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移风转俗
第1节
始皇帝三十七年十月。
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及廷尉蒙毅从,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始皇许之。幼公主恰好生病,不能随驾,始皇甚感遗憾。
赵高此时因监工骊山陵墓有功,复任为中车府令,此次随行,为始皇御车。
李斯及蒙毅联合上奏,请调回长公子扶苏回咸陽留守。始皇是何等聪明的人,早看透了他们的心意,只托言扶苏监筑长城事务繁忙,不准这项建议。
蒙毅和张良只有徒呼负负。
蒙毅奉始皇命,令张良随行,项伯单独留在咸陽感到无聊,向蒙毅告辞,回老家下相探亲去了。
十一月,始皇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然后乘船由江水直下,经丹陽起陆来到钱塘。
会稽太守及鄣郡太守均来迎接陪侍,南海尉任嚣也在会稽等候。
到达钱塘后,始皇即召集当地父老探问民情,父老经过太守交代,当然只说些民风淳厚,秦法便民等歌功颂德的好话。
始皇听了自然大为高兴。
那天始皇驾车出游,返回行宫途中,因为始皇为了表示亲民,下令不许清道,一路上都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在道旁围观,街道两旁更是连屋顶上都站满了人。
始皇的车驾一到,民众纷纷跪下齐呼万岁。
始皇的輼輬车,当天是由赵高御车,公子胡亥参乘,始皇在万岁声中频频左顾右盼,向群众挥手致意,心里却在想:
“我的辛苦还是有代价的,这些黔首都爱戴我!”
过一会他又向公子胡亥说:
“你看到了吗?这些黔首都是自动自发来的,受全民的爱戴就是君王的最大报酬!”
“儿臣也作如此想法。"胡亥说。
“但自古至今,历史上哪有像陛下这样事必躬亲,勤于治政的皇帝?"赵高在一旁乘机拍马屁。
“不然,黄帝擒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尧王亲九族,章百姓,合和万国;舜和禹亲政爱民,治洪水,使得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自有朕不及之处。"始皇谦虚地说。
“父皇也有礼让的时候!"胡亥笑着说。
“三皇五帝和陛下相比,只是如以烛火比日月罢了,"赵高谄笑地说:“以前五帝之国,地方不过千里,诸侯服不服,来朝不来朝,全都没有力量管制,哪像陛下这样天下政令统一,德服诸夷!”
“唉,话虽是这样说,但百废待举,统一天下已十年,仍然有做不完的事,黔首不得休息,朕也无法安心。"始皇叹口气说。
“这都是以前所谓贤君无为而治的结果,现在事情堆在一起,让陛下操心。"赵高说。
“看这么多的事,恐怕朕是不能及身做完了!"连日旅途,始皇脸上已出现倦容,他喟然叹说:“朕到底已是五十岁的人了,以前读古籍读到过孔丘所说的:‘天若假年,五十以学易。'现在朕才完全体会出他说这句话的心情。”
赵高一听始皇这样说,暗自在心中警惕,看样子始皇又想起了立太子的事。他连忙在御者座上回首恭身说:
“陛下正富春秋,而且只要这次战败海神,去除求取长生不老药的障碍,陛下就会寿与天气了!”
“但愿如此!"始皇不再说话,陷入沉思。
两旁欢呼万岁的声音,他听而不闻;围观下跪的群众,他也视而不见。
他想起海神挑战的事,连带想到大秦没有一支强大的楼船军。海神应该说得不错,"三山六水一份田",海中不但有岛屿,海外一定还有其他的国家。秦一直处于内陆,虽然也设有楼船将军之职,但水军一直不强大,只能用在江河支流上,作运补及护航之用。
原楚国江上水师,虽有点规模,但自天下统一后,大多解散改作民用,尤其是骊山陵墓、咸陽阿房宫的修建、石头木料的运输,全用到这些船,船上的战斗设备早就拆除掉了。
照说,原齐、燕临海,而且海岸线极长,但它们只以大海为屏障,假想敌完全是来自西方的秦国强大陆军,根本未想到向海洋发展,所谓的水师也只能在江河上担任巡逻、护航及运粮等任务。
始皇又想到:现在大秦已打通了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等四海,因为缺乏强大的海上水师,所以海面上海盗横行,各自占海岛为王,甚至还向过往船只收保护税,不然就连人带船掳走。男的当奴隶,女的姿色好的,留着做头目的妻妾,姿色较差的,就做为喽啰公共的泄欲工具。
众多案件报到各郡守那里,郡守想处理都没有这个能力,只有向上呈报,但太严重的案情怕始皇动怒,还都隐瞒下来,只是辗转传入他的耳中。
始皇想:这是否就是海神所谓的侵入他的领域?嗯,他要建立强大的水师,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既可以保护由南到北的贸易船运,同时还可以开发附近的岛屿,进一步探找出海外之国。
当然顺便也可以寻觅仙岛,找那长生不老之药!
