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华严经白话文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五(4)

【注释】①歌罗分又作「哥罗分」、「伽罗分」、「迦罗分」,意译为「竖折」、「计分」、「力胜」、「分则」、「校量分」,为印度文化中极微数量的名称,或指月亮直径的十六分之一。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的夹注说:「如析一毛以为百分,一分名歌罗分。论以义翻,名为力胜。言无漏无量善法一歌罗分胜于有漏千分。」②优波尼沙陀分又作「优波尼沙陀分」、「忧波尼奢分」,简称为「尼杀昙」、「尼萨昙」,为古印度形容极少之数量的名称。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卷一说:「『尼杀昙分』,梵语,数法之极也,或云『优波尼洒陀』。慧苑〈音义〉引〈瑜伽大论〉译为『微细分』。如析一毛以为百分,又析彼一分为百千万分,又于析分中加前析之,乃至邻虚,至不可析处,名为『邬波尼杀昙分』也。」③以一身起行今住此地得无量身关于此句的涵义,澄观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概括其义为「多身随现」。④未至于海关于此句的涵义,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二明确解释为:「『未至海』即前七地。」这是说,以第八地所证之「无生智」为「海」,修行至第七地的菩萨仍然未能到达大海。⑤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关于此句的涵义,澄观明确解释为:「若至海,即第八地,无生之智亦是『行』,故名为『行海』。又顿能遍起,即深而广,亦得名『海』。」⑥以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关于此句的涵义,澄观明确解释为:「『无功用智』以合上『风』。『一切智境』明其『趣果』。前喻所无,以无生智同佛智海故。」此中的「上『风』」是指经文中的「但随风去,不假人力」。而「前喻」则是指关于第七地的譬喻,经文为:「譬如有人乘船入海,以善巧力不遭水难;此地菩萨亦复如是,乘波罗蜜船行实际海,以愿力故而不证灭。」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如果诸佛不给予进入此地的菩萨生起智慧的法门,此地的菩萨随即就会进入究竟涅槃,弃舍一切可以使众生得到利益之业。」

「凭借诸佛所给予的如此等等无量无边的生起智慧的法门的缘故,此地菩萨在一念之间所生的智慧之业,其他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第七地所修的诸行,都还不及此地菩萨的百分之一,甚至不及其的百千亿那由他分之一;如此,也不及此地菩萨的僧祇分,歌罗分,算数分,譬喻分,优波尼沙陀分,等等的其中之一。」

「为什么缘故呢?佛子!此地的菩萨先是凭借一身起行,现今住于此地,获得了无量身;无量的音声;无量的智慧;无量次的受生;无量的清净国土;教化无量的众生;供养无量的诸佛;进入无量的法门;具备无量的神通;能够在无数有差别的众会道场,随机说法。菩萨住于无量的身、语、意业,聚集一切菩萨之行,这一切都是因为不动法的缘故。」

「佛子!譬如乘船想进入大海,在未到达大的海时候,多用功夫和力量;如果到达了大海之后,只是随风而去,不再凭借人力;到达大海之后,一日所航行的距离,是未曾到达大海之时花费百年也不能达到的。佛子!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积集广大善根的资粮,乘大乘船到达菩萨行之海,在一念之间凭借无功用智进入一切智智的境界,是菩萨本来就有的功用行,经过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达到的。」

【说明】第八地「明地行」的第三层次「得胜行分」的内容,金刚藏菩萨至此宣说结束。其主旨是显示菩萨在第八地修行中所获得的「深行」以及如何发起「深行」。依照世亲、澄观的判释,此层次又分两部分:「初,明『深行胜』,对前彰『出』。二、『佛子此地菩萨』下,『发起胜行』,对后彰『入』。」(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二)前者是指从前地的境界中出来以证入更殊胜的境界,后者是指面对后地的殊胜境界而证入。

第一,「明深行胜」。金刚藏菩萨首先向会众宣说了此地所获得的「深行」与前七地相比较而殊胜之处,即「能离前地四种恼患」。世亲《十地经论》卷十将此部分的内容总结为:「『得胜行』者,得深行故。深行有七种:一、难入深。……二、同行深。……三、境界深。……四、修行深。……五、不退深。……六、离障深。……七、对治现前深。」

第二,「明发起胜行」。依据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二的判释,「发起胜行」部分分为四部分:「一、说主总叙。二、『作如是』下,正显劝辞。三、『佛子诸佛世尊』下,显劝所为。四、『佛子若诸佛』下,彰劝之益。」

其一,「说主总叙」是指金刚藏菩萨从总体上叙述如何发起此地殊胜的修行的一段经文。

其二,「正显劝辞」,即金刚藏菩萨从正面向会众说,诸佛世尊会出现在进入此地修行的菩萨面前,给予其如来智,并且以语言激励菩萨住于此地修行。如来激励的言辞中有七方面:「一、劝修如来善调御智。二、劝悲愍众生。三、劝成其本愿。四、劝求无碍智。五、劝成佛外报。六、劝证佛内明无量胜行。七、劝总修无遗,成徧知道。」(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二)

