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妙法莲华经浅释

第二十五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6)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昔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於百千万亿劫。不可穷荆

释迦牟尼佛讲完观世音菩萨以上的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之後,现在又说:「无尽意!这位观世音菩萨有如以上所说的力量。若有众生能以恭敬观世音菩萨,发心礼拜观世音菩萨,他的福报,一定会存在的,不会空过。因为这个缘故,所有众生都应该受持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你若能心里常常持念观世音菩萨,所得福报功德是不可思议,微妙难测的。

佛再叫一声:「无尽意!假使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里的沙数,那麽多的菩萨的名字。不只念诵,又能尽形寿以香、花、灯、果,或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四事供养三宝。在无尽意你的意思认为怎样?这一位善男子、善女人,他所得到的功德多不多呢?」

佛问完後,无尽意菩萨就回答说:「这个功德是很多的。」佛听了无尽意菩萨回答後,又说:「设有另外这样一个人,能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要说他尽形寿供养,就是能在最少的一段时间里,来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这两个人的福报是一样的。在於百千万亿劫,这种福报也不可穷荆」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无尽意菩萨说:「你能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得到像前面所说的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那麽多的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听佛这样说,於是又向佛请问:「世尊!这位观世音菩萨,他是怎样教化娑婆世界的众生?怎样为众生说法?他教化众生的方便因缘、方便力量,其事情是怎样呢?」

什麽叫做「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文,翻为中文意思是「堪忍」,也就是堪能忍受。言其这世界是最苦的,不容易忍受。

释迦牟尼佛听见无尽意菩萨这样问,回答说:「善男子!假使在这三千大千世界内的国土中,有这样一个众生,应该以佛身来度他,才可以成佛。观世音菩萨在这个时候就示现佛身,来为这个众生说法。」

讲到这里有人问:「观世音菩萨他是菩萨,没有成佛,怎可以现佛身而为众生说法呢?岂不是冒充佛吗?」不是的。因为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早已经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成佛之後,因为不忘众生,所以他再次来此世界,把佛身隐起而现出菩萨身相来救护众生,这叫隐大示校罗汉是回小向大;观世音菩萨是回大向校他由佛身又倒驾慈航,这有如世人所说的:开倒车往回走似的,目的为了接引我们这一切苦恼众生。所以观世音菩萨虽然外现菩萨身,其实是内秘诸佛行。秘里是诸佛之行愿、诸佛之行为。这是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现化佛身为众生说法的缘故,并非是冒充佛来欺骗众生。

接著释迦牟尼佛又说:「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辟支佛在梵语原叫「辟支迦罗」,中文的义译是「缘觉」。「缘觉」又分有两种: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叫做「缘觉」。生在无佛出世的时候叫做「独觉」。在有佛出世时是修十二因缘而悟道,他观察怎样会有无明?无明又怎样会有了行?又怎样有识?又有名色?有六入?怎样又会有了触?然後有受?受然後又有爱?有爱就有取?因为有个「有」,也就有「生」?有了来生,也就有老死?就整天如是来回反覆去观察这十二因缘,知道一切无非是苦、空、无常、无我的,所以把一切都放下,也就开悟了。因为观十二因缘而悟道,故叫「缘觉」。生在无佛的时候也是修这十二因缘,并且春天观看百花齐开,秋天万物凋零,观察种种自然的变化状态,所以就觉悟到生、注异、灭;成、注坏、空,种种情形无一不是无常的,也就因此而觉悟了,这叫「独觉」。缘觉和独觉之分别,是在有佛与无佛出世的时候,故有不同的命名。

观世音菩萨因有天眼照见、天耳遥闻,知道某一个众生是应以辟支佛身得度,就现出辟支佛身来为他说法:「你不知道无明是从什麽地方来的吗?就是从你一念不觉那儿来的。因一念不觉,故在你的如来藏性中就生出了无明。有了无明,接著就生出『行』来,.....」就这样对这位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说法,令他开悟觉道。然後再启示他发菩萨心,回小向大。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什麽叫做「声闻」?声闻也是罗汉之一,缘觉也是罗汉之一,这是二乘人。声闻者,声是声音,闻是听见,也就是听见佛的声音而悟道。佛说的什麽声音?说的四谛法,闻此声音而悟道,故叫「声闻」。什麽又叫做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释迦牟尼佛当初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当时憍陈如还未出家,佛为他说法後,才出家做比丘。佛到鹿野苑对他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苦逼迫性」:说这个苦是有强烈逼迫性的,令人受不了。苦,有苦苦、坏苦、行苦。又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一陰一炽盛苦等八种。所有的这些苦把人逼迫得动弹不得,喘不过气,令人终日烦烦恼恼。一切问题都由苦生出来,故说苦是逼迫性的。