谁是编练水师的人选呢?几个曾任楼船将军的人,在他都认为不够理想。
任嚣,对,就是他!以他的才干,又担任南海尉这么多年,正是最好的人选,他正好在会稽等候,见面时要和他好好谈这件事。
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突然觉得车子剧烈震动,六匹黑马人立长嘶,赵高连声吆喝。
“有刺客!"有人高声叫喊。
周围郎中拔剑将始皇座车团团围住,形成人马墙层层护卫。
第2节
虎贲军都尉带着众多兵卒拥着一对男女上前禀奏。
“启奏陛下,只是一对拦驾告状的男女,臣罪该万死,护驾不周,惊动陛下。”
始皇没有答话,只看了这对男女一眼。只见男的面目清秀,唇红齿白,称得上是一表人才,年龄不会超过二十,而女的大约十五、六岁,面貌和男的长得极像,看上去像一对兄妹。
“你们有什么冤枉?"始皇和蔼地问:“为什么不去向所辖县府申诉?”
“天大的冤情,不止关系小人兄妹而已。"男的侃侃而言,似乎并不恐惧这个传言中动辄坑人的皇帝。
这时蒙毅已下车,走到始皇车前行礼。
“廷尉,这对兄妹拦舆车告状,该如何处理?"始皇问。
“请陛下交臣处理,问明案情再行禀奏。”
“别难为他们,"始皇语气柔和得连自己都感到奇怪:“和你同车带回去吧!”
两人闯驾,旁观民众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大都等着看始皇大发雷霆杀人,一见竟是这等轻易打发,全都跪下狂呼:
“始皇帝仁慈!陛下万岁!万万岁!”
只有急忙赶到的会稽太守,早已吓得满身冷汗。
“走吧,没事了。"始皇说。
车队在万岁声中,又慢慢启动。
晚间,蒙毅来行宫回报审讯结果。
原来正如始皇所猜测,这对男女果然是兄妹,一名吴鸿,一名吴秀。自幼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兄妹相依为命成长。母亲改嫁时,吴鸿才八岁,全靠他帮人做杂工,以及邻居帮助,兄妹两才能长大。
“哪有这样狠心的母亲!"始皇勃然大怒,他想起自己婬狠的母亲,也回忆到八岁和皇后同游邯郸的情景。
“据吴鸿供称,这里的文教风俗并不如父老们所说的那样好,而是婬风极盛,未婚前滥交成风,桑前榆下野合,习为常事。即使婚后,男女交往也不避嫌,通奸杂交都是司空见惯的。吴鸿母亲就是丈夫还在时,便与别人有染,丈夫一死,就丢下一对小儿女不管,跟那个男人私奔了!”
“事隔这么多年,吴鸿还为此拦朕车驾告状?”
“不是,而是为了一件更重大的事。”
“哦?说来听听。”
“原来这地方还有一项行之千年的恶俗,就是所谓钱塘君纳姬。每年钱塘君生日就要扩大庆祝,以盛大仪式将刚及笄的处女丢入江内,谓之送亲。”
“钱塘君何许人也,谁人所封?"始皇印象中没有这位神。
“相传钱塘君为海神之子,由海神所封。”
“这就是说今年纳姬选中了吴秀?"始皇这下明白吴鸿冒死拦驾告状的原因了。
“正是,陛下圣明!"蒙毅极带感情地说:“本来可以用钱贿赂巫婆另行选人,但兄妹生活都感困难,哪有这个余钱!”
“钱塘君选姬是如何一个选法?"始皇开始感到兴趣:“大概说给朕听。”
原来钱塘君选姬,乃是由地方巫者在生日前一月宣布,说是由钱塘君托梦要几月几日几时生的女孩,长得是个什么模样,然后就到处找。
其实,巫婆早就打听好哪家有这样的女孩,她一般都是找有钱无势家的女孩,父母赶快送钱要她另找生辰八字相同的女孩,或是自己出高代价,买票家女孩代死。
“这种婬风佚俗,难道地方官都不管吗?"始皇击案大怒。
“不是不管,而是不敢管!"蒙毅摇头叹口气说:“天下刚统一,大秦派的郡守首次到任,下令禁止此事,竟引起一场民间大暴动,钱塘江流域附近县的数万民众包围郡守府,最后郡守答应不管这种风俗,才算妥协。”
“朕怎么不知道有这回事?"始皇怀疑地问。
“郡守当然不敢上报,"蒙毅微笑:“地处偏远,平日就法令不行,民间信仰高于法律!”
