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宋义挂帅
楚国所有别动部队都由宋义指挥,为显示宋义的官职高于项羽及刘邦等的“侯”爵号,又不超越项梁原有的“君”爵号,乃赐名号为“卿子冠军”。
章邯破赵,兵围巨鹿
定陶之役,章邯再度发挥威力,将反叛军主帅项梁军团彻底击溃;迫使项羽往东南撤至彭城,重行部署防线,越过淮河后楚军急速膨胀的士气,遭到了致命打击。
不过在这段期间,齐将田荣在东方的齐鲁故地势力已成,张耳及陈余拥立的赵王,声势也大幅提升。西方的魏豹已建立了稳固的游击基地,张良拥立的韩王也在韩地发展,颇有收获,
因此驻营定陶的章邯军,由于和咸陽间战线拉得太长,几乎是孤立的,尤其是粮秣更是完全要靠前线自给自足。幸好粮仓的荥陽郡仍在秦军掌握中,短期内不至于匮乏。
但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秦军的下一波攻势应以哪方向为
项羽军一向勇猛,刘邦军也不好惹,退守彭城后,防线迅速巩固。依据情报分析,要彻底击败他们颇不容易。只是经过此大伤害,楚军应也无反击之力,何况内部仍有矛盾,短期内想要有所作为也不太可能。
齐地一向复杂,易守难攻,何况田荣颇富将才,想很快的收拾他并不容易。再者田荣似乎以固守齐地为满足,无意于中原争霸,自然也不必急着与他摊牌。
韩王一向弱小,不成气候,因此最让章邯感到不安的是北方的赵国。何况陈余、张耳拥有国际声望,一旦羽翼养成,就不容易对付了。
因此章邯立刻编集大军,渡过黄河,直接攻打北岸的赵军营地。
虽然在敌军四面环伺下,孤注一掷是相当冒险的行为,但章邯的判断完全正确,诸侯国几乎没有人出面援助。张耳和陈余虽擅长谋略,在军事行动仍不够内行, 赵军缺乏有力的指挥将才,以往的作战力无法发挥,不但前线节节败退,首都邯郸也很快便不保了。张耳护送赵王歇退入北方军事重镇巨鹿,以其城堡的防御力较为 坚固,而且粮仓存粮充足,可以长期固守。章邯则派出别将王离将城外团团围住,使巨鹿成了笼城,对外音讯断绝。
这时陈余在北方重新整编赵国残余军团,得数万人,驻守于巨鹿城北方常山一带。章邯则率领主力部队,驻营巨鹿南方的棘原,随时准备发动总攻击,一举击溃赵军。
赵王歇派出特使突围向陈余求援,陈余栗于秦军威势,不敢南下。特使于是更向楚国、齐国、魏国等寻求援助。
为显示承继项梁反抗军领袖地位,楚怀王有意派军前往救援,但到底以谁为大将,各军团将领意见纷纷。“项家军”自然希望由项羽出任,但怀王周围的新主流派则不顾项家军再坐大。
这时候齐国使节高陵君田显已在楚军,他对楚怀王表示:
“您眼前不正有位超级名将吗?宋义曾告诉我武信君必败,没几天,楚军果然溃败。军未战而先见其衰微,可谓知兵之将也。”
楚怀王乃乘势召集军团将领及部落长老会议,公开推举宋义,并由宋义亲自说明其军事计划。
由于宋义经验丰富,能说善道,远在项羽之上。何况项羽不过才二十四岁左右,要统合庞大复杂组织的楚军,的确经验及声望皆不足。范增也只得居中协调,让项家军团同意由宋义领军。
楚怀王乃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北上援救赵国。
除了这支主力部队以外,楚国所有别动部队也都由宋义指挥,为显示宋义的官职高于项羽及刘邦等的“侯”爵号,又不超越项梁原有的“君”爵号,乃赐名号为“卿子冠军”。
形象特殊,刘邦成为西征军司令
为了鼓舞楚军在项梁失败后颓靡不安的士气,楚国诸长老主张有系统地向秦军展开反击,以夺回主动地位。因此打算把这次的军事行动,不只限定在救援越国而已,希望提升到能直接攻击秦王朝的大本营——关中地区。
楚怀王更意气焕发地向诸将表示:
“我们就在这里相互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之王。”
