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十善业道经

回归本性本善__学习心得05(4)

这是讲世尊开示我们永离瞋恚,就会得到『八种喜悦心法』,这个喜悦心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欢喜心,法喜充满。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法喜充满,都希望得到快乐,如果有瞋恚,这个快乐是得不到的。换句话说,假如我们还得不到快乐,自己觉得自己没有真正生欢喜心,每天好像还很烦恼,觉得很多事在折磨自己,让自己生烦恼,一定障碍这个「喜悦心法」的原因还存在。什么原因?瞋恚,有瞋恚就得不到喜悦。所以,想要真正得到喜悦,那就要断瞋恚。

瞋恚它的时间很短促,爆发出来很猛烈,所以在贪瞋痴里面它是个很强烈的烦恼。三毒烦恼里面的根本是贪,贪而不得那就起瞋恚。所以瞋恚叫毒,这个瞋毒了不得,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损害。你看印光大师的《文钞》里面就讲到,如果有个妇女她刚刚发了一场脾气,跟她的丈夫吵了一场架,马上去喂奶,哺乳。结果小孩喝了这个乳一汁之后就死了,一检查,中毒死亡。什么毒?瞋毒,这种瞋毒真的像毒蛇的毒一样,真的是很大的杀伤力。所以瞋恚心有毒,血液里有毒。你看伊斯兰教里面的人,他们宰杀畜生都要祈祷,祈祷完了之后要把血放掉,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你要宰杀这个生灵的时候,这个畜生因为疼痛而起瞋恨心,这瞋恨心就在血液里带毒,你把这个血放掉了就比较好,这都是他们的经验积累。当然最好就不要去宰杀,虽然说把血放掉了,肉还是会有毒。所以佛法里讲的,瞋恨是个大障碍,障住你的善心所,让你的善念起不来,正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你的瞋恨心一起来,人就失去理智,他什么坏事都敢干,什么业障都会起现行。

所以人如果脾气很大不是好事情,脾气大的人理智就校要控制自己的脾气,让自己的脾气慢慢的减少,这种喜悦心才慢慢的透出来。这个喜悦是像内心的泉水,慢慢的涌出来,你不能用石头给它封住,你封住了,泉水涌不出来,什么是石头?瞋恨心。对于一个临终人来讲,假如一个人起了瞋恨心,在临终时候这是很大的障碍。所以为什么我们希望要助念,帮助临终人助念?临终的人身体非常的疼痛,经上讲像生龟脱壳那么痛苦,如果你要碰他、要哭泣,他会痛苦,一痛苦他会产生瞋恨心,一起瞋恨心就往下堕。三毒感应的是三恶道,瞋恚心感应的是地狱,贪心感应饿鬼,痴感应畜生。所以,为临终人的护理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功德殊胜的一件事情,最好是要助念。所以,学佛团体里面能够成立一个助念团,这非常好。每个念佛的团体成立一个助念团,万一谁家需要帮忙,立即去助念;平时念佛可以作为练习,一到该上阵的时候,马上就能够有所准备。平时有训练,到时候能够不慌不忙,秩序有条不紊,轮班都事先做好准备。

对于那些念佛功夫不得力的人,助念是非常关键,临终的时候就像登山,很陡峭的山,如果有人拉他一把,他就比较容易上;你要下面给他拉,他就往下坠。所以你助念等于是把他往上拉,能够拉到极乐世界去。要知道,助念功德不可思议,成就一个人念佛往生就是成就一尊佛,佛度多少众生,功德不可思议,那个功德都算在你头上。平时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讲,平时用功要控制贪瞋痴,不要期望临终的时候有人来帮忙助念,你这样想的话是侥幸的心理。就像赌博一样,下了赌注,要下错了怎么办?所以自己平时用功,不要希求别人,我们帮助别人要全心全力。平时用功,检查自己的贪瞋痴有多少。念佛的功德,念一句佛功德很大,你如果发个脾气,那叫火烧功德林,你的功德全烧没了。所以你的功德有多少?从你上次发过脾气开始算,那一天到现在,你就是那么多功德;你发了脾气,全部都没了。好比我昨天发了脾气,以前的功德都不算了,没了,从昨天开始再算过。所以,瞋恨之火烧功德林。

世尊要我们断瞋恨,能够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这八种是什么?第一『无损恼心』,损就是损人利己,恼就是恼害众生,就是如果能够断瞋恚,就不会有损人利己、恼害众生的念头。损人利己最终是害己,恼害众生最后是恼害自己,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当我们没有损恼众生的心,我们的心也坦然,不做亏心事是不怕鬼敲门,心地安然自在,喜悦心现前。

第二『无瞋恚心』。这个「瞋恚」就是指仇恨、愤怒,它伤害自己,刚才讲的,让自己血液里头中毒,没有瞋恚心的人他身心都安乐。第三『无诤讼心』,「诤」就是指争论,「讼」是诉讼,就是不会跟人家争论,不会跟人家打官司、诉讼,就没有这个心。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瞋恨众生的念头,他爱人如同爱己。真正觉悟的人,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他能够起大慈大悲,一切众生对他的爱护就等于爱自己。自爱就是爱他,爱他就是自爱,这个爱心周遍法界,涵盖宇宙,怎么会起诤讼心?他只会起爱心。

