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余”不老
来源: 意林文摘 作者: 未知 时间: 2019-12-26 阅读: 次
刘大爷在菜市场的一角,我们常“老余”、“老余”地喊他,其实是另一个“鱼”字,因为他卖的都是一些鱼鱼虾虾的东西。但“老鱼”听起来不是很典雅,所以就权且当成“老余”吧。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老余和我们这些毛头小子关系不赖。
那时候的水很清,我们撩起袖子卷了裤腿就往沟里跳,往往还没开始,会动的东西都跑了个干净。但天空很高,云朵白皙,冰凉的河风吹个不停,水面上也闪着细碎的粼光。让人想一头栽倒下去,睡在草埂上面,不再起来。
又或者砍一些竹子,拴上绳线在水塘里钓鱼。水塘里的水很肥,养活了一大片荷叶和菱角。空气沉闷的时候,塘里的鱼直往外面跳,叫人看了心痒痒,但我们总是一无所获。
老余卖鱼,总是跟市场上的价格有些出入。他眼睛笑呵呵的,却闪着不一样的光,我们称之为“龙王眼”。同样一条鲫鱼,那边卖三块钱一斤,在他这里可能就要到五块钱一斤,反之亦然。别人问他怎么这么贵的时候,他会提起挂着鱼的草绳说:“这是野沟里逮的,同样一窝鱼,这一条鳞色最纯,活泛得很。”
所以大家去老余那称鱼称虾准不会上当,花什么样的钱就吃什么样的东西,老余就是这样的人。
除人缘之外,老余的猫缘、狗缘也不赖。菜市场里常是猫猫狗狗出没的地方,他篮子里剩下的小东西,也就常常成了它们的口中餐。久而久之,每天老余摆摊前,就有几只猫早早蹲在那里。用他的话讲,就像是看家似的。
日光尚浅,天边还刮着夜里的风,所有的建筑都闪烁在昏暗里。老余就挑个担子走过来,扁担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就像黎明的号角。
隔壁卖香料的胖婶总是打趣他,年纪不小了却还一身的劲,把头发染一染就算半个小伙子,老余总是嘿嘿一笑。老余已经不小了,尤其是在收摊那会儿,忙了大半天,俨然一个小老头的样子。
老余这个小老头,唯一不同的一點是,喜欢和我们混在一起。他在路上叫停我们,然后从摊子底下,拿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我们皱着眉头大声问:“这乱糟糟的都是什么?”后来我们知道,那些乱糟糟的,都是大宝贝。原来那些黑乎乎的,散发着米酒味的东西,都是老余自制的饵料。据说是独门秘方,这街上除了他,再没有第二个人会做。我们将信将疑,看着面前这笑呵呵的老头,反正不要钱,就都拿了回去。
那时候钓鱼不全是钓鱼,还钓着尊严,谁的桶里鱼多,就可谓是河边上的老大。走路都要昂着头,说话一点都不喘气。奈何我们这一伙技艺不佳,常被西街那群人夺了风头。他们总是优哉游哉,假装不经意走到我们这头,然后怪叫道:“我来看看你们钓了多少,嘿!还真不赖呀!”
实际上我们三四杆钓竿,桶里只有可怜的几条小草鱼,大家都沉默着不说话,脸都臊红了,一直等到他们离开。
后来二毛气不过,往塘里丢了一块板砖,响声如雷,大家为这事差点打起来。但往后我们也没打起来,倒不是沉得住气,而是情况发生了改变。只要我们往塘边一站,鱼就像回家似的,嗖嗖地往我们这里跑。我们常常钓了大半桶鱼,看到对面那几个人一副吃了黄连的表情。
这都是因为用了老余的“宝贝”,他为我们赢回了尊严,得到了我们的拥护。我们常说要报答他,实际上是害怕弄不到他的饵料。
这样一想有点对不起他,但直到后来我们不兴玩钓鱼,又改为打棍子仗,老余还是问我们要不要鱼料。而且他总是笑呵呵的,好像也没什么能报答他。
后来又知道了那些事,想到老余也不总是笑呵呵的吧。
老余做了一辈子的打鱼人,技艺方面自然是没得说,只不过老了,想要安享晚年,没想到孩子却出了事。
老余只有一个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孩子都会走路了。前年往市里送货,路上跟一辆卡车撞到一起,当场没了命。地方小,事情传得快,但大家都沉默寡言。我以为这是冷漠,后来发现这是善良。
只剩下了一个孩子,老余的儿媳妇也是个不靠谱的人,娘家是外省的,一个人跑回去就再没回来。真是患难见真情,老余却把她那间房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也没怎么动,仿佛有天她就会突然回来。
但老余也知道她不会回来吧,但孩子不能没有妈妈。人的善恶分为许多种,我们都无法评定,但老余总是一个不坏的人。他舍不得把孩子送给别人,就跟老伴继续带。
