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华严经白话文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四(10)

「这十种方便慧生起的殊胜道是什么呢?它们是:虽然善于修行空、无相、无愿三昧,但却怀有慈悲而不舍弃众生。虽然获得诸佛平等法,但却乐于常常供养佛。虽然进入观空智门,但却勤于聚集福与德。虽然远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但却庄严三界。虽然毕竟寂灭诸烦恼的火焰,但却能够为了一切众生的缘故为其除灭贪、瞋、痴烦恼的火焰。虽然知晓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但却针对众生之心而作无量差别的种种业。虽然知晓一切国土犹如虚空,但却能够以清净妙行去庄严佛土。虽然知晓诸佛之法身本性无身,但却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然知晓诸佛音声本性是空而寂灭的,是不可言说的,但却能够针对一切众生发生出种种千差万别的清净音声。虽然因诸佛的教诲而了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只是由于一念而有,但却针对众生之意解而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习诸行。」

「菩萨凭借如此十种方便慧起殊胜行,从第六地进入第七地。」

「进入第七地之后,这十种修行常常显现于前,此即名为『住于第七远行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七地已,入无量众生界,入无量诸佛教化众生业。入无量世界网,入无量诸佛清净国土。入无量种种差别法,入无量诸佛现觉智;入无量劫数,入无量诸佛觉了三世智。入无量众生差别信解,入无量诸佛示现种种名色身;入无量众生欲乐诸根差别,入无量诸佛语言音声令众生欢喜;入无量众生种种心行,入无量诸佛了知广大智。入无量声闻乘信解,入无量诸佛说智道令信解;入无量辟支佛所成就,入无量诸佛说甚深智慧门令趣入;入无量诸菩萨方便行,入无量诸佛所说大乘集成事令菩萨得入。」

【章旨】此章与下一章为「明地行」的第二层次「彼障对治差别」的内容,其主旨为即摄无着行,对于有量功用都不不执着。此章则为其中的第一部分——「修行无量种,对治前述有量障」。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此第七地之后,进入无量的众生界,进入无量诸佛所教化的众生业中。住于此地的菩萨进入无量世界之网中,进入无量诸佛所在的清净国土。住于此地的菩萨进入无量种种差别法中,进入无量诸佛现觉之智慧中;进入无量劫数,进入无量诸佛所觉了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智中。住于此地的菩萨进入无量众生有差别的信解中,进入无量诸佛所示现的种种名色身中;进入无量众生的欲乐诸根的差别中,进入无量诸佛语言音声中,使众生欢喜;进入无量众生的种种心行中,进入无量诸佛所了知的广大智中。住于此地的菩萨进入无量声闻乘的信解中,进入无量诸佛所说的智慧之道中,使其产生信解;进入无量的辟支佛之所成就中,进入无量诸佛所说甚深的智慧门中,使辟支佛得以趣入;进入无量诸菩萨的方便行,进入无量诸佛所说的大乘集成事中,使菩萨得以进入。」

「此菩萨作是念:『如是无量如来境界,乃至于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得知,我悉应以无功用无分别心①成就圆满。』」

「佛子!此菩萨以深智慧如是观察,常勤修习方便慧起殊胜道,安住不动。」

【章旨】此章为「彼障对治差别」的第二部分「修行无功用行」的内容,其主旨为「任放天性,不由勤策,自然而行,亡功合道名『无功用』。」(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一)而此地的特质为修行「无功用行」。

【注释】①应以无功用无分别心根据澄观的解释,这句的含义是:第六地之前修行「功用行」,第七地修行「无功用行」,至第八地方纔可以任运无功。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告诉解脱月菩萨说:「此菩萨又这样想:如此无量的如来境界,甚至于百千亿那由他劫都不能得知,我完全应该以无功用无分别心成就圆满。」

「佛子!此菩萨以渊深的智慧如此观察,常常勤奋修习方便慧生起殊胜道,安住于其中不动。」

「无有一念休息废舍,行、住、坐、卧乃至睡梦,未曾暂与盖障①相应。」

「常不舍于如是想念。」

【章旨】此章与下一章为「明地行」的第三层次「双行分」的内容。“双行”为“内证行熟”和“止观俱现”。世亲《十地经论》卷九说「双行分别分」有四种相,其中前两种为:一、二行双无间,二、信胜。」前者是说,“双行”连续,后者是指由殊胜的“信”。

【注释】①盖障因为「烦恼」能够覆盖、障碍修行者清净的善心,使善心不得开发,故称「烦恼」为「盖」,或「盖障」。一般将「盖」归纳为五种,称之为「五盖」,即「欲贪盖」、「瞋恚盖」、「惛眠盖」、「掉悔盖」、「疑盖」。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告诉解脱月菩萨说:「进入此地的菩萨无有一念休息而废掉、舍弃止、观而行;行走、停住、坐、卧甚至睡梦,都未曾暂时与盖障产生相应的作用。」