师父上人昨天还讲到,爱心里面包括六条,你看包容,包容不会诤讼。他尊重、他敬爱别人、他关怀别人、他照顾别人、他帮助别人,这是爱心的体现。所以他跟众生真正是修布施、忍辱,即使是人家对我不起,人家来恼害我,我都不会起跟人家诤讼、斗争的心,能够忍辱。修忍辱也没有忍辱的念头,不会说「你看我在忍你」,有这个念头叫着相,那还不究竟圆满。真正觉悟的人知道,你与我一体,你对我不起,就像我身体里头的器官,像牙齿偶然咬到舌头,起了斗争。舌头会不会对牙齿起瞋恨心?没有,为什么?两个是一体。舌头也不会想我忍耐你,你看我修忍辱心,也没有这个观念。它是一体,自然而然,,性德流露,法尔如是,毫没有任何的牵强附会。

第四个喜悦心法是『柔和质直心』,这是讲心态很柔和,柔和是慈悲的表现,他对众生没有瞋恨的念头,心地就柔和。真的像孔子五德,温、良、恭、俭、让,他能做到。「质直」就是指正直,他心地正直,心地真诚。正直心,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菩提心就讲了三条,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就是菩提心的体。他不瞋恨,他有这种正直的心,就跟菩提心的直心相类似,所以他能够法喜,这是菩提心。第五『得圣者慈心』,这个「慈心」讲的是「圣者」的慈心,它不是一般六道众生的慈心。六道众生的慈心里面有感情,而圣者那是诸佛菩萨,他们的慈心里面是平等的,慈悲爱护一切众生。第六是『常作利益安众生心』,这是大慈大悲利益一切众生,让众生得到安乐。

所以第四条「柔和质直心」,就是指直心,第五条「圣者慈心」,就好比菩提心里的深心,深心是好善好德,第六条「常作利益安众生心」,就是指大悲心,这四、五、六条讲的都是菩提心。我们求生净土的人,你看《无量寿经》里讲的两个条件,第一个「发菩提心」,第二个「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三辈往生」里面都得要做到的。而发菩提心摆在一向专念之前,它比一向专念更重要,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关键在能不能发菩提心。菩提心怎么发?从不瞋恨开始下手,你就得到类似的菩提心,能够得柔和质直心,能够得圣者慈心,能够得常作利益安众生心。所以,要从控制自己的脾气下手,脾气都控制不了的人怎么能往生?

第七是『身相端严,众共尊敬』,这是指身体、相貌端正庄严,大众看了之后都生尊敬之心,你的法相庄严。法相是积功累德的感应,到如来果位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性德的显露,那更是无比庄严,所以让人天尊敬。阿难看见释迦牟尼佛法相庄严,威光赫奕,他就产生出家的念头,你看对众生的摄受。怎么来的?断瞋恼,把瞋恨的念头要放下。如果是瞋恨心重的人,你看他的相貌都变得丑陋,一个人本来年轻的时候很好看,他老是发脾气,到中年以后,我们看到他很碜人,相貌很可怕,为什么?瞋业的积累。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长得其貌不扬,不好看,他老是不生瞋恨,老是生喜悦心,他到中年以后就很庄严,人家看见他都很喜欢看他。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师父是在十年前,整整十年前,一九九七年,在美国。我还在读博士的时候,去达拉斯念佛堂念佛,师父在那里做开示,第一次见到师父。真正我跟师父也很有缘分,真的看着师父那叫目不转睛,像《地藏经》里讲的「目不暂舍」。为什么?师父的相貌很庄严,很有摄受力,起码我心里是这样感觉到,产生恭敬之心,愿意跟师父学习。

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和」和「忍」,和是和睦,忍是忍让,这都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善德。所以,能够不瞋恨就能够随顺性德,让自性的和睦、忍让的德行自然显露出来。师父在忍方面真的修的到家了,他经常跟我们开示里讲,韩馆长对他三十年的护持,来折磨他,给他护法,让他修忍辱,不能让他有自己的意见,他就得和忍。和就是跟团体要和睦,修六和敬,忍就是忍辱。一开始内心还会起分别、执着,我现在是强忍,忍到最后顺忍,然后喜忍,很高兴的忍,最后是慈忍,慈忍是慈悲心现前,自然而忍,忍的时候都没有忍的念头,不管什么人来找碴,他都能忍耐。

你看前段日子师父在香港讲经,大陆来了一位出家人,跟师父化缘说要盖寺庙。师父说我这个钱都是拿来印经典、印光盘的,专门是弘法用的,我一生没有盖寺院。我的钱也有限,我这次不能满足你的愿望,因为给了你,下次有人要盖寺庙我不给他,这等于对人不平等,这个头不能开。你要经典我可以无偿你要多少我都给你,但是要去盖寺庙我确实没钱。很诚恳的跟他讲。结果那个出家人不能如愿,心里就不太高兴,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刚好师父讲经的时间到了,师父讲经前半小时是接待大众的,快到了。有位居士说我们师父时间到了,请你先上去听经。结果他还挺不高兴,他说我跟师父讲话不用你们管,神情很傲慢。师父一看,马上叫我们旁边的人,「你赶快去顶礼,跟他谢罪」,我就向这位出家人顶礼,代师父谢罪,那个出家人看了很不好意思。这是什么?和忍。真正来找麻烦的,用忍耐化解。所以,师父给我们做很好的榜样,一切的毁谤、侮辱,他这一生经历了多少。现在真正做到了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是『速生梵世』。梵就是清净,清净的世界是极乐世界,所以师父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断贪瞋痴就能得到。所以要和忍。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如果能够断瞋恚,我所得到的喜悦心法,这个也不是我所希求的,我所希求的只有一样,就是成佛,广度众生,我只回向菩提。那么到了『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他能够得无碍的智慧,这个无碍是智慧现前了,就没有障碍。《华严经》里面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入四无碍的法界。怎么得到的?永断瞋恚。能够使相貌,成佛的时候相貌庄严,无碍心就有无碍相,他能够得无量相好,令「观者无厌」,这是殊胜的果报。好,下来我们来看永离邪见: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