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开
“海棠花开了?”
有一天,经常行走于自然之中的摄影爱好者小湛,把他拍到的一组“海棠花开,鸟鸣春浓”的照片发到了QQ群里,我才猛然惊觉:噢,海棠花开了。
周末,天气晴朗,决定去公园里看看海棠。
江之岸,二月春风似剪刀,早已裁剪出了一堤鹅黄般细细嫩嫩的叶子,柳条轻拂,婀娜多姿,看得人阵阵欢喜。封冻了一个冬天的激情,仿佛一江春水,微波荡漾。江畔的田垄上,菜蔬绿着,麦苗儿青着,油菜花一半儿铆着劲鼓着朵,一半儿却憋不住迎着阳光笑成了金黄……春天的画卷次第地向着春深处铺展。
看着、走着,很快便到了公园。公园里有一座塔叫“东塔”,绕过“流杯池”,走过薛涛塑像,沿山势拾阶而上,老远便能看到塔子,其下堆锦叠绣,一片绮霞,海棠花正繁盛地开着。
有人说,中文花名带海者,多为海外传入。实则不然,海棠纯属“国粹”,其产地在四川,故有“蜀海棠”之称。据《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所谓四品,即是指: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和木瓜海棠。后来海棠品种有所发展,又出现了秋海棠。
眼前这片海棠是贴梗海棠。一丛丛,铁干虬枝,枝上缀着一串串的蕾,一朵朵的花。含苞欲放的蓓蕾像待字闺中的少女,几分娇羞几分矜持。特别喜欢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其表达的不仅仅是对海棠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品质的赞扬,更表达出了自己如海棠一般的生活态度。
全开了的海棠,重葩叠萼,艳似红云,灿若锦霞。“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纱斜掩见红肤”,幽姿淑态,怎个不教人爱?海棠树下,游客络绎,醉不归。
“软渍红酥百媚生,嫣然一笑欲倾城。不须更乞春阴护,绿叶低遮倍有情。”花娇,人美,春天真好!
想起“海棠春睡”的典故,说唐明皇李隆基登沉香亭,召见杨贵妃。结果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拜。见此,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典故流传很广,并因此常被用来拟人寄情。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著名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也据此画就《海棠美人图》,并题诗云:“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当今最负盛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晚年也画了一幅《海棠春睡图》,题诗云:“锦绣果城忆旧游,昌州香梦接嘉州,卅年家国关忧乐,画里应嗟我白头。”其思乡之情,莫不落笔于海棠。
据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喜欢海棠,常到海棠树下散步。他所居住的中南海种有许多海棠树。1954年春,海棠花开。彼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出席日内瓦会议,赏不了花。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压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恩来。见到花,周恩来十分感动,百忙之中,他又压了一朵芍药花,托人带回中南海。回国时,又把那枝海棠带了回来。后来,邓颖超便用一张纸作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起来,成为他们牵手一生的见证。直到今天,这两枝花还完好地保存着,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
我踯躅流连于海棠树下,看花、拍花。一朵、一枝、一树,久久不忍离去。我也想把“春心”托付海棠。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热门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