关中是渭水、径河、洛河等冲积而成的黄土盆地,生产力丰富。由于以农立国的周王室曾以此为根据地,因而水利建设完整,生产力庞大,秦王朝也在此建立他们征服全国。统一天下的大本营。
当前,关中是所有想逐鹿天下的野心家们,最心仪的“梦中情人”了。
不过这位“美女”可不容易占有,因为这个盆地四面八方均为险恶的丛山峻岭包围着,只有西方的函谷关、西南的武关及南方的散关可以进得来。
所谓的“关”,是狭隘的山岭缺口,只要少数兵力防守,再多的大军都由于攻击面太小,根本发挥不了攻势力量。所谓“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便是形容这种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
如果以行军的速度而言,西面的函谷关外,地势平坦,较易掌握。只是函谷关外的洛陽盆地及荥陽等粮仓,一向是章邯军团的大本营,除非能击溃章邯军,否则想由此攻向函谷关比登天还难。
这时候,章邯的声望如日中天,就算宋义亲自出马也得小心谨慎,因此这条攻入关中的路线,并不被诸将所看好。
但项羽由于痛恨章邯杀害项梁,一直急着想报仇。他所以听从范增建议,退居次将位置,便在取得实际率军攻打章邯的机会,因此他独持异议地主动建议争取这条路线。
宋义既取得军权,心中对“项家军”也难免有所愧疚,所以也同意由项羽担任此主力出击的任务。
但这条战线,势必先和章邯军团对决,是用硬碰硬的策略,因而尚需派出一支别动部队,由武关威胁关中地区,分散秦军防卫,也可减轻和章邯决战时的压力。
宋义对章邯的战术有深入研究,对章邯擅长快速集结军力的本领颇为警惕,因此他认为西征军团的作战力,也必须有相当威胁作用,可以加重章邯集结主力的困难,让预计攻打函谷关的主力部队压力较小。
楚国的长老们商议,楚国的主力大多属项梁统辖,包括英布和蒲将军的游击部队,都明显有亲“项家军”倾向。吕臣的军队必须戍卫中央,其余较具独立性的小军团又必须归宋义统领,因此真正能动用又具有独力作战能力的将领和军团并不多。
正在伤脑筋的时候,突然有人灵机一动提到了刘邦。
宽大长者,未来劲敌
在楚怀王周围长老的心目中,刘邦属亲“项家军”派。他投奔项梁后,接受编组成副军,后因表现良好,常奉命随同项羽打先锋。但他到底不是“项家军”嫡系,而且个性温和,能够协调,本身立功又多,在楚军中声望还不错,因此拉拢他来对抗项羽,未尝不是好办法。
加上刘邦出身不高,就算“养”大了,对楚国贵族也不会有太大的威胁。
因此他们联名向怀王建议道:
“项羽为人剽悍,个性残忍,曾受命攻打襄城,破城之日活埋襄城投降秦军,无一幸免。以往他攻打的地区,也都残杀过重,因而在秦国军民心目中,是位凶残 恶棍。况且西征所经途中,过去均是楚秦会战的重要战场,陈胜和项梁在这地方也遭严重反抗而失败,如再派项羽前往,势必会遭到更顽强的反抗,造成不必要的伤 亡。
“为今之计,不如派遣一位有长者风度的将领,以‘义理’的形象主导这场战争,并以此向秦国父老兄弟宣示楚国治世的态度。秦国父兄长久以来,对他们君王 过分严苛的执政方式,早已深受其苦,此时若是有位心怀仁义的长者前往,不以侵暴的行为对待他们,反而比较能松懈他们的反抗心,也比较容易攻得下来。
“以这种标准,项羽绝不可派遣在这条西征战线上。综观诸军团将领,只有刘邦一向宽大温和,正合乎此形象,宜任命他为西征军统领!”
楚怀王乃正式下令,项羽随同宋义北上去对抗章邯,解除巨鹿之围,刘邦则出任西征军总司令,向西收编陈胜和项梁失败后残留在各地的军团,并汇集力量,准备入侵关中。
这件人事安排,有些值得我们去关心的焦点。以现有资料来看,项羽对部属极重礼节,加上本身条件好,深得部属崇拜,惟一的弱点是年纪较轻,经验不足,但是有范增从旁协助,应不致有太大毛病。
对内部而言,项羽的领导魅力是绝对足够的,工作效率又高,这样的将领的确找不到什么缺点。
