,陈轸的嗓眼里突然一阵奇痒,终归忍耐不住,咳出声来。尽管这声咳嗽极是轻微,朝堂里的所有目光仍被吸引过来,似乎这个新的国相已经诏告,就是他上大夫陈轸。
正在此时,魏惠王转向毗人,缓缓说道:“宣惠子上殿!”
毗人朗声宣道:“陛下有旨,宣惠子上殿!”
众臣皆吃一惊。
陈轸、公子卬面面相觑。
依旧一身士子之装的惠施一步一步走上宫殿,步入殿门,在惠王前面伏地叩道:“宋人惠施叩见陛下!”
魏惠王转对毗人:“宣旨!”
毗人从袖中摸出诏书,朗声宣告:“宋人惠施听旨!”
惠施再拜:“惠施候旨!”
毗人奉旨宣道:“宋人惠施,上达天文,下通地理,深晓名实,熟谙时势,堪为天下大贤,寡人祈告上苍,自今日起,敬拜惠子为大魏相国,总领文武百官,兼理内外朝政。钦此。”
惠施叩道:“惠施领旨!”
魏惠王看一眼毗人,毗人会意,放下御旨,捧起相国印玺,双手呈予魏惠王。
惠王手持大印,朗声说道:“相国请起,承印!”
惠施再拜,起身,接过相印,双手捧了,退回原地,再行三拜大礼,起身立于白圭曾经站过的地方。
一阵眩晕袭来,陈轸身子连晃几晃,方才稳住。
魏惠王瞥他一眼,视而不见,缓缓说道:“诸位爱卿,寡人诏告第二件大事:三个月之内,徙都大梁。”
翠山脚下,白圭墓前,公孙衍将余下的两捆竹简供在碑前,连拜三拜,声泪俱下:“公孙衍有负相国重托,特此请罪来了!”拜毕,点起火把,将两捆竹简付之一炬。
望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公孙衍又拜几拜,喃喃说道:“相国大人,非衍不报魏,是魏负衍呐!”
“公孙兄,”公子华近前一步,“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要尽管离开。”
“唉,”公孙衍长叹一声,“不瞒恩公,在下真还无处可去呢!”
“公孙兄,”公子华道,“木兄在咸阳多少有些经营,留下书信于小华,要小华赶赴咸阳。公孙兄若是无处可去,不妨暂随小华避往咸阳,而后各奔前程如何?”
“在下是受通缉之人,怕只怕拖累了恩公和木兄。”
“此言差矣。木兄非轻义重利之徒,小华亦非贪生怕死之辈,公孙兄说出拖累之语,岂不见外?”
“恩公和木兄舍命相救,叫公孙衍何以为报?”
“公孙兄能视我二人为友,就是大报了。”
公孙衍朝白圭墓碑看了最后一眼,与公子华一道,头也不回地走下山去。
二人弃去马车,各跨战马,在两名黑衣的护卫下,径投韩境而去。他们经由上党,迂回至河西少梁,不一日即至咸阳。
与数月前相比,咸阳宫前,模样大变。宫城正门右侧,相对于列国驿馆的一条街上,已在惠文公诏令下改为士子街,客栈、馆驿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公子华在一家奢华的客栈门前停下,指着整条士子街对公孙衍道:“公孙兄请看,秦公新立,向列国招贤纳士,特辟此街为士子街,专门接待来自列国的赴秦士子。听说闻风而来的士子络绎不绝,多时一日竟达数十,能将此街住满。君上安排有专人考核,量才录用呢。”
“是呀,”公孙衍由衷赞道,“看来秦公抱负,不逊先公呢!”
“自然是喽。”公子华笑道,“大河之水,后浪推前浪,秦国之君,一代更比一代强!”指着这家客栈,“这家客栈是木先生的友人所开,木先生已经发有书信,公孙兄暂时于此落脚。”
“谢木先生,在下人地两生,恭敬不如从命了。”
听到马嘶声,小二急迎出来,见是公子华,回头急叫:“掌柜的,大公子来喽!”
贾舍人从店中走出,见是公子华,揖道:“舍人见过公子。”
“贾先生,”公子华指着公孙衍道,“这位就是木先生朋友,公孙先生,欲在此栈暂住几日,店钱总付。”
贾舍人打量公孙衍一眼,长揖:“在下贾舍人见过公孙先生。”
公孙衍回过一揖:“在下公孙衍见过贾先生。”
“公孙先生,请!”
安顿已毕,公子华对公孙衍揖道:“公孙兄,鞍马劳顿,您一定累了。这先歇下,小华这要办个小事,去去就来。”
“恩公请便。”
向晚时分,公子华返回客栈,敲开公孙衍的院门:“公孙先生,木先生看你来了。”
“哦,”公孙衍一愣,“木先生他……人在何处?”
“就在前面雅室,正在恭候公孙兄呢。”
公孙衍跟随公子华转过两进院子,看到一个更加雅致的院落,樗里疾真就候在门口。
远远看见他,樗里疾跨前一步,长揖至地:“公孙兄——”
公孙衍停步还礼:“木兄——”
“在下得知公孙兄安全归来,总算放心了。”
“此番蒙难,幸得木兄舍命相救,在下感激不尽呢。”
“公孙兄言重了,在下实不敢当,因为真正救下公孙兄的并不是在下,而是在下的大掌柜。”
“是吗?”公孙衍大是惊讶,“敢问木先生,大掌柜何在?”
“听闻公孙兄光临,大掌柜亲来洗尘,就在厅中恭候。”樗里疾伸手礼让,“公孙兄,请!”
公孙衍跟在樗里疾身后步入客厅,果见厅中坐着二人,均是儒雅打扮,看不出任何商贾之气。
一见到他,二人均站起来。
樗里疾叩道:“大掌柜,公孙先生请到!”
