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史书典籍 > 《史记》白话文版

魏世家第十四(5)


  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始孰强?”对曰:“不如始强。”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王曰:“以孟尝、芒卯之 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之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伐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旗冯琴而对曰①:“王之 料天下过矣②。当晋六卿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陽,决晋水以灌晋陽之城,不湛者三版③。知伯行水④,魏桓子御,韩康子 为参乘⑤。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陽。魏桓子肘韩康子⑥,韩康子履魏桓子⑦,肘足接于车上⑧, 而知氏地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兵虽强,不能过知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陽之下也⑨。此方其用肘足之时也,愿王之勿易也!”于是秦王恐。
  ①中旗:或曰官名,或曰人名。冯:同“凭”。②过:错。③湛(jiān,坚):浸,淹没。版:古代筑墙用的木版,一版高八尺,或曰高二尺。④行水:巡 视水情。行,巡察。⑤参乘:车上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参乘在右。⑥肘:用肘碰。⑦履:用脚踩。⑧这一句表示韩康子和魏桓子通过肘足相碰 已是心照不宣。⑨贤:胜过。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①,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 约车而遣之②。唐睢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③,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 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⑤。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⑥,受冠带⑦,祠春秋者⑧,以秦之强足以为与也⑨。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 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是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 为发兵救魏⑩。魏氏复定。
  ①冠盖相望:指使者或官吏在路上往来不断。冠,这里专指官吏的礼帽;盖,古代车上伞状的车篷。②约:备办。③丈人:对老人的尊称。芒然:疲倦的样子。 ④已:同“矣”。⑤无任:不胜任,无能。⑥藩:属国。⑦冠带:衣帽。带,衣带,代指衣服。⑧祠春秋:指春秋两季向秦国致送祭祀用品。祠,祭祀。⑨与:盟 国。⑩遽:急速。
  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围而未杀。痤因上屋骑危①,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②,不如以生痤 市。有如痤死③,赵不予王地,则王将奈何?故不若与先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痤,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 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④,则君且奈何?”信陵君言于王而出之⑤。
  ①危:屋脊。②市:买卖,交易。③有如:假如。④袭:因袭,沿用。⑤出:释放。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谓魏王曰①:
  秦与戎翟同欲,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③。故太后母也,而 以忧死④;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⑤;两弟无罪⑥,而再夺之国⑦。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⑧?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 识则不明,群臣莫以闻则不忠。
  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⑨,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邺⑩,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强秦之亲(11),王以为利乎?
  ①无忌:即信陵君。按:无忌,《战国策·魏策三》作朱己,《荀子·强国篇》杨倞注引《史记》作朱忌,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整理小组注云: “疑当以朱己为是。”以下大段文字与《战国策》所载基本相同,可参阅。②戾:(lì,力):凶狠,残暴。③施厚:厚施恩惠。④这两句指的是,秦昭王生母宣 太后,因昭王听从范睢建议而被废黜,不久就忧伤而死。见卷七十九《范睢蔡泽列传》⑤以上三句指的是,穰侯魏冉曾为秦国屡立战功,因他是宣太后之弟,所以昭 王听从范睢建议,把他逐出秦国。⑥两弟:指秦昭王同母弟泾陽君和高陵君。⑦夺:削去。⑧仇雠:仇敌。⑨这句指的是,当时韩桓惠王年幼,其母后代行执政。⑩ 邺:在此句中不可解。《战国策·魏策三》、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均作“邻”,《索隐》也认为作“邻”字为宜。(11)负:依仗。
  秦非无事之国也①,韩亡之后必将更事②,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踰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③,是复阏与之事④,秦必不 为也。若道河内⑤,倍邺、朝歌⑥,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知伯之祸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阨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 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蔡左)[上蔡]、召陵,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卫与齐矣。
  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秦固有怀、茅、邢丘,城垝津以临河内⑦,河内共、汲必危;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王之使者出 过而恶安陵氏于秦⑧,秦之欲诛之人矣。秦叶陽、昆陽与舞陽邻⑨,听使者之恶之,随安陵氏而亡之,绕舞陽之北,以东临许⑩,南国必危(11),国无害(已) [乎]?
  ①无事:不生事端。②更事:再生事端。③绝:越过,穿过。④阏与之事:前270年,秦攻韩,包皮皮围阏与,赵国派赵奢率军救韩,大败秦军。见卷四十三 《赵世家》。⑤道:取道。⑥倍:通“背”。⑦城:筑城。或认为“城”上缺“安”字,应为地名“安城”。⑧出:指出访秦国。过:过失。恶:诽谤,中伤。⑨舞 陽:当时为魏地。⑩许:指春秋时许国故地。(11)南国:许在魏国之南,故称南国。
  夫憎韩不爱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爱南国非也。异日者,秦在河西晋,国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阑之①,有周、韩以间之②。从林乡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 五入囿中③,边城尽拔,文台堕④,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⑤。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郊,北至平监⑥。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 数十,名都数百⑦。秦乃在河西晋,去梁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秦无韩,有郑地,无河山而阑之,无周、韩而间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由此矣。
  ①阑:阻挡。②间:隔开。③囿中:《索隐》和《正义》都解作地名,即圃田泽。④堕(huī,灰):同“隳”,毁坏。⑤国:国者。⑥平:或作“乎”。⑦以上两句《战国策》作“大县数百,名都数十。”
  异日者,从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韩不可得也。今韩受兵三年,秦桡之以讲①,识亡不听②,投质于赵③,请为天下雁行顿刃④,楚赵必集兵,皆识秦之欲无穷 也,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从事王,王速受楚赵之约,(赵)[而]挟韩之质以存韩,而求故地,韩必效之⑤。此士民不劳而故地得,其 功多于与秦共伐韩,而又与强秦邻之祸也。
  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时已。通韩上党于共、宁,使道安成,出入赋之⑥,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⑦。今有其赋,足以富国。韩必德魏爱魏重魏畏 魏,韩必不敢反魏,是韩则魏之县也。魏得韩以为县,卫、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韩,二周、安陵必危,楚、赵大破,卫、齐甚畏,天下西乡而驰秦入朝而为臣 不久矣⑧。
  ①桡:屈从。讲,讲和,媾和。②这句是说韩国知道要灭亡了可是不肯听从秦国。③投质:送人质。④雁行:像大雁那样成行成列地前进。顿刃:把兵器用坏,比喻死战。“顿”通“钝”。⑤效:致送。⑥出入:指商贾的出入。赋:收税。⑦质:抵押。⑧乡:同“向”。
  二十年,秦围邯郸,信陵君无忌矫夺将军晋鄙兵以救赵①,赵得全。无忌因留赵。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三十年,无忌归魏,率五国兵攻秦,败之河外,走蒙骜。魏太子增质于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或为增谓秦王曰:“公孙喜固谓魏相曰‘请以魏疾击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击秦,秦必伤’。今王囚增,是喜之计中也。故不若贵增而合魏,以疑之于齐、韩。”秦乃止增。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为景湣王。信陵君无忌卒。
  ①矫:假托,诈称。这里指假传王命。信陵君救赵事详见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
  景湣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为秦东郡。二年,秦拔我朝歌。卫徙野王。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十五年,景湣王卒,子王假立。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①。
  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
  ①荆轲刺秦王事详见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太史公史:吾适故大梁之墟①,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说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削弱至于亡,余以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②,曷益乎③?
  ①墟:故城,废址。②阿衡:即伊尹,商代的贤臣。③曷:何。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