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那样爱国?
人们注意到了抗震救灾中焕发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人们为之而感动,而鼓舞,而骄傲。
从可歌可泣的无数事实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人民灵魂中的一些稳定的、珍贵的、有意义的方面。
我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抗逆能力与抗逆风格。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不应将“人上人”理解为权势地位财产,而应该理解为品格与成就)……无数这样的命题与信念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精魂。这些是我们的辩证法哲学,更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力量。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唤起了中国人民空前的爱国主义;正是我们严峻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培育了我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劳与坚强。那么,正是天塌地陷的汶川大地震,显现了我们民族的坚强不屈与艰难奋斗,就是必然的了。改革开放以来,有过不少关于人们精神面貌的负面说法,而地震的发生令人们对于我们人民的精神状态刮目相看,这是意味深长的。
其次我要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们是一个大国,一个古国,一个文化上极有特点、极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我们的文化爱国主义是无与伦比的。许多年前,我在国外讲学的时候一位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那样爱国?我戏言道:中国有唐诗和中华料理。为了我的这个说法,复旦大学附中还特别命题令学生作文。一位移民欧美的华裔学人曾经对我说,他们在欧美生活的最大遗憾是文化共鸣的缺失,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杜甫诗句就难以与当地友人共享。近代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太多的考验、挑战、怨怼与污辱,我们也的确应该对之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更新完善,我们终于看到了民族复兴、优良传统弘扬、普世成果的汲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与现实。我们怎么能不珍爱自己的唐诗宋词与粤菜鲁肴、珍惜我们的生活乐趣与内心表达?不论是大陆内地,不论是港澳台,面对地震,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向心力,即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团队精神,使人们增加了对于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古老民族的不可分割、不可泯灭的信心。
第三我要强调我们的仁爱之心。仁者爱人,我们的文化强调和谐,强调仁爱、忠恕、礼义,强调民胞物与、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我们的理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太多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严峻的现实与艰难的历史使命,使我们相当长期以来不能不更多地强调无情斗争的一面。近年来强调和谐、爱的奉献才刚刚开始,已经显露了成效。抗震救灾中有多少这方面的动人事迹啊。
我们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与人类先进文明的价值观念互通互动的,我们同样感念世界各国人民与各国政府对于中国抗震救灾的支持。然而毕竟中国是太大了,振兴中华的任务是太艰巨了,中国的国情与文化传统是太有特色了,我们首先得依靠自身,依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没有其他选择。
猜你喜欢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