「此是集招感性」:集,是集聚累积。什麽集聚在一起呢?烦恼集聚在一起。为什麽会有烦恼?就因为有个「苦」。先有苦,被苦压迫受不了时,就生出烦恼,就大发脾气。所以说这烦恼是一种招感性,是由集聚而成的。也就是从「苦」而有「集」。

「此是灭可证性」:灭,就是寂灭,寂灭烦恼无明,这种寂灭的快乐,涅盘的妙果,是可以证得的。

「此是道可修性」:这个道是人人都可以修的,没有一个人说是不可以修道的。任何人都可以修道,任何人都打以证到涅盘的理体。这是第一转法轮。

释迦牟尼佛只是现身说法,为这五比丘讲此四谛法,接著又说第二转:「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说是「这个苦,不是单单我成佛才知道,你也应该知道这个苦。你也应该断除集谛,应该求证涅盘之妙果,也应该修行这种菩提觉道。」

佛说第三转法轮:「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这个苦我已经知道了,这个集我已经断了,我知道这个苦就不会再被苦所迷。我把烦恼断尽,也就没有集谛了。这个灭我已经证得了,我已得到真正的寂灭之乐。这个道我已经修行了。

这五比丘听佛演说三转四谛法轮後,当时立刻就开悟了。因听佛声而悟道,故叫「声闻」。声闻和缘觉又叫二乘,也叫小乘。有大乘也有小乘,什麽是大?什麽是小?根本没有一个大,也没有一个小,只因为众生心里有大、有校本来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不过我们凡夫没有能力用自己本有的如来藏性。有的只用一小部份,有的就用大部份,有的就用了全部,诸佛就能用於全部,因已返本还原了。能用多一部份的是菩萨,因为菩萨的智慧大,所以在他本有家珍的如来藏性也就多用一点。小乘所知道的很少,故也用得少。所以观世音菩萨遇到应以声闻身得度的机缘,也就现出声闻身来对他说四谛法。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梵王,就是大梵天王,他是作大梵天上的皇帝。「梵」者是清净的意思。他住在天上做王觉得很自在,观世音菩萨也就现大梵天王身来为他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帝释,在弥陀经上称为释提桓因,在道教称为玉皇大帝。这位帝释不只是一个,而有很多很多位。我们所看见知道的这个天叫忉利天。忉利天的帝释,也就是一般人所信仰的天主。在楞严咒里有一句:南无因陀罗耶,「因陀罗耶」也就是天主的另一个名称。天上所有的事情都由这位帝释统领与管理,所以他的能力非常广大,权力也大,神通也大;可是他只能住在天上,而天人之寿命,将来还是有穷尽的时候。观世音菩萨看见这一类帝释身的众生机缘成熟了,於是就化现帝释身为他说法。为什麽要化现帝释身去为帝释王说法呢?因为同类的就容易接受劝导。就像我们人类也是一样,无论是那一行就和那一行的人容易做朋友。做生意的人就和做生意的人做朋友,读书人就找读书人做朋友,学佛的人就和学佛的人做朋友,赌钱的人就找赌钱的人做朋友,打劫的就与打劫的人做朋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朋」,同类者为朋。因为这种关系,所以观世音菩萨常现出与众生同类的化身,示现方便令众生容易接受度化。可是观世音菩萨不只用神通变化来现身说法,并不一定循声救苦才应化,他甚至分灵来到这世界上做人,也修学佛法,然後才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譬如对於学士们,观世音菩萨就化身一个教授为他们演说佛法,谆谆善诱,渐渐地使一般学者对佛学感到兴趣,去疑增信,进而发心皈依,受持一戒、二戒、五戒,乃至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然後再依照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去修行,又变出一个观世音菩萨来,观世音菩萨又多了一个化身。

怎样会有「千百亿化身」?就是你模仿他,向他学习,就变成他的化身了。所谓「法无定法」,这个「法」是无定的,不要执著。你若想执著一定的话,试问你自己一定可以不死吗?你若能一定不死那什麽事情都可为定。你说:「我不能,是必定要死的9那就没有一定之法可言。故佛法也是无有定法。所以「千百亿化身」这个道理并不困难,只要你有恒心、毅力去学习观世音菩萨,弘扬佛法,救度众生,你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有百人学他就有一百个化身,有千人学他就有千个化身,只要有人肯仿傚他弘扬佛法,观世音菩萨也就有无量无边那麽多的化身。这是按照事上来说;若按照理性来讲,你若是成佛了,也真正地具足千百亿的化身。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