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人生智慧 > 为人处世> 人生要处理好十种关系(2)

人生要处理好十种关系(2)

来源: 未知 作者: 王延飞 时间: 2013-08-07 阅读:

要慎言左右。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饭可以不求饱,住可以不图好,但做事却必须认真而迅捷,说话要谨慎而不出差错。二十多年前,大众日报上曾经有一篇评论员文章,题目是《要慎言左右》,读来颇受启发。文中写道:“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时,也同样需要提倡慎言左右,有的人有喜欢打听别人私事的癖好,不负责任地传播小道消息,给同志平添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或者造成些本来不该有的精神负担,影响同志间的团结,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过去常听说‘舆论可畏’。虽说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现在很难再形成一种什么舆论了,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因此,我们提倡同志相处,少揭别人阴私,说话要负责任,不搞小广播。同志间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才能信心百倍,无所顾忌地去干前人没有干过的改革大业。”其实,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教训也有很多,许多人由于未能慎言左右,引起了同志之间、邻里之间不应有的猜忌甚至敌对,结果是害人害己。因此,同志之间平时聊天时,一定要注意慎言左右,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要多聊有益之天,多学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这样的聊天才能起到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作用。
要文明礼貌。首先,要语言文明,说话和气。在公共生活中说话要注意场合,和气文雅,分寸适度,不讲脏话粗话,也没有油腔滑调、强词夺理、恶语伤人的现象。多用“您好”、“请”、“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其次,要互敬互让,行为得体。公共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以诚相待是至关重要的。发生矛盾和磨擦,应该谦让为上;碰到那些不大讲理的人,也要有自制力,有气量、涵养,善于以礼相待,化解矛盾。当然,碰到蛮不讲理、横行霸道的人,不能谦让,而是以理予以反对和谴责。再次,要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对待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由于年龄、性别、健康、贡献等等原因,都是应当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的。对老人要关照他们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们;对儿童不能以大欺小,要谦让,适当提供一些帮助;对妇女,要尊重她们人格,交往中自然大方,语言温和,礼让她们先行,对她们遇到的困难,主动提供帮助;对残疾人更要特别尊重,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给他们方便与帮助。另外,移风易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注意公益等等都是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士应该做到的。
要仪表端庄。仪表,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的容貌、姿态和风度。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仪表端庄就是要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穿着整洁、朴素大方、美观得体。仪表如何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及其内心世界,仪表端庄体现了自尊,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在“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恩来曾就读的南开学校的整容镜和“告诫牌”,上面写着:“面必净,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忌。颜宜和,宜静,宜庄。”可见,周总理是一个十分注重仪表端庄的人。端庄的仪表,足以折射出一个人高贵的精神品质。其实,端庄的仪表,并不是要你浓妆艳抹,也不是要你穿奇装异服。真正的仪表端庄,应该是衣冠整洁、质朴自然,彬彬有礼、从容大度,朝气蓬勃、神采奕奕。
要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个乘数,名利、工作、金钱等等都是加数。失去了身体健康,一切都是空的。有的专家说,你活的时间长,做的少也是做的多;你活的时间短,做的多也是做的少,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努力保持身心健康,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为党工作。
(六)成与败的关系
人人都向往成功,但人人又不能逃避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不可怕。精彩的人生不是只胜不败,而是不怕失败。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未来。记住二战时期著名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将军说过的话:“明确你的主要目标,清除所有妨碍达到目标的障碍,牢牢把握住一切有助于你前进的东西,然后保持清醒的意识、勇气、真诚和无私,勇往直前”,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我认为成功缺少不了几个要素,这就是:思路、思考、机遇、自信、勇气、坚忍、方法。
要找准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要想事业成功,必须首先要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选准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具体措施,这样事业的成功才能有一个可靠的前提和保证。
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善于总结。只有善于思考和总结,才能及时归纳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进而将经验与教训转化为进一步前进的财富和动力。在日常工作中,年终总结、年初规划是我们常做的事,这是很必要的,但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都要进行大、中、小不同层次的总结。作为个人来说,还要记录工作日志,对每天的工作情况都能有所回顾,有所总结,有所思考,及时找出其中的经验与不足,以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必受益匪浅。
