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史书典籍 > 纵论中西全史

267群雄割据(中)

第243节

【267】群雄割据(中)

话说袁绍一看董卓迅速掌控了洛一陽一大局,情知大势已去,便溜出洛一陽一城,向东遁去,寻求东山再起之机。

本来如果董卓好好治国的话,这个东山再起之机或许永远都不会出现。但董卓倒行逆施,使袁绍希望重燃。不仅是袁绍,各路有野心的人物,都纷纷招兵买马,以讨董卓为名,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天下间倏忽多了无数诸侯。汉虽未灭,却已是群雄并起。

190年1月,在袁绍巨大的门第声望下,各路诸侯聚到一起,组成了声势极其浩大的反董卓联盟,公推袁绍为盟主,联军直奔洛一陽一而来。

董卓被这声势吓住了,他决定先把皇帝和人民迁到长安,自己留守洛一陽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退到长安,据守关中。为了不让联军从洛一陽一城得到任何补给和财富,董卓做了一件丧心病狂的事情:火烧洛一陽一。所有宫庙、官府、民宅,在一场大火中尽数化为灰烬。这还不算,董卓还将洛一陽一各处帝陵、公卿之墓,全部刨开,把财宝取走。洛一陽一,这个自周公时代就开始建设的千年古都,彻底变成一片。

我们已经数不清这是人类历史上第多少次古城浩劫了。一片片焦土,一层层瓦砾,诉说着人一性一中最丑恶、最冰冷的一面。

董卓所为的确令人发指,但盟军诸侯们却也未必是什么良善之辈。声讨董卓时,大家喊得比谁都凶。可当大军步步一逼一近洛一陽一,想到要与董卓的凉州军作战的时候,各路诸侯们纷纷踌躇起来,谁也不想空损实力。

这其中,只有两个人是例外。这是两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虽然大家对他们熟得不能再熟了,但史实跟演义毕竟有所区别,我们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他们。

第一个人物,曹一操一。

我们都知道,曹一操一的出身并不好,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干儿子,名声很差。但凭借着干爹的势力,曹嵩一直混到了太尉之职,这样曹家也勉强算是圈子里的一员了。所以尽管曹一操一少年时任侠放一荡,不务正业,还是在年仅二十岁的时候就被举了“孝廉”,进入政坛。

我们注意,这个“任侠放一荡”,是《三国志》的原话,其实曹一操一的青年时代,的确是有些侠气的。首先他是武林高手,史书中的描述是“才武绝人,莫之能害”。他初期带兵的时候有一次士卒叛乱,夜袭他的营帐,结果曹一操一爬起来一个人干掉了几十个,足见其武功之高。而且,喜好读兵法,尤其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在战国时还是畅销书,但经过儒家一统天下的汉朝之后,读的人已经少多了,曹一操一属于异类。而最重要的,是曹一操一进入政坛之后,从行一事看,基本上就是一个热血青年。其间屡次与宦官、贪一官作对,全因他父亲的势力罩着才没被害死,最终只能落得个免官回家的下场。直到黄巾起义爆发,睤

曹一操一毅然从军,镇压起义,立下军功,后来被何进收归帐下。

董卓进京之后,也给曹一操一封了个骁骑校尉的官,但以曹一操一的眼光,当然看出董卓必败,所以决计不肯与之为伍,遂只身逃出洛一陽一。

在《三国演义》里面,这是一段辗转曲折的故事,曹一操一先是献刀,欲行刺董卓,而后逃亡被擒,被陈宫所释,二人夜宿吕伯奢家,曹一操一错以为吕家准备加害自己,遂杀了吕家全家,最后讲出了那句经典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但这所有故事当中,孟德献刀是不存在的,遇陈宫是不存在的,只有杀吕伯奢一家确有其事,而且也的确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在曹一操一的青年时代,这件事几乎是唯一的污点。而在铸成大错之后,找这样一句话向自己交代,意味着曹一操一的心一性一中,有着浓重的枭雄潜质。在其后的一段时间,他仍将继续当他的热血青年,可一场场残酷的战争、一次次狡诈的权谋之后,曹一操一体内的枭雄潜质将被完全激发,从而彻底改写那个时代的历史。许子将对他一见之下,便下了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一奸一雄”的著名评语,想必是一眼洞穿了曹一操一那颗复杂的心。