公孙衍拱手揖道:“公孙衍见过大掌柜。”
大掌柜不是别人,正是惠文公。他将公孙衍上下一番打量,拱手回礼:“久闻先生大名,今日见面,果是英俊之才。来来来,”指向竹远,“我这介绍一下,这位是竹先生,这家客店里,他才是掌柜。”
公孙衍揖道:“公孙衍见过竹先生。”
竹远回礼道:“在下见过公孙先生。”指客席,“公孙先生,请坐!”
众人各按席次坐定,竹远击掌,贾舍人指挥众人端上菜肴美酒,摆满几案。
惠文公亲斟一爵,双手递予公孙衍,自己也倒一爵,吩咐众人尽皆端起:“来来来,欢迎公孙先生赴秦!我借竹先生薄酒一爵,为公孙先生压惊洗尘!”
公孙衍举爵道:“谢大掌柜!”
几人同时举爵,各自饮下。
惠文公放下空爵,望着公孙衍:“请问公孙先生,此来秦地,可有打算?”
“回大掌柜的话,”公孙衍拱手道,“在下已是落魄之人,但混一口饱饭而已。”
“若是此说,”惠文公微微点头,“本掌柜倒是有些经营。先生若不嫌弃,一起创业如何?”
“敢问大掌柜经营何事?”
惠文公看一眼竹远,见竹远点头,一字一顿:“天下诸事。”
对于木先生、公子华的真实身份,公孙衍原本起疑。此番赴秦,一路上更是疑窦丛生,只是事出突然,他也别无退路,只好亦步亦趋,安抚自己听从于命运。此番得见大掌柜,又听他说出此话,公孙衍已知就里,仔细审看惠文公,再视樗里疾、公子华、竹远等人,越发笃定,这也不再犹疑,起身拜道:“草民公孙衍有眼无珠,不知君上光临,请君上恕罪!”
“爱卿请起。”惠文公起身扶起,“寡人久思爱卿,费尽心力,今日终得相见,真正是喜不自禁呐!来来来,寡人敬爱卿一爵!”
公孙衍双手举爵,泪水涌出:“公孙衍何德何能,得蒙君上如此厚爱?”
“呵呵呵,”惠文公朗声笑道,“寡人是天下第一贪财之人,先生是天下至宝,寡人怎能见宝不爱呢?”
回想魏国之事,公孙衍由衷感叹:“旬日之间,公孙衍由魏入秦,亦由死入生。可谓是,两个君上,两重天呐!”
“公孙爱卿,”惠文公再爆朗笑,“寡人向你保证,寡人这个天,任由爱卿展翅飞翔。”
十日之后,秦宫大朝。惠文公颁诏,拜公孙衍为大良造,代行公孙鞅之职,节制文武百官。
列国震惊。
秦、魏两国惊变,好戏连台,看得鬼谷四子目瞪口呆。
所有信息都是从宿胥口传进来的。由于山中无盐,米、面、油、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也要添补,鬼谷四子每隔数月就要下山一次,先渡淇水,再渡河水前往宿胥口购置。从云梦山到宿胥口约百里远近,且有相当长的山路,因而他们往往在早上出发,后晌赶到,晚上在宿胥口歇上一日,第二日中午返回,于天黑前赶回草舍。
由于山中生活枯燥,毋庸置疑,去宿胥口购物不失为一趟美差,因而庞涓、张仪每次都是争着要去,尤其是嗜酒的张仪,山中藏酒不多,不到关键辰光不能过瘾,只有下山才能狂饮一番。然而,无论二人如何争抢,身为大师兄的童子却是心中有数,每次安排都能做到不偏不倚,即使苏秦、孙宾不争,机会也是均等。
这日轮上的是庞涓和孙宾。庞涓将所需物品列出一个单子塞进袖中,天色刚亮,就与孙宾匆匆下山去了。
一路上,庞涓一反往常,一句话也不多说,闷着头走在前面。孙宾本就话少,此时也就差他几步远,默默地跟在后面。过去淇水,有两条路好走,一条是去渡口的,另一条是去朝歌的。庞涓想也未想,迈腿径往朝歌方向走去。
孙宾停住步子,怔在那儿。见庞涓越走越远,孙宾急了,大声叫道:“贤弟,你这是去哪儿?”
庞涓听到喊声,回头一望,才发现走错路了,赶忙返回,一边走,一边尴尬地朝孙宾摊开两手,摇头苦笑一下,算是知错了。
孙宾笑道:“看贤弟这样子,想是有心事了。”
庞涓长叹一声:“唉!”
“贤弟有何心事,可否说予在下?”
“走吧,这事儿不说也罢。”庞涓闷头走去。
孙宾见他不肯说,也就不再勉强,一声不响地跟在后面。
又走一时,终归是庞涓自个憋不住了,停住脚步,转头望着孙宾:“孙兄,晨起那阵儿,你喊我时,我正梦着一个人。”
“梦到何人了?”
“唉,”庞涓轻叹一声,“一个不该梦到的人。”
“呵呵呵,”孙宾笑道,“胡梦颠倒,有啥该不该的?”
“孙兄,”庞涓急了,“你不知道的,在下是真的不该梦到她。”
“快说是谁吧,贤弟何时学会吊人胃口了?”
“要是在下说了,孙兄不许笑我。”
孙宾扑哧一笑:“究竟是谁,弄得贤弟神神秘秘的?”
“师姐。”
“呵呵呵,”孙宾略略一怔,连笑数声,“这有什么?在下前两日也曾梦到她,梦中她教在下扎针,她伸出胳膊,要在下朝她胳膊上扎。在下哪里敢扎——”
庞涓却不想再听下去,打断他道:“这是寻常之梦,没啥奇怪的,在下这梦——”
“哦?贤弟之梦怎么了?”
“唉,”庞涓长叹一声,“龌龊得很。”
“贤弟,”孙宾已然明白怎么回事,点头笑道,“这也没啥呢。梦里的你跟醒着的你是两个人,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孙兄有所不知,”庞涓摇头道,“对于别人,许是两回事儿,可对在下来说,真还就是一回事儿。”
“这么说,莫非贤弟爱上师姐了?”
