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作品简介】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由杜审言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作者因物感兴,即景生情,借此诗描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原文】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作者: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解】
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②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④淑气:和暖的天气。
⑤古调:指陆丞相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韵译】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苹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讲解】
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相,名元方,晋陵人,武则天时期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陆元方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因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起笔就从同为“宦游人”的角度来应和陆元方《早春游望》的心理感受,说明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自然界的物象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而诗人与陆元方都同为客居异乡的人,“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元方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早”字,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括地显示了早春“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画面轮廓。
颔联和颈联,是“物候新”的具体化,展示了题中“游望”的详细内容。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说清晨太阳从东海海面升起,曙光乍现,云气被朝阳折射,变成绚烂的彩霞,布满东方天际,从江北来到江南,忽见早春的江南梅树已经开花,杨柳也遍抽新绿,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一般。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望”字。颈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是说江南那温暖的春的气息,似乎在催促着黄莺婉转早啼;江南那明媚的阳光,也使水中的萍草颜色愈染愈绿。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游”字。这两联中,“云霞”、“梅柳”,“黄鸟”、“绿苹”、“曙”、“春”、“淑气”、“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感,而“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四“物”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画面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
中间这两联在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中融注了诗人对江南春光的无比惊慕、喜悦之情。江南春景越美,但在“宦游人”眼中,越容易引起令人触景伤情的“归思”。因为更容易引起对故乡春色的回忆,从而也就更能加重身在异乡的客游感。从诗的总体上加以考察,这两联铺衬“归思”宕然而生,有了它的渲染,才使尾联的“归思”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四句诗二十个字已穷形尽意地绘制出一张江南早春游望图,图中的远景近景层次分明,大景小景相映衬,格局匀称优美,着色明丽和谐。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过:“诗在意远,固不以词语丰约为拘。状景物,则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似此之类,词贵多乎哉?”他所称赞杜审言的是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词约而意丰。这也正是中间两联诗的精彩所在。长期“载笔下寮”的诗人,宦游千里之外,置身于良辰美景之中,“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情思便油然而生。他以写景来寄情,异乡的景物写得愈美好,怀乡的情思表现得愈沉挚。诗人善于化景物为情思,为尾联的直抒胸臆作好准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诗人正陶醉于江南佳景,忽然读到陆元方寄来的格调古朴的游春诗,乡思不禁油然而生,几乎要潸然泪下。这里一个“忽”字,在突兀中寓有对陆诗表示惊喜的感情,又使上文对江南美景留连忘返的诗情陡转,由兴发而转感伤,由眼前景而勾起归乡情,从而给画面景物进一步浸染了感情的色彩,增强了诗歌的容量和深沉感。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中的社交游戏】
【引】今天我们视之为纯粹艺术(审美目的)的东西,可能很多在当初只是一种日常技艺而已,在经过久远时空的洗礼之后,今天我们奉如神明的很多东西,是否应该回归其本来在网上,从最原始的意义上审视我们称之为“艺术作品”的很多东西。就象被后代奉为书法极品的《中秋帖》曾经只是王羲之日常生活的一封书信一样,就象郑板桥卖字只为养家糊口一样,唐诗最开始大多也是一种社会交流的方式而已。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解】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歌是唐人在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交流或纯粹用于场面应酬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际手段。唐诗中大量的酬赠唱和诗及应制、应令、应教之作,说明这一社交手段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这类诗歌有表情达意的特定格式,是那个诗酒风流的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