作战方面,项羽英勇无比,冲刺时经常身先士卒,因此由他领队,军队特别勇敢,士气高昂,战场上的效率几乎无人能比。
因此,他在打击敌人方面也特别有效率,经常毫无顾忌的残杀对方。他的震撼力虽强,但是在处理襄城治理降兵事件时却严重伤害楚军形象,反而坚定秦军抵抗之心,这便是楚国长老们所谓“剽悍滑贼,不可遣”的主要原因。
刘邦正好相反,出身农家,使他几乎无法操作“繁文缛节”,诚如王陵日后对刘邦的评语“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所以由“内部管理”上来讲,刘邦是不容易令人“服气”的领袖,除了少数深知其“个性”而喜欢他的人外,以“理性”来看刘邦的领导风范并不算特别突出。
不过看似“无效”的管理,却也使刘邦给人较少压力。夏侯婴便认为刘邦那种“无为”的领导方式,更让别人觉得他需要帮助,而产生一股让人喜欢接近的领导魁力。
对敌人而言,总觉得刘邦是个温和而较容易协调的对手,他没有强力的主见,总摆出一副“可以谈”的姿态,也颇合乎兵法上所言的“无智名,无勇功”,这便是楚国长老们口中的“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但刘邦也绝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软弱无力。他平常的表现颇大胆而无视困难,加入项梁阵营后的表现也都相当有“成绩”,所以才会被视为有“独立”作战力的将领。只是他的领导方式和项羽完全不同,却也因为这不同的形象,在别人心目中反而成了“旗鼓相当”的对手。
这个事件让刘邦异军突起,在楚军中和项羽拥有平起平坐的竞争地位。
刘邦的军队在砀集结,由于均属二军,因此组织小而杂,但刘邦仍大胆地挥军西向。当他率军直入颖川附近的杜里时,便碰到了秦国驻在魏地的守军,刘邦军发动猛攻,秦军以后方补给战线太长,退守至昌邑和高陽一带。
刘邦的西征军,一开始还算顺利。
北征军团,明争暗斗
楚军的真正主力,在宋义统领的北伐军团,其中主要成员仍是“项家军”。
编组前后,项羽心中充满了矛盾,他很想和章邯拚个死活,以报项梁之仇。但由于楚怀王命令宋义为上将军后,“领导权”不在自己,让项羽非常不服气,因此 有段时间在情绪上项羽宁可争取西征军团的领导权,至少可以先攻入关中,也算为项梁的失败洗雪前耻,只是这个希望也落空了。
项羽暴怒下,甚至有意和楚怀王翻脸,幸范增力劝,又详细分析各种可能的利害关系,项羽才勉强同意率领自己的直属军团,和宋义一同出发。
尽管项梁军团溃散,但楚国到底幅员广大,很快又召集了足够的兵力。于是在“卿子冠军”的旗帜下,楚军由彭城北上,打算直接攻向巨鹿,以解救赵国之围。
宋义也是楚国贵族名门出身,深懂楚国传统礼节,为了壮大声势,他刻意修饰北征军团的阵容。项羽所率领的先锋部队以骑兵为主,在前面开路并搜集前线情 报,宋义自己则坐在军车上,前后左右由执旗的骑兵护卫。主力的中军由庞大的骑兵团及步兵团间隔组成,缓缓前进,后军则由范增率领,负责后方粮食补给和粮道 畅通之维护。
范增和项羽被分为前后,显然是宋义有心的安排,范增是项梁心腹,虽说拥立怀王有功,但到底和自己较不熟悉。在宋义的内心中,范增是“项家军”的军师,放他在项羽的身旁对自己威胁颇大,所以刻意封范增为末将,负责粮秣监督任务。
宋义的大军向西北进行,到达安陽镇时,便突然下令全军驻营。
安陽距离项梁溃败的定陶,仅数公里之遥。章邯攻打项梁获胜后,便弃守定陶,全军渡河北上,攻打赵国,使定陶到安陽附近均属真空状态。因此,宋义在此驻军,连深通谋略的范增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性急的项羽更派人频频追问:
“此处离巨鹿尚远,至少也应到黄河南岸再行驻营,这么远的距离,我们怎么对秦军作正确的观察?”