要善抓机遇。机遇,可遇而不可求;机遇,稍纵即逝;机遇永远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了充分准备的时候,机遇的来临才会发生作用。所以说,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但机遇不是说抓就能抓住的,有的人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而有的人却不知不觉让机遇在身边溜走。也许你听说过一位大学毕业生用一美元敲开机遇大门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会计,初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没有气馁,她对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考官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的笔试成绩最好,女孩进人了第二关,接受人事经理的面试。
她没有工作经验,更谈不上资格证书。出于礼貌,人事经理说:“今天就到这里,如果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人事经理道谢,并从口袋里掏出一美元,双手呈给他:“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人事经理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说:“不给没被录用的人打电话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你没有被录用,我打电话,有什么意义呢?你到底想知道些什么?”“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因为我还要走进考场。”“那一美元……”不等人事经理说完,女孩微笑着解释:“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人事经理马上微笑着说:“请你把一美元收回。我不会打电话了,我现在就正式通知你,你被录用了。”女孩以一美元的成本和独特的智慧敲开了机遇的大门。
人事经理解释说,录用女孩的理由有五点:一是女孩有坚毅的品格。二是女孩有过硬的知识。三是女孩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是诚信。四是女孩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五是女孩有公私分明的原则。自掏电话费,既反映了女孩思维的跳跃,更体现了公私分明的原则,这恰恰是做好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机遇其实就在身边,把握机遇的主动权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我们要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注意平时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一旦机遇来临,就要敏锐地看到机遇,坚定地把握机遇,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会也不放弃,并且努力地奋斗,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我想,我们在本职工作中,也应该善于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抓住机遇,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工作发展。对于单位工作而言,重要法规和文件的出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贯彻上级重要会议精神以及重大活动的举行等等,都是机遇。对于个人而言,有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在一个部门工作是机遇,领导压给自己更多的工作重担是机遇,多参加一些业务培训和基层的实践锻炼是机遇,甚至能够接受领导的指导和批评也是机遇。总之,人生中的机遇形式各异,总会不期而遇,关键是要思想敏锐,留心在意,正确对待。抓住了机遇,我们的工作就能顺势提升到更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作为个人就能多一次更快更好成长进步的机会。
要保持自信。有位哲人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还有人说,自信+实干=成功。可见,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能相信自己,把握自我,及时抓住机遇,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最终取得的成功。有这样一个故事: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后,又一学员获此殊荣。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八年间,有无数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大家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鉴于前八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那道题一样毫无结果。然而,经过一番努力,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该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乔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一些读者纷纷搜索布鲁金斯学会,他们发现在该学会的网页上贴着这么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许多事情看起来很难做成,但并不代表绝对办不到。只要你勇敢地去做别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那么与你竞争的人就越少,获得成功的希望就越大。在这里面,自信非常重要,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石。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面对挫折。要知道留在孤独中的永远是冷漠!留在自信中的永远是坚强!如果你在雨季中迷茫,请不要气馁,燃起生命之烛,燃起炽热的青春,振作起来,创造一个崭新的你,忘记所有的眼泪和酸楚,在真实中寻找自我,在真实中追逐阳光。记住,只要你始终保持自信,专注地对待每一件事,总会打开成功的门栓。
要保持勇气。冰心有段话说明了成功的不易:“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这说明,不付出艰辛的劳动,不经历失败的挫折,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人的一生中经历几次失败不要紧,怕的是无数次同样的跌倒,痛得铭心刻骨,再去思考,时光却毫不留情地甩下了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失败?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给我们作出了一个有力的诠释。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创作出了雄伟的史诗《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六部相互关联的作品,描绘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在不同场合所进行错综复杂争斗的两千多个人物,出色地展现了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历史交替时期的社会广阔画面,形象地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支配整个社会和人的关系的金钱统治。这样雄伟的业绩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然而,他这样的业绩决不是凭空来的。