「进入此地的菩萨一直不舍弃如此的想念。」

「此菩萨于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罗蜜。何以故?念念皆以大悲为首,修行佛法,向佛智故。所有善根,为求佛智,施与众生,是名『檀那波罗蜜』;能灭一切诸烦恼热,是名『尸罗波罗蜜』;慈悲为首,不损众生,是名『羼提波罗蜜』;求胜善法,无有厌足,是名『毗梨耶波罗蜜』;一切智道常现在前,未尝散乱,是名『禅那波罗蜜』;能忍诸法无生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能出生无量智,是名『方便波罗蜜』;能求上上胜智,是名『愿波罗蜜』;一切异论及诸魔众无能沮坏,是名『力波罗蜜』;如实了知一切法,是名『智波罗蜜』。」

「佛子!此十波罗蜜,菩萨于念念中皆得具足;如是,四摄;四持,三十七品、三解脱门①;略说乃至一切菩提分法,于念念中皆悉圆满。」

【章旨】此章为「双行分别」四种相中的后两种,即「三、能作大义。四、菩提分差别。」前者是指菩萨在此地于念念中具足十波罗蜜多,后者则为此地所证之相的总结。

【注释】①四持三十七品三解脱门此句的涵义是依凭于烦恼障而勤奋修行使其转为清净。「四持」为修行者的住处,「三解脱门」为修行者的依靠对象,「三十七道品」则为修行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住于此地的菩萨于念念中,一直能够具足十种波罗蜜。为什么如此呢?因为住于此地的菩萨念念都是大悲为首要,修行佛法,趣向佛智的缘故。住于此地的菩萨的所有善根,都是为了求证佛智的缘故,广泛地施与众生,这就叫『檀那波罗蜜』;能够灭除一切诸烦恼热,这就叫『尸罗波罗蜜』;以慈悲为首,不损害众生,这就叫『羼提波罗蜜』;追求殊胜的善法,没有满足,这就叫『毗梨耶波罗蜜』;一切智之道常常显现于前,从不散乱,这就叫『禅那波罗蜜』;能够忍诸法的无生无灭,这就叫『般若波罗蜜』;能够出生无量智慧,这就叫『方便波罗蜜』;能够追求上上等的殊胜智慧,这就叫『愿波罗蜜』;一切异端邪论以及诸魔众都不能使其沮丧转变,这就叫『力波罗蜜』;如实了知一切法,这就叫『智波罗蜜』。」

「佛子!这十种波罗蜜,菩萨于念念中都能够得以具足;如此的,四摄,四持、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简言之,甚至一切证得菩提的方法,住于此地的菩萨于念念中都能够完全圆满。」

尔时,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但于此第七地中满足一切菩提分法,为诸地中亦能满足?」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于十地中皆能满足菩提分法,然第七地最为殊胜。何以故?此第七地功用行满,得入智慧自在行故。佛子!菩萨于初地中,缘一切佛法愿求故,满足菩提分法;第二地离心垢故,第三地愿转增长得法光明故,第四地入道故,第五地顺世所作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门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满足菩提分法。」

【章旨】此章与其后的两章为「明地行」的第四层次「前、上地胜差别」的内容,「前」指初地至第六地,「上地」指第八、九、十地,「胜」为「增上」之义。在此章中,解脱月菩萨向金刚藏菩萨请问菩萨在其他「地」中修行是否也能够满足一切菩提分法。金刚藏菩萨则先回答说,菩萨在十地中都能够满足一切菩提分法,不过在第七地中最为殊胜而已。然后较为详细地说明了此地胜于前六地的方面。

【语译】这时,解脱月菩萨又问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仅仅是在此第七地中满足一切菩提分法呢?还是在其他诸地中也能够满足一切菩提分法?」

金刚藏菩萨回答说:「佛子!菩萨在十地中都能够满足菩提分法,然而第七地最为殊胜。为了什么缘故呢?此第七地功用行满之后,得以进入第八地之后的智慧自在行的缘故。佛子!菩萨在初地中,缘于对于一切佛法的愿求的缘故,满足菩提分法;在第二地因为远离心中的污垢的缘故,在第三地因为愿逐渐增长而获得法的光明的缘故,在第四地进入道的缘故,第五地顺从世间所作的缘故,在第六地进入甚深的真如法门的缘故,在第七地生起一切佛法的缘故,都得以满足菩提分法。」

「何以故?菩萨从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从第八地乃至第十,无功用行皆悉成就。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处杂染,一处纯净,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方便神通愿力。佛子!菩萨诸地亦复如是,有杂染行,有清净行,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愿力方便智慧乃能得过。」

【章旨】此章与下章为「前、上地胜差别」中的「上地胜差别」部分的内容。在此章,金刚藏菩萨向解脱月菩萨解释说,在由「杂染」至「纯净」的过程中,第七地时期过渡的关键所在。菩萨凭借在此地所圆满的大愿力方便智慧纔能得以通过。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为了什么缘故说第七地在十地中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其后的上地呢?菩萨从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了智慧的功用分。菩萨凭借此力的缘故,从第八地乃至第十地,无功用之行纔得以完全成就。佛子!譬如有二个世界,一处是杂染世界,一处是纯净世界,这两个世界的中间是难于随意通过的,除非菩萨所具有的大方便神通愿力。佛子!菩萨诸地也是如此,有杂染行,有清净行,这两种之间是难于轻易通过的,除非菩萨凭借其所具有的愿力方便智慧纔能得以越过。」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此七地菩萨,为是染行?为是净行?」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