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作家 > 安妮宝贝 > 眠空

贰 荷亭听雨

1

天气日益热起来。买大盆栀子花和茉莉,放在客厅陰凉处,睡觉时芳香于枕边嗅闻而至。午后的雨,声响大,很快就停。午睡之后吃樱桃。黄昏天边时有彩霞。深夜青蛙叫声忽远忽近。女孩纷纷穿上碎花连衣裙。夏日已至。

写完三章。章节基本可用,到时只需要整理、修改、修饰结构以及增加专门描述和论述的部分。整理出一些资料。有大堆文字在后面垫底,这部分工作可以细致从容。写出整个故事还是重要。搜索一个地点,搜到很多有趣的东西。了解清楚一个地点。

下午女友G来做客,带来荔枝和西瓜。吃午饭,小坐。泡茶的壶,绘有腊梅朵朵。青色杯底一尾白色小鱼,鳞片雕琢得分明。几撮褐色细小茶叶,倒进滚烫开水,浇热紫砂壶。一壶茶,清醇温润,从喉咙到胸底。只感觉身体里枝枝节节打通舒畅,浑身酥软放松。

小瓷杯喝盏茶,见面喜欢,话不敷衍,一切刚好。能否风生两腋倒是其次。天气热,换了轻薄的衣衫,觉得人也精神了。

一起喝了三种茶,明月光,普洱,腊梅。

黄昏时她告辞离开,不过是闲话家常。

2

肩背酸痛,晚上绕后海徒步一圈。是长时间未曾有过的步行。一些事有人共做,散发出不同意味。独自用餐和一起吃饭,单人旅行和一起旅行,独睡及共眠,其间对食物、风景、时间的感受会有不同的深度。

现在的我,不再如以往那般热衷单人旅行。伴侣之重要,是带来开放性、两相对照,与外界的交会因分享和交流获取更多感受。适宜的伴侣让心呈现出敏感而丰富的层次。有效关系的确立,让存在感更为强壮。当我们与爱的人在一起时,自我会更为锋利、轻盈、有力、清晰。反之,则是一种浑然不觉的混沌与麻木。

演戏可以彩排。写作可以隐藏。在演戏、写作中,我们获得机会拥有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在虚设的空间里,一切获得崭新机会。或许遇见一个能让你发出清脆笑声的男子,与他生养两三个孩子,听他用树叶吹口哨,跟随他去天涯海角。你一无所知,却欢喜地仰起面容,让他抚摸发丝,亲吻尚未旧去的清润眉眼。又或许,在一条夜色的河流之中,放下一盏烛火,在心里默默许下愿望。烛火熄灭,又再次点燃,漂流远方。某些瞬间,那是令人落泪的肌肤和誓言。

这样的彩排在错落的时间里上演,仿佛可以一再修正,一再转换,一再终结和开始。但你我都知,真实的人生从不允许排练。一上场,大幕即揭开,观众已在台下。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看起来主动和有力,却从未被允许得到选择和做出决定的机会。

3

晚上看古典乐府形式的戏剧,印象深刻的一处是女子击鼓独奏,面涂白粉,无表情,韵律有致。歌伎的一处独唱。总体而言,是静中发力的表演。幅度不大但意志坚韧。

坐在剧场中,想起一些人,心里无限愧疚伤感。仿佛是被命运限制所带来的不得已的疏离。

4

M与我相同,都是觉得与外界不甚融洽的人。区别在于,他始终对抗这种格格不入,说起一些人与事,不免心有对抗。我则全盘接受,分别心消失于对事物的重新认识。当人接受自己的本性所在,便生发出柔和与自在,不再生硬。但即便如此,仍不代表我在世间获得与俗世生活打成一片且优游自若的能力。

我依旧时时觉察到自己与它之间的隔膜。觉察到某种隐秘在内心深处的不知所措和不合时宜。内心的价值观不免孤立。这些情绪和感受,在《春宴》的写作之 中得到充分的表达。仿佛是对这个世间发出的某种微弱的信号。(我是否在隐隐期待某些相同而小众的人,在阅读之后给予我互通的应和?只为他们听到这声音。)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有幽僻的小段,在书中一笔带过:是月季春,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 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幙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之佳况……描述的一番盛况美景,成为半梦半醒之际日益消逝的歌叫 之声。渐行渐远,失去踪迹。

打开泛黄书页,跟随孟元老上路,进入一座他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的城。从清晨到日暮,从郊外到城中。一年四季轮转的时节和仪式,吃喝玩乐日常生活 的细节和铺陈,食物之丰富,物质之繁盛,人情之和美,节物之风流,如何说尽,如何道明。东京汴梁。它的富庶华美烟火人间,在一个有着悠悠浪子心的文人笔下,得以用微型干燥的方式存留。虽已无人可触及它过去的生命。

南宋时,汴梁的景况已不堪回首,“新城内大抵皆墟,至有犁为田处。旧城内麓布肆,皆苟活而已。四望时见楼阁峥嵘,皆旧宫观寺宇,无不颓毁。”一千年后,它被反复洪水洗刷埋葬之后,成为深埋在泥地之下的一具残骸。身上的锦绣绫罗丝线根根断裂。血肉与情爱俱化为乌有。与其说,在书中寻找的是一座潦倒古都,不如说,在其中寻找一缕被废弃被摧毁的文明。

