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横扫六合
【156】横扫六一合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也很复杂的人物。此人才华横溢,书法、文章皆冠绝当世。后来秦始皇统一文字,文字标准正是李斯开创的小篆体。唐代张怀瓘《书断》有云:“画如铁石,字若飞动,斯虽草创,遂造其极。”鲁迅也评价过:“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样的人物,若是去稷下,混个名士当当应该不算太难,可他偏偏选择了另一条路。
按照富有传奇一性一的说法,李斯的一生,由两只老鼠改变。他年少时本是楚国上蔡一小吏,某日在粮仓中发现一只老鼠,旁若无人地享受着上好的粟米。此时的李斯没有去捉老鼠,却忽然想起刚刚在厕所看到的那只胆战心惊地吃着秽一物的老鼠,不由得长叹一声:“人之贤,人之不肖,不也如这老鼠一般,看似云泥之别,其实无非所处之地不同罢了!”
这不是一句多么了不起的感叹,早在千年以前,易经八卦中就有了浓重的位置观念(参见第21节)。可对中国历史而言,这声感叹却并不寻常。李斯正是自此时起开始了变身“仓鼠”的努力,并在这一步步的上一位过程中,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深深烙印。
第135节
他首先拜于荀子门下,学成后入秦。在进献《谏逐客书》之前,职位并不显赫,但他的两条建议,却对秦国的统一进程影响巨大。
其一,“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理想。国家亦然。春秋战国已经打了几百年的仗了,这似乎还是第一次有人明确提出,到了统一的时候了。自秦孝公变法以来,所谓六世之余烈,虽然历代秦王都或多或少有点称雄天下的念头,但还没有一个君主,是真正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没有这样的目标,自然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李斯之言,对嬴政来说,无异于一针超级强心剂。
人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很多时候,野心的膨一胀可以带来智慧和才干几何级数般的增长。可以说,有了这个理想之后的嬴政,才成其为嬴政。
其二,“一陰一遣谋士赍(jī,怀抱)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几年之后,一位大名鼎鼎的军事家,有兵书《尉缭子》传世的尉缭也向嬴政献上了一条几乎跟李斯一模一样的计策:“愿大王毋一爱一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私下里用重金结好敌方重臣,从而达到自己的利益。这种方式毫不新鲜,从《孙子兵法》里就开始讲“用间”,战国时期以金钱化解危机的故事也层出不穷。可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超大面积的展开,那是到李斯、尉缭时才有的。
这样的计策很一陰一毒,却很强大。正如尉缭所言,三十万金,足可抵百万雄兵。这个比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早了两千多年的“大棒金元政策”,向本就已经有些腐朽的六国内部,派去了最致命的一批蛀虫,摧毁了六国合纵抗秦的最后一线希望。六国能做的,似乎只有束手就擒了。
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内史腾领兵攻韩,顺利占领韩国全境,韩王安被俘。曾经的七大诸侯之一变成了秦国的颍川郡。
公元前229年,秦大将王翦领兵攻赵。即便在长平战后,赵国仍然是秦国最难缠的对手。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之说,白起、廉颇已逝,王翦正当壮年,而赵国新近崛起的李牧更加锐不可挡。
十六年前,李牧在代郡以万余骑兵加十余万步兵歼灭匈奴十余万骑兵主力,创下了步兵大规模歼灭骑兵的军事奇迹,从而名扬大漠,令匈奴十余年不敢犯边。
四年前,李牧奉命从北部边疆回调迎击秦军。双方在肥地(今河北晋州)展开决战,秦军大败,竟一逼一得秦国名将桓齮(yǐ)畏罪奔燕。
