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一(23)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不离念同行菩萨;不离念菩萨行,不离念诸波罗蜜,不离念诸地;不离念力,不离念无畏,不离念不共佛法,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③。」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④;为导,为将,为帅,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⑤。』」
【章 旨】从此章进入「果利益校量胜」之三——「摄报果利益胜」的内容。关于其涵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解释说:「王位之身酬因,名『报』;因成纳果,故名为『摄』。」澄观说到十地每一地的修习渐次时说过:「此即十地之中,加行、根本、后得三智,为地地中初、中、后相也。」地中「初相」即「初住地」,地中「中相」也就是「地满相」。而「从初住地乃至地满,所受王身说为『摄报』。」此章为其第一部分——「在家果胜」的内容。「在家果胜」又有两方面:第一为「上胜身」,即上等的「身」报,经文中的阎浮提王即是此义。第二为「上胜果」,如经文中所言,「善除众生悭、贪之垢」等等。
【注 释】①阎浮提王 「阎浮提」,佛教所说的「四大部洲」之一,也称「南赡部洲」。此土位于须弥山之南,呈三角形状,北广南狭,尖点向南,圆周约六千由旬。因其有赡部林而名之为「赡部洲」;又跟从恒河上游之名称阎浮提河而得名「阎浮提洲」。佛教起初将印度和周围国家都看作「赡部洲」,后来则将整个人类所居住的星球都看作「阎浮提洲」。关于此处以「阎浮提王」来称说初地的果报,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解释说:阎浮提王「即铁轮王。然《璎珞仁王》地前四位已配四轮,今在初地方作『铁轮』,正明皆寄不可定执。」这是说,关于初地的果报,佛教经典中所说不一,不可定执拘泥于文字。②常护正法 关于阎浮提王护持正法的内容,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解释说:「『护法』有二:一、护国正法,则赏罚以宜。二、护佛正法,护教理等,兴建摈斥。」③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十二句 此十二句是言菩萨在作利他行之时,也不失自利。关于此中十一个「不离」的涵义,世亲解释说:「『不离念佛』等者,示现不离念自利益事,如是诸念于事中行已,成大恭敬,除诸妄想。」此十一「不离念」可分为四层次:「一者,上念,念三宝故。二者,同法念,念诸菩萨故。三者,功德念,念自身、他身菩萨行,自体转胜故。四者,求义念,念诸力等,此是真实究竟故。」(世亲《十地经论》卷三)「上念」即前三句,「同法念」为第四句,「功德念」为第五、六、七三句,「求义念」为后四句。④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 菩萨所发十一愿的前七愿为显现「自德」。第一愿「为首」,意思为「大菩提位尊高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其余则具体说明其所证境界的殊胜、高妙、无与伦比。⑤为导为将为帅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 此四句言摄持化导众生之德。「导」的涵义是「分别法义正说」,「『将』者,令他证得义,灭诸烦恼故。」只是「为帅」一句似乎有误。菩提流支译的《十地经论》卷三中作「为师」,而现存的梵本也是「为师」。可见,实叉难陀此处所译应该改作「为师」。「『师』者,教授令入正道故。」「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句的涵义是「以大菩提道教化故。」而澄观则明确指出,「为导」句从「教」即宣说教法角度言之,其余三句则是显现修证所得。「为将」句「约断德」,后二句「约智」,二者构成「前因后果」的关系。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对大众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此初地,大多显现作为阎浮提王,雄伟宝贵自在,常常护持正法,能够以大布施摄取众生,善于除去众生悭、贪的污垢,常常实行大布施而无有穷尽。」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如此一切所作的业,都不远离念佛,不远离念法,不远离念僧;不远离念同行菩萨;不远离念菩萨行,不远离念十种波罗蜜多,不远离念诸地;不远离念十力,不远离念四无畏,不远离念十八不共佛法,乃至不远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
「菩萨又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应当在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为导,为将,为师,甚至为一切智智(佛智)的依止者。』」
「是菩萨若欲舍家,于佛法中勤行一精一进①,便能舍家、妻子、五欲②,依如来教出家学道。」
「既出家已,勤行一精一进,于一念顷,得百三昧。得见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动百佛世界,能过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众生③。能住寿百劫;能知前后际各百劫事④。能入百法门;能示现百身;于一一身能示百菩萨以为眷属⑤。」
