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大全 > 孔子传

第06章 学无常师 苦恼抉择(2)

目睹现实,混沌一片,像滚滚黄河,泥沙翻腾;似乌云弥漫的夜空,不辨星斗;如 乌烟瘴气的山峦,难分草木。他想到自己的先祖正考父曾连辅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 偪阳之战手托悬门;想到母亲颜征在滴血的心,流泪的眼,粗若千年古松的双手;想到 了母亲弥留之际的嘱咐:“要成大器!”临终时的祝愿:“升,升……起,起……”可 是如今自己已经三十岁了,正如俗话所说“人过三十天过午”,都干了些什么呢?整日 忠心于小吏,耿耿于皮毛,似这样下去,能“成大器”,做一个周公式的人物吗?自己 为什么不能像传说中的盘古那样一斧子下去,劈开这个沌混的世界,让泾渭分流呢?为 什么不能力挽狂澜,让文武周公之世再现呢?……这诸多问题像一釜沸汤在他胸中翻滚, 似一团迷雾在他的眼前弥漫,弄得他心绪不宁,肝胆如煎。后来他曾说,君子遇到乐事 不喜形于色,遇到忧事也不愁容满面。如此涵养,谈何容易!

一场暴雨过后,孔子带上佩剑——“君子无剑不游”,让曾皙带上弓箭,二人同去 游峄山。他要饱吸雨后清新的空气,让山泉洗涤心灵上的污垢,领悟大自然的启迪。

雨后的峄山,苍峦若黛,林木如洗;繁花争艳,群卉斗奇;鹿奔狐隐,雉走莺飞。 孔子带着弓箭,并不射猎,来到山下,开始攀登。攀至峰顶,凭古松而远眺,览胜景而 遐思……

山顶一巨石,中间一凹坑,坑内积满了雨水,清澈见底。孔子坐在石上休息,目睹 坑内清水,颇有感触。此水秉承大自然的圣灵,不杂一点尘滓,与江河浊流,断然不同。 可惜不似大海那样浩瀚,经受不住暴日的蒸晒,不久就要干涸,不复存在。水,只有并 入江河湖海之中,才有巨大的力量,永恒的生命!自己多么像这一小坑积水呀,虽清澈 不染,但却微薄,可怜!……

喘息了一会,孔子带领曾皙顺山谷而下。东溪西谷,条条瀑流如练;脚下,山泉唱 着歌,打着滚,欢腾奔流。沿流不时出现一两个深潭,潭内游鱼清晰可辨。这清溪,这 瀑流,这深潭,与山顶石坑积水一样纯净,但却远非石坑积水所能比拟,这里是力量的 会合!……他们顺溪流而下,直来至泗水河畔。汛期的泗水河不似春天,诸水汇流于此, 浊浪咆哮,吼声震耳。有几处河堤被冲毁,洪水淹没的庄田,吞噬了村舍……孔子伫立 在河堤上兴叹,思想感情宛如这奔腾的河水,泻向远方……

下半生的路该怎样走呢?一是苟安于现状,像山顶石坑里的积水,倒也人人夸清, 却无力量,无寿命。这条路他不肯再继续走下去。二是像千溪万流那样汇入泗水,同流 合污。凭自己的知识和才干,走这条路将有可能成为澎湃浪涛中的最高峰,平步青云, 坐享荣华富贵。但他不愿走,也不屑走。后来他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他决不肯牺牲信念去图个人的荣耀。三是泗水混浊,是因泥沙俱下,世态混浊是因君王 雄心勃勃,争霸天下;或安富尊荣,昏庸无能;或荒淫无耻,沉湎酒色。若积聚力量打 倒昏君庸王,另立圣君明主,就可实现“仁政德治”,统一天下。面对这条路,他思想 充满了矛盾。此路并非断不可行,汤伐桀、武伐纣,已有先例。但君主是神圣不可侵犯 的,走这条路,是违反周礼的。后来,他曾谆谆地告诫弟子们说:“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越礼的路,他是连步也不敢举的。四是做天上的云雾,随 风飘荡,永不变雨,永不落地,自然更不积成水坑,汇成河流。这就是做一个隐士,只 管自己逍遥,不管世态如何。他鄙视这些人,曾斥长沮桀溺“鸟兽不可与同群”。因为 走这条路,无法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不“成大器”,不干出一番 轰轰烈烈的事业,将无颜见先人于地下。五是另辟蹊径,开创新路。他设想,封固泥沙, 泗水便可以变清。挖沟凿渠,让所有清流汇聚一处,便可形成一个明净的世界。于是他 决心开创平民教育,扩大教育范围,用“六艺”来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 贤臣,改变奸佞当道,朝纳不振的社会现实,使国家达到“太平盛世”。

这次游山玩水,孔子原打算野餐篝火,风寝露宿,在外多住几日。不想离开嘈杂的 曲阜城,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思路竟如此之敏捷,一团乱麻,很快地理出了头绪。主 意一定,他催曾皙快归,明天就辞官筑坛,设教讲学。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