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华严经白话文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四(7)

【章旨】此章为「彼果胜」之四——「不坏心胜」的内容。据世亲《十地经论》卷八的解释:「『不坏心』者,坚固不退故。」此章是言,进入此地的菩萨能够获得九种坚固不退转的心。其九种心如澄观的解释是:「一、信理决定。二、行堪调柔。三、不怖甚深。四、自乘不退。五、胜进无息。六、泯绝自他。七、利生无边。八、上求地智。九、巧化众生。」(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菩萨住于此现前地,又更修习满足不可坏心。其所修的不可坏心具体而言是:决定心、纯善心、甚深心、不退转心、不休息心、广大心、无边心、求智心、方便慧相应心,如此九种心都完全圆满具足。」

「佛子!菩萨以此十心顺佛菩提,不惧异论,入诸智地,离二乘道,趣于佛智,诸烦恼魔无能沮坏,住于菩萨智慧光明,于空、无相、无愿法中皆善修习,方便智慧恒共相应,菩提分法常行不舍。」

【章旨】此章为「彼果胜」之五——「自在力胜」的内容。根据世亲的解释:「云何得自在力胜?」其答案是:「此诸菩萨心随顺成就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得般若波罗蜜行力胜,能深入故。」(世亲《十地经论》卷八)菩萨依持于前述十种「不坏心」而获得九种自在力。第八「化生力」与前述「不坏心」的第九「方便慧相应心」对应,而第九「智障净力」则与前述「不坏心」的第八「求智心」对应。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菩萨以此十种不坏心遵顺佛的菩提心,不惧怕异论,进入诸智地,远离声闻、缘觉二乘之道,趣向于佛智,诸烦恼魔不能沮坏其心,住于菩萨的智慧光明,于空、无相、无愿法中都善于修习,方便智慧一直与其相应,三十七菩提分法常行而不舍离。」

「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中,得般若波罗蜜行增上,得第三明利顺忍①,以于诸法如实相随顺无违故。」

【章旨】此章为第六地「明地行」部分的第三层次「彼果胜」的结语。

【注释】①第三明利顺忍根据《仁王般若经》卷上,有「五忍」,即「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次句即指「顺忍」。第四、第五、第六地菩萨则分别证得「顺忍」的下、中、上三品。所谓「顺忍」即顺理而趣向无生果。而第六地菩萨所证之「顺忍」,「此当上品,治于细慢,故云『明利』。」(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九)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菩萨住于此现前地之中,获得般若波罗蜜行增上,获得第三顺忍的上品,因为其对于诸法的如实真相能够随顺而没有违犯故。」

【说明】第六「现前地」的「正说分」之一——「明地行」部分的内容,金刚藏菩萨至此全部宣讲完毕。在此,将其基本内容小结如后:

第一,关于此「明地行」部分的结构,世亲《十地经论》卷八解释说:「如五地中三分差别:胜慢对治、不住道行胜及彼果胜,第六地亦如是。」

第二,第一层次「胜慢对治」,其主旨为除掉慢心。关于此处所除的「慢心」,澄观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说,第五地所言的「十种平等清净心」为对治「苦」、「集」之染而有「取净」的情形。针对这种「净相」而在进入第六地之初,以「十种染净平等法」对治之。这「十种染净平等法」是:「一切法无相,故平等。无体,故平等。无生,故平等;无成,故平等。本来清净,故平等;无戏论,故平等。无取舍,故平等;寂静,故平等。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焰,如化,故平等。有、无不二,故平等。」金刚藏菩萨随后向会众指出,菩萨观想前述「十种平等法」即可进入第六「现前地」,获得「随顺忍」。

第三,第二层次「不住道行胜」,其主旨「不住道」而殊胜。此又分为三部分:

其一,「总显心境」。世亲将其解释为贯穿解释此地「不住道行胜」的「三观」,即「一切智观」、「大悲随顺观」、「一切相智观」。

其二,「别明观相」,即「缘起观」。经文本身是以十门来阐述的,其名目为:第一「有支相续门」、第二「一心所摄门」、第三「自业差别门」、第四「不相舍离门」、第五「三道不断门」、第六「三际轮回门」、第七「三苦聚集门」、第八「因缘生灭门」、第九「生灭系缚门」、第十「无所有尽观门」。

其三,「结成观名」,其主旨为总结第二「别明观相」中所言的十种缘起观。

第四,第三层次「彼果胜」,其主旨为「不住道行胜之果」。此又分为五方面:

其一,「对治行胜及离障胜」。「对治行胜」是指「三解脱门」,「灭障胜」则是指远离三种相。「三解脱门」是指三种进入解脱境界的智门,即「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而「灭障胜」中所远离的三种相,其实质是指「此六地中,远离法平等故」。

其二,「修行胜」。在此部分,金刚藏菩萨向会众宣讲此地的「二种修行」与三种「修行胜」。前者是指「发勇猛修行」与「丈夫志修行」。三种「修行胜」为「般若因胜」、「般若体现胜」、「般若用胜」。

