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陵墓之谜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改革家,他为鲜卑人向文明进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般认为孝文帝死后葬在邙山的长陵中,历代史书也有记载。不过有人不同意,认为孝文帝墓与文明太皇太后一样,葬在同一座山里,有可能葬在方山岩体的内部。
北魏孝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490年他亲揽朝政后,致力于改革鲜卑人落后的风俗。他改革了鲜卑服饰,改讲汉语,将鲜卑人的姓改成汉姓,提倡同汉人通婚。为了让鲜卑人坚定南迁的决心,断绝他们的后路,他规定凡南迁的鲜卑人改籍贯为河南洛一陽一,死后要葬在洛一陽一,不许归葬代北。
这样的规定,引起了当时丧葬的不便。太和十九年(495),广川王元谐死于洛一陽一。之前,他的妃子死于平城并进行了安葬,现在是将王妃从平城迁到洛一陽一来安葬,还是将元谐灵柩迁到平城与王妃合葬,大臣们无法决断,于是大家将“皮球”踢给了孝文帝。孝文帝为此专门下了一道诏书说:“迁到洛一陽一的人,从今之后要全部将坟墓葬在邙岭,都不能将坟茔造到恒、代州去。如果是丈夫原来已经死了葬在北面,妻子现在死在南面,妻子应该从夫,那就葬回到代州。如果是子女想将父亲的坟墓迁移到母亲坟墓处,也可以听任之。如果妻子的坟墓在恒、代州,丈夫在洛一陽一去世了,就不能以尊就卑,迁葬到北方,但如果是将母亲的灵柩迁到父亲处,就应该准许。”
迁都洛一陽一后,孝文帝乘北魏军事强盛之际,多次用兵南齐,499年,孝文帝大举南伐南齐,他抱病出征,终因操劳过度,病情恶化,北归途中,崩于谷浑厚,年仅33岁。孝文帝葬在哪里?一些人认为,既然他有不能归葬代北的诏令,他自己首先必须遵守,因此他本人及其后北魏帝王的陵墓就全部建在洛一陽一。不过,,孝文帝迁都前在离平城10多公里的方山曾经建过一陵。《魏书》在《皇后列传》中说到文成帝文明皇太后冯氏死后葬于永固陵,“初高祖孝于太后,乃于永固陵东北里余,豫营寿宫,有终焉瞻望之志。及迁洛一陽一,乃自表瀍西以为山园之所,而方山虚宫至今犹存,号曰万年堂”。按魏收的观点,方山高祖陵是座空墓,洛一陽一的陵墓才是实墓。孝文帝规定洛一陽一北邙墓地为内迁鲜卑各族集体安葬之所,沿袭了鲜卑族原来的族葬遗风。北魏陵区在广大的邙山台地上,以孝文帝长陵为中心营建山园,坟丘墓葬特别集中。根据史书记载,孝文帝长陵东南还有他的文昭皇后高氏的终宁陵,以后迁葬到长陵西北六十步。
孝文帝长陵的具体位置在今孟津县朝一陽一乡境内,在瀍河之西,邙山之一陽一。长陵墓冢现存高度约35米,直径约60米,其东南的小冢就是文昭高皇后的陵墓,高23米,直径35米。两陵相距仅百米左右。北魏墓盛行墓志,上自王公下至庶民均有刻石,高皇后墓就曾经有墓志出土。
有人对孝文帝葬在洛一陽一长陵提出疑问。郦道元《水经注》中记到了瀍河,有较为详细的记述,谈到“裴氏墓茔所在,碑阙存焉”以及“帛仲理墓,墓前有碑,题云真人帛君之表”。连一个道士的墓都谈到,就是不提孝文帝的长陵,好像是不合情理的。郦道元原生活在平城,供职尚书郎,后又在洛一陽一任御史中尉,他的叙述相对是可靠的。而编《魏书》的魏收是在孝文帝死了七年以后才出生的,他监修国史时已到了北魏末年。魏收从未到平城去过,他在《魏书》中的一些记述有可能是错误的。
郦道元太和年间在平城任从五品的尚书郎,为孝文帝亲信,曾随驾北巡,而且回平城途中还到方山拜谒永固陵。孝文帝病死后,他在洛一陽一任御史中尉,官为从三品,掌管京城的治安,他绝不会不知道孝文帝的葬所。
孝文帝从病死到入葬,时间之长十分可疑。孝文帝死于南伐途中,“夏四月丙午朔,崩于谷塘原之行宫”。《魏书》说:“秘讳,至鲁一陽一发哀,还京师……五月丙申,葬长陵。”从史书记述来看,孝文帝南伐,最南到了马圈戍,即今河南南一陽一与邓州之间,病危北还,谷塘原很可能就是卧龙岗,离南一陽一很近,孝文帝从死至葬长达55天。反观同时期的文明太皇太后冯氏死于九月癸丑,而从死到葬只有一个月。如果孝文帝死后从谷塘原到洛一陽一只要走六七天,像冯太后一样隔一个月下葬,也仅需三十六七天,多余的20多天作何解释?
南迁后的孝文帝曾经北巡,因为是巡视民情,由洛一陽一至平城走了24天,如果灵柩北还,中间不会等待,20天大概足够了。且孝文帝死时,宣武帝继位,宫廷政局平稳,未发生任何事件。
持这种观点的人推测,平城方山的高祖陵应为实墓,而洛一陽一的长陵是座空墓,大概仅是一座衣冠冢。不过平城的高祖陵目前只见记录而不见具体的墓,人们推测大概地宫保存在方山的岩体内部。
到底孝文帝葬在哪座陵墓中?这个问题至少目前还没有解决,一些专家提出的观点似乎都很有道理。要真正调查清楚,恐怕只有进行陵墓发掘,现阶段是无法圆满解决这个问题的,暂且当作一个历史之谜罢了。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