赠诗表达诗人对受赠者的赞誉、仰慕、干谒、祝愿、规劝,或者对其不幸命运表达同情,用意各殊,写法自然不同。如: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对花卿僭越礼法倨傲骄恣提出隐含讥刺的婉讽。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 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赠妓云英》)怀才不遇的诗人和沦落风尘的歌妓惺惺相惜,悲慨相同,调笑之余,也有劝慰对方之意。
当受赠者与诗人之间空间悬隔,赠诗便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即寄赠。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类诗的标题往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秋登万山”、“宿桐庐江”、“忆旧游”等可以视为正题,“寄张五”、“寄广陵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则是副标题。有赠诗就有酬答。刘禹锡被贬岭南连州时,挚友柳宗元曾赠以《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刘禹锡以《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一诗回报。元白刘柳四人笃于友情,彼此酬赠之诗颇多。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唱和诗依原诗与和作在用韵方面的谐调密切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和意而不和韵;依韵(亦称同韵,只使用同一个韵部,而不限定所用的韵字);用韵(即用相同的韵字,而不要求韵字出现的顺序同于原诗);次韵(亦称步韵,即韵脚句句相同,字字对应)。显然,第一种最宽松自由,盛唐人和诗不和韵,大多属于此种。第二、三种限制较严。第四种拘束最多,因此为喜欢逞才炫学的诗人所偏爱。中唐元白等人开始有较多的次韵诗,晚唐皮、陆二子更有意识地大量制作。宋代以后,这种创作方法影响甚大,次韵之作有一叠、再叠以至十叠、二十叠,多达数十首乃至上百首,因难见巧,文字游戏的成分也相应增大了。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春天,由中书舍人贾至首唱,太子中允王维、左拾遗杜甫、右补阙岑参等人参与奉和的四首七律早朝大明宫诗,即属和意不和韵一类。诗表现了唐朝经历安史之乱、转危为安走向复兴的气象,风格富丽精工,艺术上各有长处,而岑、王二篇较佳。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珮声直到凤池头。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鸡声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张仲素原唱、白居易和作的《燕子楼》七绝各三首,属于次韵一类。今以其中第一首为例。张仲素所作为: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白居易的和诗是: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不仅与张仲素原唱所押韵部一样,连所用的韵脚字“霜”、“床”、“长”排列的先后顺序也完全相同,亦步亦趋,不曾走样。
应制诗和早朝大明宫之作那样的朝省诗,同样属于以歌功颂德为基调的宫廷文学。奉皇帝的命令作诗称为“应制”或“应诏”,奉皇后、太子的命令作诗称为“应令”,奉诸侯王的命令作诗称“应教”。这些都包含在广义的应制诗里,是地地道道的“奉命文学”。一般来讲,“奉命文学”束缚性灵,限制自由发挥,很难产生杰作,通常能写得堂皇富丽或者工稳切题就算不错了。唐代帝王及皇室贵族嗜诗能诗的比比皆是,往往自己先作一首,再令臣下和作。这就有了奉和应制诗,如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沈佺期、宋之问所作《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二首,是这类诗中较为突出的,也只是巧妙地组织有关昆明池、晦日的典故,敷以词采,加上颂圣之意曲终奏雅而已。总的来说,应制诗虽然缺乏深刻新颖的思想内容,却很能考验诗人才思敏捷的程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姑以上文提到的王维那首奉和应制诗为例,说明这类诗四平八稳的特点: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评】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作者介绍】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晋征南将军预远裔。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累迁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司马周季重、司户郭若讷构其罪,系狱,将杀之。季重等酒酣,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座,左右杀并。季重将死,曰:“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审言免官,还东都。苏(廷页)伤并孝烈,志其墓,刘允济祭以文。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后令赋《欢喜诗》,叹重其文,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初,坐交通张易之,流峰州。入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卒。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诏赠著作郎。初,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融之亡,审言为服缌云。审言生子闲,闲生甫。(《新唐书·杜审言传》)
【英汉对照】
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
ON A WALK IN THE EARLY SPRING
HARMONIZING A POEM BY MY FRIEND LU
STATIONED AT CHANGZHOU
Du Shenyan
Only to wanderers can come
Ever new the shock of beauty,
Of white cloud and red cloud dawning from the sea,
Of spring in the wild-plum and river-willow…
I watch a yellow oriole dart in the warm air,
And a green water- plant reflected by the sun.
