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大全集 第一部分 奥本海默(8)
奥本海默(8)
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毕加素的画风不断发生变化,从立体主义到新古典主义,1925年以后,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有时,他甚至还在同一时期运用多种不同的画法。所以,在西方美术史上,毕加索既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又是新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
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毕加索回西班牙参加人民阵线。1937年,德国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将小镇夷为平地。毕加索闻讯后非常的气愤,,决定以这个事件为题材,创作一副大型壁画,6个星期后,他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油画作品《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描绘了格尔尼卡小镇遭德机轰炸后的惨状,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德军占领巴黎后,一些纳粹军官、士兵经常出入巴黎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作品。有一次,在巴黎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的惨状。“这是您的杰作吗?”一位德军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神色严峻地说。
1944年巴黎解放后,毕加索举办了战时作品的大型展览,他本人作为象征抵抗精神的艺术家,获得了极高的荣誉。1950年,世界和平大会在波兰华沙召开,毕加索挥毫为大会画了一只昂首展翅的鸽子。智利诗人称之为“和平鸽”。从此,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
1973年,毕加索因病逝世,享年92岁。
阿格农
阿格农是一位获得文学界最高嘉奖的犹太人,他以毕生心血描绘了犹太人斑斓的社会。至今,人们还沉浸在他神话般的作品中。
1888年7月17日,希莫尔·尤素福·阿格农出生在欧洲中部的加利西亚地区。父亲沙洛姆·莫德克·哈奇克是犹太人教法典的学者和拉比;母亲埃丝特是文学爱好者;祖父也是一个学识渊博的犹太商人。处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里,阿格农从小便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和良好的熏陶。10岁时,他一面在学校读书,一面跟父亲和当地的拉比学习犹太教法典及其注释。后来进入会堂学校学习。在那里,他博览群书,阅读了大量的哈西德派的民间传说、犹太哲学著作以及欧洲文学作品,并开始接触、了解现代希伯来文学和希伯来文复兴的情况。这一切极大地启发了阿格农的创作才能,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格农15岁时便显示了创作天才,从1903年到1906年,他先后用犹太德语和希伯来文写了大量诗歌、传说和民间故事,并发表在当地犹太杂志上。自此,写作成了他向耶和华献礼的最恰当方式。
四千年的犹太文明,两千年的流散生活,百年的犹太复国主义以及新兴的以色列现代文明,这些都能够为创作提供很好的素材。作为一个杰出的犹太人,阿格农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并亲身感受过犹太人的悲欢离合。他的作品刻画了一批生动形象并富有象征性的人物。几乎覆盖了从18世纪到以色列建国后近二百年的历史,反映了几代犹太人的生活,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犹太历史画卷。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