宋义只是一句“稍安勿躁”,便未作更多的解释。
或许对章邯研究过分深入,宋义在内心中的确相当害怕章邯。在安陽停军,显然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心理准备。他几乎每天都在召集军团将领作精神训话,不断强调自己对楚国的热爱,不惜牺牲性命,去达成振楚灭秦的理想和热忱。他要求将领们要有觉悟,即使面对强大的章邯黑衫军,也要发挥楚军传统的强悍、勇猛本质。
宋义夸大其辞的表演,对这些质朴勇敢的楚军团将领们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项羽更是显出极端的不耐烦,观人较深入的范增,也很快抓到了宋义的弱点,便在一旁暗中冷笑着。
宋义的确不敢单独面对章邯,在出军前后,他便数度派使者说服齐国的田荣,要求他共同出兵援助赵国。
一向现实又不愿多事的齐国军事强人田荣不为所动,宋义更转而收买其他的齐国军团将领;也不知道宋义到底答应了什么条件,齐将田都竟违反田荣命令,在十月初率军前来助楚援赵。
宋义的外交手腕不弱,除了田都外,也有不少义军应其所请,派军前往巨鹿会合,共同抗秦。
即使如此,宋义仍在安陽停军观望,一停便是四十六天。
猛如虎,贪如狼,结梁
季节已到十一月中旬,华北开始进入寒冬,温度急降,楚军人员过分庞大,衣物及粮食的补给日益困难,加上安陽是个小地方,存粮不易,很快地,庞大的楚国北征军陷入粮秣不足的危机,士卒抱怨不已,连足智多谋的范增也束手无策。
但宋义除了不断召开例行军事会议作精神讲话外,仍看不出有什么变动的迹象。
项羽实在受不了,便当面抗议道:
“秦军包围巨鹿,赵国情势危急,为今之计,应该尽快引军渡河,由外围攻击秦军,并让赵军由内夹击之,必定可以大破章邯。”
宋义笑着表示:
“事情可不那么简单,你们都听过搏牛之虹吧!用手打牛背,固然可以杀死在上面的虹,但却伤不到真正吸牛之血的虮虱,这种事费力而无效。”
宋义博学多闻,又能言善辩,项羽和诸将领不知他举此例之真义,只好干瞪着眼,听他解释下去。
“换句话说,如今秦军攻打赵国,即使能够取胜,必也久战兵疲,我承其敝而攻之,便能轻易取胜。如果秦军反为赵国所败,我们到巨鹿也没有意义,不如在此转向西,攻打关中,则秦国必破矣!所以我看不如先让秦军和赵军去拚个你死我活吧!我们在此等待才是上策。
“老实讲,披坚执锐,在前线和敌人搏战,我宋义是不如你鲁公(指项羽),但若讲拟定谋略,决策判断,鲁公则不如我宋义了!”
项羽听得怒火冲天,但也提不出有力的辩驳。
宋义为了显示主将的权威,更当场下令:
“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显然是针对项羽和他的“项家军”而来,这一连串事件已使楚军北征军团分裂成两派。
刺杀宋义,项羽夺权
摒除项羽的挑战,并在军事会议中挫其锐气后,宋义更为志得意满,也更加地坚信自己的谋略和外交天才。
为加强田都在齐国的分量,以打击田荣,他便以大量财援作诱饵,让其子宋襄出任齐国的宰相,并亲自送他到达齐国边境的无盐城。结果宋义和前来迎接的齐国田都派长老,在无盐扩大举办庆祝宴会,通宵达旦。
探得这个情报的范增,立刻前往项羽营中,召集重要亲信将领共同研商。
这时候已进入11月下旬,又逢连日大雨,楚国驻营安陽的士卒们,已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听说宋义在无盐通宵饮宴,将领们无不咬牙切齿。项羽乘机煽动:
“我等本奉命努力攻击秦军,解除赵军围城之危,如今卿子冠军却久因此地不行。又逢今年欠收,地方没有存粮,士卒们饥寒交迫,每天只吃芋豆度日,他却在外大宴宾客,不率军渡河,以获得赵国粮食补助,和赵军共攻秦军,反而只借口要等到秦军疲软,以投机的心理承其敝……。”
项羽把心中累积多时的不满倾泻而出,滔滔不绝,听得范增和将领们频频点头。
“如今秦军正属巅峰状态,攻打刚刚成军的赵国,胜败如何想像便可知。赵国被攻溃了,秦军势必更为强大,如何能承其敝呢?而且我军新近遭逢大败,王室早 已坐不安席,因此吾王举全国军力,全数委托我们,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宋义不体恤士卒劳苦,只顾自己的私情与野心,绝非承担社稷重任的大臣之才。如果继续由 他领军,一定会危及国家存亡。”
义正词严,加上范增在旁鼓动,楚军众军团将领也被激得热血沸腾,对宋义产生极大的反感。
但半夜才由无盐回来的宋义仍毫无所觉,怀抱着自己的野心及得意,很快地进入睡梦中。
项羽在确定宋义已回营区后,也立刻离开集会地,暗藏短刃,带领几位亲信,彻夜赶到城中,直赴宋义驻营的大宅。
卫兵虽出面阻挡,但项羽双手推开,并大声嚷道:
“我有要事,必须紧急面谒上将军!”
项羽状极凶猛,力大无比,卫兵无法阻挡,只好大声呼唤:
“上将军,鲁公求见。”
刚入好梦的宋义,惊醒过来,吃力地撑起肥胖身躯,满脸不高兴问道:
“是鲁公?大清早有什么急事……”
“欺君罔上的奸贼,纳命来!”