庞涓郑重点头。
原来,自那日生日晚会之后,玉蝉儿的美丽胴体竟是烙在了庞涓的脑海里,近些日来更是挥之不去,将他折磨得苦不堪言。
“贤弟,”孙宾微微点头,“说实在话,师姐的确可爱,莫说是你,但凡是个男人,没有不去爱的。”
“孙兄说的是。”庞涓来劲了,“可我——你知道的,我是真——真——真的不该爱她,我——唉,我——我——混呐!”蹲到地上,挥拳捶打自己的脑袋。
“师弟莫作此想。人生在世,既可以爱,也可以恨,喜欢谁就是喜欢谁,没有什么混不混的。”
“孙兄有所不知,”庞涓急道,“我——我是真的混呐!”又要用拳头捶打脑袋,被孙宾一把扯住。
“贤弟,”孙宾劝解道,“你的心情,在下理解。贤弟若是真心喜欢师姐,只管对她表白就是。若是贤弟不便出口,逮到机会,在下替你捅开这层茧儿。愿不愿意在她,喜欢她,爱她,却是贤弟之事,你说对吗?”
“不不不,”庞涓连忙摆手,“孙兄,你——你这误会在下了。”
“误会?”倒是孙宾惊讶了。
“不瞒孙兄,”庞涓的情绪激动起来,“在下心高气傲,一心欲干大事,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是机缘凑巧,在下竟能遇到孙兄,进这鬼谷,得遇先生,可——可在下都在干什么呢?这——唉,师姐羞我,羞得好哇。想想师姐,一心向道,为了道,她什么都可舍弃,而我庞涓——唉,只要想到那日晚间她所讲的,在下就——唉,混呐我!”再次将拳捶在头上。
庞涓的这番表白和宏大抱负使孙宾深为感动:“贤弟——”
“不瞒孙兄,在下想这一路,直到方才,决心算是下定了。”庞涓一声跪在地上,仰天誓道,“苍天在上,庞涓起誓,自今日起,庞涓一定斩断情丝,潜心学业,若有背逆,犹如——”眼珠子四下一转,看到身边有棵小树,忽地拔出宝剑,嗖地将其斩断,“犹如此树!”
说也奇怪,起过此誓后,庞涓一身轻松,当即站起身来,健步如飞地朝渡口方向走去,一路上有说有笑,再不见初来时的沉郁忧闷。
将近申时,两人乘上渡船,赶到宿胥口。庞涓按出门前所列的购物清单置办完一应物什,顿觉一阵轻松,拉上孙宾寻到一处客栈,安顿好晚上宿处,见天色尚早,遂叫店家切了几斤牛肉,又做几道小菜,搬出一坛老酒,将菜放进篮子,叫孙宾提了,自己抱上那坛老酒,笑对孙宾道:“此地喝酒甚是没劲,在下带你去个地方。”言讫,头前走去。
孙宾跟上庞涓,不一会儿来到河边。两人沿河堤走有一时,看到一棵大树。
“就这儿了。”庞涓指着树道。
两人坐到树下,拿出牛肉和小菜,摆出酒爵。庞涓倒满两爵,端起一爵递给孙宾,自己也端一爵,道:“孙兄,此处喝酒如何?”
“好好好!”孙宾连声赞道,“贤弟挑选此处饮酒,真正酣畅。”
“不只是酣畅。在下选此喝酒,还有一意。”
“贤弟请讲。”
庞涓指着大树:“孙兄可知此树为何人所栽?”
孙宾摇头。
“大将军吴起。”
“嗯,”孙宾仰视那树,点头道,“听说当年魏赵两国争夺这个渡口时,吴起到过此地。”
“岂止是到过?魏、赵在此相持数年,宿胥口几番易手,谁也不占上风。魏侯急了,使吴起亲征。吴起仅带两千兵马赶至,尚未赶到此地,赵人竟是望风而逃了。吴起不战而得宿胥口,看到此处风光不错,就在岸边栽下此树,纪念此事。后来,此地人就管这树叫吴起树。”
“贤弟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前番在下在此寻找叔父,一路听来的。孙兄,来,你我二人为吴起将军干!”
两人各自举爵,把酒临风,一气饮下,顿觉酣畅淋漓。
两人畅饮多时,天色渐黑,朗朗明月普照下来,银光洒在黄黄的河水上,别是一种壮观。
庞涓豪情大发,望着河水:“请问孙兄,方今天下,你最服谁来着?”
孙宾想也未想:“先生。”
“这个自然。”庞涓笑道,“莫说是你,在下也服。在下是说,除先生之外,你还服谁来着?”
“这就多了,譬如说随巢子前辈——”
“在下不是问的这个,”庞涓摆手打断他,“在下是问,天下领兵打仗的将军,你都服谁来着?”
孙宾略略一想,屈指说道:“齐国田忌、秦国公孙鞅、楚国昭阳和屈丐、魏国龙贾、赵国奉阳君、燕国子之、韩国申不害……”
“我说孙兄,”庞涓哈哈笑道,“你说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在下服的。你且说说,上面这些人有何战绩值得一提?”
“这……”孙宾迟疑一下,“河西大战,公孙鞅以弱胜强,一举击败魏武卒二十万,算不算战绩?”
“哈哈哈,”庞涓长笑数声,“与公子卬这样的熊包对阵,莫说是他,纵使昭阳、屈武、龙贾、田忌之辈,也能取胜。”
“要是这说,”孙宾摸摸头皮,“在下就不知道了。敢问贤弟服谁来着?”
庞涓又饮一爵,望着水上倒映的粼粼月光,缓缓说道:“方今天下,在下真还找不出可服之人。若是连故人算上,在下倒是佩服一人,就是栽下此树的吴起。”
“这个自然。”孙宾笑道,“吴将军威震天下,无人不服。”
“听说孙兄先祖孙武子号称天下第一兵家,孙兄是何观瞻?”
