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史书典籍 > 纵论中西全史

142齐赵代兴(下)

【142】齐赵代兴(下)

首先乱的是赵国。

前文说过,赵武灵王为专心军事,将王位让给了儿子赵何。其实赵何是他的小儿子,这就引起了长子赵章的不满。赵武灵王其实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可他的政治水平跟他的军事水平实在不是一个量级的,面对此事,他一直听之任之。公元前295年,赵章密谋行刺赵何,一陰一谋败露,赵章逃到赵武灵王宫中,赵武灵王竟然也把他接纳了。

行刺君王,形同反叛,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里都是弥天大罪。结果,赵国重臣赵成、李兑率军将赵武灵王的王宫一团一团一围住,最后闯入宫中,将赵章擒而杀之。由于怕赵武灵王怪罪,俩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围困王宫。

在赵国北疆纵横驰骋十余载,令林胡震惧、楼烦丧胆的一代雄杰赵武灵王,就这样,被自己的臣下困在了自己的王宫里。犹如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猛虎,巴巴地守望着远处的山林。他一定思念起那片茫茫的草原,思念起那些奔腾的战马,思念那段壮志飞扬的岁月。甚至,他早已策划好了一个绕过函谷关奔袭秦国的惊天计划。为此,他曾扮成使者,只身入秦,以刺探敌情。

可如今,所有的辉煌,所有的梦想,和他的赵国一起,被死死地隔在了宫墙之外。明明近在咫尺,却已远在天边,仿佛不在一个世界。

终于,一代雄杰赵武灵王,跟三百多年前的齐桓公一样,活活饿死在自己的宫中。

两大传奇君主的惨死,似乎再次向我们印证了:君王,是一个一点都不安全的职业。无论你创下过何等丰功伟绩,一着不慎,还是会死无葬身之地。

赵武灵王的死,自然引发了赵国的动荡。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事竟然还在秦、齐两国政坛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数年来,在秦国担任丞相的一直是赵人楼缓。赵武灵王一死,作为他的亲信楼缓在秦国也失了势,宣太后的异母弟魏冉顶掉了他的位置。楼缓的下台,也就意味着,秦国放弃了秦-赵联盟。

随即,魏冉派出了一个叫吕礼的人跑到齐国,开始了地下活动。不久之后,齐湣王听信谗言,罢免了齐-魏-韩同盟的缔造者孟尝君,秦国人吕礼成了齐国丞相。这样一来,齐国也令人不解地放弃了给自己带来无限荣耀的齐-魏-韩同盟,改为与秦结盟。

对齐国来说,或许只是换了个盟友,可对秦国来说,则是喜从天降。拆掉了齐国这个大后台之后,秦国开始肆无忌惮地向魏、韩发起猛攻。肆无忌惮的程度,也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公元前293年,秦与魏、韩联军进行了一场伊阙之战。这场大战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魏、韩损兵24万人。

24万人!虽然在战国打仗已是家常便饭,这仍然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天文数字。只一仗,就几乎将魏、韩复兴的希望打到了九霄云外。

谁干的?谁这么能杀?

造就这一战果的秦军统帅,便是被许多人奉为战国第一军事天才的人物,也是理所当然的战国第一杀人魔王——白起。

伊阙之战,只是白起的出道之作。白起的战功,才刚刚开始,杀戮,也才刚刚开始。

其后八年间,白起、司马错连连出兵,魏、韩根本没有力气抵挡。秦国连下数城,疯狂夺地六百里。其中,韩国两大冶铁重镇宛、邓皆落入秦国手中,更使秦国如虎添翼。(当时的战国,以楚、韩的冶铁工业最为发达,有“强楚劲韩”之说。而宛、邓又是韩国最重要的两个冶铁中心,等于说,秦国拿到了两个极好的兵工厂。)

不得已,魏、韩纷纷投靠赵国。赵国虽然刚从内乱中平复,可赵武灵王已经把国力的底子给打下了,秦国对它不敢小视,准备拉齐国一起打。

第124节

为了确保齐国真心出力,秦相魏冉一拍脑门,想起了上个世纪很是流行过一段的“N国相王”。现如今,大家都是王了,用不着再相了,干脆来个升级版相王。于是乎,公元前288年,秦国与齐国相约共同称帝。秦王称西帝,齐王称东帝,很有点平分天下的意味。

齐湣王乐开了花,满口答应与秦国共同出兵,灭赵之后,与秦国瓜分赵国。

由于齐、秦都和赵国接壤,至少看起来,这是个对齐、秦都有好处的事情。赵国岌岌可危。

可这个时候,齐湣王会见了一个人,改变了一切。

此人上来就问了一连串问题:

“你们虽然都称帝了,天下更尊秦国还是齐国呢?”“尊秦。”(因为秦国的实力仍在齐国之上。)

“齐国要是自己把帝号给废了,天下是更一爱一齐国还是更一爱一秦国?”“一爱一齐而憎秦。”(一槍一打出头鸟嘛,只不过秦、齐一起出头的时候谁也不敢吱声罢了。)

“那伐赵对齐国有利呢?还是伐宋对齐国有利呢?”“当然是伐宋了。”(伐赵还得跟秦国抢地盘,伐宋则齐国可以独吞嘛。)

只一番话,就把齐-秦同盟忽悠得粉碎,把齐湣王忽悠成了秦国的敌人。齐-秦联合攻赵的协议就此作废,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齐、赵、魏、韩、楚、燕六国合纵。