一大跨步,项羽拔出短刃,直刺宋义咽喉,宋义来不及反应,便已魂断奈何天了。
发兵救赵,大战即将开展
大本营在一阵混乱中,宋义营中诸将领也赶来支援,虽然众寡悬殊,项羽仍充满自信地割下了宋义的首级,大声向周围将领表示:
“宋义私通齐国,陰谋叛楚,楚王特以密敕令项籍诛杀之。”
诸将慑于项羽猛勇,不敢反驳,只好表示:
“当初创建楚国、拥立怀王的,便是将军的家族,将军自然也最有资格拨乱反正、诛杀叛党了。”
主将丧命,所有军团将领迅速集合,共商应变策略。会议中,大家共推项羽为假上将军,代替宋义统率北征军团。
定陶之役,章邯再度发挥威力,将反叛军主帅项梁军团彻底击溃;迫使项羽往东南撤至彭城,重行部署防线,越过淮河后楚军急速膨胀的士气,遭到了致命打击。
不过在这段期间,齐将田荣在东方的齐鲁故地势力已成,张耳及陈余拥立的赵王,声势也大幅提升。西方的魏豹已建立了稳固的游击基地,张良拥立的韩王也在韩地发展,颇有收获,
因此驻营定陶的章邯军,由于和咸陽间战线拉得太长,几乎是孤立的,尤其是粮秣更是完全要靠前线自给自足。幸好粮仓的荥陽郡仍在秦军掌握中,短期内不至于匮乏。
但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秦军的下一波攻势应以哪方向为
项羽军一向勇猛,刘邦军也不好惹,退守彭城后,防线迅速巩固。依据情报分析,要彻底击败他们颇不容易。只是经过此大伤害,楚军应也无反击之力,何况内部仍有矛盾,短期内想要有所作为也不太可能。
齐地一向复杂,易守难攻,何况田荣颇富将才,想很快的收拾他并不容易。再者田荣似乎以固守齐地为满足,无意于中原争霸,自然也不必急着与他摊牌。
韩王一向弱小,不成气候,因此最让章邯感到不安的是北方的赵国。何况陈余、张耳拥有国际声望,一旦羽翼养成,就不容易对付了。
因此章邯立刻编集大军,渡过黄河,直接攻打北岸的赵军营地。
虽然在敌军四面环伺下,孤注一掷是相当冒险的行为,但章邯的判断完全正确,诸侯国几乎没有人出面援助。张耳和陈余虽擅长谋略,在军事行动仍不够内行, 赵军缺乏有力的指挥将才,以往的作战力无法发挥,不但前线节节败退,首都邯郸也很快便不保了。张耳护送赵王歇退入北方军事重镇巨鹿,以其城堡的防御力较为 坚固,而且粮仓存粮充足,可以长期固守。章邯则派出别将王离将城外团团围住,使巨鹿成了笼城,对外音讯断绝。
这时陈余在北方重新整编赵国残余军团,得数万人,驻守于巨鹿城北方常山一带。章邯则率领主力部队,驻营巨鹿南方的棘原,随时准备发动总攻击,一举击溃赵军。
赵王歇派出特使突围向陈余求援,陈余栗于秦军威势,不敢南下。特使于是更向楚国、齐国、魏国等寻求援助。
为显示承继项梁反抗军领袖地位,楚怀王有意派军前往救援,但到底以谁为大将,各军团将领意见纷纷。“项家军”自然希望由项羽出任,但怀王周围的新主流派则不顾项家军再坐大。
这时候齐国使节高陵君田显已在楚军,他对楚怀王表示:
“您眼前不正有位超级名将吗?宋义曾告诉我武信君必败,没几天,楚军果然溃败。军未战而先见其衰微,可谓知兵之将也。”
楚怀王乃乘势召集军团将领及部落长老会议,公开推举宋义,并由宋义亲自说明其军事计划。
由于宋义经验丰富,能说善道,远在项羽之上。何况项羽不过才二十四岁左右,要统合庞大复杂组织的楚军,的确经验及声望皆不足。范增也只得居中协调,让项家军团同意由宋义领军。
楚怀王乃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北上援救赵国。
除了这支主力部队以外,楚国所有别动部队也都由宋义指挥,为显示宋义的官职高于项羽及刘邦等的“侯”爵号,又不超越项梁原有的“君”爵号,乃赐名号为“卿子冠军”。
为了鼓舞楚军在项梁失败后颓靡不安的士气,楚国诸长老主张有系统地向秦军展开反击,以夺回主动地位。因此打算把这次的军事行动,不只限定在救援越国而已,希望提升到能直接攻击秦王朝的大本营——关中地区。
楚怀王更意气焕发地向诸将表示:
“我们就在这里相互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之王。”
关中是渭水、径河、洛河等冲积而成的黄土盆地,生产力丰富。由于以农立国的周王室曾以此为根据地,因而水利建设完整,生产力庞大,秦王朝也在此建立他们征服全国。统一天下的大本营。
当前,关中是所有想逐鹿天下的野心家们,最心仪的“梦中情人”了。
不过这位“美女”可不容易占有,因为这个盆地四面八方均为险恶的丛山峻岭包围着,只有西方的函谷关、西南的武关及南方的散关可以进得来。
所谓的“关”,是狭隘的山岭缺口,只要少数兵力防守,再多的大军都由于攻击面太小,根本发挥不了攻势力量。所谓“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便是形容这种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