“听我爷爷说,先祖用兵,善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数万吴兵屡击强楚,溃敌数十万众,让在下甚是叹服。至于先祖是否天下第一兵家,在下不敢妄言。”
“在下有个臆想,孙兄你说,若是孙兄先祖孙武子与吴起将军对阵,谁能取胜?”
孙宾略略一怔,笑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假定是真的呢?”
孙宾沉思有顷:“先祖当胜。”
“哈哈哈哈,”庞涓再出几声长笑,“原来孙兄也会护短。好好好,孙武子是孙兄先祖,孙兄此说当在情理之中。”
“非在下护短,”孙宾辩道,“纵使孙武子不是在下先祖,在下也会这么说。”
“哦?孙兄何以有此把握?”
“先祖用兵一生,从无败绩。”
庞涓又是一番畅笑:“我还以为是何缘由呢,原是这个。若论胜败,吴起将军并不逊色于孙兄先祖。据在下所知,吴起在魏魏强,在楚楚强。在魏之时,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和十二,无一败绩。西服秦,北却赵,东扫齐,南御楚,拓地千里。至楚之后,更是东征西伐,拓地数千里呢!”
“纵使均无败绩,也是不可比的。”
“为何不可比?”
“先祖著有天下第一兵书,却不曾听过吴起将军有何著述。”
庞涓想起拜师那日鬼谷子确曾说过孙武子著有兵书之事,当下语塞。
“呵呵呵,”孙宾举起酒爵,笑道,“可比不可比,谁胜谁不胜,都不是实的,贤弟不必较真。来来来,你我共饮此酒如何?”
庞涓缓缓举起酒爵,两眼望向一渺河水,若有所思。
回到鬼谷之后,庞涓心上多了一事,在鬼谷子的藏书洞里东找西翻,连寻数日,果然觅不出有关吴起兵书的任何踪迹。
一日午后,庞涓正自寻思此事,忽见鬼谷子漫步过来。
庞涓心中一动,赶忙迎上,叩拜于地:“弟子叩见先生。”
“庞涓,”鬼谷子止住他,“老朽已经说过,若无大事,不必行此大礼。你起来吧。”
庞涓却不起身,再拜道:“先生,弟子有惑,欲求问先生。”
听到此话,鬼谷子二话不说,在他面前盘腿坐定,缓缓问道:“讲吧,你有何惑?”
庞涓也改跪姿为坐姿,抬头问道:“请问先生,孙武子本领如何?”
“当为千古名将。”
“魏将吴起呢?”
“也是千古名将。”
“既然都是千古名将,他们二人若在沙场相见,何人将占上风?”
鬼谷子几乎未加迟疑:“孙武子将占上风。”
“哦,”庞涓震惊,“此是为何?”
“你要问的就是这个吗?”鬼谷子似是不愿做答,作势欲起。
庞涓急道:“先生,弟子还有一问。”
鬼谷子重新坐定:“说吧。”
庞涓眼珠儿一转:“听说吴起将军曾经著过一部兵书,可有此事?”
“你听何人所说?”
“这……”庞涓眼珠子一转,“弟子在安邑时,听人谣传的。”
“是的,”鬼谷子点头道,“吴起也曾著过一书,就叫《吴起兵法》。”
庞涓随口胡捏一个因由,竟然坐实了,不免惊喜交加,脱口而出:“太好了!先生见过此书吗?”
“见过,”鬼谷子应道,“吴起生前与老朽有过一面之交,老朽是以有幸一睹。”
“既有此书,弟子为何寻不出呢?”
“此书命运,与《孙子兵法》一般无二。吴起于晚年写成此书,书成之后,吴起正欲献给楚王,楚王突然驾崩。吴起担心此书为奸人所得,亲手将其焚毁。”
“焚毁了?”庞涓极是震惊,神情沮丧,半晌,抬头问道,“先生如何知道是他亲手焚毁的?”
“因为他焚书之时,老朽就在身边。”话音落处,鬼谷子人已站起,沿小路继续朝前走去。
庞涓略略一怔,翻身爬起,紧追几步,大声问道:“先生,那本圣书真的就无一册传于后世吗?”
“应该没有吧。”鬼谷子头也不回,“纵使有,也当是有缘人得之。”
听闻此话,庞涓心中一动,止住脚步,折返回来,盘腿坐在地上,陷入苦思。
庞涓耳边再次浮出鬼谷子声音:“吴起生前与老朽有过一面之见……担心此书为奸人所得,于是亲手将其焚毁……焚书之时,老朽就在身边……应该没有吧。纵使有,也当是有缘人得之……”
“‘应该没有?’”庞涓忖道,“先生为何说出‘应该没有’呢?‘应该没有’的言外之意就是‘有’。对,此书肯定还在,而且就在先生手中。不然的话,他的那个‘有缘人’又作何解?”
庞涓眼前一亮,周身打个惊战,忽地站起,不无激动地在草地上来回走动,自语道:“若是我所料不差,《吴起兵法》就在先生手中。在这谷里,什么都是虚的,这个才是真货。”
然而,如何方能得到这个真货呢?
庞涓冷静下来,盘坐于地,再入苦思。
鬼谷子有个习惯,如果不在洞中冥思,就会在后晌申时沿小溪边的小径散步,陪同他的有时是童子,有时是玉蝉儿,有时则是孤身。鬼谷子的散步极其规律,总是在申时走出洞口,沿溪上行,走约半个时辰,然后折返,又走半个时辰,在申时结束时返回洞中。
这日申时,鬼谷子像往常一样沿路走去,正行之间,听到前面林中隐隐传来诵读声:“师曰,‘术为道御,亦为道用。道为根本,术为利器。’师曰,‘用兵之术在战胜,用兵之道在息争。故善用兵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师曰,‘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不在沙场力争,而在善谋,在运筹帷幄。善谋者运筹帷幄,可决胜千里,可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四两拨千斤。’师曰,‘服天下者,始于服己。’师曰,‘思不在周,在慎;谋不在密,在阴;言不在多,在精。’师曰,‘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读精,在领悟……’”
鬼谷子微微一笑,循声走去,见是庞涓手捧一册竹简,正在摇头晃脑反复吟诵。
瞄到鬼谷子,庞涓诵得越发投入:“师曰,‘先圣老聃之《道德》一书,老朽一生不知读过千遍万遍,至今仍未完全彻悟。认识几个字,读过几本书,何自夸哉?’师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人生在世,万不可自作聪明……’”
鬼谷子听他一时,转身离去。就在鬼谷子将离非离之际,庞涓已经放下竹简,就地叩拜:“弟子叩见先生。”
鬼谷子只好折转身子,笑道:“庞涓,你方才所诵,出自何书?”