说到这里,你一定知道这位这么能忽悠的人物是谁了。又是个大人物,一位不世出的游说天才——苏秦。

这位被司马迁错安成张仪师兄弟的苏秦,其实比张仪晚出道三十年。时间搞错了,功绩却没搞错。六国合纵,两百五十年战国史上,仅此一例。

这也是苏秦人生中辉煌的顶点。佩六国相印,任纵约长,以一介布衣,统领天下诸侯,令强秦震惧。如此人物,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国完全被这滔天声一浪一震住了,开始不停地割地求和,好歹摆平了这次超级合纵。

但谁都没有想到,所有的一切,只是苏秦一精一心设下的一个大大的陷阱。这次声振寰宇的六国攻秦,轻轻启动了陷阱的开关。

我们说过,苏秦早就悄悄授意齐湣王,参加合纵的真实目的,并非攻秦,而是趁着诸侯攻秦的时刻,悄悄灭宋。公元前286年,齐国攻宋,一举灭之。

齐湣王不禁越来越佩服苏秦,什么都不出此人所料,这次灭宋竟如此顺利,他觊觎已久的富庶宋国,轻而易举落入齐国之手。

可宋国,还并不是苏秦要捉的猎物。小小宋国,还不够分量来填这么大一个陷阱。

在战国中后期,宋国很是复兴了一阵,加上经济发达,颇有成为战国第八大诸侯的势头。而齐国灭宋,天下震惊。过分的是,齐国是利用合纵攻秦的时机悄悄把主力调向宋国,等于把其它五国都当成了棋子。这还得了,齐国顿时成了众矢之的。一个人又开始悄悄活动起来,一场新的合纵悄悄展开。

公元前284年,秦、赵、魏、韩、燕建立合纵同盟,联手攻齐。

本来是大兵压境之际,齐国忽然传出消息,要处死一个人,还是五马分一尸一。这种时候了,还有闲心干这个事情。再一看,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三年前统领诸侯的纵约长,名满天下的苏秦。

齐国为什么要车裂苏秦?

随着一声残酷的闷响,一个惊天秘密也骤然揭开:原来苏秦不是一个纯粹的纵横家,他的真实身份,是燕国特工。

人们这才明白过来:先组成合纵,再引一诱齐国攻宋,从而引发天下众怒,再悄悄促成反合纵,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最大程度地打击燕国的仇敌——齐国。

每一步,他都一精一确地做到了。呼啸而来的五国大军,将齐国的抵抗碾得粉碎,齐湣王都逃离了临淄。

可他自己,命丧法场,死无全一尸一。

千百年来,苏秦的名字已经成了一个传说,甚至已经传得有些走样。人们一直在传诵他的故事,可惜的是,这些故事里,往往只有滔一滔一不一绝的雄辩,只有身佩六国相印的风光。事实上,更值得我们铭记的,是他孤身敌后的苦心孤诣,是他一心为燕的赤胆忠魂。他落魄过,也辉煌过,可无论是统领诸侯的荣耀,还是车载斗量的金银,从来没有迷住他的双眼。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以其绝顶的智慧,在危险环伺的敌巢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直至把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留在了敌国,成为敌人泄愤的工具。

在我看来,苏秦的悲壮,丝毫不亚于五十年后的荆轲。所不同的,只是苏秦成功了,而荆轲没有。苏秦,才是燕人写下的最耀眼的传奇。

苏秦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使命,就交给了他的那位同僚,燕国另一位英雄人物——乐毅。

由于灭齐对秦无益,一战而胜之后,秦国早早退出了攻齐。不仅如此,还派大将白起连续攻打魏、赵、韩,迫使三晋回顾,放弃对齐国的蚕食。

可燕国跟秦国是不接壤的,秦国够不着。此时的齐国,就成了燕人乐毅独自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十年前,齐将匡章五个月攻破燕都蓟。而今天,燕将乐毅仅用六个月,就拿下了包括临淄在内的七十余座城池。战国超级大国齐,只剩下可怜兮兮的莒和即墨两座小城。

俗话说,穷寇莫追。面对负隅顽抗的齐军,乐毅并不急着一口吃下,反而开始慢慢消化打下的七十多座城池。乐毅的想法很简单,若是令这些城池的民心归降燕国,燕国就已经是战国第一强国,还在乎那两座小城么?何况,大半个齐国,哪里是那么好消化的。

至此,乐毅丝毫没有辜负苏秦用生命换来的良机。燕国坐大,似乎指日可待。

可的确是天有不测风云,公元前279年,重用苏秦、乐毅,并给他们以绝对信任的一代明主燕昭王死去了,燕惠王继位。对于这种底蕴不厚的诸侯来说,由明主换成庸主,是一件大大要命的事情。

燕惠王登基不久,就乖乖地中了齐人田单的反间计,用骑劫替换乐毅。骑劫上任不久,就乖乖听信了田单放出的谣言,大肆虐杀齐国俘虏,使齐人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接着就是著名的火牛阵,田单在即墨大破燕军。齐人一大举反攻,七十余城又一口气回归齐国。

可是这么一折腾,齐国国力也被折腾得差不多了。在一个角落里憋五年,把齐国的大国风范彻底憋没了。继楚国之后,齐国也彻底退出了争天下的行列。

列国之间,只剩下秦、赵这对对手了。两强之间,终究不免一战。此一战,将关乎战国纷争的最终格局。请看下集——长平对决。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