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昼答渔夫夜读《离骚》(2)
渔夫知道自己说服不了屈原,就打个圆场说:“好了,我们不要再争了。我原想劝 您同我一起去打渔,过那快活舒心的日子,既然您不愿意,我也就不再勉强,‘道不同 则不相与谋’嘛!不过,您也是土埋半截的人了,凡事不可过于争胜斗强,要多保重才 是啊!”说罢莞尔一笑,向屈原拱手告别,返身上船,鼓动桨楫,悠悠而去,留下了一 串歌谣: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①
①这首《沧浪歌》是楚地流传的古歌谣,意思是比喻人的行为要适应客观实际。渔 夫唱这首歌,有劝屈原退隐自全的意思。
渔夫远去了,屈原怅然若失。他伫立于江堤之上,遥望着烟雾迷濛的江面,石雕铁 铸的一般。太阳出山了,将他的身影印在碧绿的草地上,是那么高大,那么修长。起风 了,愈刮愈大,愈刮愈猛,狂风撕扯着他的宽袍博带,他麻木似的毫无反应;狂风将他 那银丝白发抓乱,犹似经霜的枯草。不知过了多久,直至小媭来找他回家吃早饭,他才 若痴似呆般地返回家去,长吁短叹,水米不进。这真让小媭担忧,她急忙将四邻八舍唤 来。乡亲们苦苦劝解,毫无用处,女儿整日陪着父亲流泪。
屈原和渔夫在渡船亭边的谈话,早被候船的乡亲们听到,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齐 声赞颂三闾大夫气节坚贞,品德高尚,改渡船亭为“独醒亭”,表彰屈原“众人皆醉我 独醒”的高尚情操。清乾隆年间,屈子祠移到了玉笥山后,独醒亭也搬到了山上屈子祠 的右面。1980年重修时,著名作家茅盾和赵朴初分别写了匾额,前来瞻仰拜谒的人 群淌淌如水,络绎不绝。这些自然都是后话。
日思夜忧,劳精费神,伤肝害脾,屈原病倒了,一连数日,神昏志迷,高烧不退。 时值盛夏,酷暑蒸人,炎热难当,屈原所居之茅舍四周没有一棵树木,无遮无掩,上午 当东晒,下午西山照,屋内的土墙、家具热得烫人。屈原脸色惨白,一天到晚淌虚汗, 刚醒过来又昏过去。嘴唇裂得象龟盖,昏迷中还在断断续续地喊“热呀,烧死我了……”
小媭一直守候在父亲的身边,手里的大蒲扇摇个不停,给父亲扇风。闻讯赶来看望 的可真不少,农民、渔夫、官吏,四乡绅士和耆老,于泽厚曾多次带县城里最高明的郎 中来诊治,针砭,服药,终不见有多少效验。那些朴实的老农和渔翁,见了三闾大夫这 苦受熬煎的情形,或叹息,或挥泪,或捶胸顿足,或骂天地不公,好人没好报。一天, 小媭对一位前来看望的渔翁说:“大伯,能找一个阴凉的地方,送我爹去养病就好了……”
这位老渔翁年近古稀,但却背不驼,腰不弯,耳不聋,眼不花。他无妻室儿女,孤 身一人在江湖上漂零了四十余载。自从三闾大夫来到这玉笥山下定居,经常伴他下河撒 网捕鱼。在他的心目中,三闾大夫是世上最好的人,如今见他为国为民忧成这个样子, 心里着实难过。但为了不使小媭姑娘过于伤心,硬是把泪水往肚子里吞。他决心找个清 凉避暑之地,送三闾大夫去把病养好,就亲切地对小媭说:“好孩子,你也不要太急, 我一定设法去找。”说着,热泪情不自禁地滚落下来,心思沉重地离去了。
渔翁大伯离去以后,小媭昼看红日挪,夜望星斗移,扳着指头算时日,数着分秒度 时光,两天过去了,不见有任何动静,急得她似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盼得她心慌 意乱,六神无主。第三天,天刚蒙蒙亮,小媭苦熬了一夜,正靠着父亲的床边打瞌睡, 忽听外边有人敲门,她揉着惺忪的睡眼,半天没转过向来。停了一会,敲门声又响,她 颇不情愿地去开门,并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责怪道:“是谁这么早来打门,不知道家里有 病人吗?”然而,当她拉开街门看时,不由得惊喜万分,是渔翁大伯带着几个邻居,抬 了一顶轿子放在门前。小媭见了,心中明白了一切,连忙问道:“大伯,您这是……” “傻闺女,这还用问吗,自然是来抬三闾大夫前去养病。”渔翁老汉是个急性子人,不 等小媭的话问出口,便抢先回答。他眯着眼,捋着胡须嘿嘿地笑着,笑的是那么自信, 那么舒心,那么坦然。
小媭欣喜若狂,一跳三尺高,傻丫头似的奔上前去,忘记了平时所受的教养,应持 的礼数,竟扳着渔翁的肩膀,对着渔翁的脸问:“如此说来,大伯给爹爹找到养病的好 地方啦?”