庞涓尴尬一笑,将手中竹简捧在手中:“都是先生的日常教诲。弟子迟钝,只有行此笨招,将先生日常所言整理成册,时时吟诵。”
鬼谷子又是一笑:“你倒是个有心人。不过,老朽所言,仅是口中吟咏并无用处。重要的是记在心里,时时感悟。”
“弟子谨记先生教诲。”
“若能谨记,或有大成。”
庞涓再拜于地,语调甚是伤感:“先生,若是眼下这样,弟子只怕是一事无成,有辱师门了。”
“你为何认定自己一事无成?”
“弟子才学疏浅,心气甚高,自幼时起,最是崇拜吴起将军,以吴起所建之功为毕生所愿。可——弟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听闻先生与吴起将军曾是好友,必知吴起,弟子乞求先生能对弟子偏言几句,弟子必定谨记于心,终生参悟。”
鬼谷子盯他一时,点头应道:“难得你如此好学。说吧,你想知晓吴起何事?”
“弟子恳请先生传授吴起的兵法。”
“这么说来,”鬼谷子微微笑道,“你是认定老朽手中有《吴起兵法》了?”
庞涓听到此话,已知就里,急切间又是三拜:“弟子愚笨,恳请先生将此书授予弟子,弟子一定悉心钻研,谋求大成,不负师恩。”
鬼谷子陷入沉思,良久,缓缓点头:“好吧,天下圣书,当择有缘人授之。你既然认定此书,也算是有缘人了。你且回去,沐浴,薰香,于今夜子时,至老朽洞中。”
庞涓连拜数拜,泣道:“弟子谢先生栽培。”
鬼谷子转过身去,继续沿溪边散步。
望着鬼谷子渐去渐远的背影,庞涓心花怒放,“咚”一声弹起,两手紧握,着实狂喜一阵,方才迈开大步,喜不自禁地返回草舍。
回到舍中,庞涓越想越得意,拿起两件干净衣服,一路哼着曲儿,径朝溪水走去。庞涓将全身上下洗得干干净净,即便头发,也拿皂角搓过,换上干净衣服,返回舍中。吃过晚饭,他又寻到童子,寻因由讨来数支香火,在人定时分,关起房门,悉数点燃,虔心敬意,叩伏于地,静候子夜降临。
庞涓尽管做得有条不紊,严实不漏,仍旧瞒不过有心之人。嗅到他屋中溢出的阵阵清香,张仪心中的疑团越发重了,躺在榻上大睁两眼,高竖两耳,全神贯注于庞涓的房舍,听他在搞什么名堂。
一直熬到月至中天,张仪听到庞涓的房门发出吱呀声响。不一会儿,庞涓的脚步声沿门前甬路渐去渐远。和衣而卧的张仪听得真切,忽然起床,悄无声息地跟在后面。
洞中,鬼谷子正襟危坐,面前几案上摆着两捆竹简。
庞涓进洞,扑通跪地:“弟子叩见恩师。”
“庞涓,”鬼谷子手指几案,缓缓说道,“这就是你一心讨要的《吴起兵法》。”
庞涓心里咚咚直跳,却不敢伸手,直将两眼紧紧盯住鬼谷子:“先生——”
“想读,你就拿去吧。”
“先生,”庞涓压抑住剧烈的心跳,抬头问道,“您原先说,吴起已将此书焚毁,此书可是真的?”
“此书为吴起心血所铸,原有正副两本,吴子将之视为奇宝,向不示人。临难之际,吴子将副本赠予老朽,只将正本付之一炬。”
庞涓心中一番狂喜:“先生是说,此本是世上孤本了?”
“就老朽所知,此书当是孤本。如果另有副本,这些年来,早该成为众人必争之宝了。”
庞涓涕泪交流,重重叩头:“先生,弟子谢……您了!”
“不必谢我。你若示谢,就谢吴子吧。”
庞涓怔了:“吴起将军?”