如果以行军的速度而言,西面的函谷关外,地势平坦,较易掌握。只是函谷关外的洛陽盆地及荥陽等粮仓,一向是章邯军团的大本营,除非能击溃章邯军,否则想由此攻向函谷关比登天还难。
这时候,章邯的声望如日中天,就算宋义亲自出马也得小心谨慎,因此这条攻入关中的路线,并不被诸将所看好。
但项羽由于痛恨章邯杀害项梁,一直急着想报仇。他所以听从范增建议,退居次将位置,便在取得实际率军攻打章邯的机会,因此他独持异议地主动建议争取这条路线。
宋义既取得军权,心中对“项家军”也难免有所愧疚,所以也同意由项羽担任此主力出击的任务。
但这条战线,势必先和章邯军团对决,是用硬碰硬的策略,因而尚需派出一支别动部队,由武关威胁关中地区,分散秦军防卫,也可减轻和章邯决战时的压力。
宋义对章邯的战术有深入研究,对章邯擅长快速集结军力的本领颇为警惕,因此他认为西征军团的作战力,也必须有相当威胁作用,可以加重章邯集结主力的困难,让预计攻打函谷关的主力部队压力较小。
楚国的长老们商议,楚国的主力大多属项梁统辖,包括英布和蒲将军的游击部队,都明显有亲“项家军”倾向。吕臣的军队必须戍卫中央,其余较具独立性的小军团又必须归宋义统领,因此真正能动用又具有独力作战能力的将领和军团并不多。
正在伤脑筋的时候,突然有人灵机一动提到了刘邦。
在楚怀王周围长老的心目中,刘邦属亲“项家军”派。他投奔项梁后,接受编组成副军,后因表现良好,常奉命随同项羽打先锋。但他到底不是“项家军”嫡系,而且个性温和,能够协调,本身立功又多,在楚军中声望还不错,因此拉拢他来对抗项羽,未尝不是好办法。
加上刘邦出身不高,就算“养”大了,对楚国贵族也不会有太大的威胁。
因此他们联名向怀王建议道:
“项羽为人剽悍,个性残忍,曾受命攻打襄城,破城之日活埋襄城投降秦军,无一幸免。以往他攻打的地区,也都残杀过重,因而在秦国军民心目中,是位凶残 恶棍。况且西征所经途中,过去均是楚秦会战的重要战场,陈胜和项梁在这地方也遭严重反抗而失败,如再派项羽前往,势必会遭到更顽强的反抗,造成不必要的伤 亡。
“为今之计,不如派遣一位有长者风度的将领,以‘义理’的形象主导这场战争,并以此向秦国父老兄弟宣示楚国治世的态度。秦国父兄长久以来,对他们君王 过分严苛的执政方式,早已深受其苦,此时若是有位心怀仁义的长者前往,不以侵暴的行为对待他们,反而比较能松懈他们的反抗心,也比较容易攻得下来。
“以这种标准,项羽绝不可派遣在这条西征战线上。综观诸军团将领,只有刘邦一向宽大温和,正合乎此形象,宜任命他为西征军统领!”
楚怀王乃正式下令,项羽随同宋义北上去对抗章邯,解除巨鹿之围,刘邦则出任西征军总司令,向西收编陈胜和项梁失败后残留在各地的军团,并汇集力量,准备入侵关中。
这件人事安排,有些值得我们去关心的焦点。以现有资料来看,项羽对部属极重礼节,加上本身条件好,深得部属崇拜,惟一的弱点是年纪较轻,经验不足,但是有范增从旁协助,应不致有太大毛病。
对内部而言,项羽的领导魅力是绝对足够的,工作效率又高,这样的将领的确找不到什么缺点。
作战方面,项羽英勇无比,冲刺时经常身先士卒,因此由他领队,军队特别勇敢,士气高昂,战场上的效率几乎无人能比。
因此,他在打击敌人方面也特别有效率,经常毫无顾忌的残杀对方。他的震撼力虽强,但是在处理襄城治理降兵事件时却严重伤害楚军形象,反而坚定秦军抵抗之心,这便是楚国长老们所谓“剽悍滑贼,不可遣”的主要原因。
刘邦正好相反,出身农家,使他几乎无法操作“繁文缛节”,诚如王陵日后对刘邦的评语“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所以由“内部管理”上来讲,刘邦是不容易令人“服气”的领袖,除了少数深知其“个性”而喜欢他的人外,以“理性”来看刘邦的领导风范并不算特别突出。
不过看似“无效”的管理,却也使刘邦给人较少压力。夏侯婴便认为刘邦那种“无为”的领导方式,更让别人觉得他需要帮助,而产生一股让人喜欢接近的领导魁力。
对敌人而言,总觉得刘邦是个温和而较容易协调的对手,他没有强力的主见,总摆出一副“可以谈”的姿态,也颇合乎兵法上所言的“无智名,无勇功”,这便是楚国长老们口中的“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但刘邦也绝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软弱无力。他平常的表现颇大胆而无视困难,加入项梁阵营后的表现也都相当有“成绩”,所以才会被视为有“独立”作战力的将领。只是他的领导方式和项羽完全不同,却也因为这不同的形象,在别人心目中反而成了“旗鼓相当”的对手。