有一位作家询问巴尔扎克:“你是怎样写出那么多撼人心魄的鸿篇巨制的?”巴尔扎克略一沉思,耸了耸肩,把手中的粗大手杖递给了这个作家,手杖上赫然刻着这样一句话:“我粉碎每一个障碍。”这就是他的座右铭。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所以,他始终以“粉碎每一个障碍”的勇气和精神,不屈不挠地同困难作斗争。他大学毕业后,违背家庭要他当律师的意愿,一心想当作家,因此,家庭断绝了对他的经济支持。为了摆脱困境,他当过出版商,开办过印刷所,还几次经商,结果都以破产和负债而告终,曾因不能按时偿债而入狱。除了经济上的困难以外,巴尔扎克还经常受到新闻界的恶毒攻击。出版《医生》,受了一场痛骂;由于在《幻灭》里揭露了资产阶级新闻界的内幕,新闻界攻击这部小说“荒谬绝论”;《农民》头几章在报上发表后,许多读者拒绝订报,作品被停刊。面对这重重的障碍,他从不罢休,以不被一切所压倒的勇气粉碎了每一个障碍,最终取得了成功。朋友们,请记住拿破仑的话吧,“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战。”愿你面临失败时,能够象蒙哥马利将军讲的那样,“明确你的主要目标,清除所有妨碍达到目标的障碍,牢牢把握住一切有助于你前进的东西,然后保持清醒的意识、勇气、真诚和无私,勇往直前”,最终赢得事业的成功。
要坚忍不拔。孟子云:“有为者,譬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老夫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毅力的重要性。凡事只有坚韧不拔,才能终有所成。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那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诗,展现了画家那种不怕艰险、坚忍不拔的人格力量。我国现代盛名诗人臧克家也有一段至理名言:“抓住一点,永不松劲,要有信心,要有恒心。”的确,作为一个人,做好一天、一年的工作容易,但做好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不容易。这要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毅力,靠滴水穿石的信心和恒心,善始善终地把本职工作做好。我国著名胚胎学家童第周,出生于浙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其父亲是位乡村私塾先生。童第周年纪尚幼的时候,他父亲给他题了“滴水穿石”四个字作为座右铭,期望他以顽强的毅力,获取学业上的成功。但他因家境不算富裕,上不起洋学堂,只好一边跟父亲念“子曰诗云”,一边参加农业劳动。直到十七岁才到学校读书。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他平均总成绩才四十五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他一再向校长请求,跟班再试读一年。学校勉强同意后,他便以惊人的毅力,攻克难关,第二学期终于赶了上来。父亲去世后,他大哥安排他去宁波师范读预科。刚读了一学期,他就提出一个惊人的要求:“我要去考效实中学!”大哥愣住了。效实中学是当时全省闻名的一所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求相当严格,毕业后是可以保送上大学的。而童第周从小念私塾,没有学过数学、外语,连读师范预科都吃力,要考效实中学,岂不是异想天开吗?大哥劝他不要求知太急。但童第周硬是不信有穿不透的顽石。他暗暗下定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除了吃饭,他很少离开书房,潜心钻研功课。临近开学时,宁波方面传来消息,说效实中学年内不招新生,只招少数优等的三年级插班生。尽管如此,童第周仍然雄心勃勃地去试了一次。“试”的结果,居然考中了,成了效实中学有史以来第一个没有上过中学而考取三年级的插班生。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这个新闻传开后,同学们议论纷纷,有惊叹,有怀疑。走自己的路,管别人是什么脸色!童第周全然不顾人们的议论。他坚信:“滴水穿石”。除了上课,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教室里的灯熄灭了,他就在昏暗的路灯下继续攻读。成功必与辛勤者为伴,胜利总与奋斗者为侣。他的成绩终于扶摇直上,到期末考试时,由开学时的倒数第一变成全班第一名,顺利地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后来他去比利时留学,可他还不懂法语。他的女友、后来的终身伴侣叶毓芳送给他一本法语教科书,担心地说:“比利时是讲法语的,可是你没学过,怎么办?”童第周毅然答道:“我在旅途中就开始进修!”他挥手告别亲人后,便专心致志攻读法语了。经过刻苦努力,他很快就能用法语讲话了。童第周求学时每取得的一点进步与成绩,不都凝聚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吗?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使童第周一生在科学领域里不断取得成就,尤其在脊索动物、鱼类和两栖动物卵子发育动力的研究方面,都有独创性发现,为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开创做出了卓越贡献,以至成为我国著名的胚胎学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不行的。滴水方能穿石,滴水,是做穿石的积累;穿石,是滴水的质的飞跃。不轻视“滴水”的功夫,必有“穿石”的结果,这就是事业的成功。古往今来,无数人走过的成功之路,都反复证明着这样一条朴实的真理。这个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要讲究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毛主席曾经强调,要学会弹钢琴。干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干不行,蛮干也不行,只有方式方法对头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阶段,分时期,学会“聚焦”,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效果明显。
(七)学与识的关系
学识,学识,只有学才能得到识,不学就没有识。古人云:“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不由学而成者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新目标,郑重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在理论上有所认识、提高、创新,在实践上有所作为,才能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才能站在高处、想在深处、干在实处。学习是我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干好工作的本领,更好地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贵在惜时。所有的智慧都是在珍惜中,懂得珍惜的智慧才是大智慧。大家都知道,古代诗人陶渊明有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力,岁月不待人。”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鲁迅先生的话更为深刻:“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可谓入木三分。还有我们的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九十几岁高龄时,在病榻上仍坚持写作,反思人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我们大家都应以此来鞭策自己,勉励自己趁青春年华,珍惜时间,奋发努力。我们不要一味地强调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你用力去挤,总还是能挤出一些的。