“是的。”鬼谷子的声音依旧淡淡的,“吴子赠书之时,留言予老朽,此书若要授人,当可授予魏人。老朽今将此书授你,不过是圆了吴子夙愿而已。”
庞涓纳地拜道:“吴子在上,请受庞涓三拜。”
见庞涓拜毕,鬼谷子再次出声:“庞涓,此书许你读三日。三日之后,即来还我。”
“谢先生授书!”庞涓再拜后起身,提起两捆竹简,毕恭毕敬地一直退出洞门,方才转身,沿原路返回,走出草堂。
回到草舍,庞涓自是无心睡觉,当即点灯夜战,连连叫绝。
天放亮时,庞涓已将两捆竹简大约浏览一遍。听到孙宾、苏秦、张仪尽皆起床,在空场上活动身子,庞涓这才藏起竹简,开门出屋,在草坪上伸胳膊踢腿,又练一会儿剑,方才下溪洗脸。
天气晴好,诸子照例进洞,在玉蝉儿监管下选书,读书。庞涓选中两捆寻常读本,提回宿舍,关门换成《吴起兵法》,大模大样地一路提到雄鸡岭上,寻到一个僻静处,四顾无人,即在一棵古树下展卷阅读,一边读,一边背诵:“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为何言与心违……”
时光飞逝,转瞬已是中午。昨晚一宵未睡,这又诵读半日,庞涓撑不住,渐渐头疼起来,只好放下竹简,靠在树身上歪头小憩。刚睡过去,庞涓猛又打个惊愣,睁开眼睛,将两捆竹简抱在怀里。
竹简在怀,庞涓睡意反而去了。庞涓信手展开一卷,哗啦啦翻到底,放到一边,再展另一卷,哗啦啦再翻到底,头皮一阵阵发麻,掩卷自语道:“《吴起兵法》共是四十八篇,我已背诵半日,仅背诵六篇。先生许我只读三日。三日中记背四十八篇,不知要吃多少苦,万一漏记一句,岂不可惜?”闭目思忖有顷,猛又睁眼,“对了,我何不抄写一册,再将此册交还先生,一则复命,二则我也有个依据,容后细细参悟。”
想到此处,庞涓眉头舒展,起身寻到一个树洞,遂将竹简在那洞中藏好,拔腿赶回草舍,拿上笔墨及他们自制的竹简,返回树下,一一抄写。
一直抄至天色昏黑,庞涓仅只抄写一半。庞涓略略一想,将《吴起兵法》原简带回,将抄写的竹简、笔墨等物置于洞中,又在洞口放些枯枝,左右四顾,见绝对安全,适才提着竹简,哼着小曲儿走下山去。
这一晚,庞涓因有抄本妙策,没再想那兵法,睡得特别踏实。次日晨起,庞涓依例还书,选书,而后回舍换掉竹简,悠悠哉哉地赶往东山。因心中有鬼,一路上他还左拐右转,绕了几个大弯,方才赶至树下,发现东西一样没少,心中甚喜,坐下来继续抄写。
如是两日,庞涓终于将所有竹简抄写完毕,穿线成册。为方便携带,庞涓将字写得甚小,原本两捆竹简,串成册后只有一捆了。庞涓又看一时,亲笔在上面题上《吴子》二字,以别于原著的《吴起兵法》。
庞涓站在地上,再度欣赏一阵,脸上浮出微笑,拿起竹简,放在鼻下又嗅一会儿,自得地叹道:“真香啊!”
看看天色近晚,先生所许的三日时辰已到,庞涓遂将新写的竹简小心翼翼地放进树洞,再弄来枯枝碎石作了掩饰,这才拿起正版《吴起兵法》,哼着曲儿走下山去。
走了几步,庞涓突然停下,自语道:“此书是世上孤本,如今为我独有。孙宾与我皆习兵法,师父今日予我,不定哪日,或会交予孙宾。若是孙宾也读此书,岂不与我平分秋色了吗?孙宾虽为兄长,人也不错,但此事不同于他事,此等宝书万不可落入他的手中。再说,前番他得宝书,也是到这东山,背了我偷偷阅读。既然他防我一手,我也不能净做傻事。”
庞涓拐向路边一棵树下,傍树又想一时,咬牙道:“此书既落我手,岂容他人染指?”眼珠儿一转,提上两捆竹简,返身径朝雄鸡岭的崖顶走去。
不一时,庞涓行至崖顶,又是一番犹豫,方才狠下心来,自语道:“欲成大事,断不可有妇人之仁!”
这样想着,庞涓也就不再迟疑,举起竹简,狠狠摔在岩石上。只听哗啦一声,竹简散开,满地皆是。庞涓拣起竹简,将之一一抛下万丈深崖。看着竹片四飘,纷纷掉下崖去,庞涓轻叹一声,将两手拍了拍,转身径下山去。
看到庞涓越走越远,树丛后面闪出张仪。
这几日来,他像一只幽灵一般,书也无心读了,只在暗中盯住庞涓。张仪走至崖顶,四处寻觅一时,拣起地上未被庞涓看到的两片竹简,纳入袖中,嘿嘿冷笑两声,返身下崖,走至庞涓藏书的树洞前面,撩开伪装,从洞中摸出庞涓精心抄写并串装成册的《吴子》,端详一阵,点头赞道:“这厮手艺倒是不错,只是心黑了点儿。”
张仪哼着曲儿往回走去。走了几步,张仪瞄到地上有团黑物,以为是盘起的蛇,赶忙退后几步,睁眼视之,竟是一堆野猪粪,还很新鲜,许是昨晚拉的。张仪灵机一动,弄来几根树枝,小心翼翼地将野猪粪捡拾起来,走回树洞,塞入庞涓藏书之处。张仪觉得仍旧不够,就又寻来一根树枝,将现场搅乱,到附近折下一根树枝,小心翼翼地将所有脚印抹去,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提上庞涓的《吴子》,哼着小曲儿赶下山去。
庞涓回到谷中,并未按时去见鬼谷子,而是在小溪水边候有多时,看到天色完全黑定,这才慢腾腾地走进草堂。
草堂里并无别人,只有鬼谷子端坐于地,似在等他。
庞涓进来,两腿一软,扑通跪在地上,涕泪交流:“先生——”
鬼谷子见他手中并无竹简,且又跪在这儿,轻叹一声:“是未能读完?”
庞涓越发伤心,将头磕得咚咚直响,泣道:“先生,弟子——弟子对不住先生,弟子该死!先生——”
“说吧,发生何事了?”
庞涓泣道:“今日后晌,弟子本在雄鸡岭的断崖上捧读。许是读得倦了,就在一边打盹,将竹简放在崖边。不想谷中陡起一股旋风,将整部书简吹下深谷。弟子大惊,赶至崖下山沟中寻找,却是踪影全无。弟子知道酿下大错,又寻半日,天色昏黑,竟是寻不回一片,只得回来,听凭先生发落。”
鬼谷子闭目不语。
庞涓叩首再拜,泣诉道:“先生,待明日晨起,庞涓再到崖下寻找。若是真的寻不回圣书,弟子——弟子有何颜面再见先生?又如何对得起吴起将军?”
鬼谷子微微睁眼,缓缓说道:“庞涓,你不必寻了。”
庞涓泣道:“先生如此器重弟子,弟子却不争气,先生是打是骂,弟子甘愿受罚。”
“唉,”鬼谷子长叹一声,“不想吴子毕生心血,竟是这般随风而去!”又停一会儿,抬头目视庞涓,“庞涓,你既已熟读三日,能否记诵?”