渔翁老汉又是嘿嘿一笑,答道:“找到了,找到了!快帮你爹收拾一下,我们就要 抬他到那里去呢。”
小媭摸不着头脑,还想问问是怎样的好去处,具体在什么地方。渔翁看透了她的心 思,不等她开口,抢先催促道:“你趁太阳还没有出来,赶紧走,现在莫急着问,你跟 着去,到时候就知道了。”说完就搀扶屈原上了轿子,由四个汉子抬着,直向玉笥山走 去,小媭默默地紧跟其后。
那时的玉笥山,山高坡陡,怪石嶙峋,林深草密,竹修篁幽,鸷禽林间栖息,猛兽 洞穴居住,莫说抬着轿子登山,便是空手而上,也要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百流,且随时 都有生命之忧。一行人攀山崖,穿密林,越溪涧,绕葛藤,避禽兽,弯弯转转,曲曲折 折,上上下下,来到了一片遮天蔽日的桃树林内。树上果实累累,林中鸦雀无声,好一 个幽静的所在!只可惜他们晚来了几个月,倘使春三月来,这里必是粉霞的海洋,芬芳 的王国,百鸟争鸣的世界。轿子在林间株隙宛转曲折,艰难前进,走了大约有一顿饭的 工夫,前边是一个葱笼而高大的陡坎挡住了去路,汉子们就势落下了轿子,老渔翁连声 说道:“到了,到了,就在这里。”小媭忙上前看,只见庞大的陡坎上尽是绿树翠竹, 攀援的藤萝。藤萝从陡坎上垂挂下来,搭在高高的桃树枝上,形成了一个绿色的长廊。 渔翁帝小媭躬身披藤进入长廊,又行几步,坎壁上那茂密的灌木丛中隐约有一个圆洞, 径可五尺,似怪兽张着的一只大口。渔翁导引在前,小媭紧随其后,微躬身进入洞中。 休看这洞口并不显眼,洞内却大若屋宇,宽似厅堂,且既不阴暗,又不潮湿,凉风习习, 异香阵阵,入洞片刻,浑身热汗顿消,好不舒服!洞内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用竹子架好 了一个临时床铺,并一应器具井井有条。小媭看后,喜出望外,一股无可名状的暖流在 周身流淌。她急忙返身出洞,与众人将父亲搀扶进来,让他在竹床上舒舒服服地躺了下 来。说也神奇,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屈原便觉得高烧已退,力气倍增,恍若成仙得道一 般,身轻气畅,心扉洞开。他不仅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还能让女儿扶起身来,斜依在竹 床的靠背上。他环视着洞里的陈设,亲昵地望着身旁的众乡邻,微笑着说:“多谢众乡 邻为屈平寻得如此清凉之地,真乃别有洞天也!”小媭见父亲来此不久病体便大有转机, 既莫名其妙,又兴奋感激,一把抓住老渔翁的手,寻根究底地盘问起来:“大伯,您是 怎样找到这样一个仙境宝地的?”
