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3)
黄评:借诗引出韦四太爷,恰好。借出韦四太爷名字杜少卿道:“这是滁州乌衣镇韦四太爷的诗。他几时在这里的?”道士道:“韦四太爷现在搂上。”天二评:仙乎,仙乎,從天而降,读者亦渴念久矣。黄评:大妙,令阅者亦代为之喜杜少卿向来霞士道:“这样,我就同你上楼去。”便一同上楼来。道士先喊道:“韦四太爷,天长杜少老爷来了!”韦四太爷答应道:“是那个?”要走下楼来看。杜少卿上来道:“老伯!小侄在此。”韦四太爷两手抹着胡子,哈哈大笑,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少卿!黄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随意写来,无不入妙你怎么走到这荒江地面来?天二评:出場便有趣。颇念髯翁别来无恙且请坐下,待我烹起茶来,叙叙阔怀。你到底从那里来?”杜少卿就把李大人的话告诉几句,黄评:见韦四太爷方说出荐举事,是极又道:“小侄这回盘程带少了,今日只剩的五个钱,方才还吃的是来老爷的茶,船钱、饭钱都无。”韦四太爷大笑道:“好!好!今日大老官毕了!齐评:正所謂上场总有下场时。黄评:大老官必至于此,然少卿必不悔也但你是个豪杰,这样事何必焦心?且在我下处坐着吃酒。我因有教的一个学生住在芜湖,他前日进了学,我来贺他,他谢了我二十四两银子。你在我这里吃了酒,看风转了,我拿十两银子给你去。”天二评:我为少卿一快杜少卿坐下,同韦四太爷、来霞士三人吃酒。直吃到下午,看着江里的船在楼窗外过去,窗上的定风旗渐渐转动,韦四太爷道:“好了!风云转了!”大家靠着窗子看那江里,看了一回,太陽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天二评:真景,妙无裝飾语,画所不到。黄评:是芜湖江口景致,令我乡思之勃然。然以今思之,又惨然矣杜少卿道:“天色*已晴,东北风息了,小侄告辞老伯下船去。”韦四太爷拿出十两银子递与杜少卿,同来霞士送到船上。来霞士又托他致意南京的诸位朋友。说罢别过,两人上岸去了。
杜少卿在船歇宿。是夜五鼓,果然起了微微西南风。船家扯起篷来,乘着顺风,只走了半天,就到白河口,杜少卿付了船钱,搬行李上岸,坐轿来家,娘子接着,他就告诉娘子前日路上没有盘程的这一番笑话,娘子听了也笑。
次日,便到北门桥去拜庄绍光先生。那里回说:“浙江巡抚徐大人请了游西湖去了,还有些日子才得来家。”天二评:笔力如怒馬不可羁勒。黄评:紧接拜庄绍光,仍不见面,再作一曲杜少卿便到仓巷卢家去会迟衡山。卢家留着吃饭。迟衡山闲话说起:“而今读书的朋友,只不过讲个举业,若会做两句诗赋,就算雅极的了。放着经史上礼、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天二评:礼乐兵农是「文章里辞藻」,如何当真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汤、武,齐评:绝大议論。天二评:只恐未及汉唐,何论汤武却全然不曾制作礼乐。少卿兄,你此番征辟了去,替朝廷做些正经事,方不愧我辈所学。”杜少卿道:“这征辟的事,小弟已是辞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徒惹高人一笑,所以宁可不出去的好。”齐评:少卿如真出去亦不能为,落得做个高人。天二評:言之慷然。古之人量而后入,免得断送頭皮。黄评:此是作书本旨迟衡山又在房里拿出一个手卷来说道:“这一件事,须是与先生商量。”杜少卿道:“甚么事?”迟衡山道:“我们这南京,古今第一个贤人是吴泰伯,黄评:吴泰伯是千古第一个不要功名富贵的,故以大祭为全书之主却并不曾有个专祠。天二评:大文章發端那文昌殿、关帝庙,到处都有。小弟意思要约些朋友,各捐几何,盖一所泰伯祠。春秋两仲,用古礼古乐致祭,借此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天二评:鄭重正大,是真儒见识但 建造这祠须数千金,我裱了个手卷在此,愿捐的写在上面。少卿兄,你愿出多少?”杜少卿大喜道:“这是该的!”接过手卷,放开写道:“天长杜仪捐银三百 两。”迟衡山道:“也不少了。我把历年做馆的修金节省出来,也捐二百两。”就写在上面。又叫:“华士,你也勉力出五十两。”也就写在卷子上。
迟衡山卷起收了,又坐着闲谈。只见杜家一个小厮走来禀道:“天长有个差人在河房里,要见少爷,请少爷回去。”杜少卿辞了迟衡山回来。只因这一番,有分教:一时贤士,同辞爵禄之縻;两省名流,重修礼乐之事。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卧评】
杜少卿乃豪荡自喜之人,似乎不与迟衡山同气味,然一见衡山,便互相倾倒,可知有真性*情者,亦不必定在气味之相投也。黄评:气味何得不同,所好不同耳衡山 之迂,少卿之狂,皆如玉之有瑕。美玉以无瑕为贵,而有瑕正见其为真玉。夫子谓古之民有三疾,又以“愚鲁辟喭”目四子,可见人不患其有毛病,但问其有何如之 毛病。黄评:评少卿,此言得之。天一評:孔子取狂狷,孟子友匡章,而皆不取无非无刺之乡愿以此