“弟子得到圣书,不敢有丝毫懈怠,三日来用心记诵,虽未记全,倒也记了个大要,有所领悟。”
“你能记住就好。去吧,老朽累了。”
庞涓再拜道:“先生保重,弟子告退。”
庞涓走后,鬼谷子思忖有顷,轻声叫道:“蝉儿。”
玉婵儿听到喊声,大步过来。
“明日晨起,你与童子沿山谷绕至雄鸡岭山崖下面,看到零散竹简,全数捡拾回来。”
翌日中午时分,玉蝉儿、童子各抱一捆竹简走进草堂。
“先生,”玉蝉儿禀道,“能找到的都找到了,全在这儿。”
玉蝉儿寻到绳子,欲将散落的竹简再次串连成书。
“不必了。”鬼谷子摆手止住,“童子,你把它们抱到草堂外面,点火烧掉。”
童子答应一声,提起两捆竹简走向草堂外面,打起火石,燃起引草,就要朝火苗上放那竹简,玉蝉儿扬手止道:“慢!”
童子停下,望向鬼谷子。
玉蝉儿不解地问:“先生,如此圣典,烧掉岂不可惜?”
鬼谷子不为所动,吩咐童子:“烧吧。”
童子点火,火焰熊熊。不消一刻,一堆竹简化成灰烬。
望着灰烬,玉婵儿不依不饶,再次发问:“先生,庞涓、孙宾俱习兵学,此书庞涓读过,孙宾却不曾读,先生为何将之烧掉?”
鬼谷子没有回答,只是轻叹一声,转身进洞。
这日庞涓哪儿也未曾去,一直守在舍中。
中午时分,庞涓走出草舍,远远望见童子,小声喊道:“大师兄!”
童子小跑过来:“喊我做啥?”
“方才师弟看到师兄、师姐打外面回来,手中似是提着东西,敢问师兄是何宝物?”
“宝物?”童子嘻嘻一笑,“哪来宝物呀?今儿一大早,蝉儿姐扯我与她赶到崖下,捡什么竹简!”
庞涓大惊:“捡回来没?”
“有本师兄出面,还能捡不回来?”童子瞄他一眼,嘴角上一掀一掀,做出一副怪样,“不瞒你说,蝉儿姐捡到一捆,师兄我也捡到一捆。嗬,崖下星星点点,到处都是,累得我呀,甭提了。”
庞涓拿手比划一下:“有这么多吗?”
童子点头道:“差不多吧。”
庞涓怔在那儿,自语道:“笨呐你,为什么不拿火烧掉呢?”
童子听得清楚,嘻嘻又是一串笑,顺口接道:“庞师弟,倒是让你猜对了。我们一拿回来,先生就让师兄我拿火烧了,火好大呢!”
“什么?”庞涓大惊道,“你再说一遍!”
童子提高声音:“先生吩咐本师兄将两捆竹简一把火烧了!”
庞涓似乎不相信:“真的吗?”
“咦,”童子瞪他一眼,“你是信不过本师兄?是大师兄我亲手烧的,还能有假。”
“信信信。”庞涓连声打揖,与童子胡乱搭讪几句,扬手走开。
“烧掉了?”庞涓一边走,一边自语,“不对呀,先生为何一定要烧呢?依先生为人,若是不想授予别人,这世上任谁也取不去。他若想授,即使烧掉也是枉然。因而先生完全没有必要去烧。”
“可事实是,先生烧了。”庞涓顿住步子,细细思忖,“大师兄不会骗人,所烧必是真的。看来,先生是铁心烧掉此书呢!还有,先生让大师兄在光天化日之下抱到室外去烧,分明是要做出样子给人看。先生授予我书,这样子自是做给我的。先生为何这般做呢?难道先生真的是猜透了我的心,也是真心将此宝书授予我一人吗?抑或是,先生见我没有还书,生我气了,这才故意将书烧掉?”
庞涓七想八想,终也未能想出个所以然来,倒是把自己想乱了,苦笑道:“管它呢,是先生自个儿烧的,又不是我烧的。再说,先生烧掉也好,否则,此书留在谷中,我必睡不安稳。”
这样想着,庞涓心里完全释然,忖道:“好了,先生这里风吹云散,相安无事,我也该瞧瞧自家的宝贝去。”
庞涓一路哼着曲子,志得意满地走向雄鸡岭。
心里坦然,庞涓也就没再绕弯,直奔那棵大树,但见现场一片狼藉,显然有人来过。
庞涓这一惊非同小可,脸上血色全无,急急走到树洞前,伸手入洞,却摸到一堆猪粪。
庞涓心急如火,顾不上污秽,将所有猪粪从洞中掏出,扔到外面,又在洞里探寻多时,只摸出笔墨砚台及几片他用剩下的空白竹简,独不见自己亲手抄录并精心串装的《吴子》一书。
树洞不大,容不下一人。庞涓把凡是能寻的地方尽皆探寻一遍,再无一片竹简。庞涓真正急了,如疯子般在大树周围狂寻一阵,竹简踪影皆无,竟是不翼而飞了。
一番急躁过后,庞涓渐渐冷静下来,回到树洞前,一边观察,一边思索:“此地极是隐秘,鬼谷中从未有人来过。再说,这几日我也未曾露出破绽,孙宾、张仪、苏秦三人也应该不知。”看向手中残留的猪粪,又瞄一眼现场的狼藉之状,灵感忽至,“这树洞里哪来的猪粪?会不会此地是个野猪窝,野猪看到巢穴被占,一怒之下,将我的竹简叼了去?嗯,倒是有可能,待我寻寻看,或是这头该死的野猪叼走了。”
没寻多久,庞涓果然在林中发现猪蹄印,大喜过望,抽出宝剑,沿蹄印一路追到溪水边,不见踪迹了。
庞涓洗过身上污秽,在溪边一块石头上坐了一会儿,不无沮丧地回到草舍,盘腿坐在榻上,再入冥想。
陡然,庞涓的脑海里闪过一念:“除先生之外,鬼谷中并无他人知晓此事。难道是先生吗?会不会是他将兵书予我以后,放心不下,暗中跟踪我,见我抄写一个副本,心中不满,悄悄取去。似乎不对,先生是有道之人,怎会做此下作之事?会不会是先生让师姐干的?也不会。如果是师姐,她断不会在里面放上猪屎。这种事情,只有张仪干得出来,可兵书之事,先生是绝不会让张仪知道的。会不会是大师兄呢?也不像,如果是大师兄做下此事儿,白日那副天真模样他绝对装不出来。还有,师姐与他好不容易才将竹简捡回,先生为何一定要烧掉它呢?”