渔翁见问,笑着回答说:“你不是要我找个阴凉的地方给三闾大夫养病吗?我听了 一直在心里盘算。猛然想起这里有一个蛮大的洞穴,春头上有一股浸凉浸凉的泉水流出 来,冰人肌骨;三伏六月,水渐断流,于是便有一股凉森森的风从洞里往外吹,岂不是 风水宝地!因为这洞外繁茂的桃林,人们便称这洞为‘桃花仙洞’或‘桃花洞’。相传 当年洞外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洞内有一尊玉雕王母娘娘的神像。每年三月三日王母 娘娘寿诞之日赶庙会,唱戏三天,周围数十里的百姓都来上香进供,热闹极了!后来不 知何年何月,一场天火把大庙化为灰烬,变成了废墟,与此同时,洞中的玉雕像也不翼 而飞了。从此,这里便逐年冷落了下来,年深月久,竟至于烟灭。如今,除了进山打猎 和采药者,很少有人到这里来,因此知道这个洞的人也就不多了。令人惊疑不解的是, 庙宇既焚,为何庙前的桃林犹存?”讲到这里,老渔翁似乎意识到自己把话扯远了,马 上拉了回来,说道:“三闾大夫不是要找个清凉的地方养病吗?我跟众位乡邻一说,大 家便扛着工具上山来,花了两天两夜的工夫,把洞内的积土和杂草清理出去,瞧,蛮漂 亮的嘛……”
听了渔翁老伯的介绍,小媭真不知该说啥好。她失神地望着大家,两眼汪着感激的 泪水。突然,“扑通”一声,小媭长跪于地,叩头不止。
老渔翁急忙弯腰将小媭姑娘扶起,劝慰了一番,然后与众乡邻抬着空轿下山去了。
第二天一早,老渔翁便上山给屈原父女送来了富有滋补性的饮食和一罐清凉解热的 煎熬草药。此后的数日内,几乎天天如此,直至屈原病愈下山。
屈原在洞中只静养了一日,便能够下床走动,自理生活,进些饮食了。三天后他步 入桃林,散步观光,伸伸腿,弯弯腰,呼吸些新鲜空气。果如老渔翁所言,这是青一色 的蟠桃林,果实呈扁圆形,个头硕大,颜色青翠,令人垂涎欲滴。人间毕竟不同于天堂, 天堂的蟠桃可四时摘而食之,这人间的蟠桃因时令早了几个月,其味既苦且涩,难以进 食。待到第五天,屈原已经能到桃林中去练剑了。在这里,虽说盛夏却步,酷暑远避, 生活得清凉而舒服,但却给山下的乡亲们增添了许多麻烦,因此第七天屈原便执意要下 山,并舞剑以示痊愈。但老渔翁却坚决不答应,他说,屈原所患之病十分沉重,倘过早 下山,万一旧病复发,不仅要给乡亲们添更多的麻烦,而且还会有性命危险,不如多休 养几日,等恢复了元气再下山不迟。小媭与众乡邻也是这样苦苦规劝,屈原万般无奈, 只好留下。他闲不住,让小媭回家去把那在汉北写的《离骚》抱来。长诗《离骚》写成 之后,虽说几经修改,流传于世多年,但屈原却总觉得不尽如意,他要利用这有利时机 作最后修订。
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屈原只要一伏案笔耕,就忘记了昼夜晨昏,忘记了饥饿、困倦 与疲劳,病中亦不例外。小媭真为父亲的健康担忧,一次又一次劝他爱护身体,注意休 息,屈原只是点头笑笑,继续埋头于竹简,一熬便是一个通宵。
一天深夜,小媭被长长的叹息和号啕的哭声惊醒,睁眼一看,只见父亲手捧竹简, 立于灯下,仰面朝天,既哭且诉,泪痕满面。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意外,父亲竟至于这 般悲伤,一个骨碌爬了起来,慌忙问道:“爹爹,您这是怎么啦?”
屈原将女儿拉到身边,给她披上衣服,抚摸着她的头说:“改完了,长诗终于改完 了!此乃为父心血与泪水之结晶。孩儿快些点燃松明为父欲到山上去诵读。”
小媭说:“夜色已深,明天再读吧。”
“不!”屈原斩钉截铁地说,“为父的脾气儿是知道的,一首既完,不即刻诵读, 心中不快。况且此《离骚》系为父一生诗作中最长的一首!……”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