纵然你工作繁忙,坐下来集中学习的大块时间也许很少,但一些零碎的、短暂的空闲时间,只要你利用得好,还是能够学习很多东西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充分利用时间多学一些东西,为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学习贵在积累。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刘昼《刘子.求学》)。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之后,写下了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以此为座右铭,开始了另一番追求。为了进行文学创作,他广泛搜集材料,曾摆过茶摊,过往路人喝茶不收钱,只要求讲一则故事。他还深入民间广泛搜集。日子久了,蒲松龄的名字传开了,有些人还把一些鬼怪故事写出来,托人捎给他。大约在他四十岁以前,一部初稿就写成了,后来又不断增补、润饰,直至终老。他死后五十年,他的书以《聊斋志异》为名问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历史名著。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要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日积月累才行。所以,我们说科学知识的增长,工作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善于学习,善于积累,逐步把学习的知识、实践的经验储存起来,积少成多,才能使自己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学习贵在坚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成效。否则,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临清工作的十八年里,我曾于1990年至1997年,先后用了8年的时间,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了行政管理专业的专科段和本科段的课程,于1997年底顺利取得本科学历,这为我2002年参加“一推双考”打下了学历上的基础,如果没有平时持之以恒的学习,那这次大好机会恐怕会白白丧失,即使追悔莫及也无济于事。在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同时,我们尤其应该在提高自己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等基本能力上下功夫,因为这是基本功,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这方面,必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高。
学习贵在吃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海无涯苦作舟”。做任何事情不经过艰难的磨炼,不付出艰苦的努力,是不会取得成果的。学习也不例外,我们必须甘于吃苦,善于吃苦,苦学苦读,才能有所收获。就拿提高写作能力来说,自己便有亲身的体会。在临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十八年间,除了上级部署的业务技术训练项目外,我十分注重做好撰稿投稿工作,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记得1992年上级业务部门在我们临清召开了全区业务通讯工作现场会,曾让我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1996年担任单位一把手后,我进一步强化了工作措施,亲自制定了有关的激励办法,决定对不同级别上级刊物刊登的文章给予不同的奖励。同时,为了提高稿件的命中率,我采用了自称为“地毯式扫描战略”的办法,力求所投稿件多角度、多形式、力争涵盖刊物的各个栏目。记得仅1998年一年,我所领导的部门就向中央、省、市三级业务刊物投稿350多篇,几乎每天1篇。这种战略很快取得了辉煌战果,1998年度被国家级业务刊物采用3篇,1999年度被采用5篇,2000年度被采用5篇,2001年度被采用10篇,到我离开该部门前共在国家级业务刊物采用稿件达到25篇,在全省业务通讯工作中名列前茅。在这项工作中,我一方面注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身体力行,亲自撰投稿。有时,为写一篇文章,要熬到晚上两、三点钟。有时,晚上正在睡觉,突然灵感一闪,就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紧把想起的东西记下来。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写作,及时把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想通过笔头记录下来,总共大约在各级业务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用稿12篇,有1篇文章还在2001年度全省纪念建党80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受到省级业务部门表彰奖励。通过这件事,我想写作并非单纯的一件事情,这里需要奉献的精神、吃苦的精神。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即使起点低一些,基础差一些,也照样能够做出成绩。
学习贵在求新。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由知识和智慧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两千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的总和,预计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量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也大为缩短,20世纪以前从科学发明到技术发明大约需要30年,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这个周期缩短为5年左右,甚至更短。这些都对人们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方式提出了挑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学习理念,更新知识内容,坚持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学习贵在实践。实践出真知。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其中有一首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甚至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诗人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掌握新本领,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获取精神动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八)个与体的关系
我们常常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其中,人和就包含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处理好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融入集体之中,把自己的智慧奉献给集体,才能变得更有力量,更有价值,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但如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认为离不开以下因素:
要学会关爱。不知你是否听说过爱因斯坦的遗嘱。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临终前,他很慎重地留下了遗嘱。他在遗嘱中说:“我死后,除护送遗体去火葬场的少数几位最亲近的朋友之外,一概不要打扰。不要墓地,不立碑,不举行宗教仪式,也不举行任何官方仪式。骨灰撒在空中,和人类、宇宙融为一体。切不可把我居住的梅塞街112号变成人们‘朝圣 ’的纪念馆。我在高等研究院里的办公室,要让给别人使用。除了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不死之外,我的一切都将随我死去。”爱因斯坦的遗嘱是这样的短小、平实,令人感动和敬佩。在这样一份表示一生终结的文件中,竟没有一个字讲到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也没有对后人提出任何希望或要求。在这份遗嘱中,他唯一引为骄傲和自豪的是:“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不死”。那么,什么是爱翁的科学和社会理想呢?他在《我的世界观》中写道:“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这就是爱因斯坦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大爱。我们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有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名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只有身怀爱心的人,才能爱国家、爱社会、爱事业,才能爱亲人、爱别人、爱人民,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要学会宽容。《论语》中记载,子贡曾经要求他的老师,告诉他可以终身受益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这个字就是“恕”,就是要忠恕、宽容。《管子·形势解》中也有一段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大海不拒绝每一滴水,才能成就它的深;山不推辞每一粒尘土,才能成就它的高;明主不拒绝每一位贤才,才能成就一番大业;士不拒绝一点一滴的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圣人!这就是说,一个人包容万象,兼收并蓄,胸怀宽广,大仁大智,必定能够成就大事。实际上,宽容别人,就等于宽容自己,也更利于成就自己。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生活毗邻的兄弟,因纠纷而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弟弟在两个庄园之间开了一条渠,以示永不往来。一天,哥哥请来一个木匠,他想在两个庄园之间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以示永不相见以此来回敬弟弟。但是,当哥哥外出干活回来时,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并不是什么围栏,而是一座美丽的小桥,小桥穿过小渠连通了两座庄园。这时,弟弟也回来了,见状便从桥那边走过来,抱住哥哥说:“您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您的事之后,您还建了一座美丽的桥。”当两兄弟重归于好时,木匠便收拾工具要走了。“等一下,我这里还有许多活需要你来做。”哥哥对木匠说。木匠回答说:“我倒是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宽容。但是,要真正做到忠恕、宽容有时候还真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事情,就是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在你的心头过不去,我们老是在那里想,觉得这个事情深深地伤害了我,然后就不断地在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总想着说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他呢,于是每天早上醒来想的都是复仇。当你一次一次玩味这个痛苦的时候,你被折磨得就太深了。人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的是一片海阔天空。一个人如果能够让自己的胸怀变得无限大,那么很多事情自然就变得小了。我们聊城有一个清朝的大官傅以渐,此人乃清代开国第一状元、康熙的老师,官至兵部尚书。他虽然官高位显,但他待人和蔼可亲,十分宽容。一日,他收到家中来信,叙说家中因为一墙之宽的墙基地与邻人发生争执,打了官司,要他出面说话,当时县官也因事情涉及到朝中重臣不敢贸然处理,也写信给傅以渐询问此案如何断?不久,傅以渐家中收到了他的回信,信中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傅以渐发了话,官司不能再打了,傅家主动将宅基线退让了三尺,邻居深受感动,也将宅基线退让了三尺,这样就空出一条六尺宽的胡同。为称赞此举,县官挥笔为这条胡同题名“仁义胡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会宽容,许多的恩怨情仇可以化为过往烟云;学会宽容,可以愈合家庭裂痕;学会宽容,可以增加彼此间加深感情的机会;学会宽容,可以对所有的误解和猜疑置之度外不闻不问。所以说,宽容是人生的一座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走过这座桥,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
要学会欣赏。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人们有时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对自我的肯定,得到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两个小孩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儿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其实,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欣赏不同于阿谀奉承,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一种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修养。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
要学会取长补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李世民语)李瑞环同志也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忧患是看不到忧患,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问题。”我认为,一个人最大的不足,就是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而盲目乐观,在工作中“知足常乐”,因为不能知不足,所以也就很难克服自己的缺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为自己所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成长进步。
  • 上一篇: 人生最大—人生格言
  • 下一篇: 30条小真理助你重拾自己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