【章 旨】此章为「摄报果利益胜」的第二部分「出家果胜」的内容。世亲将其归纳为:「出家菩萨禅定胜业。胜业有二种:一者,三昧胜。所谓『于一念间得百三昧』,得三昧自在力故。二者,三昧所作胜,谓见百佛等,以得是三昧力故。」而「三昧所作胜」则是从「自利」与「利他」两个层面来说明的,共有十一句三个层次,其具体涵义见注释。
【注 释】①一精一进 又作「一精一勤」、「勤一精一进」、「进」、「勤」,指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也指六波罗蜜多的「一精一进波罗蜜」。依照佛教教义,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之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②五欲 指染着色、声、香、味、触「五尘」所引起的贪欲。③得见百佛知百佛神力等六句 依照澄观的解释,此六句是从横向来说明出家菩萨所得胜果所具的自利、利他之功能的。前二句是言「自利」的,第一句「见百佛」的意思为「十方各十他受用身。」第二句的涵义是知晓佛所加持给初地菩萨的神力。其后四句是言「利他」,其中「能动百佛世界」一句的涵义是,面对对佛教有信仰的众生,可以为其显现震动国土的神通。「能过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众生」三句是说,针对悟机殊胜的众生,可以前往众生所住的国土以光明照耀其身,然后为其传授正法。④能住寿百劫能知前后际各百劫事 依照澄观的解释,此二句是从纵向来说明出家菩萨所得胜果所具的自利、利他之功能的。「能住寿百劫」是「自摄胜生」,以留命长久的自利形式完成利他行。「能知前后际各百劫事」,是说此地的菩萨所具的胜果具有类似于「宿命通」的功能,可以穷照众生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业果报应,为其显示事物的善恶。⑤能入百法门能示现百身于一一身能示百菩萨以为眷属 依照世亲、澄观的解释,此三句是说明自利、利他行为实现的速疾的。「能入百法门」的涵义是「为增长自智,能思惟种种法门义故。」(世亲《十地经论》卷三)「能示现百身,于一一身能示百菩萨以为眷属」的涵义则是「分身速疾,作多利益故。」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对大众说:「这些菩萨如果想舍弃家,在佛法中勤行一精一进,便能舍弃告别妻与子、弃绝五欲,依照如来的教导出家学道。」
「在出家之后,这些菩萨勤行一精一进,在一念之间,就获得数百种三昧。得以观见数百的佛;知晓数百佛的神力;能够使数百个佛的世界发生震动,能够超越数百佛的世界,能够照耀数百个佛的世界,能够教化数百个世界中的众生。这些菩萨能够住寿数百劫而不转生;能够知晓众生过去、现在、未来数百劫之中所发生的事情。这些菩萨能够进入数百法门;能够示现数百个身体;而每一身都能够示现数百个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
「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是数,百劫、千劫、百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①。」
【章 旨】此章为「果利益校量胜」之四——「愿智果利益胜」的内容。所谓「愿智」就是以大愿之力辅助所证智慧。
【注 释】①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三句 菩提流支所译的《十地经论》卷三为:「若以愿力自在胜上,菩萨愿力示现过于此数,示种种神通。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声,或行,或庄严,或加,或信,或业。是诸神通,乃至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不可数知。」可见,此句的「自在示现」是指的以大愿力示显不可计数的神通以救度众生。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对大众说:「如果凭借菩萨殊胜的大愿之力自在示现,就可以超过前述所说的『数百』的数字,甚至花费百劫、千劫、百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无法计算清楚。」
【说 明】关于「果利益校量胜」的内容,以下几点须略加强调:
其一,金刚藏菩萨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初地所证「果」的殊胜。这四个方面为「调柔果利益胜」、「发趣果利益胜」、「摄报果利益胜」、「愿智果利益胜」。「调柔果利益胜」的意思是,通过前述「大愿」与「十行」的修炼,使得其果更加柔美成熟。「发趣果利益胜」的涵义是,以此地所修的境界为依托,归向更进一层的境地。「摄报果利益胜」的涵义是「王位之身酬因,名『报』;因成纳果,故名为『摄』。」(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澄观说到十地每一地的修习渐次时说过:「此即十地之中,『加行』、『根本』、『后得』三智,为地地中初、中、后相也。」地中「初相」即「初住地」,地中「中相」也就是「地满相」。而「从初住地乃至地满,所受王身说为『摄报』。」而「愿智果利益胜」的涵义则是以大愿之力辅助所证智慧。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