以前有友人对我说起看到奇景的状况。山道上遇见清晰而又无可触及的景象,望之,内心惘然,继续上车赶路。半途只觉得越来越牵挂,又再次折回。欲细看 分辨,华丽市景已消失无踪,徒留一片平原。我读这本书,内心也有这样一种无从归属的惘然。不知如何去留,不知家乡在何处。仿佛只看到回忆中海市蜃楼的世 界。

他是时常出入瓦舍尽欢,对世间烟火之美充满热爱和敏锐的男子。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及时行乐秉烛夜游的真髓。内心的火焰,即使在时代变迁和流年辗转中,也无法忍受其默默熄灭。于是他决定写作一本书。置身其中心无旁骛地回忆一座城。密密麻麻,谨慎齐全。单纯如童年,空旷如命终。

那座城,成为不羁人生的最后一个幻梦。

5

每次走过雨后的花园广场。湿漉漉的草地,露珠在月光下闪烁微光,呼吸似乎可以抵达胸腔最深处。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稀少获得相融而渗透的感受。繁杂而表面化的交往,是饭馆里味精过多的菜肴,商业街上的顾客盈门,宴席结束后一地的垃圾和余烬。黄昏有时显得时辰长。妙不可言。

仿佛身体内什么东西被释放掉,它在远去。如果有作用在发生,人会觉得疲倦,会觉得轻盈。身心在默默中独自翻越过重重山岭,只是穿行时并不知晓而已。

不管来或不来,人之等待只是为了让自己安静有力。

6

不喜欢任何要强力证明或者试图保存的东西。在水中写一封信。一边写一边消失。要相信水。它熟知一切,却不要求证明。

务必清除掉留在世间的任何人为痕迹。烧信,烧日记,删除文件,清空回收站,不告而别。

7

与台湾出版公司的编辑MSN上遇见,谈论出版、写作诸多话题,我说起若干疑问。《春宴》推进,一直觉得很有挑战。内容深切晦涩,如同要开始独自爬一座高山,山脚下先兀自踌躇。我希望写出一部全新的小说,即便它有些颓废,写法颇为任性,倒不顾虑读者是否会读通。只怀疑自己是否能当起它应该有的重量。

他说,不必要求过高。只要保持能够以一种方式展现独特的自己。一个作者在他所置身的时代,务必要接受考验。且只管写下去,让愿意读之的人群读到它。除此之外无他。

十余年写作,很少有人给予技巧或心理上的指导,一切只凭靠自己摸索和承当。从本质上来说,这些作品均是一意孤行的产物,不完美。也正因如此,可以保持意志和活力,始终处于行进之中。

漫长文字路,周转很长时间,酝酿,推进,琢磨,更改,时间就此打发。仿佛能够以此过完一生。如果可以在一件专注及敬重的事情上用力使用生命,这未尝不是上天赐予的一种恩惠。

8

晚上独自在小公园散步。花园树木影影绰绰,月光明亮。有人在夜色中练习击鼓,鼓声清扬略显犹豫。

9

《小团圆》里锋利的比喻和细节处处皆是。很多人不喜欢《小团圆》,觉得看不懂或不习惯,可见作者的立场愈主观和任性,愈挑战读者的心性和经验。以前觉得她的散文写得好,小说里总有某种固执而狭窄的情感特征,越不过沟壑。只是文字依然如锐利精炼的水晶,折射人性种种细微幽暗。

在《小团圆》里,她诚实,叙述坦荡,没有内在评判,甚或有某种自我嘲讽。那也许是年老的心境有了看到尽头的淡然。

傅雷撰文批评张爱玲,说“我不责备作家题材只限于男女问题,但除了男女以外,世界究竟还辽阔得很”。她不屈就,写文对辩,“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这段对话可见文学性别的不同,男性的书写倾向壮大的与己隔离的形式(未尝不是一种假模假式),女性则更领会生命和情感的质地。后者显然更有进阶。

那时没有互联网,读写都正式。即便是批评和对答,彼此也形式端正态度矜持。畅销书作家在其所置身的时代都会被从低处评价。但比人为评价更重要的,是文字本身所传达出的意志。如果它足够强硬,即可击破观念和评判,跨越时间的限度。

10

他带我去喝粥。吃了蚬、黄鳝,喝汤。心情愉快,唠唠叨叨。天下起雨丝,又停,走一段路,上了地铁。在地铁车厢里,突然无由紧紧抓住我的手。去酒吧,喝了一杯酒。一直有雨。

11

一些人爱你,但他们所爱的,也许是由你而生发出来的幻象。他们所爱的,仍是自己的心。你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载体。是他们隔岸相望的烟火。

当人毫无禁忌地暴露了自身真实,这些难以轻易示众的潦倒、自私、矛盾、本能……(脆弱和邪恶有时正是一种美感。)彼此反而会产生崭新的联接,并比以往更为坚定。因其中掺杂了承担和救赎的意味。

你看着一个人跌落于自身的破碎和障碍之中,他浑然不知,你无法告知。无法替对方解决在强大的惯性和妄想之中的执着。无法给予觉察和粉碎的能力。(彼此最终是独立的。各奔东西。)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一切。

人与人,只能存在于自己的境况,走自己的道路。寻求各自的自我解决。即便在爱恋中,我们也是如此形单影只。

12

需要接受一些世间范畴之中的不合理的陰暗的恶性的内容。允许它存在。不理会,不接应,不相触,即代表不去浇灌和喂养它。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