“不行,这件事必须制止。"始皇坚决地说。
“陛下,事关民情,必须慎重处理,交给臣来办吧!"蒙毅深怕始皇的刚愎脾气会造成大灾难。
“不,事关风俗教化,本是郡县父母官的职责,既然他们管不了,而朕正好在此,这就是朕无可旁贷的责任。朕代天牧民,郡守县令又是为朕分担职守,他们负担不了,当然由朕亲自来。”
“交李斯丞相办理吧,何必陛下亲担烦忧!"蒙毅还想力谏。
“民间如此信仰钱塘君,是否有什么灵验?"始皇对蒙毅笑着说。
“每年钱塘君生日都逢大潮,而且江水时常泛滥为害,据臣问了一些父老说,那年就是因为没有纳姬,所以江水泛滥成灾,因此才酿成暴动。"蒙毅回答。
“那以后年年纳姬,是否就没有水患了呢?”
“应该还是有吧,"蒙毅回答:“据郡守说,三年前就有一次不小的洪水,淹没了不少田地房屋,夺走了不少生命。”
“那证明不是钱塘君纳姬的问题,而是水利没弄好。"始皇微笑。
蒙毅看着始皇半晌无语,心里在想——多英明睿智的皇帝,为什么逢到自己长生不老的事,就变得如此迷信幼稚!
始皇无语地站起来,在室内走来走去沉思,很久很久才又复座,他徐徐地对蒙毅说:
“你还有什么意见?”
“是否要找李斯丞相来议事?"蒙毅小心翼翼地问。
“不必了,朕已决定如何办理,你记下来转告会稽郡守,用不着朕另下诏命。”
“是。"蒙毅恭身答应。
此时近侍拿来笔墨和白绢。笔为羊毛制成,由蒙恬最新发明,书写便利迅速,比以往用竹、玉和金属制成的硬笔方便多了。
始皇郑重的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
“第一、命会稽太守立即传朕意旨,永远废除钱塘君纳姬风习。
第二、限三个月内拟定浙江(钱塘江)整治计划上奏。
第三、二天后另召集一批父老来与朕话桑麻,告诉他朕会亲自按这些人的话,一一到现地去证实!”
第3节
三天后,始皇本来约定接见父老的时间订在晚上,而且有一次盛大的赐宴。
但在一早他就被近侍吵醒。近侍慌慌张张地启奏:
“陛下,行宫外围满了好多民众,说是来请愿的,正与禁门郎中大吵大闹!”
“有这样的事,"始皇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耐地说:“传虎贲军都尉派人驱散!”
“是!"近侍行礼正要告退。
另一名近侍又进来报:
“李丞相及蒙廷尉求见。”
始皇昨夜睡得很晚,今天一大早就被吵醒,很想骂人、揍人、甚至是杀人,但看到近侍满脸惊惶、惧怕他发脾气的样子,又有点于心不忍,他知道若不是发生了重大的事,近侍绝不敢惊吵他的睡眠。他忍住满腹怒平地说:
“好吧,要人进来服侍朕梳洗,让他们在外面等一会儿。”
等他梳洗已毕,来到临时朝殿,只见李斯、蒙毅、虎贲军都尉等人,全在殿中等候,见他到来,一起行礼迎接。
只见李斯满脸着急,会稽太守更面无人色。始皇看着神色稍微镇定的蒙毅问:
“有什么事故发生吗?”
“启奏陛下,禁门外正有数万黔首聚集,要求陛下收回成命。"蒙毅恭身说。
“哦?"始皇不在意地笑了笑,装作不知地问:“什么成命?”
“废除钱塘君纳姬的事。"蒙毅明明知道始皇是明知故问,但不得不硬着头皮言明。
始皇没有作声,只是用威棱四射的目光扫视诸人,当他的目光最后停留在会稽郡守身上时,郡守肥胖庞大的身子,竟像被挑动的弦一样,浑身都在颤抖。
“他们平日都是用这种方式向官府谈事情吗?"始皇语气平和地问。
“不……不……不是。"郡守声音颤抖,结结巴巴地说。
“好,你们都跟朕到外面去看看。"始皇言罢,起立向外走,李斯等人紧紧跟随。
他们上了行宫平台,民众一见始皇出来招手,有一半的民众跪下口呼万岁,另有一半人静立不动,其中更有少数人举手高叫起来:
“陛下,你在这里只停留几天,我们却要子子孙孙世居于此!”
