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群雄割据(下)
第244节
【268】群雄割据(下)
其实无论董卓死与未死,谁都能看出来,天下乱局已定。为在这新起的乱世之中抢得先手,散盟之后的各路诸侯立刻把董卓忘到脑后,开始争抢地盘了。
192年,董卓死,王允欲裁撤凉州军。凉州军大将李傕、郭汜等人听从贾诩之策,起兵攻入长安,王允自一杀,吕布出逃,凉州军势力得以继续盘踞关中。而其余有实力的诸侯也基本上抢得了自己立足的根据地。到194年,天下形势大致如下。
起初,形势纷乱,为了立足,诸侯们是有明显派系之分的。基本上,张绣、张杨以及据守长安的李傕、郭汜等人都属于凉州军一系,袁绍、刘表、曹一操一算袁绍系,袁术、公孙瓒、陶谦、孙策算袁术系,韩遂、马腾也与刘焉结盟。
其中,论地利、论军事实力,凉州系本来最为强大。怎奈这些长年在西陲蛮荒之地打仗的兵将一旦进入中原花花世界,再也抑制不住心中贪念,只想着逍遥快活,再不能有更大的抱负了。关中基本处在混乱状态。只不过,凭借着深厚的战力,凉州军倒也能够把韩遂、刘焉等人牢牢封在西部边角,令他们动弹不得。这样就把热闹留给了东边战场。
东边打得热闹是热闹,战果却毫无悬念。袁绍系每战必胜,袁术系每战必败。袁绍大破公孙瓒,曹一操一横扫陶谦,袁术的根据地在刘表和曹一操一的两面挤一压之下也日益萎一缩。结果导致袁绍、刘表、曹一操一纷纷坐大,成为争雄天下的主要势力。袁术系唯一的胜利是孙坚击刘表,但孙坚在取胜之后却轻敌冒进,竟然单骑独闯险地,结果被一无名小卒射杀。而后其子孙策领数千兵马东征,渐渐脱离袁术的控制,成为称霸江东的一方诸侯。
就这样此消彼长,天下形成了最具实力的几方诸侯:袁绍、刘表、曹一操一、凉州军、刘焉、孙策。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他们各自的地理位置,应该一眼就能看出,形势最不利的就是曹一操一了。春秋时代我们就说过,晋、楚、齐、秦之所以强大,因为他们处在边角之地,发展空间相对更大,侧背威胁相对更小。郑国虽然是春秋首霸,但身处中原腹心,四战之地,很快就会衰落。
东汉末年的曹一操一,形势与当年的郑国如出一辙。然而曹一操一以其冠绝当世的军政才华和领导能力,不但在强敌环饲之中生存下来,居然还在几无可能之下,一口气打下了半个中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成就都极其罕见。
下面,就进入曹一操一的表演时间。
那边有特聪明的,这边就有特愚蠢的。曹一操一刚刚树起一支仁义之一槍一,就有人立刻往一槍一口上撞。197年,袁术悍然称帝。曹一操一闻讯立刻放弃了原定攻打徐州的计划,领兵直向袁术杀来。
为了防止别人在侧背捣乱,曹一操一以汉献帝的名义,加封袁绍为大将军,加封新踞徐州的吕布为左将军,加封孙策为骑都尉,还派钟繇以汉帝之名,亲至关中,结好韩遂、马腾,用个名声的罩子先把几路诸侯罩住,然后放心大胆地攻打袁术。两战之下,袁术溃不成军,此一路诸侯基本覆灭。
刚刚结束与袁术的战争,曹一操一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取张绣、吕布、张杨,整个河南、山东,尽被曹一操一收入囊中。曹一操一势力迅速膨一胀。
然而不幸的是,此时的形势对曹一操一来说,非但没有变好,却越发严峻了。
原因很简单,就在曹一操一加紧攻城掠地之时,袁绍也剿灭了公孙瓒,势力席卷河北、山西,也已经扫除了后方所有障碍。世易时移,袁绍和曹一操一两个本来就是利益关系结成的盟友,当然到了破裂的时分。袁绍欲要挺一进中原,下一步,就必须向曹一操一开战。
但是,关于打与不打,袁绍的智囊一团一内却起了争执。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袁绍的确是占据明显优势的。
黄巾起义虽然源自河北,但黄巾军势力最强大的地方,在河南、山东一带,而且在起义已被扑灭的情况下,在这两大地区仍然有黄巾军死灰复燃。因此这些地区饱经战乱,数年之后,已然残破不堪。曹一操一自己就写下过形容中原惨状的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而曹一操一只是刚刚接手,虽然迅速推行屯田政策,可经济不可能是旦夕之间可以恢复的。
而河北、山西地区,遭到的破坏小得多,而且袁绍自191年进军河北,很快就占领了河北大部分地区,数年经营之下,已经颇有模样。无论粮草、钱财、兵力、地盘,没有一样不是远远强过曹一操一的。
袁绍营中的争论,就是关于怎样利用这个优势的。
简而言之,两派意见就是:拖垮曹一操一,还是打垮曹一操一。
田丰、沮授赞成拖垮。只要我们自己搞好国防,曹一操一就根本没有实力进攻我们。但他必须要拓展地盘,那我们就在他打别人的时候,出一精一锐或抄他后路,或断他粮草,或袭其老巢,总之让他不能安心发展,而我们的主要一精一力用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只需要三年,两方差距就会拉大到不可逆转,天下可定也。
这个看法当然是极有见地的。但郭图、审配赞成打垮,却也未必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兵力已经很是悬殊,尽早消灭曹一操一,以防夜长梦多,也未必是坏事。此一战若能击破曹一操一,天下基本可以速定。
袁绍从来不是个有耐心的人,打垮显然更符合袁绍的胃口。于是,袁绍礒
曹一操一既懂治军,又会打仗,因而他的军队战力极强,无论是打陶谦、打袁术,还是打新近游荡过来的吕布,曹一操一都可以轻松获胜。这样的人物多半都有一个弱点,就是喜欢用打仗来解决所有问题,想灭谁灭谁就是了,既不一爱一讲战略,也缺少危机意识。
曹一操一一开始也有点这个一毛一病,有时也乱打一通,也会来回作战,疲于奔命,最后打完一圈发现什么好处都没捞着。但曹一操一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极会用人,极能听劝。发现自己的问题之后,曹一操一就开始向他的谋士们询问:我到底该怎么办?