从洛一陽一逃出后,曹一操一回到家乡陈留(位于今河南开封境内),散尽家财,募集五千兵马,加入了那支浩浩荡荡的讨董同盟军。

当时的各路诸侯,几乎个个都坐拥数万兵马,曹一操一在这里显得微不足道。可正如我们前文所言,临近洛一陽一,诸侯们纷纷踌躇不前,曹一操一的侠气又涌上来了,愤然带着他那可怜的五千兵马,向洛一陽一杀来。结果在荥一陽一遭遇驻守此地的董卓部将徐荣。尽管敌军数倍于己,曹一操一还是毅然发起进攻。结果大败,损失惨重,自己的坐骑也被射死,关键时刻,曹洪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曹一操一,曹一操一才得以顺利逃出险境。

逃到大军所驻之处,发现各路诸侯居然正在欢宴之中。曹一操一劝谏,可没人理他。曹一操一情知这些人无以成事,遂离开联军,自谋发展去了。

曹一操一走后,联军也很快陷入内讧,不久就分崩离析。眼看此次行动将以闹剧收场,董卓却突然发现,更大的麻烦来了。

第二个人物,孙坚。

这是一个侠气比曹一操一更甚的人物。17岁的时候,跟父亲坐船,碰见刚刚打劫过后,在岸上分赃的海盗。海盗劫的并不是孙坚,但孙坚看不过眼,便一个人跳上了岸,独挑群盗。海盗可是不同于普通士兵的,一般来说个个都是练家子。孙坚武功没好到那个地步,但是他有谋略。一上岸就左右比划,好像是在召集手下包围对手。海盗以为大队官军来了,落荒而逃,孙坚竟然一个人穷追不舍,斩下一盗首级而还。孙坚自此名动乡里,成为知名侠客。

但凡这样的人物,几乎都参加了那场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此战中孙坚的战绩比曹一操一辉煌多了,战后因功大而被封为别部司马,已是一千石的品秩。此后孙坚又不断领命剿灭零星的起义军,每战必胜,功劳极大,竟至封侯,接任长沙太守。

诸侯联军讨董卓,孙坚也不甘落后,提着数万大军投奔了袁术。这袁术乃是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虽能力声望不及袁绍,却也颇募集到了一些实力。得到袁术的粮草接济之后,孙坚兵锋直指洛一陽一。虽然首战也败于徐荣之手,但孙坚兵多,不会一战而溃,整兵再战,趁敌将吕布、胡轸内讧之机大破对手,斩杀都督华雄,直一逼一董卓。董卓试图通过联姻拉拢孙坚,孙坚拒绝,继续进兵,董卓亲率大军迎击,孙坚大胜,董卓向西撤到渑池据守。孙坚又遇到了殿后的吕布,当世两大名将正面对决,结果吕布大败逃走。孙坚大获全胜,董卓与吕布退守关中。

这就是东汉末年这场轰轰烈烈的讨董大战。整场战役中,盟主袁绍基本处在消失状态,跟董卓发生正面冲突的,只有曹一操一和孙坚两支部队。而巧的是,这两个人,恰好是之后三国时代两大诸侯国的开创者或是先驱人物。这真的是巧合么?

我看未必。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当世英雄,不过曹一操一、孙坚二人而已。

但是,这仅仅是开始而已。一个英雄的时代,才刚刚掀一开了一个小角。更多的英雄,正在蓄势待发,跃跃欲试。

提起英雄,或许很多人会想起那三个人。《三国演义》中,此次讨董战争最为惊心动魄的场面,莫过于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了。但很可惜,历史上,这个故事压根不存在。这个时候,刘备还不知道在干吗呢。天下纷起的诸侯中,还并没有属于他的一席之地。

虽说诸侯们对董卓群起而攻之,也只落得个无功而返的下场,但董卓却随即不讨自灭了。192年,由于吕布在董卓帐下呆得很不舒心,遂与司徒王允密谋,在董卓入宫时将其格杀。

这是一段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史实与之不同的,在于貂蝉这位绝世美一女是不存在的,吕布所私通的,不过董卓一婢女尔。

一个在东汉末年翻云覆雨的人物,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死在了一件小事之下,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手中。政坛动荡,关乎天下百姓的命运,而其内容竟形同儿戏。这真是一个荒谬的时代,一群荒谬的人。

尤其荒谬的是,董卓没死之前,各路诸侯之前已经打起来了。请看下集——群雄割据(下)。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