“对了,洪水淹没田地,你也不会没饭吃,淹也淹不死你家的人!"有人作更激烈的发言。
“你这样做,是会遭神谴的!陛下!”
“嬴政,你凶狠不顾人,总不能不怕神明!"喊声中,竟然有人敢直呼他的名字。
“……”
“……”
众多的声音混在一起,像大江波涛,更像雷鸣。
始皇脸色平静,就像欣赏窗外暴风雨的雨景,他要近侍搬来席案,就在平台前坐下来。
群众前面,身穿白色宽袖宽袍、头戴鸠冠的巫婆,带领一干穿着白袍、未戴冠、披散长发的男女弟子,在群众前面起舞,口中狂喊:
“吾乃钱塘君是也!嬴政胆敢侵犯到孤家头上,必须加以惩罚!尔等百姓千万不能听信他的,免得遭受洪水淹顶之苦!”
钱塘君神威真的非同小可,巫婆一开口说话,全场数万人竟鸦雀无声的静止下来,连小孩的哭叫声都没有了,始皇看得暗暗皱眉。
“丞相,你看如何办理?"始皇问站立在身旁的李斯。
“陛下,民意……
李斯的话还未说完,始皇就微笑地打断他说:
“这不是民意,而是神意!”
“陛下明鉴!神意……”
李斯的说话再度遭到打断,始皇突然失去笑容,严厉地对他说:
“也是巫婆之意!”
李斯恭身肃立一旁,不敢再言。始皇又声色俱厉地将会稽郡守召到前面来说:
“这是你平日养痈成患的结果!”
“臣罪该万死!"会稽郡守跪伏在地浑身颤抖。
“现在该如何处理?"始皇叱问。
“交由臣去处理。"郡守犹豫地说。
“去吧,已经找到朕的头上,用不着你代为出头了!"始皇叹了口气,面色变得缓和起来。
他又向侍立一旁的蒙毅问:
“廷尉,假若交由你来处理,你要如何做法?”
蒙毅没有答话,考虑起来,始皇没有催他,只是又向台下群众中望去。
只见四方八面还不断有群众扶老携幼而来,人越集越多,有的还手捧燃着香烛的香案,口中高叫万岁。
巫婆和一班男女弟子舞得越来越激烈,叫喊声也越来越大,全是以钱塘君的口吻直呼嬴政的名字挑战。
始皇叹口气向群臣说:
“白起坑赵降卒四十万,这里大约有五、六万人吧,尽皆坑杀并不为多,只是还有这么多焚香燃烛,口呼万岁的善良黔首!”
他说话时,额前青筋直跳,表示他已动了杀机,蒙毅连忙跪倒在地,急声说道:
“臣已想好对策,请陛下回驾,这里交由臣来处理!”
始皇沉吟了一下,微笑着说:
“好,朕授你全权办理,该果断时就该果断!”
接着他又转向李斯等人说:
“跟朕一起下去吧,你们留在这里没有用处。”
第4节
蒙毅走到平台前面,向群众挥手要求安静。
看到始皇离去,群众先是一阵错愕,继起的是极度的混乱。有人哭着喊万岁,也有人跪地哭泣,更有人高声叫骂。
失去了主要敌人和观众,"钱塘君"也走了,巫婆和她的那些男女弟子呆立当场,停止了舞蹈和狂喊。
蒙毅一挥手,全场都静止下来。他大声喊着说:
“陛下已全权交由本官处理此事,大家稍安勿躁!”
群众静了下来,有人窃窃私语:
“这人是谁?身着红袍,腰系玉带,官职不小!”
“看来如此年轻,皇帝怎么会全权交他处理?”
“……!"群众私议越来越大声,现场又逐渐混乱起来。
“我是廷尉蒙毅,已蒙皇帝诏命办理此事。”
他这句话一出,群众有了信任,又开始平静地等他说话。这时他先转身对虎贲军都尉说:
“你先带一万人马,守住各处通道,只准出不准进!”
“得令!"虎贲军都尉下去调动兵马。
然后蒙毅又大声转向巫婆说:
“你既然是奉神命行事,现在请上来与本官一谈,本官乃是奉人君之命,应该够资格与钱塘君商议!”
巫婆听到蒙毅如此说,她不但不敢上前来,反而率领男女弟子往人群中躲,有的人恶作剧将他们推出来,他们又往人堆中挤,群众中开始有了嘻笑声,有人说: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