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大全 > 香港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第五章 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

  ——家族企业的豪门恩怨
  1990年10月,郭得胜因心脏病复发去世。李嘉诚、包玉刚、邵逸夫、霍英东、郑裕彤、李兆基等工商业巨子参加郭得胜葬礼,当时有香港媒体称:“这几位扶灵者就已掌握了半个香港的经济命脉。”可见,新鸿基集团对香港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鸿基是由郭得胜早在20世纪60年代创办,而后迅速成长成为香港一线地产商,成为香港五虎之一。郭得胜逝世之后,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三兄弟接手父亲的事业,成为香港一起上阵的三兄弟。
  在“新鸿基”内部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连沙田新城市广场都无客行,那么香港便完蛋了”。而港人对此也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对沙田新城市广嘲又爱又恨。而缔造这全球人流最高的商场,也可算作全球最繁华地带之一的人,正是“新鸿基地产”的总裁郭炳湘。
  郭氏兄弟接手新鸿基之后给人们的印象是,经营稳健而保守。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将父亲留下的事业壮大。早在1992年,新鸿基就一举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发展商。在大多数时候,新鸿基郭氏兄弟被认为是香港富豪家族当中,第二代团结经营家族事业的典范。不过,近年来郭氏兄弟也爆发了内部纷争,显示了豪门恩怨似乎不可避免。
  档案
  中文名:郭炳湘
  出生地:香港
  祖籍:广东省中山
  生卒年月:1950年
  毕业院校: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新鸿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
  年谱
  1952年,郭氏三兄弟的父亲郭得胜在香港设立鸿昌进出口公司,专营洋货批发。
  1958年,郭得胜与好友李兆基、冯景禧合伙从事地产发展,进军地产业。
  1963年,郭得胜与好友李兆基、冯景禧三人各投资100万港元创办了新鸿基公司。郭得胜为董事局主席,李兆基、冯景禧任副主席。
  1972年,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于8月23日上市。
  1987年,新鸿基地产与信和集团合作,以33.5亿港元的巨资投得湾仔一块地皮,兴建了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中环广场。
  20世纪80年代,新鸿基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香港地产界的五虎将之一。
  1990年10月,郭得胜因心脏病复发去世。去世后,其长子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则出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实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地产巨无霸”。
  2003年3月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2008年,郭炳湘退任新鸿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一职,改任非执行董事。
  2015福布斯香港50富豪榜排名第10位,身家达67亿美元。
  1、最成功的子承父业
  郭炳湘三兄弟,为新鸿基地产创办人郭得胜的子嗣。新鸿基地产创立于1972年,主要从事地产发展和投资。目前,物业销售和租金收入的来源分别占去盈利来源的63.3%和26.6%,其他业务包括酒店经营、建筑、财务、保险、戏院、货仓、制衣、公共运输和电讯等。
  讲到郭氏三兄弟,先要说说他们的父亲郭得胜。郭得胜原籍广东中山,早年随父经营杂货批发,战后移居香港。1952年,设立鸿昌进出口公司,专营洋货批发。后来,郭氏取得日本YKK拉链的独家代理权,当时正值香港制衣业兴隆,生意源源不断,一举夺得“洋杂大王”的称号。
  1958年,郭得胜与好友李兆基、冯景禧进军地产业。1963年,三人各投资100万港元创办了新鸿基公司。郭得胜为董事局主席,李兆基、冯景禧任副主席。1972年7月14日,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于8月23日上市,市值为港币4亿元。雇佣员工约30名,主要从事地产发展和投资。
  进入20世纪80年代,新鸿基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香港地产界的五虎将之一。1987年10月,新鸿基地产与信和集团合作,以33.5亿港元的巨资投得湾仔一块地皮,兴建了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中环广场。
  1990年10月,郭得胜因心脏病复发去世。参加葬礼的有李嘉诚、包玉刚、邵逸夫、霍英东、郑裕彤、李兆基等工商业巨子,当时报刊评论:这几位扶灵者就已掌握了半个香港的经济命脉。那时,新鸿基地产的市值已达254亿港元,与上市时相比,增长了63.5倍。
  郭得胜去世后,新鸿基地产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其长子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则出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氏兄弟顺利接班,并使公司更上一层楼。
  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地产巨无霸。新鸿基地产在内地的投资项目包括:北京王府井的新东安市场、方庄的新城市广场、上海的中环广场等。
  除了主业房地产,新鸿基集团还积极投入酒店、交通、电讯、金融等多元化经营,是市场公认的子承父业最成功的家族企业。
  创富经 家族企业让生意长青
  郭得胜创立了新鸿基地产,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三个儿子继承了家业,并把家族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有150万家民营企业,其中80%以上是家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家族企业的比例也高达65-80%,在美国,9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雇佣了50%以上的劳动力。在世界500强中的美国企业,35%是家族企业。
  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标准普尔500家公司的1/3是家族企业,其股东年平均回报率是15.6%,而非家族企业的股东年平均回报率是11.2%;家族企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5.4%,非家族企业的是4.1%。而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家族企业也大大超过非家族企业。
  由此可见,家族企业是全球具有普遍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态。它不是低效率的,也不是落后的,更不是短期存在,长期会消失的。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家族企业凭借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天然信任感,延续着基业长青的财富神话。
  在世界500强的前10名,有4家是家族企业,山姆·沃尔顿家族创办的沃尔玛公司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福特、摩托罗拉、杜邦、微软、麦当劳、可口可乐、丰田等都是家族企业的佼佼者。在东南亚,最大的15家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很高,香港是84.2%,马来西亚是76.2%,新加坡是48.3%。在华人中,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等,总市值达到5000亿,刘氏家族控制的希望集团,也是民营企业的龙头。还有方太、万向等,都成绩斐然。
  可见,家族企业是完全可以做强做大的。目前,社会上对家族企业的很多微词值得商榷,各界对家族企业有过多的负面评价,缺少正面的肯定。对此,发现家族企业的商业优势,是正确认识它,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前提。
  家是人类最有生命力的组织形式,也是最为可靠的保障。家的温暖、团结和亲情是激励人成功的最长久、最强大的力量。中国人是最有家庭观念的民族,中国人家庭中的长幼有序,团结和睦、同甘共苦的家族伦理,在家族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许多时候,家族企业的血缘关系很好地解决了管理层的约束激励问题,家族企业减少了监督难度和交易成本,减少了委托代理的管理成本,增加了内部信息沟通的程度;天然的家族文化加大了企业的凝聚力,同时家族企业的产权制度又增加了重大决策的谨慎度,减少了决策风险。以上是家族企业大量、长期存在,并完全有可能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也是家族企业的天然优势。
  但是,产权关系界定不清,家庭纠纷不断发生影响企业正常发展;情理法关系难以取舍,家庭伦理和商业伦理混淆不清;重人治,轻法治,难以形成科学的治理制度;家族成员惰性增加,任人唯亲,相对排外,难以引进外部优秀人才等等,也是家族企业常见的弊端,也是家族企业天然的劣势。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