其三,「三昧胜」。「三昧胜」是指此地菩萨所获得的十种「空三昧门」。十种空三昧的名目为:「得入空三昧,自性空三昧,第一义空三昧,第一空三昧,大空三昧,合空三昧,起空三昧,如实、不分别空三昧,不舍离空三昧,离、不离空三昧。」

其四,「不坏心胜」。进入此地的菩萨能够获得九种坚固不退转的心。其九种心如经中所说:「决定心、纯善心、甚深心、不退转心、不休息心、广大心、无边心、求智心、方便慧相应心。」

其五,「自在力胜」。菩萨依持于前述十种「不坏心」而获得九种自在力,如经中所言:「不惧异论,入诸智地,离二乘道,趣于佛智,诸烦恼魔无能沮坏,住于菩萨智慧光明,于空、无相、无愿法中皆善修习,方便智慧恒共相应。」

(三)、正说分之二:「辨地果」

「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已,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悉以广大心、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得如实三昧智慧光明,随顺修行,忆持不舍,又得诸佛甚深法藏。」

「经于百劫,经于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更明净。譬如真金,以毗琉璃宝数数磨莹,转更明净①。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慧,随逐观察,转更明净,转复寂灭,无能映蔽。」

【章旨】此「辨地果」部分也称「校量胜分」,其涵义为「菩萨住此地中,胜声闻、辟支佛故。」(世亲《十地经论》卷三)此章为「调柔果利益胜」的主体——「调柔行」的内容。「调柔」的语言涵义是「和柔」、「和顺」、「调和顺适」。「调柔果」是指本地修行所得之果调和顺适。本章即「调柔行」,含有三层涵义:第一,「见多佛」为「练行缘」。第二,「能练行」,包含「供佛福行」(即「供养诸佛」)、「回向大行」以及「忆持不舍」三方面的内容。第三,「所炼净」,内容为「转更明净」。

【注释】①譬如真金以毗琉璃宝数数磨莹转更明净这是说,菩萨于此地所修的「方便智」,就如同毗琉璃,以其打磨真金,即所证的出世智慧,即可使其更加晶莹明亮,即般若现前。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凭借愿力的缘故,得以观见很多佛。具体言之,得以观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如此乃至观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菩萨在诸佛所在的地方,都以广大心、深心,承事供养诸佛,尊重赞叹诸佛,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资生都完全奉献给佛,也以其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无上菩提。菩萨在诸佛所在的地方,恭敬地听受佛说法,只要一听之后,便随即受持,获得如实三昧智慧光明,随顺修行,忆持不舍,又获得诸佛甚深法藏。」

「菩萨住于此地中,经过百劫,经过千劫,甚至经过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而更加明亮清净。譬如真金,以毗琉璃宝多次打磨使其晶莹,其转而更加明亮清净。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也是如此,以方便智慧随逐观察,转而更加明亮清净,证得智慧,脱离了那些障碍,没有什么可以遮蔽其光明。」

「譬如月光,照众生身,令得清凉①,四种风轮②所不能坏;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能灭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生烦恼炽火,四种魔道③所不能坏。」

【章旨】此章为「调柔果利益胜」的第二部分——「教智净」的内容,其基本涵义是「以此地成就证净,从体起用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此中,「智」为「体」,「教」为「用」,以此地所证得的「智」起灭除众生烦恼的作用。

【注释】①譬如月光照众生身令得清凉关于此譬喻,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说:「『譬如月』下,明『教智净』。以月光宽大,胜于前地,但取月轮为喻也。」②四种风轮关于此譬喻,澄观解释说:「『四种风轮』者,……就义释,即四时之风。春曰『和风』,喻『烦恼魔』,顺爱心故。夏曰『炎风』,喻于『蕴魔』,多热恼故。秋曰『凉风』,亦曰『金风』,喻于『死魔』,果熟收杀故。冬曰『寒风』,喻于『天魔』,败藏人善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九)③四种魔道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说:「行四魔行,即是魔道。」「四魔」,是指恼害众生而夺其身命或慧命的四种魔类,即「烦恼魔」、「蕴魔」、「死魔」、「天子魔」四种。「烦恼魔」,指恼害众生身心的「贪」、「瞋」、「痴」等烦恼。「蕴魔」,指起种种障害而构成众生生命的「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又作「一陰一魔」、「五蕴魔」、「一陰一界入魔」等。「死魔」,指能断众生命根的死。「他化自在天子魔」,即欲界第六天的魔王及其眷属,以其憎嫉贤圣的无漏法,作出种种扰乱,妨害众生行善事,使其无法成就出世间善根,又作「天魔」、「天子魔」。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譬如月光,照耀众生的身体,使其获得清凉,是四种风轮所不能破坏的;此地菩萨所有的善根也是如此,能够灭除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生的烦恼炽火,是四种魔道所不能破坏的。」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①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六现前地』。」

【章旨】此章为「调柔果利益胜」的第三、第四部分——「别地行相」和「结说地名」的内容。在本章中,金刚藏菩萨指出,进入此地的菩萨,其所修的十种波罗蜜多中,以「般若波罗蜜多」为主。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