天凉秋至,街上尽是哗啦啦的树叶,仿佛在下一场别致的秋雨。雁过无声,夕阳西下的时候,最是苍凉。我们偶尔看到,老余的孙子骑在他肩膀上,走过那片细碎的叶海。
知道了这些,我们又决定要报答老余,但无从下手,后来一拍即合,都跟家里嚷嚷着要去买鱼。所以那段时间我们常常吃鱼,就连西街的那些人,也被我们拉进了队伍。不钓鱼以后,放了学我们常常在一起打仗玩,一来二去就混在了一起。他们中有一个小胖,是敏感体质,一直吃鱼到浑身起疹子,才罢休。
也许能做的就这么多,书里常说做人要讲义气,我想我们应该是讲义气的,所以也颇为自得。但这义气没有多久,却再也进行不下去了。
天冷水寒,老余的身子骨大不如以前,再也不敢轻易下水了。其实干他这一行,总有一些风湿骨痛的毛病,但以前咬咬牙也都不怕,用他的话来讲:“不过是过趟刀子而已,缓缓就上来了。”
温度变得没有更低,他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就再也不肯下水了,我们一开始不理解,后来就想通了,只是再也没有鱼买。
那以后老余就离开了菜市场,我们也不能常常看到他,失望的还有那些阿猫阿狗。据我观察,最肥的那只橘猫,足足瘦了一大圈。
他偶尔还去钓个鱼,只是不再做这个生意。现在总是做一些零散活,在城里跑来跑去的,听说前段时间在学编竹筐,手上被划拉的全是印子。
其实编竹筐能挣几个钱?主要是这活能待在家里编,人老了,总是会恋家吧。不知道还能编多久,他总是在为生活奔波着,事实是变数很多,却从来没有停下。
偶尔碰到老余,手里拎着一大串的草鱼,仿佛还是那么生机勃发。他就拿出几条来,硬要塞到大家的手里,搞得都不好意思。
他还要拉着旁边的小屁孩说:“来,这都是你的哥哥们。”碰到我们人多的时候,每个人都要领一条,他钓的鱼差不多能送光。
老余说他这样做,是因为喜欢年轻人,英雄总是出少年嘛!
他就这样大笑着离开,牵着小孙子,小孙子手里拿着一个迎风而动的风车。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曲子,里面的人唱到“岁月如歌,应倍加珍惜”。此时此刻的场景也是美好的,流年一半,他们一半,所以我也倍加珍惜。
而且英雄不只是出于少年,英雄迟暮,仍然是个英雄。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老余和我们这些毛头小子关系不赖。
那时候的水很清,我们撩起袖子卷了裤腿就往沟里跳,往往还没开始,会动的东西都跑了个干净。但天空很高,云朵白皙,冰凉的河风吹个不停,水面上也闪着细碎的粼光。让人想一头栽倒下去,睡在草埂上面,不再起来。
又或者砍一些竹子,拴上绳线在水塘里钓鱼。水塘里的水很肥,养活了一大片荷叶和菱角。空气沉闷的时候,塘里的鱼直往外面跳,叫人看了心痒痒,但我们总是一无所获。
老余卖鱼,总是跟市场上的价格有些出入。他眼睛笑呵呵的,却闪着不一样的光,我们称之为“龙王眼”。同样一条鲫鱼,那边卖三块钱一斤,在他这里可能就要到五块钱一斤,反之亦然。别人问他怎么这么贵的时候,他会提起挂着鱼的草绳说:“这是野沟里逮的,同样一窝鱼,这一条鳞色最纯,活泛得很。”
所以大家去老余那称鱼称虾准不会上当,花什么样的钱就吃什么样的东西,老余就是这样的人。
除人缘之外,老余的猫缘、狗缘也不赖。菜市场里常是猫猫狗狗出没的地方,他篮子里剩下的小东西,也就常常成了它们的口中餐。久而久之,每天老余摆摊前,就有几只猫早早蹲在那里。用他的话讲,就像是看家似的。
日光尚浅,天边还刮着夜里的风,所有的建筑都闪烁在昏暗里。老余就挑个担子走过来,扁担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就像黎明的号角。
隔壁卖香料的胖婶总是打趣他,年纪不小了却还一身的劲,把头发染一染就算半个小伙子,老余总是嘿嘿一笑。老余已经不小了,尤其是在收摊那会儿,忙了大半天,俨然一个小老头的样子。
老余这个小老头,唯一不同的一點是,喜欢和我们混在一起。他在路上叫停我们,然后从摊子底下,拿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我们皱着眉头大声问:“这乱糟糟的都是什么?”后来我们知道,那些乱糟糟的,都是大宝贝。原来那些黑乎乎的,散发着米酒味的东西,都是老余自制的饵料。据说是独门秘方,这街上除了他,再没有第二个人会做。我们将信将疑,看着面前这笑呵呵的老头,反正不要钱,就都拿了回去。
那时候钓鱼不全是钓鱼,还钓着尊严,谁的桶里鱼多,就可谓是河边上的老大。走路都要昂着头,说话一点都不喘气。奈何我们这一伙技艺不佳,常被西街那群人夺了风头。他们总是优哉游哉,假装不经意走到我们这头,然后怪叫道:“我来看看你们钓了多少,嘿!还真不赖呀!”