只此两战,李牧的威名,就足以令秦国大为忌惮。关键时刻,还是李斯和尉缭的计策生效。赵王迁听信谗言,命赵葱、颜聚取代李牧、司马尚。李牧因拒绝接受命令被杀。李牧死后仅仅数月,王翦便攻破邯郸,赵王迁被俘。赵公子嘉逃奔代郡,自立代王,不过苟延残喘而已。
嬴政亲至邯郸,将自己昔日为质被困邯郸时的仇家尽数诛灭。
伴随着诸侯间抗秦意志最坚的赵国的垮台,其余四国事实上大势已去。剩下来唯一可圈可点的反抗,也不是来自哪支军队,而是来自一个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之上,满座白衣,渐离击筑,荆轲长歌,闻者垂涕,发上指冠。一名侠客,踏上了一条无论成败都不可能归来的路。
望着荆轲决绝远去的背影,人们或许已然知道,他的身上,寄托的已不是燕国的希望,而是燕国的一精一神。犹如三十年前的邯郸城内,一介布衣鲁仲连义不帝秦,“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
荆轲见秦王的过程异常顺利。秦国中庶子蒙嘉收得贿赂之后,毅然将大有可疑之处的荆轲推荐给嬴政。要说蒙嘉此人,一来身为嬴政宠臣,二来蒙氏乃秦国望族,仍然抵挡不住财宝的攻势。可见金元政策对付秦国同样有效。
咸一陽一宫中,荆轲手执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随从秦舞一陽一手捧燕国所献城池的地图面见秦王。接下来的事情就众所周知了,荆轲取图献秦王,图穷匕见,秦王惊起,欲待拔剑,剑长而不得,遂环柱飞奔,直至侍医以药囊阻荆轲,嬴政方得空拔一出长剑,将荆轲刺伤,荆轲将匕首掷出,中柱,随后身中数剑,被左右杀之。
要说这图穷匕见之策比起三百年前的专诸鱼肠剑拙劣多了。随便哪道关卡都应该能把这匕首搜出来,可竟然让荆轲畅通无阻,直至在毫厘之间功败垂成,想来中间有些不可告人的门道。如此看来,秦国并非铁板一块,六国拿秦国其实也不是毫无办法。非不可为也,是不为也。
只有那荆轲,人视秦王如虎狼,吾视之为鸡犬。森森秦廷之上,尺八匕首,乾坤一掷,虽功亏一篑,却留得千古侠名。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
世上若人人皆为荆轲,则嬴政食不甘味、睡不安寝矣。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易水西畔,那个送别英雄的地方,燕赵联军却不堪一击。王翦轻松渡过易水,乘胜追击,公元前226年,燕都蓟被攻下,燕王喜收残兵退守辽东。
当王翦在燕地节节胜利之时,其子王贲领兵南下,连夺楚国十余城。第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挟破楚之威伐魏,魏王假困守大梁,王贲引鸿沟之水灌城,大梁城崩坏,魏王假被杀,魏灭。
公元前224年,王翦领兵六十万攻楚,大破楚军,俘虏楚王负刍。楚将项燕在淮南负隅顽抗,第二年为王翦所败,项燕自尽,楚灭。
再次年,公元前222年,王贲东破辽东,西掠代郡,燕王喜、代王嘉皆被俘,燕、赵俱灭。
公元前221年,几乎五十年没打过仗的齐人面对从天而降的秦军,甚至没有人敢拿起武器。齐王建举国投降。
三百年春秋,两百五十年战国,到此结束。这五百五十年间,西方世界早已天翻地覆。亚述兴起了,灭亡了;米底兴起了,灭亡了;波斯兴起了,灭亡了;巴比伦辉煌了,衰落了;希腊辉煌了,衰落了;印度辉煌了,衰落了。
历史舞台的主角一直在换来换去,而中国这片土地上,一直在打仗。大小六百余战,终于在这一天打出了个结果。十年的摧枯拉朽,结束了五百五十年的纷争。
当百余个诸侯重归一统,当一个全新的王朝笑傲东方,我们回首往事,品味这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心下知道:这数百场战争,没有白打;这数百年岁月,没有虚度。春秋战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味的瞬间。中国历史,正因为有了这段记忆而格外一精一彩;华夏文明,也正因为有了这段篇章而格外灿烂。
此时此刻,一个成熟的文明,已然形成,并将在接下来两千年的时间里,持续地散发着它独有的光芒。
我们不妨稍稍停下脚步,去回头品评一下,在这个伴随着战争进行的文明融合过程中,各路诸侯都有哪些得失,又各自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请看下集——七雄评点。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