识舟亭遇见来霞士,又遇见韦思玄,令观者耳目为之一快。子美云:“途穷仗友生”,人不亲历此等境界,不知此中之苦,亦不知此中之趣。黄评:谓之为趣,谁人能解想作者学太史公读书,遍历天下名山大川,然后具此种胸襟,能写出此种境况也。
祭泰伯祠是书中第一个大结束。凡作一部大书,如匠石之营宫室,必先具结构于胸中:孰为厅堂,孰为卧室,孰为书斋、灶厩,一一布置停当,然后可以兴工。此书 之祭泰伯祠,是宫室中之厅堂也。从开卷历历落落写诸名士,写到虞博士是其结穴处,故祭泰伯祠亦是其结穴处。譬如岷山导江,至敷浅原,是大总汇处。以下又迤 逦而入于海。书中之有泰伯祠,犹之乎江汉之有敷浅原也。
【天二评】
江寧府姚志《文苑传》:樊明徵,字聖謨,一字轸亭,句容人。博学而精思。其于古人礼樂車服皆考核而製其器,有受教者,舉器以示之,不徒为空言也。著书四十餘種,尤詳金石之学。
杜少卿在船歇宿。是夜五鼓,果然起了微微西南风。船家扯起篷来,乘着顺风,只走了半天,就到白河口,杜少卿付了船钱,搬行李上岸,坐轿来家,娘子接着,他就告诉娘子前日路上没有盘程的这一番笑话,娘子听了也笑。
次日,便到北门桥去拜庄绍光先生。那里回说:“浙江巡抚徐大人请了游西湖去了,还有些日子才得来家。”天二评:笔力如怒馬不可羁勒。黄评:紧接拜庄绍光,仍不见面,再作一曲杜少卿便到仓巷卢家去会迟衡山。卢家留着吃饭。迟衡山闲话说起:“而今读书的朋友,只不过讲个举业,若会做两句诗赋,就算雅极的了。放着经史上礼、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天二评:礼乐兵农是「文章里辞藻」,如何当真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汤、武,齐评:绝大议論。天二评:只恐未及汉唐,何论汤武却全然不曾制作礼乐。少卿兄,你此番征辟了去,替朝廷做些正经事,方不愧我辈所学。”杜少卿道:“这征辟的事,小弟已是辞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徒惹高人一笑,所以宁可不出去的好。”齐评:少卿如真出去亦不能为,落得做个高人。天二評:言之慷然。古之人量而后入,免得断送頭皮。黄评:此是作书本旨迟衡山又在房里拿出一个手卷来说道:“这一件事,须是与先生商量。”杜少卿道:“甚么事?”迟衡山道:“我们这南京,古今第一个贤人是吴泰伯,黄评:吴泰伯是千古第一个不要功名富贵的,故以大祭为全书之主却并不曾有个专祠。天二评:大文章發端那文昌殿、关帝庙,到处都有。小弟意思要约些朋友,各捐几何,盖一所泰伯祠。春秋两仲,用古礼古乐致祭,借此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天二评:鄭重正大,是真儒见识但 建造这祠须数千金,我裱了个手卷在此,愿捐的写在上面。少卿兄,你愿出多少?”杜少卿大喜道:“这是该的!”接过手卷,放开写道:“天长杜仪捐银三百 两。”迟衡山道:“也不少了。我把历年做馆的修金节省出来,也捐二百两。”就写在上面。又叫:“华士,你也勉力出五十两。”也就写在卷子上。
迟衡山卷起收了,又坐着闲谈。只见杜家一个小厮走来禀道:“天长有个差人在河房里,要见少爷,请少爷回去。”杜少卿辞了迟衡山回来。只因这一番,有分教:一时贤士,同辞爵禄之縻;两省名流,重修礼乐之事。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卧评】
杜少卿乃豪荡自喜之人,似乎不与迟衡山同气味,然一见衡山,便互相倾倒,可知有真性*情者,亦不必定在气味之相投也。黄评:气味何得不同,所好不同耳衡山 之迂,少卿之狂,皆如玉之有瑕。美玉以无瑕为贵,而有瑕正见其为真玉。夫子谓古之民有三疾,又以“愚鲁辟喭”目四子,可见人不患其有毛病,但问其有何如之 毛病。黄评:评少卿,此言得之。天一評:孔子取狂狷,孟子友匡章,而皆不取无非无刺之乡愿以此
识舟亭遇见来霞士,又遇见韦思玄,令观者耳目为之一快。子美云:“途穷仗友生”,人不亲历此等境界,不知此中之苦,亦不知此中之趣。黄评:谓之为趣,谁人能解想作者学太史公读书,遍历天下名山大川,然后具此种胸襟,能写出此种境况也。
祭泰伯祠是书中第一个大结束。凡作一部大书,如匠石之营宫室,必先具结构于胸中:孰为厅堂,孰为卧室,孰为书斋、灶厩,一一布置停当,然后可以兴工。此书 之祭泰伯祠,是宫室中之厅堂也。从开卷历历落落写诸名士,写到虞博士是其结穴处,故祭泰伯祠亦是其结穴处。譬如岷山导江,至敷浅原,是大总汇处。以下又迤 逦而入于海。书中之有泰伯祠,犹之乎江汉之有敷浅原也。
【天二评】
江寧府姚志《文苑传》:樊明徵,字聖謨,一字轸亭,句容人。博学而精思。其于古人礼樂車服皆考核而製其器,有受教者,舉器以示之,不徒为空言也。著书四十餘種,尤詳金石之学。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