这个事件让刘邦异军突起,在楚军中和项羽拥有平起平坐的竞争地位。
刘邦的军队在砀集结,由于均属二军,因此组织小而杂,但刘邦仍大胆地挥军西向。当他率军直入颖川附近的杜里时,便碰到了秦国驻在魏地的守军,刘邦军发动猛攻,秦军以后方补给战线太长,退守至昌邑和高陽一带。
刘邦的西征军,一开始还算顺利。
楚军的真正主力,在宋义统领的北伐军团,其中主要成员仍是“项家军”。
编组前后,项羽心中充满了矛盾,他很想和章邯拚个死活,以报项梁之仇。但由于楚怀王命令宋义为上将军后,“领导权”不在自己,让项羽非常不服气,因此 有段时间在情绪上项羽宁可争取西征军团的领导权,至少可以先攻入关中,也算为项梁的失败洗雪前耻,只是这个希望也落空了。
项羽暴怒下,甚至有意和楚怀王翻脸,幸范增力劝,又详细分析各种可能的利害关系,项羽才勉强同意率领自己的直属军团,和宋义一同出发。
尽管项梁军团溃散,但楚国到底幅员广大,很快又召集了足够的兵力。于是在“卿子冠军”的旗帜下,楚军由彭城北上,打算直接攻向巨鹿,以解救赵国之围。
宋义也是楚国贵族名门出身,深懂楚国传统礼节,为了壮大声势,他刻意修饰北征军团的阵容。项羽所率领的先锋部队以骑兵为主,在前面开路并搜集前线情 报,宋义自己则坐在军车上,前后左右由执旗的骑兵护卫。主力的中军由庞大的骑兵团及步兵团间隔组成,缓缓前进,后军则由范增率领,负责后方粮食补给和粮道 畅通之维护。
范增和项羽被分为前后,显然是宋义有心的安排,范增是项梁心腹,虽说拥立怀王有功,但到底和自己较不熟悉。在宋义的内心中,范增是“项家军”的军师,放他在项羽的身旁对自己威胁颇大,所以刻意封范增为末将,负责粮秣监督任务。
宋义的大军向西北进行,到达安陽镇时,便突然下令全军驻营。
安陽距离项梁溃败的定陶,仅数公里之遥。章邯攻打项梁获胜后,便弃守定陶,全军渡河北上,攻打赵国,使定陶到安陽附近均属真空状态。因此,宋义在此驻军,连深通谋略的范增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性急的项羽更派人频频追问:
“此处离巨鹿尚远,至少也应到黄河南岸再行驻营,这么远的距离,我们怎么对秦军作正确的观察?”
宋义只是一句“稍安勿躁”,便未作更多的解释。
或许对章邯研究过分深入,宋义在内心中的确相当害怕章邯。在安陽停军,显然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心理准备。他几乎每天都在召集军团将领作精神训话,不断强调自己对楚国的热爱,不惜牺牲性命,去达成振楚灭秦的理想和热忱。他要求将领们要有觉悟,即使面对强大的章邯黑衫军,也要发挥楚军传统的强悍、勇猛本质。
宋义夸大其辞的表演,对这些质朴勇敢的楚军团将领们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项羽更是显出极端的不耐烦,观人较深入的范增,也很快抓到了宋义的弱点,便在一旁暗中冷笑着。
宋义的确不敢单独面对章邯,在出军前后,他便数度派使者说服齐国的田荣,要求他共同出兵援助赵国。
一向现实又不愿多事的齐国军事强人田荣不为所动,宋义更转而收买其他的齐国军团将领;也不知道宋义到底答应了什么条件,齐将田都竟违反田荣命令,在十月初率军前来助楚援赵。
宋义的外交手腕不弱,除了田都外,也有不少义军应其所请,派军前往巨鹿会合,共同抗秦。
即使如此,宋义仍在安陽停军观望,一停便是四十六天。
季节已到十一月中旬,华北开始进入寒冬,温度急降,楚军人员过分庞大,衣物及粮食的补给日益困难,加上安陽是个小地方,存粮不易,很快地,庞大的楚国北征军陷入粮秣不足的危机,士卒抱怨不已,连足智多谋的范增也束手无策。
但宋义除了不断召开例行军事会议作精神讲话外,仍看不出有什么变动的迹象。
项羽实在受不了,便当面抗议道:
“秦军包围巨鹿,赵国情势危急,为今之计,应该尽快引军渡河,由外围攻击秦军,并让赵军由内夹击之,必定可以大破章邯。”
宋义笑着表示:
“事情可不那么简单,你们都听过搏牛之虹吧!用手打牛背,固然可以杀死在上面的虹,但却伤不到真正吸牛之血的虮虱,这种事费力而无效。”
宋义博学多闻,又能言善辩,项羽和诸将领不知他举此例之真义,只好干瞪着眼,听他解释下去。
“换句话说,如今秦军攻打赵国,即使能够取胜,必也久战兵疲,我承其敝而攻之,便能轻易取胜。如果秦军反为赵国所败,我们到巨鹿也没有意义,不如在此转向西,攻打关中,则秦国必破矣!所以我看不如先让秦军和赵军去拚个你死我活吧!我们在此等待才是上策。
“老实讲,披坚执锐,在前线和敌人搏战,我宋义是不如你鲁公(指项羽),但若讲拟定谋略,决策判断,鲁公则不如我宋义了!”
