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杜甫:梦李白·其一
【作品简介】
《梦李白·其一》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这首诗描写作者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全诗发自肺腑、至诚至真之文字,所以深厚真挚,哀感动人,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评价这两首诗说:“千古交情,惟此为至。”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参考阅读:《梦李白·其二》。
杜甫《梦李白·其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原文】
《梦李白·其一》
作者: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注解】:
1、明:表明。
2、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3、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4、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韵译】: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评析】: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如果是死别,那还可以绝望地吞声一哭而了之,惟独生离却常令人更加悲痛不止。江南山泽是瘴疬滋生流行之处,被放逐贬谪的人为何至今毫无消息?诗一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古时一旦被流放,山高路险,一去莫测。所以,古人常把生离死别视为人生两大痛事。
“已”,止。“吞声”,泣不成声。“恻恻”,悲凄悲痛貌。“瘴疠”,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瘴气,是指南方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的气。“逐客”,被放逐的人,指李白。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今夜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千里迢迢飞来这北国之地?这两句是说,诗人听到李白长流夜郎的消息,天涯忧念,积想成梦。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巧妙曲折,至诚至真。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明”,表明。“长”,常常。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此生之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川而返,来的时候,江南枫林是一片伤心的青色;返回的时候,秦州关塞是一片令人惆怅的昏黑。
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可是魂魄?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逼真。接着,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达自己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魂来”句,指李白之魂所在的地方。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关塞”,指当时杜甫所居的关陇一带。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醒来后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朦胧中似乎还能见到你的颜容憔悴。江南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颜色”,指梦中李白的面容。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的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这是半醒半睡的境况;看到月光是半醒,看到李白是半睡。写得真实而细致,既是对李白的怀念,又确切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情境。“水深”二句,言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表达诗人的担忧与祝告。江南多湖泊,传说有蛟龙生在其间,能食人。此处兼有喻意,“水深”、“蛟龙”喻指政治环境的险恶。“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建武年间,有人白天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綵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讲解】
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二年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
《梦李白》一共两首,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第一首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第二首的咏叹。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史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英汉对照】
梦李白(之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SEEING Li Bai IN A DREAM( I )
Du Fu
There are sobs when death is the cause of parting;
But life has its partings again and again.
…From the poisonous damps of the southern river
You had sent me not one sign from your exile --
Till you came to me last night in a dream,
Because I am always thinking of you.
I wondered if it were really you,
Venturing so long a journey.
You came to me through the green of a forest,
You disappeared by a shadowy fortress…
Yet out of the midmost mesh of your snare,
How could you lift your wings and use them?
…I woke, and the low moon's glimmer on a rafter
Seemed to be your face, still floating in the air.
…There were waters to cross, they were wild and tossing;
If you fell, there were dragons and rivermonsters.
《梦李白·其一》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这首诗描写作者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全诗发自肺腑、至诚至真之文字,所以深厚真挚,哀感动人,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评价这两首诗说:“千古交情,惟此为至。”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参考阅读:《梦李白·其二》。
杜甫《梦李白·其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原文】
《梦李白·其一》
作者: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注解】:
1、明:表明。
2、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3、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4、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韵译】: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评析】: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如果是死别,那还可以绝望地吞声一哭而了之,惟独生离却常令人更加悲痛不止。江南山泽是瘴疬滋生流行之处,被放逐贬谪的人为何至今毫无消息?诗一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古时一旦被流放,山高路险,一去莫测。所以,古人常把生离死别视为人生两大痛事。
“已”,止。“吞声”,泣不成声。“恻恻”,悲凄悲痛貌。“瘴疠”,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瘴气,是指南方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的气。“逐客”,被放逐的人,指李白。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今夜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千里迢迢飞来这北国之地?这两句是说,诗人听到李白长流夜郎的消息,天涯忧念,积想成梦。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巧妙曲折,至诚至真。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明”,表明。“长”,常常。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此生之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川而返,来的时候,江南枫林是一片伤心的青色;返回的时候,秦州关塞是一片令人惆怅的昏黑。
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可是魂魄?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逼真。接着,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达自己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魂来”句,指李白之魂所在的地方。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关塞”,指当时杜甫所居的关陇一带。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醒来后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朦胧中似乎还能见到你的颜容憔悴。江南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颜色”,指梦中李白的面容。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的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这是半醒半睡的境况;看到月光是半醒,看到李白是半睡。写得真实而细致,既是对李白的怀念,又确切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情境。“水深”二句,言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表达诗人的担忧与祝告。江南多湖泊,传说有蛟龙生在其间,能食人。此处兼有喻意,“水深”、“蛟龙”喻指政治环境的险恶。“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建武年间,有人白天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綵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讲解】
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二年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
《梦李白》一共两首,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第一首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第二首的咏叹。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史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英汉对照】
梦李白(之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SEEING Li Bai IN A DREAM( I )
Du Fu
There are sobs when death is the cause of parting;
But life has its partings again and again.
…From the poisonous damps of the southern river
You had sent me not one sign from your exile --
Till you came to me last night in a dream,
Because I am always thinking of you.
I wondered if it were really you,
Venturing so long a journey.
You came to me through the green of a forest,
You disappeared by a shadowy fortress…
Yet out of the midmost mesh of your snare,
How could you lift your wings and use them?
…I woke, and the low moon's glimmer on a rafter
Seemed to be your face, still floating in the air.
…There were waters to cross, they were wild and tossing;
If you fell, there were dragons and rivermonsters.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