庞涓越思越想越糊涂,一挺身站起:“不想了,我且问问先生去,看他是何话说。”
庞涓赶到鬼谷子草堂,见玉蝉儿站在门外,揖道:“请问师姐,先生在否?”
“在。”
“请师姐禀报先生,庞涓求见。”
玉蝉儿淡淡说道:“去吧,先生这在候你。”
听到是在候他,庞涓又吃一惊,忐忑不安地走进草堂,果见鬼谷子端坐于席。
庞涓扑通跪下,叩道:“弟子叩见先生。”
“起来吧。”
“弟子不敢。”庞涓叩道,“昨日丢失宝书,弟子难受不已,一夜不曾睡去。方才听说师兄、师姐已将吹落的竹简寻回来了,弟子略有所安,特来向先生请罪。”
鬼谷子缓缓说道:“就丢书来说,有罪的是风,不是你,你何必请罪?”
“先生说的是,可——书是弟子所借,弟子——”
“唉,庞涓呐,”鬼谷子轻叹一声,板起面孔,若有所指,“请你记住为师的话:无心犯错,错再大,也是小错;有心犯错,错再小,也是大错。大错也好,小错也罢,若肯悔改,也都不怕,怕的是将错就错,一错再错啊。”
庞涓叩首泣道:“先生教训,弟子铭记于心。”
鬼谷子苦笑一声:“不要铭记了。你能记住一点,也就是了。”
“先生,”庞涓抬头,“弟子有一事不明。”
“说吧。”
“听说先生竟将寻回来的竹简付之一炬,弟子实在想不明白。”
“何处想不明白?”
“《吴起兵法》既是兵学圣典,先生为何一定要……毁掉它呢?”
“好吧,”鬼谷子侃侃说道,“你既问出来,老朽这就告诉你。吴子赠书之时,曾对老朽留言,此书许传一人,许读三日。老朽已经传授予你,也已许你熟读三日,已是兑现诺言,此书亦无用处了。老朽焚之,不过是将其返还吴子而已。”
庞涓松了一口气:“原有这个说法,弟子不知。弟子只是觉得,如此好书,毁掉当真可惜了。”
“唉,庞涓呐,”鬼谷子又是一声轻叹,“老朽这对你说,好书在好读,好读在好悟。心存杂念,只读不悟,再好的书,亦是无用。”
庞涓垂下头去,喃声说道:“弟子谨记先生教诲。”
“去吧。”
走出草堂,庞涓寻到一处僻静地方,仰面躺下,心中忖道:“先生焚书原为这个理由,看来是我多心了。唉,也是我自作聪明,只因留有抄本,读时就不用心,好不容易得到宝书,却未能好读,只有前面六篇尚能背诵,余下四十二篇,竟是连个记忆也荡然无存了。”
叹息一会儿,庞涓翻身爬起:“不行,我得尽快将此六篇抄写出来,否则,若再忘掉一些,岂不可惜?”
庞涓大步回到草舍,闩了房门,磨墨弄简,一边背诵,一边抄写:“图国第一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
庞涓正自抄写,外面传来脚步声。庞涓打个惊愣,凝神细听,是张仪习读回来,吹着口哨,吧嗒吧嗒的木屐声由远而近,直冲草舍而来。因前有芥蒂,二人近日面和心不和,几乎没有往来,庞涓故而并未在意,顾自伏案抄写。
那脚步却不急不慢,不偏不倚,径投他的房门。庞涓一怔,刚放下笔,房门就被猛推一下。因他闩得甚牢,张仪连推几下,改推为敲,叫声也传进来:“庞仁兄——”
庞涓急了,掀开被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竹简尽藏其中,假作惺忪状,边揉眼边开门:“谁呀,困死我了。”
张仪跨进屋子,打眼扫向床榻,见根本不似睡过的样子,又见砚中有新墨,心中已知几分,冲他笑道:“呵呵呵,我说庞仁兄呀,若是仲尼老夫子在此,你猜会发生何事?”
庞涓怔道:“发生何事?”
张仪又笑数声,指床榻道:“老夫子见仁兄大白日睡懒觉,必是连连摇头,长叹一声,‘吁,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而后上前,挽袖舒襟,一把抱起被子,出门扔到屋顶上去。”话音落处,作势就揭被子。
庞涓急前一步,牢牢挡住,嘿嘿笑道:“老夫子是何等修为,哪似张仁兄这般嘴脸?再说,张仁兄如何能将在下比做宰予?宰予日日贪睡,在下却是黄花闺女进洞房,今日这是头一遭哩!”
“这倒也是。”张仪连连点头,阴阴一笑,“几日来庞兄好似魂不守舍,想是有何心事,害得连觉也睡不安稳了?”
庞涓斜他一眼,呵呵笑着逐客:“张兄若是有事,这就快说。若是无事,在下还要再睡一时呢。”
张仪眼珠儿一转:“庞兄不说,在下差点忘了。山外发生一件大事,在下特来告知庞兄。”
“哦?”庞涓急问,“是何大事?”
“这……”张仪故弄玄虚,“天机不可泄露。”呵呵连笑数声,转身出门,扬长去了。
庞涓拔腿急追出来,扬手叫道:“张兄——”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