项羽听得怒火冲天,但也提不出有力的辩驳。
宋义为了显示主将的权威,更当场下令:
“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显然是针对项羽和他的“项家军”而来,这一连串事件已使楚军北征军团分裂成两派。
摒除项羽的挑战,并在军事会议中挫其锐气后,宋义更为志得意满,也更加地坚信自己的谋略和外交天才。
为加强田都在齐国的分量,以打击田荣,他便以大量财援作诱饵,让其子宋襄出任齐国的宰相,并亲自送他到达齐国边境的无盐城。结果宋义和前来迎接的齐国田都派长老,在无盐扩大举办庆祝宴会,通宵达旦。
探得这个情报的范增,立刻前往项羽营中,召集重要亲信将领共同研商。
这时候已进入11月下旬,又逢连日大雨,楚国驻营安陽的士卒们,已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听说宋义在无盐通宵饮宴,将领们无不咬牙切齿。项羽乘机煽动:
“我等本奉命努力攻击秦军,解除赵军围城之危,如今卿子冠军却久因此地不行。又逢今年欠收,地方没有存粮,士卒们饥寒交迫,每天只吃芋豆度日,他却在外大宴宾客,不率军渡河,以获得赵国粮食补助,和赵军共攻秦军,反而只借口要等到秦军疲软,以投机的心理承其敝……。”
项羽把心中累积多时的不满倾泻而出,滔滔不绝,听得范增和将领们频频点头。
“如今秦军正属巅峰状态,攻打刚刚成军的赵国,胜败如何想像便可知。赵国被攻溃了,秦军势必更为强大,如何能承其敝呢?而且我军新近遭逢大败,王室早 已坐不安席,因此吾王举全国军力,全数委托我们,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宋义不体恤士卒劳苦,只顾自己的私情与野心,绝非承担社稷重任的大臣之才。如果继续由 他领军,一定会危及国家存亡。”
义正词严,加上范增在旁鼓动,楚军众军团将领也被激得热血沸腾,对宋义产生极大的反感。
但半夜才由无盐回来的宋义仍毫无所觉,怀抱着自己的野心及得意,很快地进入睡梦中。
项羽在确定宋义已回营区后,也立刻离开集会地,暗藏短刃,带领几位亲信,彻夜赶到城中,直赴宋义驻营的大宅。
卫兵虽出面阻挡,但项羽双手推开,并大声嚷道:
“我有要事,必须紧急面谒上将军!”
项羽状极凶猛,力大无比,卫兵无法阻挡,只好大声呼唤:
“上将军,鲁公求见。”
刚入好梦的宋义,惊醒过来,吃力地撑起肥胖身躯,满脸不高兴问道:
“是鲁公?大清早有什么急事……”
“欺君罔上的奸贼,纳命来!”
一大跨步,项羽拔出短刃,直刺宋义咽喉,宋义来不及反应,便已魂断奈何天了。
大本营在一阵混乱中,宋义营中诸将领也赶来支援,虽然众寡悬殊,项羽仍充满自信地割下了宋义的首级,大声向周围将领表示:
“宋义私通齐国,陰谋叛楚,楚王特以密敕令项籍诛杀之。”
诸将慑于项羽猛勇,不敢反驳,只好表示:
“当初创建楚国、拥立怀王的,便是将军的家族,将军自然也最有资格拨乱反正、诛杀叛党了。”
主将丧命,所有军团将领迅速集合,共商应变策略。会议中,大家共推项羽为假上将军,代替宋义统率北征军团。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