Suddenly an old song fills
My heart with home, my eyes with tears.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由杜审言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作者因物感兴,即景生情,借此诗描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原文】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作者: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解】
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②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
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④淑气:和暖的天气。
⑤古调:指陆丞相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韵译】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苹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讲解】
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相,名元方,晋陵人,武则天时期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陆元方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因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起笔就从同为“宦游人”的角度来应和陆元方《早春游望》的心理感受,说明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自然界的物象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而诗人与陆元方都同为客居异乡的人,“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元方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早”字,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括地显示了早春“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画面轮廓。
颔联和颈联,是“物候新”的具体化,展示了题中“游望”的详细内容。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说清晨太阳从东海海面升起,曙光乍现,云气被朝阳折射,变成绚烂的彩霞,布满东方天际,从江北来到江南,忽见早春的江南梅树已经开花,杨柳也遍抽新绿,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一般。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望”字。颈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是说江南那温暖的春的气息,似乎在催促着黄莺婉转早啼;江南那明媚的阳光,也使水中的萍草颜色愈染愈绿。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游”字。这两联中,“云霞”、“梅柳”,“黄鸟”、“绿苹”、“曙”、“春”、“淑气”、“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感,而“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四“物”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画面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
中间这两联在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中融注了诗人对江南春光的无比惊慕、喜悦之情。江南春景越美,但在“宦游人”眼中,越容易引起令人触景伤情的“归思”。因为更容易引起对故乡春色的回忆,从而也就更能加重身在异乡的客游感。从诗的总体上加以考察,这两联铺衬“归思”宕然而生,有了它的渲染,才使尾联的“归思”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四句诗二十个字已穷形尽意地绘制出一张江南早春游望图,图中的远景近景层次分明,大景小景相映衬,格局匀称优美,着色明丽和谐。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过:“诗在意远,固不以词语丰约为拘。状景物,则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似此之类,词贵多乎哉?”他所称赞杜审言的是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词约而意丰。这也正是中间两联诗的精彩所在。长期“载笔下寮”的诗人,宦游千里之外,置身于良辰美景之中,“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情思便油然而生。他以写景来寄情,异乡的景物写得愈美好,怀乡的情思表现得愈沉挚。诗人善于化景物为情思,为尾联的直抒胸臆作好准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诗人正陶醉于江南佳景,忽然读到陆元方寄来的格调古朴的游春诗,乡思不禁油然而生,几乎要潸然泪下。这里一个“忽”字,在突兀中寓有对陆诗表示惊喜的感情,又使上文对江南美景留连忘返的诗情陡转,由兴发而转感伤,由眼前景而勾起归乡情,从而给画面景物进一步浸染了感情的色彩,增强了诗歌的容量和深沉感。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中的社交游戏】
【引】今天我们视之为纯粹艺术(审美目的)的东西,可能很多在当初只是一种日常技艺而已,在经过久远时空的洗礼之后,今天我们奉如神明的很多东西,是否应该回归其本来在网上,从最原始的意义上审视我们称之为“艺术作品”的很多东西。就象被后代奉为书法极品的《中秋帖》曾经只是王羲之日常生活的一封书信一样,就象郑板桥卖字只为养家糊口一样,唐诗最开始大多也是一种社会交流的方式而已。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解】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歌是唐人在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交流或纯粹用于场面应酬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际手段。唐诗中大量的酬赠唱和诗及应制、应令、应教之作,说明这一社交手段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这类诗歌有表情达意的特定格式,是那个诗酒风流的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