实际上我们三四杆钓竿,桶里只有可怜的几条小草鱼,大家都沉默着不说话,脸都臊红了,一直等到他们离开。
后来二毛气不过,往塘里丢了一块板砖,响声如雷,大家为这事差点打起来。但往后我们也没打起来,倒不是沉得住气,而是情况发生了改变。只要我们往塘边一站,鱼就像回家似的,嗖嗖地往我们这里跑。我们常常钓了大半桶鱼,看到对面那几个人一副吃了黄连的表情。
这都是因为用了老余的“宝贝”,他为我们赢回了尊严,得到了我们的拥护。我们常说要报答他,实际上是害怕弄不到他的饵料。
这样一想有点对不起他,但直到后来我们不兴玩钓鱼,又改为打棍子仗,老余还是问我们要不要鱼料。而且他总是笑呵呵的,好像也没什么能报答他。
后来又知道了那些事,想到老余也不总是笑呵呵的吧。
老余做了一辈子的打鱼人,技艺方面自然是没得说,只不过老了,想要安享晚年,没想到孩子却出了事。
老余只有一个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孩子都会走路了。前年往市里送货,路上跟一辆卡车撞到一起,当场没了命。地方小,事情传得快,但大家都沉默寡言。我以为这是冷漠,后来发现这是善良。
只剩下了一个孩子,老余的儿媳妇也是个不靠谱的人,娘家是外省的,一个人跑回去就再没回来。真是患难见真情,老余却把她那间房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也没怎么动,仿佛有天她就会突然回来。
但老余也知道她不会回来吧,但孩子不能没有妈妈。人的善恶分为许多种,我们都无法评定,但老余总是一个不坏的人。他舍不得把孩子送给别人,就跟老伴继续带。
天凉秋至,街上尽是哗啦啦的树叶,仿佛在下一场别致的秋雨。雁过无声,夕阳西下的时候,最是苍凉。我们偶尔看到,老余的孙子骑在他肩膀上,走过那片细碎的叶海。
知道了这些,我们又决定要报答老余,但无从下手,后来一拍即合,都跟家里嚷嚷着要去买鱼。所以那段时间我们常常吃鱼,就连西街的那些人,也被我们拉进了队伍。不钓鱼以后,放了学我们常常在一起打仗玩,一来二去就混在了一起。他们中有一个小胖,是敏感体质,一直吃鱼到浑身起疹子,才罢休。
也许能做的就这么多,书里常说做人要讲义气,我想我们应该是讲义气的,所以也颇为自得。但这义气没有多久,却再也进行不下去了。
天冷水寒,老余的身子骨大不如以前,再也不敢轻易下水了。其实干他这一行,总有一些风湿骨痛的毛病,但以前咬咬牙也都不怕,用他的话来讲:“不过是过趟刀子而已,缓缓就上来了。”
温度变得没有更低,他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就再也不肯下水了,我们一开始不理解,后来就想通了,只是再也没有鱼买。
那以后老余就离开了菜市场,我们也不能常常看到他,失望的还有那些阿猫阿狗。据我观察,最肥的那只橘猫,足足瘦了一大圈。
他偶尔还去钓个鱼,只是不再做这个生意。现在总是做一些零散活,在城里跑来跑去的,听说前段时间在学编竹筐,手上被划拉的全是印子。
其实编竹筐能挣几个钱?主要是这活能待在家里编,人老了,总是会恋家吧。不知道还能编多久,他总是在为生活奔波着,事实是变数很多,却从来没有停下。
偶尔碰到老余,手里拎着一大串的草鱼,仿佛还是那么生机勃发。他就拿出几条来,硬要塞到大家的手里,搞得都不好意思。
他还要拉着旁边的小屁孩说:“来,这都是你的哥哥们。”碰到我们人多的时候,每个人都要领一条,他钓的鱼差不多能送光。
老余说他这样做,是因为喜欢年轻人,英雄总是出少年嘛!
他就这样大笑着离开,牵着小孙子,小孙子手里拿着一个迎风而动的风车。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曲子,里面的人唱到“岁月如歌,应倍加珍惜”。此时此刻的场景也是美好的,流年一半,他们一半,所以我也倍加珍惜。
而且英雄不只是出于少年,英雄迟暮,仍然是个英雄。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热门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