其三,「显劝所为」,金刚藏菩萨指出,诸佛之所以激励此地菩萨继续修行的目的是使其生起智慧之业。

其四,「彰劝之益」,金刚藏菩萨向会众说明诸佛激励此地菩萨继续修行,菩萨所可能达到的效应。

「佛子!菩萨住此第八地,以大方便善巧智所起无功用觉慧,观一切智智所行境。」

【章旨】从此章开始进入「明地行」的第四层次「净佛国土分」的内容。经文中所言相当于《瑜伽师地论》中所论的十种「自在」,与中土佛教所理解的净土差别甚大。两种「净土」中,前者大致等同于修念佛法门的弥陀等净土,后者则是经文中所言的「净佛国土」的所指,即「净土三昧」。前者的修行起始于凡夫,终于十地。而后者则起始于此第八「不动地」,终于成佛。世亲又将「净佛国土分」分为三个方面,此章为其第一方面「器世间自在行」的总概括。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菩萨住于此第八地,凭借大方便善巧智所生起的无功用觉慧,观一切智智所行的境界。「

「所谓①:观世间成,观世间坏②。」

「由此业集故成,由此业尽故坏③。」

「几时成?几时坏?几时成住?几时坏住?皆如实知④。」

【章旨】此章为世亲《十地经论》卷十所判释的「净佛国土分」中的「器世间自在行」中「五种自在」的前三种「自在」:「一、随心所欲,彼能现及不现。二、随何欲彼能现。三、随时欲彼即时现。」此中的「随」与「现」,具体涵义均为「转变自在」。

【注释】①所谓此句以下为澄观所说「别显其相」的内容,因此,「所谓」一语涵盖下述五段。②观世间成观世间坏佛教认为,世间有「成」、「住」、「坏」、「空」四劫的演变。据诸经论载,器世间全坏之终,由有情业之增上力故,生微风,成立「风」、「水」、「金」三轮,于「金轮」上生出诸海山洲(须弥山、七金山、四大洲等),为四王天、忉利天(此二天称地居天)、人类、傍生等之住处;其次成立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此四天称空居天)等,又自空居天至无间地狱,有情次第降生。此等器世间、有情世间形成之时期,即称为「成劫」。「坏劫」则介于「住劫」与「空劫」之间,是指世间转趋坏灭之时期。此时期分二十中劫,有情众生经最初之十九中劫次第坏尽,唯器世间(国土环境)空旷而住,至最后一中劫,器世间亦坏灭。器世间之破坏是由「火」、「水」、「风」等三大灾所次第破坏,相对于住劫时之「小三灾」,特称为「大三灾」。火灾由七个日轮出现而起,「色界初禅天」以下悉成灰烬;水灾由雨霖而起,「第二禅天」以下悉被浸没;风灾由风之相击而起,「第三禅天」以下悉被飘散。此火、风、水三大灾,亦称「劫灾」,然破坏仅至「色界第三禅天」以下,「第四禅天」以上则不受破坏。③由此业集故成由此业尽故坏世亲《十地经论》卷十将此句的涵义概括为「随何欲彼能现」,并解释说:「随业因缘集故,世间成彼亦知。随业因缘尽故,世间坏彼亦知。业集尽智。」简言之,此数句的涵义是以「业集尽智」而知晓世间物质世界的真实变化。④几时成几时坏几时成住几时坏住皆如实知世亲将此句的涵义概括为:「随世间几时成等智,第三随几时欲彼即时现故。」「住劫」是指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存住之时,其间凡二十中劫。又住劫尽时,则称「劫尽」。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具体言之,菩萨在此第八地所获得的自在有:观世间成立,观世间转变。」

「由此业聚集的缘故而成,由此业尽的缘故转变。」

「器世间几时成?几时坏?几时成住?几时坏住?菩萨都如实地知晓。」

「又知地界小相、大相、无量相①、差别相,知水、火、风界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

「知微尘细相、差别相、无量差别相,随何世界中所有微尘聚及微尘差别相,皆如实知。」

「随何世界中所有地、水、火、风界各若干微尘,所有宝物若干微尘,众生身若干微尘,国土身若干微尘,皆如实知;知众生大身、小身各若干微尘成,知地狱身、畜生身、饿鬼身、阿修罗身、天身、人身各若干微尘成,得如是知微尘差别智。」

【章旨】此章为世亲所判释的「净佛国土分」中的「器世间自在行」中「五种自在」的第四种「自在」,即「随广、狭欲,彼能现」。「是菩萨知地界小相,乃至知人身依若干微尘成,地等相差别智。」此中的「随」与「现」,具体涵义均为「转变自在」。简言之,此地菩萨如实知「四大」等的广相以及微尘细相等。

【注释】①小相大相无量相「定地」即「禅定」,而「小相」是指非禅定的业报之识境界。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此地菩萨又知晓地界的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知水、火、风界的小相、大相、无量相、差别相。」

「此地菩萨知晓微尘的细相、差别相、无量差别相,随现于何种世界中的所有微尘聚合体以及微尘差别相,此地菩萨都如实知晓。」

「随现于何种世界中的所有地、水、火、风界各自若干微尘,所有宝物的若干微尘,众生身的若干微尘,国土身的若干微尘,此地菩萨都如实知晓;菩萨知晓众生的大身、小身是由各若干微尘所构成的,知晓地狱身、畜生身、饿鬼身、阿修罗身、天身、人身是由各若干微尘所构成,菩萨获得了如此知晓微尘的差别智。」

「又知欲界、色界、无色界成,知欲界、色界、无色界坏,知欲界、色界、无色界小相、大相、无量相①、差别相,得如是观三界差别智。」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