自己聪明绝顶,却从来都重视别人的意见,这种人自古就是稀有动物,一旦出一个,大事可期。
也就在这个当口,荀彧献上了那条决定天下形势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本国策。人心永远是战争的决定一性一因素之一,大多数群众也永远是不明真相的,一块天子招牌,如果运用得当,至少抵得上十万雄兵。
其时李傕、郭汜占据长安,长安已乱,汉献帝已经逃到洛一陽一。曹一操一派曹洪将汉献帝接到自己的根据地许昌,正式开启了谋取天下的计划。
那边有特聪明的,这边就有特愚蠢的。曹一操一刚刚树起一支仁义之一槍一,就有人立刻往一槍一口上撞。197年,袁术悍然称帝。曹一操一闻讯立刻放弃了原定攻打徐州的计划,领兵直向袁术杀来。
为了防止别人在侧背捣乱,曹一操一以汉献帝的名义,加封袁绍为大将军,加封新踞徐州的吕布为左将军,加封孙策为骑都尉,还派钟繇以汉帝之名,亲至关中,结好韩遂、马腾,用个名声的罩子先把几路诸侯罩住,然后放心大胆地攻打袁术。两战之下,袁术溃不成军,此一路诸侯基本覆灭。
刚刚结束与袁术的战争,曹一操一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取张绣、吕布、张杨,整个河南、山东,尽被曹一操一收入囊中。曹一操一势力迅速膨一胀。
然而不幸的是,此时的形势对曹一操一来说,非但没有变好,却越发严峻了。
原因很简单,就在曹一操一加紧攻城掠地之时,袁绍也剿灭了公孙瓒,势力席卷河北、山西,也已经扫除了后方所有障碍。世易时移,袁绍和曹一操一两个本来就是利益关系结成的盟友,当然到了破裂的时分。袁绍欲要挺一进中原,下一步,就必须向曹一操一开战。
但是,关于打与不打,袁绍的智囊一团一内却起了争执。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袁绍的确是占据明显优势的。
黄巾起义虽然源自河北,但黄巾军势力最强大的地方,在河南、山东一带,而且在起义已被扑灭的情况下,在这两大地区仍然有黄巾军死灰复燃。因此这些地区饱经战乱,数年之后,已然残破不堪。曹一操一自己就写下过形容中原惨状的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而曹一操一只是刚刚接手,虽然迅速推D
虽然迅速推行屯田政策,可经济不可能是旦夕之间可以恢复的。
而河北、山西地区,遭到的破坏小得多,而且袁绍自191年进军河北,很快就占领了河北大部分地区,数年经营之下,已经颇有模样。无论粮草、钱财、兵力、地盘,没有一样不是远远强过曹一操一的。
袁绍营中的争论,就是关于怎样利用这个优势的。
简而言之,两派意见就是:拖垮曹一操一,还是打垮曹一操一。
田丰、沮授赞成拖垮。只要我们自己搞好国防,曹一操一就根本没有实力进攻我们。但他必须要拓展地盘,那我们就在他打别人的时候,出一精一锐或抄他后路,或断他粮草,或袭其老巢,总之让他不能安心发展,而我们的主要一精一力用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只需要三年,两方差距就会拉大到不可逆转,天下可定也。
这个看法当然是极有见地的。但郭图、审配赞成打垮,却也未必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兵力已经很是悬殊,尽早消灭曹一操一,以防夜长梦多,也未必是坏事。此一战若能击破曹一操一,天下基本可以速定。
袁绍从来不是个有耐心的人,打垮显然更符合袁绍的胃口。于是,袁绍点起一精一兵十万,一精一骑一万,大举向许昌攻来。
一场决定天下走向的决战,就此爆发。请看下集——官渡之战。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