赠诗表达诗人对受赠者的赞誉、仰慕、干谒、祝愿、规劝,或者对其不幸命运表达同情,用意各殊,写法自然不同。如: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对花卿僭越礼法倨傲骄恣提出隐含讥刺的婉讽。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 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赠妓云英》)怀才不遇的诗人和沦落风尘的歌妓惺惺相惜,悲慨相同,调笑之余,也有劝慰对方之意。
当受赠者与诗人之间空间悬隔,赠诗便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即寄赠。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类诗的标题往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秋登万山”、“宿桐庐江”、“忆旧游”等可以视为正题,“寄张五”、“寄广陵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则是副标题。有赠诗就有酬答。刘禹锡被贬岭南连州时,挚友柳宗元曾赠以《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刘禹锡以《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一诗回报。元白刘柳四人笃于友情,彼此酬赠之诗颇多。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唱和诗依原诗与和作在用韵方面的谐调密切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和意而不和韵;依韵(亦称同韵,只使用同一个韵部,而不限定所用的韵字);用韵(即用相同的韵字,而不要求韵字出现的顺序同于原诗);次韵(亦称步韵,即韵脚句句相同,字字对应)。显然,第一种最宽松自由,盛唐人和诗不和韵,大多属于此种。第二、三种限制较严。第四种拘束最多,因此为喜欢逞才炫学的诗人所偏爱。中唐元白等人开始有较多的次韵诗,晚唐皮、陆二子更有意识地大量制作。宋代以后,这种创作方法影响甚大,次韵之作有一叠、再叠以至十叠、二十叠,多达数十首乃至上百首,因难见巧,文字游戏的成分也相应增大了。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春天,由中书舍人贾至首唱,太子中允王维、左拾遗杜甫、右补阙岑参等人参与奉和的四首七律早朝大明宫诗,即属和意不和韵一类。诗表现了唐朝经历安史之乱、转危为安走向复兴的气象,风格富丽精工,艺术上各有长处,而岑、王二篇较佳。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珮声直到凤池头。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鸡声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张仲素原唱、白居易和作的《燕子楼》七绝各三首,属于次韵一类。今以其中第一首为例。张仲素所作为: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白居易的和诗是: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不仅与张仲素原唱所押韵部一样,连所用的韵脚字“霜”、“床”、“长”排列的先后顺序也完全相同,亦步亦趋,不曾走样。
应制诗和早朝大明宫之作那样的朝省诗,同样属于以歌功颂德为基调的宫廷文学。奉皇帝的命令作诗称为“应制”或“应诏”,奉皇后、太子的命令作诗称为“应令”,奉诸侯王的命令作诗称“应教”。这些都包含在广义的应制诗里,是地地道道的“奉命文学”。一般来讲,“奉命文学”束缚性灵,限制自由发挥,很难产生杰作,通常能写得堂皇富丽或者工稳切题就算不错了。唐代帝王及皇室贵族嗜诗能诗的比比皆是,往往自己先作一首,再令臣下和作。这就有了奉和应制诗,如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沈佺期、宋之问所作《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二首,是这类诗中较为突出的,也只是巧妙地组织有关昆明池、晦日的典故,敷以词采,加上颂圣之意曲终奏雅而已。总的来说,应制诗虽然缺乏深刻新颖的思想内容,却很能考验诗人才思敏捷的程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姑以上文提到的王维那首奉和应制诗为例,说明这类诗四平八稳的特点: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评】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作者介绍】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晋征南将军预远裔。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累迁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司马周季重、司户郭若讷构其罪,系狱,将杀之。季重等酒酣,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座,左右杀并。季重将死,曰:“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审言免官,还东都。苏(廷页)伤并孝烈,志其墓,刘允济祭以文。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后令赋《欢喜诗》,叹重其文,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初,坐交通张易之,流峰州。入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卒。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诏赠著作郎。初,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融之亡,审言为服缌云。审言生子闲,闲生甫。(《新唐书·杜审言传》)
【英汉对照】
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
ON A WALK IN THE EARLY SPRING
HARMONIZING A POEM BY MY FRIEND LU
STATIONED AT CHANGZHOU
Du Shenyan
Only to wanderers can come
Ever new the shock of beauty,
Of white cloud and red cloud dawning from the sea,
Of spring in the wild-plum and river-willow…
I watch a yellow oriole dart in the warm air,
And a green water- plant reflected by the sun.
Suddenly an old song fills
My heart with home, my eyes with tears.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